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预习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在讲授新课之前,语文教师要安排小学生进行课文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讲授时可以提高理解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教师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预先通读课文,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做好记号,然后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了解生词的读音和涵义,也可以通过课文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来理解生词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文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学生要做好记号。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首先把学生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汇总出来,在预习反馈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加强讲解。如果学生预习工作做得认真,就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
2.老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指导方法
2.1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2.3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在小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适时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不仅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兴趣也不相同,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浅显的话,学生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则无从下手,也就没有积极性了。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4.老师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检查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这一点我觉得皇冠小学他们做的很好,他们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并且能够做到面向全体。
❷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❸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中预习的有效性
到了高年级,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预习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就拿我们班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预习还只是停留在抄好生字词,阅读一遍书而已,而对于对课文的整体及细节的把握往往是不动脑子地做,有的乱做、写得越少越好或文章摘抄几句而已,有的去抄有关参考资料,所写的答案比老师还概括、精准。
一、原因分析
1、预习在学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业。
第一,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傍晚布置作业,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自己都觉得这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看到有预习这一项,部分学生很高兴,数作业时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预习了没有。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给孩子检查的时候也就问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老师的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课文你得读两遍,哪几个字你得划下来查字典注音,哪些词语你得查词典解释含义,分段落写段意,等等。结果是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这样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都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
3、老师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二、改变现状,做到有效预习
1、重视预习指导,常抓不懈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必须做到对预习的指导到位,而且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
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
2、加强方法指导,循序渐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其次,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第三,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着重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落实检查评价,有始有终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可以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并且能够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❺ 如何落实小学生的语文预习
如何落实小学生的语文预习
语文教师平时有布置和检查他们的预习,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是只布置学生预习,但没检查预习效果的。尽管绝大部分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学生在思想上也觉得语文预习十分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家后还是不会自觉预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思想里,他们都觉得老师要求写的才是作业,要求读的看的可做可不做。此外,小学生处于贪玩的年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游戏机、电视机出现时,他们往往忽略了学习。那么我们应如何解决小学生语文预习的问题呢?提出以下建议:
1、激发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
许多小学生都认为语文预习很重要,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动机分为外来的语文学习动机和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两种。外来的语文学习动机所推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如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尊重等。而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所激起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语文这门课程本身,也就是语文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是密切相联的,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能发扬拼搏精神,遇到困难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实验表明,通过赏罚这些外部强化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是有效果的,但却带有明显的负作用,许多学生勤奋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奖赏,当这种奖赏不复存在时,他们的语文学习动力也随之消失。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内在语文学习动机,它是一种以获得语文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试想一下,一个学生如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学习没兴趣,他怎么会自觉地预习语文呢?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语文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还要通篇背诵,学生怎么会喜欢呢?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个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最好采取那种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期待相反的方法来呈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设悬念”的方法来显示,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字义、词性、句法这些死的知识,这样会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而要适当介绍人物轶事、历史故事、时代背景,多关注作品的文学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
(2)在背诵课文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积累,并较快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背诵一些东西是在所难免的。由于部分学生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所以一说到背诵,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这时候,教师就应在识记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其实识记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意义识记、分散识记、集中识记……现在还提倡超额学习,只要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背诵将不再是学生的苦差事。学生一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这股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它会使学生爱上语文,并逐渐养成自觉预习语文的习惯。
2、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指导和检查力度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或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小学生还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向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进展。这实际上也就是加涅主张的指导法,即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实验表明,指导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它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各具特点的,即存在个性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齐步走,那是一种苛求,也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所以教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没必要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都全部完成你布置的预习任务,只要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行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基本完成课文的学习,如字、词的掌握、文意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等。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没那么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和知道课文的内容就行了。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过高,会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恐慌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作为教师,不要太在乎结果的些许差异,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这才符合“快者快学,慢者慢学”的规律。
(3)教师要制定一套有效的语文预习情况检查措施
教师除了布置预习任务外,还要花点时间检查学生每次的语文预习情况,不能只布置不检查,不然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相对削弱。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可以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最好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都一一记录清楚。此外,教师还要明确赏罚制度,对预习态度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不自觉预习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惩罚,如在课堂上作适当的提醒和批评或放学后留下来完成第二天的预习任务才允许回家等。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的要求应持之以恒,绝不能一段时间严格要求,一段时间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不然学生会养成懒散的作风。
总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措施,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之下形成语文预习的好习惯。
3、家长要配合教师监督子女的预习
父母是学生朝夕相处的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教育随时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接受学校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他们的成长,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走读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的预习任务主要在家里完成,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高,即使教师布置他们回去预习,但一回到家,他们就会抵制不了游戏机、电视、网络等外界因素的诱惑,把教师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
(1)家长应严格而合理地要求子女
家长要严格要求子女,帮助他们对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妥善安排。但应注意,在培养子女良好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不要经常以苛刻的条件折磨子女,固执地要求他们什么时候必须做哪科的作业或必须怎么做,而忽视他们个人的兴趣和要求,低估他们的力量,这样容易养成他们总是按照别人的暗示去行事,或跟别人的要求相对抗,发展成独断的性格。
(2)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父母与子女要共同协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绝不能实行家长专制制度,不然也会导致第(1)点中提到的不良结果。
(3)父母要尽量满足子女的低级需要
在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应尽量满足子女的低级需要,如解决子女的温饱问题,为子女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等。
(4)父母应检查并指导子女的预习
父母要抽出时间检查子女的作业和预习的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作适当的指导。作为父母,应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子女在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家长要大力配合教师培养子女的良好学习和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效果。
推荐理由: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❻ 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
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 3、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做到初步理解。”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同时、驾驶知识等的能力、句段,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有质疑提问的,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 2,给课文标注自然段,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用横线标出生字,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但无定法: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预习具有侦察作用。例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理解词语的,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其效果不言而喻。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令人担忧的是。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默读,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关键词语,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五写,而且差异是显著的。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对于教师来说,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对于学生来说、驾驭教材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如果课前预习的好。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不预则废”。”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从长远目的看: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这种自练、独立撷取,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更要授之以方法。四问,“书不读熟不开讲”,累死劈柴人”。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虽然预习很重要,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怎样写的,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从近期目的看古人云,即在老师讲课以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重点句子,不如授之以渔,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读的方式很多、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要达到这一点,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预习的方主要有,为打造“和谐高效,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三查,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凡事预则立,教师难于把握、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有速读,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授人以鱼,心中有数。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甚至不管不顾、学习能力,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词,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解决生字,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查工具书,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可是,做到有的放矢,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教学有法,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朗读等,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一读、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分析问题,有自学生字新词的,就会精力集中。一句话: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文的写作思路;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所以。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生词;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
❼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
预习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前对授课内容有所准备,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专进行学习,但是如果学生属不能有效预习,反而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降低学习的信心,所以做好有效预习的相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入手,探究有效预习的开展方式。
❽ 浅谈如何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很重要。基于此,为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课前预习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预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1先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预习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他预习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低年级适当做一些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也可提高学习的效率。
2指导预习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放在音、形上,而对高年级则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的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3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还可以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
2.4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当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预习,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在预习时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预习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给学生的预习题目是这样的:假如你是老师,你准备让学生弄懂什么?学到什么?怎样上课等等。课中进行抽查时发现,有些同学竟写出十个以上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千方百计地、绞尽脑汁地、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野”。3预习面向全体,分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