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闫学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闫学

发布时间:2021-02-22 15:03:49

⑴ 闫学什么是教师的首要工作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会管理,会上课这是基本

四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暑假就要到了,和闫学交流一下,怎样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一:制来定好暑假生活计划自,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保质、保量完成,不能应付差事。 第二:培养兴趣爱好, 放假期间,可以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活动。 第三:可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第四: 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或外出参观旅游,以促进与父母之间的了解与理解。第五: 在总结中提高 善于总结,才能提高!最后,建议同学们在暑假最后几天,写一份假期总结,反思一下这个假期中的得与失。

⑶ 各位湖师大的学长学姐们,想问一下,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综合和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要看的是什么书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专业书籍大全

李卫东讲语文 蔡明讲语文 胡明道讲语文 黄厚江讲语文 程少堂讲语文
尤立增讲语文 李海林讲语文 邓彤讲语文 褚树荣讲语文 肖家芸讲语文
严华银讲语文 吉春亚讲语文 李平讲语文 张祖庆讲语文 李胜利讲语文
祝禧讲语文 余映潮讲语文(无货)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中学语文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小学语文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 郭初阳:颠狂与谨守
王开东:深度语文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 干国祥: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 闫学:我负语文 叶开: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王晓春:语文课如何是好 程翔: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 程翔与语文教学 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 周庆元:宏观视野下的语文课改价值取向
(台)廖玉蕙:如何教出精彩的语文课 刘正伟:语文教育意蕴篇 陈日亮: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王君: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 杜永道:缺失的语文课 潘新和:语文,审视与前瞻 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沈坚: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 夏丐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 传承与嬗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吴松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
商友敬:语文教育漫谈 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 施平:中国语文教材经纬 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吕叔湘:语文常谈
吕叔湘:语文杂记 周有光:语文闲谈 蔡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加)约翰斯顿:重构语文世界 后殖民教学实践 王鹏伟:语文教育 世纪之变的嬗变
怎样上出好课——语文卷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朱晓民: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语文课程教学技能
语文教学对话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 李瑞山: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 彭小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
中国语文人(第一卷) 中国语文人(第二卷) 语文教育人文论 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上海名师课堂:小学语文(周云燕卷)(附光盘) 赵景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百例 让小学生爱上学习的语文故事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新秀大辩课 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

⑷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的编辑推荐

画外音,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解读,讲述。
于永正
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孙双金
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王崧舟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赵景瑞
语文为何又被称为母语呢?为何是基础的基石出、发展的基础呢?根本原因是语文的用途太广泛了,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将来生活的一部分。
闫学
语文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春亚
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
盛新凤
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
周益民
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

⑸ 小学语文教学名家有哪几位

需要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PDF的私信我

⑹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上下全两册

很多年来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源,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
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
(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
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着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这里发了,这就是恶魔般的小丑没有杀我的原因。

⑺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闫学pdf格式

你还有吗 请问可以给我吗

⑻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的大意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2)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建议

1.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如: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5.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四、教学案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一)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

⑼ 王小庆的人物论著

《历史深处春晖中学的背影》,《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1日第4版
《阅读悲情中的美与好——读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江苏教育研究》 2009年20期
《何处是江南——特级教师闫学<忆江南>赏析》,《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0年02期
《周益民<巧女故事>一课的文化意蕴》,《江苏教育研究》 2011年03期
《诗意语文与英雄叙事》,《江苏教育研究》 2011年09期
《学问于解读,艺精于教学——评闫学新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36期
《拱墅区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渐入佳境》,《杭州日报》2013年05月21日
《拱墅区“高效课堂”处处绽放精彩》,《杭州日报》2013年05月29日
《我的2013阅读随想》,《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30日 【1】《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最新中小学英语教学游戏分类精选》,Amina Dyussenova,王小庆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书由中、外资深英语教师联合编写。收录了200余个最新的英语教学游戏,中英双语,图文并茂。符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一线教师课上用起来得心应手。 所有游戏都用简明、地道的英语撰写,并附有中文旁注和点评。提供大量课堂游戏指令用语,以及典型的游戏教学实例等等。 附课堂用语、精彩课例、英语谜语等优质资源。 这本书是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的必备参考资料、提升专业素质的优秀读本。
【2】《日有所诵英文诵读》,长春出版社,2011年
《日有所诵英文诵读(第1级)》《日有所诵英文诵读 (第2级)》、《日有所诵英文诵读 (第3级)》、《日有所诵英文诵读(第4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3】《小学生叶圣陶读本》,王小庆,陈金铭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
【4】《小学生冰心读本》,周益民、王小庆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
《小学生冰心读本》精选冰心先生经典文学作品,冰心的文笔素以清新、秀丽、典雅著称,阅读她的作品,你会感觉和风吹拂,溪水吟唱。她的文字总是轻轻拨动你的心扉,繁星闪烁,春水流淌,“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你会在感动中获得力量。与她同时期的女作家苏雪林,曾经借冰心论泰戈尔的两点来评价冰心本人的文字特点,即“澄澈”和“凄美 ”。“澄澈”其实不仅指文字。还指思想。冰心的那些小诗,于一朵云、一片石、一阵浪花中生发妙理,让人赞叹。冰心的“凄美”其实并无苦痛,而是着上一层多愁善感的色彩,让人在不经意间怦然心动。
【5】《如何培养好公民》,王小庆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在《如何培养好公民》中,则包括国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如何培养好公民》围绕公民教育的理论、问题、实践及国外的公民教育等几个方面,梳理出了公民教育在中国的特定含义和目标所在。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养成明达的公民,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启发改良社会的常识,从而养成人们适于现代生活的习惯。这对于更新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改进民众的思想意识,都有相当的历史性的价值。
【6】《带着思想去评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本书作者基于课堂这一教育现场,从“责任”“审美”和“文化”三个视角来对课堂内师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追求进行探讨,探求人在教育语境下的精神成长轨迹,从而摆脱了单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审视课堂的惯用做法,使评课文章具有了思想的张力,也为读者打开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视野。

⑽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这本书虽然也厚厚的,也是有关“新教育,新理念”的,但文字不生涩,不精深。手捧书本,有迫不及待往下读的强烈愿望,想走近闫学,感受她的喜怒哀乐,追寻她执著前行的足迹,领悟她成功背后的不屈精神。

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记录了一个小学语
文老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欢乐与喜悦盈满,思索与迷茫交织。这里有阳光下纷飞的翅羽,有风中飞扬的白纱巾,有小草柔韧的舞姿,有蝴蝶花丛中的低吟。走进这本书,你可以看见信念的诠释,感受冬夜的温暖,望见歌鸟离巢飞去的身影,听见旷野中呼喊的回声……那些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朦胧的希冀,乃至那些无可言说的焦灼,都能够在这本书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甚至于,在她描述的故事里,痛苦的挣扎中,肆意流淌的文字里,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那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那感同身受的喜悦,都深深地把我吸引着!
读这本书收获真的不少,不管是教学的理念、方法,还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以及怎样去从事这份事业,甚至是做人的道理,等等。读她的书,看到了闫学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她的不屈精神。正如她在前言中写的那样:“面对远方,永远追求那份新奇与未知,永远坚信那里有更美的风景,哪怕磕磕绊绊,哪怕诚惶诚恐,也决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份执著与坚毅!一帆风顺的时候,故步自封;遭遇坎坷的时候,望而却步;更多的时候,随波逐流!
第一部分
《牵到河边的马》,闫学重点谈了“文本的多元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提问”“课堂气氛”“对公开课的认识”“古诗文诵读指导实践”等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加强朗读基本功训练,在课堂上投入地、忘情地读一次;强调了“教师只有长期大量的阅读,勤奋的写作,不倦的思索,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强调了“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都不准欺骗自己,更不能够欺骗学生,要还课堂以真实”。另外,真实具体地分析了当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部分内容,我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有共鸣。的确,文本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我们不光自己要注重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也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进行多元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发哈姆雷特”一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更为广袤的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阅读的策略时曾经指出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第二部分《诠释心中的语文》则记录了《秋天的怀念》和《匆匆》的课堂实录以及作者自己和听课者对上课的反思,读后感《《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还谈了“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实例,告诉我们语文课该怎样上,其中她特别强调了“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秋天的怀念》《匆匆》这两篇课文,我都不陌生。在闫学的教学设计中,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她有一个很大的版块:多元感悟品读文字,自由交流内心感受,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谈认识、自由读、默读圈画,各抒己见说感受。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以最大化的张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以滋润和滋养,人生的境界自然地得以升华!我自己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已经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可我也始终没有忘怀。我记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品读,理解课文内涵之后,还要求学生进行过续写。学生围绕文章结尾出现的荔枝进行练笔,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荔枝又上市的时候,安排了作者与母亲的一次心灵间的对话。由于大家对作者的感情领悟得比较到位,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愧疚,不安,感激,思念等等各种情愫,母亲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而《匆匆》一文,我也曾经上过公开课,但课外阅读文本的运用,我做得是很不够的。这是我今后要好好努力的,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第三部分《离巢飞去的歌鸟》记述了作者的读书体会,有《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给教师的建议》《论语》等文章的读后感。她不仅注意广泛阅读,而且读了文章以后能够充分联系生活、教学实际,谈自己的思悟。这几本书我也读过,但没有写下只言片语。在教学时,也一直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己不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真是惭愧!更主要的是,我的阅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没起多大的作用,正应了《论语》里的“学而不思则罔”。今后,可得像闫学说的那样:“读书笔记决不应是盲目照抄书本,而应是记录教师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疑惑甚至批判。因此,数量不是主要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读书笔记的质量。一个教师能够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博览群书固然很好,也很重要,但如果每学期都是‘博览群书’而不求甚解,倒不如在有限的时间内每学期只读一两本书,认认真真的读,踏踏实实地读,完全投入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并及时将自己读书的收获进行记录,这样的读书效果应该说是事半功倍的。”
第四部分《会跳舞的小草》是作者的一些随笔文章,记录着她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从这一组文章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闫学的爱心与勤奋。作者还谈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者强调了教师写作的重要性。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如果是一株小草,就让它呈现绿色;如果是一朵小花,就让它吐露芬芳;如果是一棵小树,就让它最终与流云缭绕。”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青年教师,对我们的学生不也应该这样吗?
书读完了,但我的思索还将继续,为了梦中的橄榄枝,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期待来演绎。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闫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