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生的语文评价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评价鉴赏能力

发布时间:2021-02-22 13:12:30

⑴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主要是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初中生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学生智力系统生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课程主要开发学生的心智水平,只要学生在这个阶段打好阅读鉴赏的能力,就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感知世界、充实生活.语文鉴赏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学生可以从中吸收中华文明的精髓,从而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打下牢固基础.所以,培育初中学生鉴赏能力非常必要.
一、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由字、词、句、段落组成的,能将文章中的字、词、句读懂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需要老师对一些困难的词句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现在的汉语有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词还有多种词义和用法。在这方面,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对词句分析透彻,找出一些规律,或者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掌握精确,才能运用的熟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除了读懂文章之外,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是以课本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就是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和嘴里读到的最直接感知材料。而朗读则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感受作品意境。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就会使得文学作品变得鲜活、立体。多次对文章进行朗读就能更多的去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从而也能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会。朗读训练不仅能提高语言感受力,还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语音准确、语句清晰,还要做到声情并茂。只有在朗读时读出文章的情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积累文学作品常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对文学作品作者的了解应该算是积累文学知识的一部分,因为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必须要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那样在要对这些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鉴赏时才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文章。但是在对一篇文章进行鉴赏之前,除了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对作者当时的思想和心境进行了解,那样才能更容易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用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意见态度。因此,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思想与情调,而同一个作者也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其文学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情。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必备的功课。
文学作品的鉴赏除了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因为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还要对主题、材料、语言、等进行鉴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多讲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只有学生积累了鉴赏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体验情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能力
审美理解力是主体对美的对象的分辨和评价的能力。文学作品是美的载体,每一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感情。例如:品读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就应当从小弗朗士的思想动态中去体味其情感世界。小弗朗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老师、同情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一系列的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他很快就要做亡国奴了。态度的变化,就在于其思想感情的变化。反之,缺乏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切体验,是很难在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体会出哪怕是一个叹词或者一个破折号的丰富的潜台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山一水,一词一句,只要审美主体加以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文学作品的赏析吟读必须拓展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审美求真的愿望。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时,应尽可能地将作品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如赏析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必须理解作者的思想基调: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然后驱动想象去理解,作者为何问“天”、问“月”。同时,要展开自己的想象的翅膀,在神话般的境界描绘中,构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从而体味作品强烈而又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风格。

⑵ 低年级小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应达到什么水平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背诵

日常的语文教学是学到诗歌讲诗歌,考到诗歌讲诗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诗歌,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长期坚持背诵诗歌就像长期吃饭,营养会一点一滴补充身体。所以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重视诗歌背诵,在其他单元可以弱化诗歌背诵但不能停止诗歌背诵。诗歌教学的时候可能是每天背诵一首诗,不再是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一星期背诵一首诗或者一星期背诵一个诗歌名句也行,总之不能停止诗歌的背诵学习。

再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长期的诵读有助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

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代表爱情。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意象的含义是理解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把钥匙。

三、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

赠友送别: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例如: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咏史怀古: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边塞征战: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山水田园: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

写景抒情: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抒写对美好景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自己的喜悦和陶醉较多。当然,伤春悲秋的诗也不少,也有借凄凉的环境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苦闷之情。其实“写景抒情”几乎是每一首诗必用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例如: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学生将每类诗歌都记几首代表作,如果读别的诗歌可以根据意象判断这首诗歌属于哪一类,又属于这类中和哪一首风格近似的作品,然后再各根据其个性深入解读,这样读诗歌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以写促学

要想牢记一个原理,最有效的是运用。所以我们不妨从运用入手,即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写古典诗歌也许是一件难事,不要紧,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比如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学过的意象组织诗歌,表达情感,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格律上,而集中在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⑶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一、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我要学、我爱学、我乐学”的手段之一。
(1)教师平时对学生读书应有鼓励性的评价。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拼音,并且在学生顺利读完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大家读得很标准,你们的记忆力真强,老师小时候记拼音可比不上你们。”
(2)关注学生写字时的评价。小学阶段写字端正美观尤其重要,而低年级学生是练习的关键时期,鼓励学生写好字就非常值得重视了。比如在教学《咏鹅》一课时,指导学生学写生字“向、白、毛、红”字时,我曾给予学生这样的评价语言,“你写的字又端正又漂亮,连课本里的白鹅看了都抬高头欣赏你写的字了”,“看,你的作业多么清楚整洁啊,就连清澈见底的小河也为你歌唱”。
(3)着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显应排在首位。因此,我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里一直跟着老师转动,他听得多么认真啊!”“这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极了,让我们也像他一样,好吗?”这样,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能力
学生之间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曾强相互间的交际能力。所以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
(1)培养学生对他人读的评价。比如,老师在教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一课时,指名叫学生朗读,让别的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对这个同学进行评价。学生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他读得很有感情,显得特别有爱心”,“他读得很流利,但声音有时候不够响亮”,“他有些字读得不够准确,如‘房子’字他没有读轻声”等。
(2)培养学生对别人书写的评价。比如,在上写字课的时候,老师叫一个同学上黑板写“国”字,让其他同学认真看,然后作出相应的评价。“他把字写在田字中间,位置写得很正确”,“他写得很认真”,“写的竖不够直”,“他先封口后里头,笔顺写错了,应该先里头后封口”。
(3)培养学生对别人表演的评价。例如,当学生表演完《坐井观天》的时候,可以让别的同学作出评价。这个时候他们就喜欢模仿老师,像小老师一样去评价别人。“他说的话很形象,好像一只什么也不知道的小青蛙”,“他说话的声音不响亮,小鸟都听不见”,“他真大胆,表演得很好”等。学生之间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自评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获得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学会自评。
例如,在教学完S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春天在哪里》时,在班上举行了“春之歌”朗诵比赛。我先请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朗诵,然后让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开始这个学生只会说:“很好”或者“不好”之类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引导,学生已能作出“我读得很有感情”、“我的声音不响亮”、“我读得不够流利”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正当这时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我却让他们一个个轮流出来朗诵,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形成对学习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矫正的建议,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体验和收获。

⑷ 提高小学生语文理解感悟能力的有哪些

你指的是阅读方面的感悟能力?我高中以前的阅读能力也是很差很差,但通过一内些措施,高考时语文成绩容还不错.如果单指应试能力,你可以找到历年各省高考语文的真题和答案,做题,看答案,好好揣摩答案和你的想的区别在哪里,差距在哪里,此类题目一般的解答格式是什么,针对某些类别可以熟记一些套语,比如诗歌鉴赏中要求解释某个字用得好,格式一般为:本义,引申义,在句子中含义,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等.我感觉这样收益最大.另外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尤其词义,非常有利于你理解句子.阅读题目不需要做很多,关键是要每个好好揣摩一下,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离答案越来越近.

⑸ 小学生对优秀语文老师的评价

1、该同志在教学中任劳任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常规,进行大胆的教育教学新探索。她教学思维新颖,教学方法独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实绩。她所教的xx级班、xx级班英语在两结合考试中位居全县第一;级班、xx级班、xx级班、xx级班在两结合考试中位居全县第二。xx年月与xx年月,她指导的……、……、……等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分别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学校对教师的评语。

2、该同志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多次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很注重教学反思,是一位上进心强的教师。在这一年里成长很快。

3、xx老师他功底深厚,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为人师表,深受领导的器重,一直以来委以重任,担任高三美术教师。他肩负重任,乐于奉献,把青春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他师德高尚、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培育出满园桃李。善教乐教,深受师生尊敬为了完成上级、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课内外练习,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功;通过参加画展观摩和临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

4、该同学在实习期间担任副队长职务,除了教学任务外还与队长共同配合处理实习队其他的相关事项,时刻关心实习队的整体情况并且表现积极进龋在教学任务方面从备课、讲课、课后反思、说课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学校对教师的评语。

⑹ 怎样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首先要大量阅读。积淀是阅读的基础,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较强的语感。有的同学很注意语文课本的阅读,尤其是很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这固然是好的,但只着眼于个别“范例”的咀嚼显然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所谓“功夫在课内,提高在课外”。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自己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通过阅读思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肤浅的认识深刻化。通过联想和想像,使文字传达的信息形象化、个性化,从而对作品的内容得以确切的理解。我们不仅要领会文章其要旨,探究其精华,而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体验其精神实质,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这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阅读时最好能把书中的精彩片断摘录下来,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大有裨益。

第三要掌握阅读的规律。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都要搞清楚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一般规律。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这是特殊规律。比如记叙文,要抓住记叙要素、叙事线索和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要抓住论点、论据、论证和语言的严密性;小说要抓住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诗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练的语言;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要抓住意境和情感等等。

第四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根据阅读的需要,适当地选择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朱自清在讲到散文欣赏时曾说:“缓缓的细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美文只有精读才能品尝出其中的醇浓的汁味。略读一般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文章,这种阅读方法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量。别人总结过的种种阅读方法,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下:提纲法、标记法、摘句法、标题法、结构法、提问法、游览法、串读法、跳读法、逆读法、背诵法等等。应考对策: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主要考查阅读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文章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情感和态度、表达和修辞(不仅仅指修辞格的运用),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还要关注各学科之间的整合等等。

要合理地安排阅读步骤。一般要经过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循环往复。拿过答卷,不要急于看问题,第一步,要通读全文,疏理信息,整体感知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这一步要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体特征和主要内容,有能力的考生会同时把握文章结构。第二步,要认真揣摩要回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探究。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进行周密的分析、综合、鉴别、联想和想像,得出结论。要特别留意文章的交代和暗示,答案在文中的,自然容易;有的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精心概括。第三步,应从整体上将文章的内容再疏理一遍,反馈信息,察补缺漏,完善答案。

阅读试题中的开放题旨在考查创新思维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考生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探究性和体验性阅读。创新思维是指在阅读中不迷信成见,敢于提出疑问,能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做出客观的评价。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产生有个性的创见。

⑺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儿童诗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大多儿童诗有韵可压,节奏感强,旋律优美,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容易记诵。在跟他们年龄相当的时刻,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读儿童诗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很有好处,能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小学阶段,在语文教材中穿插了很儿歌儿童诗,这些有的是用优美简洁的文字描绘自然景物的,用声情并茂的声音演绎,配合挂图插图,结合画面想象诱发联想,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优美。 一 儿童诗欣赏内容 (一) 语言美 儿童诗采用的语言浅显易懂,凝练简洁。有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童真童趣,有些诗让我们感到儿童眼中世界的独特,有些诗让我们充满深刻的记忆和感动。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同样然我们能感受语言强大的魅力。如高洪波的《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简单几个字就把一个阳光灿烂温暖的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牵字极其巧妙,阳光居然是可以牵的,就像一个听话的宠物,写出了儿童与春天的熟悉、和谐、亲密无间。再比如《春分》:凹面镜般的天宇/紧扣着大地/ 这块不透明的玻璃/太阳用光焰的扫帚/扫除着冰雪那冬天的足迹 蓝天在孩子眼中是一块纯净的玻璃,太阳扫射出的光芒就像是扫帚,比喻恰当且又很独特。 (二) 韵律美 儿童诗歌在形式上,很重视韵律美,主要表现在押韵、节奏。整齐的韵脚就像是缝制精美的衣裳,这些诗琅琅成诵,记忆深刻,深受小读者的喜欢和好评。轻快的节奏,错落有致的句式,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例如:高洪波的《我想》, 林焕彰的《影子》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在读诗之时就摇头摆尾,翩翩起舞。 (三) 建筑美 建筑美的要求虽然不是那么严格,在字的数量与排列上整齐、渐变首先给人视觉上就形成一种雷电般袭击般深刻的印象。在字的数量与排列上整齐、渐变会容易琅琅成诵,这实际上要求作者也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如:俄罗斯诗人马依科夫的《摇篮歌》。 (四 )想象美 儿童天真烂漫,好奇聪敏。春天能唤醒枝头的花苞;太阳会开出灿烂的花;夜晚能在睡梦中长翅膀;能坐上月亮船看星星。想象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很好的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事物,场景,情感。能很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中,甚至意境中。这也是为什么想象越奇妙的儿童诗,儿童越感兴趣,越喜欢的原因。 如诗歌舒兰《 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诗人紧紧抓住本与喻巧妙构思,大胆想象,极力夸张,一句句生动有趣的诗句奇特,想象丰富,充满童趣。 (五)人情美 儿童诗歌不仅仅只是靠形式或者描绘美丽的风景叙述美好的生活来吸引读者。很多儿童诗在塑造儿童身心,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爱国教育上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变成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颗吹干。再比如《心灵上的一颗美人痣》:妈妈贴一颗美人痣在女儿五岁的额头 /同时也贴进了自己的心灵/小女孩突然让老太弯下腰/她取下额上的美人痣贴在老太的额头 /并说了声奶奶‘六一节快乐’ 。 二 儿童诗欣赏方法 儿童还处在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学习理解感悟上都不及成人。在学习一般性的文章时有时都不能准确恰当。是不是在小学阶段儿童就不能够和不适合去欣赏儿童诗呢?当然不是。儿童诗歌教育是通过优秀的儿童诗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陶冶儿童高尚情操,培养儿童良好个性特长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学习过程。怎样才能较好的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儿童诗的内容,喜欢甚至深深爱上儿童诗呢?(一)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欣赏时在读字上也要费点心思。通过自读、合作读、教师泛读,提高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组诗中一首《句号》清晨的风吹过这片草地/草叶儿摇过来摇过去/ 摇落趴在上面睡觉的 /一只瓢虫 /这只瓢虫太困了/ 趴在草根旁/还在呼呼大睡着/ 动也不动 用优美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安逸舒适的自然之境。教学时,教师利用轻淡淡的语气,缓慢轻松的节奏,声情并茂的演绎,用声音再现自然之境,诱发他们去想象,感受自然之美。能逐渐培养出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多观察,调动多种感官 大多数诗通过朗读吟诵就能较好的理解,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有限,很多自然之物都没有见过,更别提有些思想性的抽象性的概念性的东西。在儿童诗歌中有些时候也会采用象征这样的写作方式,要想让小读者较好的理解哪又该怎么办呢?这就要多观察,观察是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查看体验活动。观察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获取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一种途径。它简单,直接,深刻。在观察中较好的指导,把握事物的属性,就能对一些有深度意义的诗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如观察蜜蜂是勤劳的,蝴蝶是优美的,苍蝇是丑恶肮脏的,菟丝子是贪婪的。拓展到其他的感官,认识下水沟的水是臭的,梨子李子橘子是甜的,草地是软软的,风是柔柔的。如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邮票是传递的感情媒体,船票是离开一地到异地的凭证,坟墓是死亡的代表。一步一步学生已经能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虽然还不是那么深刻。 (三)创设感兴趣的活动和激发想象 尝试着用画、想象、交流、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对儿童诗的理解,这要比光读光听的效果更好些。在欣赏散文诗的探索过程中,注意教材的设计,设计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兴趣的活动。在充分了解每个儿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把小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精心设计活动,孩子们才能主动参与活动。例如:我在设计欣赏学生自创诗《清晨》活动时,活动的每个环节我都注意从怎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点考虑。一开始,我就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来讲述清晨的一些景。紧接着,我就在不出现图片,不作任何暗示的情况下,让他们完整欣赏诗歌两遍,让幼儿充分地整体地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然后,借助自己的认识和想象,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欣赏所得把诗歌中描画的景说出来,画出来。甚至有些诗歌还可以配乐编成舞蹈,让学生来跳一跳。等等这样的活动,达到了不给学生们任何负担,让学生在玩中学,实现了玩与学的统一。让孩子对欣赏儿童诗活动越来越感兴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儿童诗歌的创作 儿童诗是指结合儿童成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为适合儿童的阅读欣赏学习,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诗歌。儿童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儿童诗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儿童诗,措词简洁明白,语句精炼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写作方式灵活自由。因此,可以引导儿童仿编创作儿童诗 。(一)摘抄 摘抄可以积累语言,帮助打开诗的大门。我曾设计过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活动课上,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诗。在摘抄诗句中,学生能够对儿童诗的段式,句式,写作方式让有更多的认识。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多欣赏童诗,熟读童诗,在日积月累中为写诗打好基础。 (二)儿童诗常用修辞方法练习 儿童诗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诗歌又不比一般性的作文那么通俗详细。要想儿童写出较好的充满童真童乐活泼有趣的作品,应该让他们学会使用前面提到的修辞方法。 例如写拟人句:下雨可以说哭泣;向日葵绕着太阳转可以说是追逐。写排比句:我想――我想一年四季是春天,我想成为天上的一片洁白的云,我想带着爸爸妈妈去游玩,我想为困难孩子伸出一双手等等。 (三)走近诗模仿、改编、写作 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儿童在这方面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儿童模仿和吸收能力的惊人。《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支神笔》孩子们最在理解原作品的基础上,要想提笔创作,可以尝试在句型上改词,还有用诗歌的原有结构继续发挥,或者向孩子提供一个想象线索,引导儿童自己完成诗歌的创编。儿童远远要比我们想到的要活跃,在诗歌的创作的原野上他们更能够自由驰骋自在飞翔。一旦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如浪涌动如云翻滚。 要想让孩子真正学会写诗,仅仅靠模仿还是远远不够的,儿童是阅读大自然的忠实读者,是能够与事物对话沟通的使者。生活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是孩子们良好的创作园地。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特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教师如果及时引导发展儿童创作诗的才华,很有可能他们就是未来伟大的诗人。例如,观察秋天,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去田野看看。让孩子们发现秋景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你第一次新鲜的发现。当时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一景一物用优美字句组织成一首诗;也可以回到课堂或家里把自己的亲身体验跟想象的意象或创造的意象结合,描绘出比自己观察到的更美的意境。生活中处处是诗,一草一木一事一感,都可以表达。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激发。诗也是生活中的日记,成长的脚步,让我给孩子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萌发的一株崭新的绿植。在诗歌的欣赏和创作中国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理想,他们的道德要求,他们对未来的展望。

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好坏和阅读欣赏能力的高低,无不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关。
为此,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特别是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坚决纠正漫无目的式的随意、消遣性的阅读和浅尝辄止式的一般、了解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变为一次体验和发现的旅程,教会学生欣赏性阅读的方法,以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志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每一篇阅读文章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观其“言”,品其味,悟其神,使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里,我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谈一点认识。
一、赏事由,激情感
小学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阅读是学生情感随着教材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驱使学生充分体验情感、激发情感,真正接受情感教育和情感熏陶,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欣赏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努力感受和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搭建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如指导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后,感悟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所在,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同步,就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受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暴行的情感熏陶。
二、赏人物,评美丑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刻画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认识、鉴赏、评判人物,从人物形象和人物对话中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典型的人物特点突出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阅读,不仅会使学生懂得指导员对红军战士的关心和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优秀品质,激发对指导员和老班长的赞美之情,更会从中深刻理解和体验表现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三、赏景色,品意境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需要阅读的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诗词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往往理解不深、品味不够。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根据事物的发展,凭借学生熟悉的有关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引导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可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仔细阅读,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四、赏语言,解寓意
小学阶段,学生涉猎的许多课文用字精练传神,句式优美多样,语言凝练生动,其精妙之处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寓意和感人的色彩。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真推敲、欣赏优美的语言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在欣赏中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寓意,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交流。如《桂花雨》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情味十足。在阅读教学时,我采取引导学生带着“文章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滋味,而且是越读越有味,你们读后谁能说出是哪句话?”这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阅读品到了“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寓意:对家乡的爱,家乡人民的爱。《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非常讲究,语感朗朗上口,作者优美的语言把桂林水的“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性阅读,就会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领会作者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和赞美祖国山河的深刻寓意。
五、赏语意,明事理
阅读过程是一个迅速欣赏和把握作者语意的综合性心理过程。离开对语意的欣赏理解,语言其他内含的欣赏就没有基础。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必须着力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通过实践与训练,让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和全文,感知词句、语段的语言意义及其与全文的联系,由表及里地感受其丰富的内涵和事理。如阅读《白杨》一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高、大、直的语意,更要使学生深层次地明白父亲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样一个事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他们永远像白杨一样,不屈地挺立在荒凉的大戈壁上,永远那么正直、那么高大。
六、赏写法,学表达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对写作方法的感知与掌握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叶圣陶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对学习表达方式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不仅要指导学生欣赏课文内容,也要教会学生欣赏写作手法,特别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欣赏课文中的句式、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思路和结构等,以提高表达能力。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山、水景色,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写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领悟这些描写方法,感悟“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能使读和写很好地统一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引导学生遵循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认真阅读课文, 仔细欣赏课文的层次结构,领悟抓住事物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一层一层描写叙述方法,能潜移默化地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思路,掌握构思文章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的认识活动,小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感情的体验,又需要思想认识的共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阅读时,要努力搭好学生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搞好作者思想与学生思想“碰撞”的对接,促进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实现认识和思想的变化与飞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的语文评价鉴赏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