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交互式阅读教学
媒体课件是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的,它以生动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视觉效果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中枯燥的内容和抽象的概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多媒体课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到90年代被广泛引入课堂,经历了由兴起、盛行到沉寂的过程;一线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从开始时的盲目使用,到后来的抵触不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着深入地思考和实践。
1 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与运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课堂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把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于阅读课堂教学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图片、文字、声音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提高学习的效率。
1.1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知的主动性
笔者在教学中紧扣课本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们探知的主动性。由于传统教学留给学生的时间总是很少,课内的阅读时间也有限,即使用华丽的语言来描绘,也无法表达完美的形象性。然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光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再现于课堂。如在《称象》一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借助多媒体里突破教学难点的,《称象》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并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课本上利用了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先后顺序和逻辑性很强、语言严密,学生很难读懂。
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曹冲称象的过程制作成一个Flash动画片,同学们会眼前一亮,看到如此逼真生动的动画片。教师通过语言讲解引导学生观察Flash动画片的变化,画面上栩栩如生的大象被赶到一艘大船上,船身慢慢开始下沉然后在船舷上画了一条线,紧接着再把大象赶上岸,用石头填满称重大象的船只。这样,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学生看了后非常兴奋。下面由老师把他们分成小组合作,边操作电脑,同时说出称象的几个步骤。学生在看完动画片并亲手操作电脑后,都能把称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具体、完整地表述出来。像这样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一堂生动的语文阅读课下来,学生表现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学习充满了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得到了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1.2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语文多媒体教学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主要是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欣赏和崇拜多媒体的同时,没有正确的教学新思想来指导自己,将多媒体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且课件制作上有困难,造成教学不能得心应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该次文献调查研究,总结出解决多媒体教学应用中问题的根本对策,希望能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多媒体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策略。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小学生怀着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好奇的心理,对多媒体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感到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课文代入感。由此可见,多媒体在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文知识点的呈现以及语法的运用上可以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有代入感的环境中学习。
2.1 通过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教师为了突破重难点,利用维基白板制作课件,课件在HP交互式一体机上,用手指在屏幕上随意的滑动,课件所呈现的内容随课堂教学的节奏而变化,课件有极强的交互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通过反复调用课件,把相关情节的场景或片段及时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情景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人物描述的特征。
2.2 巧妙地设计教学构思,切入多媒体课件衔接性
一个课件要有很好的衔接性,它不仅是指课件片段、场景以及内容本身要具有很好的直接衔接,同时也包括师生配合的衔接。换句话说,制作的课件要根据教学设计和具体需要留有跟老师相衔接的切入接口,以便老师能够借题发挥,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学生把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从课件当中转移到老师身上。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带给我们许多课堂教学的精彩,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平,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Ⅱ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设备,但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能够将声音和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语文课堂层次更加丰富,因此,也有助于解决阅读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下面将对多媒体的巧妙应用进行具体的说明。
1、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
要使阅读教学能够在小学的任何一个学段都发挥出其对学生精神思想的教育作用,使阅读教学目标中与学生情感发展相关的内容真实地表现出来,教师就必须重视对教学环境进行创设,使学生沉浸在阅读材料的氛围中,从情感共鸣方面去获得与精神发展有关的内容。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完美地完成环境的创设。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景色优美,单靠教师的举例和语词分析是不明智的,这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听优美的朗读声,一边看到逼真的画面,身临其境,仿佛就在西沙的海岛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奇特的树木、空中飞翔的海鸟都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陶醉在美景之中。如此一来,生涩的形容词、排比句成为了学生眼睛能够看见的美妙景象,干枯的课本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情感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也更能够对阅读材料形成通感,进而拓宽了阅读的教学目标,提高了语文阅读的教学价值,
2、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仍有一些阅读内容是超出学生能够表象、想象和理解范围内的,这些教学内容是十分难以表达的,学生在此类阅读学习中,也最难提起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原本苦涩的阅读内容就会变成受学生喜爱的样子,甚至能够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扩展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望庐山瀑布》教学时,诗中有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其中“生”字用得非常好,但老师怎么也读不出味道来,学生也很难理解。在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投影墙上清晰地呈现这样一幅动态图像――在草木葱茏、危峰兀立的庐山香炉峰中,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正从山谷中寥寥升起,此景真是美不胜收!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之前,思维积极,很快领悟到“生”这个字的含义,不仅有上升的意思,还含有产生的意思;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发出感慨:古人用词真是经典!
3、利用多媒体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有些理解能力并不通过题目或者作文表达出来,为了进一步开发并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状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例如,在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句子并展开想像,先认识这句话是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再从“一个个”体会数量的“多”,从“碧绿”体会颜色的“美”,从“大圆盘”体会荷叶大而圆的形状,然后从整个句子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运用比喻手法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在这样的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给出几组不同的荷花图,有单一的,有整体的。让学生从这些图画中寻找到最符合自己理解的图画,这时候教师会发现,那些在试题和作文方面表现出比较弱的理解能力的学生,在图画选择方面并不输于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
Ⅲ 浅谈如何让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结合
当然最基本的还是利用ppt演示文章的重点内容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比较常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可以利用视频、演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比较好的打到预期效果,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章,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音乐等形式对阅读文章进行启发式阅读
Ⅳ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大大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一、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辅助多媒体,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ba的四声时,笔者将多媒体穿插于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弹琴,那小明喜欢什么呢?”(课件出示喇叭画面,接着出现音节ba.)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边,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男孩拔萝卜的画面)以多种形式练读ba。“小明继续走啊走,走到射击馆,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画面)多种形式练读ba。“小明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课件出示爸爸的画面)一个由课件辅助的故事讲完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 在复习汉语拼音时,课件出示配乐故事画面:星期天,老师带着小朋友到野生动物园里参观。来到动物园里,他们看见了大象、河马、犀牛在河里洗澡,老虎、狮子正在睡懒觉,梅花鹿、山羊、斑马正在练习长跑,猴子在爬树,长颈鹿、野鸡、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们都想和你们交朋友,正准备作自本人介绍呢。(小动物身上都有相应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复习课上集中注意力。小动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为读准音节作好了铺垫。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发挥创造力,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二、创设画面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的课文大多故事性较强。在朗读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书中的语言拔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的画面,配上生动优美的音乐,并以讲故事的语气将课文范读一遍,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的同时,也对阅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朗读课文《回声》的第一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回声这个童话故事发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象。这时教师相机指导: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个大月亮,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吗?大家读的时候要放慢些,美一些,边读头脑里边浮现出屏慕上美丽的画面。又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出示两个句子:(1)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2)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目的是让学生区别出这两个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说的,哪句是小青蛙听到的。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原声”和“回声”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倾听,用心去感受两句话读法的区别。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内化后,把上面两句话朗读起来,通过同桌对读的方法达到会读,读好的目的。 又如课文《王冕学画》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教师可先通过动画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过后湖里荷花的鲜活、美丽。把学生带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再单独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叶的画面,让学生独个欣赏、理解、朗读、背诵。 二、创设游戏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表现在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容易混淆。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将多媒体教学寓于识字教学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的刻意指导。”在识字教学中,辅助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识记生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这些小“发现”要比发现沙漠里的“绿洲”还要可贵。作为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这些小“发现”,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发现”,充分维护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一课的生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圆、回、可、空”让学生先观察,然后举手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这时,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说:“老师,我记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可’。”课件显示:河——可,并且伴有动听的音乐和赞美的声音:“你真聪明!”又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记住‘可’,就是‘丁’和‘口’组成‘可’。”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发言。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制作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复习题课件,寓教于乐。 如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完成。即学生读正确了,苹果就掉下来。教师就奖一个“小苹果”给这位学生。而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采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区别“园、原、圆”时,分别写有“草圆、花原、园桌”的是毒蘑菇,而写有“花园、草原、圆桌、果园”的为香蘑菇。然后把这些蘑菇混在一起,请学生帮小兔采蘑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生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语言的表达是与其心理素质及环境紧密联系的。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声音小,语音含混不清,表达困难,在课外则声音大,乐于表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重要交际的自由天地,这种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而在传统的课堂上,气氛比较紧张,少数人会表现出羞涩,发言时大脑一片空白,难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就要求本人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氛围。利用CAI课件就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本人会拼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小朋友们喜欢拼图吗?有位小朋友叫小明,可喜欢拼图了。(出示CAI课件:明明拼图)你们看,他用圆纸片拼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出示CAI课件:圆纸片拼成的大熊猫、小白兔、小猪)。小朋友们,你们会用圆纸片拼成大熊猫、小白兔、小猪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先用圆纸片来拼图,然后告诉其他小朋友,你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成的。”接着利用CAI课件示范小白兔,并讲述拼的过程。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动手拼图。 又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找春天》时,可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到郊外去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课堂上,先用课件播放: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各种各样的野花以及燕子、小鸟,老师和同学们在放风筝组成的春天美景。配上动听舒缓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小组讨论、集中汇报、教师总结等形式说说春天的特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总之,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形象、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Ⅳ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部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为孩子们提供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配音,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和新奇感,使他们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探究者。教师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使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能马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阅读教学开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我在上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册《水乡歌》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揭题谈话的:"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就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里,你有没有仔细欣赏过它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细细地去欣赏水乡迷人的景色。"然后多媒体把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在夕阳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一一显示在屏幕上,在优美柔和的《太湖美》的乐曲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被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一个个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精神异常振奋。动画情境成功地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既开启了学生求知的大门,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创新使用教材,设计体验性活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是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只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
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象、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发展了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如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册《动手试一试》一课中,"端"、"丢"、"漫"这三个动作用得非常准确,要指导学生好好理解。这三个动词都是表示科学家做实验的动作的词,但有一定的连贯性,要让二年级学生理解这三个动词的连贯性,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上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软件的动画演示,形象具体地展示了科学家做实验的一连串的动作。孩子们都睁大了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动画效果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使他们对这三个动词的区别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设计一个“我是小小科学家”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模仿科学家自己动手试一试,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加深印象,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一致,充分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内涵。复述课文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创设愉悦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受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必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只要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到比在课堂上还要多的知识,而且这将使他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更大的帮助和可能性。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我在上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册《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在谈话看动画欣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适时引导他们自学课文,提出了这些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词义。2.划出反映小鹰学飞态度的词语。3.想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对于第一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这一点,通过多媒体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学生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电击鼠标,打开资料库,自己查阅,比起查字典来,节约了许多时间。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自学任务。至于第二题嘛,学生们眼睛看着屏幕显示的画面,耳朵听着多媒体的介绍,再开动脑筋想一想,就不难把答案找出来并显示在屏幕上了。第三题想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一题比较难,但是只要积极思考,总能想得出一些的,如果实在想不出,那么学生把它记下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听课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由于有了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语感。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加速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因此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图像,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能更投入地朗读课文,朗读就能取得更佳效果。如我在教第三册《2008!北京!》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申奥成功的录象,再现了那晚天安门广场人流如潮,欢声雷动,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人们奔走相告,振臂欢呼,把学生带入欢庆的气氛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发,这时候再让学生带着喜悦,激动的感情朗读,就收到了最佳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抓住教学契机,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给原本让学生觉得单调的语文课,注入了一股甘泉,给语文课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学习了,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语文课堂教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Ⅵ 如何让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结合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如:在《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描写兵马俑神态的一段,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作者把兵马俑写“活”的精妙之处,再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各种兵马俑的录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神态姿势,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用“有的……也许(可能、似乎)……”句式说说还有哪些神态(或姿态)的兵马俑,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联系课文最后一段,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求异畅想,促进升华。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并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为主旋律,从而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和直观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探究空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作者是想通过文本来唤起大家对国宝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1.继续利用网络查找大熊猫的信息,举行“大熊猫知多少”的知识宣传活动。2.写一封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3.画一幅展现大熊猫风采的图画。4.创作或填写保护大熊猫的歌曲。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业完成。结果,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Ⅶ 怎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很好的铺垫。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在理解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光靠课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上自然提不起兴趣。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教师自我设计的解说。此时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还深刻了解到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活动范围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一事实,从而明白了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能生动地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能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了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了。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它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能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介绍不同动物脚印形状的课文,怎样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呢?我曾制作了非常形象的课件。首先,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脚印形状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又演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美;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相关的迁移练习,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增添无限的乐趣,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学得扎实,学得有趣,课堂教学也因此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
Ⅷ 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大大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一、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辅助多媒体,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ba的四声时,笔者将多媒体穿插于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弹琴,那小明喜欢什么呢?”(课件出示喇叭画面,接着出现音节ba.)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边,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男孩拔萝卜的画面)以多种形式练读ba。“小明继续走啊走,走到射击馆,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画面)多种形式练读ba。“小明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课件出示爸爸的画面)一个由课件辅助的故事讲完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 在复习汉语拼音时,课件出示配乐故事画面:星期天,老师带着小朋友到野生动物园里参观。来到动物园里,他们看见了大象、河马、犀牛在河里洗澡,老虎、狮子正在睡懒觉,梅花鹿、山羊、斑马正在练习长跑,猴子在爬树,长颈鹿、野鸡、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们都想和你们交朋友,正准备作自本人介绍呢。(小动物身上都有相应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复习课上集中注意力。小动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为读准音节作好了铺垫。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发挥创造力,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二、创设画面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的课文大多故事性较强。在朗读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书中的语言拔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的画面,配上生动优美的音乐,并以讲故事的语气将课文范读一遍,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的同时,也对阅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朗读课文《回声》的第一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回声这个童话故事发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象。这时教师相机指导: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个大月亮,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吗?大家读的时候要放慢些,美一些,边读头脑里边浮现出屏慕上美丽的画面。又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出示两个句子:(1)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2)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目的是让学生区别出这两个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说的,哪句是小青蛙听到的。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原声”和“回声”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倾听,用心去感受两句话读法的区别。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内化后,把上面两句话朗读起来,通过同桌对读的方法达到会读,读好的目的。 又如课文《王冕学画》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教师可先通过动画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过后湖里荷花的鲜活、美丽。把学生带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再单独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叶的画面,让学生独个欣赏、理解、朗读、背诵。 二、创设游戏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表现在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容易混淆。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将多媒体教学寓于识字教学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的刻意指导。”在识字教学中,辅助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识记生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这些小“发现”要比发现沙漠里的“绿洲”还要可贵。作为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这些小“发现”,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发现”,充分维护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一课的生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圆、回、可、空”让学生先观察,然后举手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这时,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说:“老师,我记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可’。”课件显示:河——可,并且伴有动听的音乐和赞美的声音:“你真聪明!”又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记住‘可’,就是‘丁’和‘口’组成‘可’。”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发言。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制作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复习题课件,寓教于乐。 如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完成。即学生读正确了,苹果就掉下来。教师就奖一个“小苹果”给这位学生。而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采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区别“园、原、圆”时,分别写有“草圆、花原、园桌”的是毒蘑菇,而写有“花园、草原、圆桌、果园”的为香蘑菇。然后把这些蘑菇混在一起,请学生帮小兔采蘑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生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语言的表达是与其心理素质及环境紧密联系的。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声音小,语音含混不清,表达困难,在课外则声音大,乐于表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重要交际的自由天地,这种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而在传统的课堂上,气氛比较紧张,少数人会表现出羞涩,发言时大脑一片空白,难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就要求本人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氛围。利用CAI课件就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本人会拼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小朋友们喜欢拼图吗?有位小朋友叫小明,可喜欢拼图了。(出示CAI课件:明明拼图)你们看,他用圆纸片拼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出示CAI课件:圆纸片拼成的大熊猫、小白兔、小猪)。小朋友们,你们会用圆纸片拼成大熊猫、小白兔、小猪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先用圆纸片来拼图,然后告诉其他小朋友,你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成的。”接着利用CAI课件示范小白兔,并讲述拼的过程。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动手拼图。 又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找春天》时,可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到郊外去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课堂上,先用课件播放: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各种各样的野花以及燕子、小鸟,老师和同学们在放风筝组成的春天美景。配上动听舒缓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小组讨论、集中汇报、教师总结等形式说说春天的特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总之,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形象、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