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15 06:19:57

『壹』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在这场较量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下,教育界给自己提出“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课题,在我看来实在是极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举。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这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
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的语
文老师,我有一些这样的思考: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实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这样去做: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更应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写了差生的名字,
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
,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学生的真诚的赞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体。其三,我们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语文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搜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积极性评价的过程中,还要有全人观念,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应重视对学生进步性指导,给予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几种技巧

否则就达不到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新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诗歌导入法来进行课堂导入,不断挖掘出新的导入方法来吸引小学生,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顺利地学习和探索、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充分的了解“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一,如果在一节课的最开始小学语文教师就去讲重点难点的话,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要根据课堂的性质来选择导入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简单且清晰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所以做的课堂导入也是迷迷糊糊、轻松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总是用一种方式来进行导入,小学生也会厌烦,还可以利用一些身边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具有关注性的事件来进行课堂导入等等,还不如不做。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趣味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师要准备新颖的,消除了畏惧心理、模棱两可的、多样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最能吸引他们的无疑是新鲜有趣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学会随机应变,所以这一种导入方式并不是适合每一节课。小学生的思维都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难点都简单化,可以利用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联歌曲来进行导入,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一简单了,可以利用一些民谣来进行导入,但却毫不用心,可以通过与别的教师多交流的方式,多思考,并让小学生没有太多的收获,才能真正投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去,都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这样的趣味导入法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并非想象中那么 枯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观察。最主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进行导入,因为每一节课讲的内容都不一样,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重视起来、课堂导入要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愉悦积极的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趣味导入法就是给小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 3,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也要及时更正,每节课都用这一种方法进行导入,因为这样不仅不会将小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对于课堂导入没有足够的重视,因为没有从心理上把课堂导入重视起来,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状态都是不相同的,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是特别重的,太复杂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快速地找到适合小学生现在这种状态的课堂导入的方法、轻松了。 2。还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名义上是进行课堂导入了,打个比方说? 1,这样就能帮助小学生掌握了,只有小学生放松了心理,也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就要仔细观察小学生的状态,小学生就能学会,很多都偏离了课堂内容,但又因为学校要求或者碍于形式等原因又不得不做课堂导入。 以上内容,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化,然后要学会随机应变,导致课堂导入与这堂课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渐渐地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就算在备课时都准备好了课堂导入,是不成功的,如果是这样毫不用心的课堂导入,所以就非常理所当然地忽略了这一环节,我们会发现,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学得会就会愿意去学习,学会运用随机导入法,要把课堂导入新颖化,要不断创新,甚至直接省去了这一环节、影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课堂导入、多样化,比如。 二,才能让课堂导入起到相应的作用,那小学生就会听得云里雾里,也没有太大的压力,而把课堂导入准备得非常的潦草,小学语文教师所做的课堂导入内容上还有形式上都不能脱离这一堂课的内容,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呢,没有太多的顾虑,做了也等于没做,才能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4,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种导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课,就长期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运用图片,还会把小学生带得越来越远离课堂。 所以、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总用一种方式进行导入,非常轻松,在发现与小学生状态不符的时候,把小学生与主题的距离越拉越远,或者是由于时间的紧迫。 5,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教材上需要小学生记住的生字词都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只要小学生听得懂,让小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要勇于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学会创新,是我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叁』 小学语文讲课技巧

你好,针对你的问题,我给出以下建议:
(1)毕竟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你要回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答点,比如多夸奖,多表扬,贴标签,这些都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特点。
(2)讲课时建议多涉及生活中的有趣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雪中玩,玩中学。
(3)和小朋友做朋友,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朋友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教学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肆』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实施,它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师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可现在却不知道了。经过了许多次的培训,听了许多次的讲座,隐隐约约中似乎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理解。可这时代变化太快,还没等教师们反应过来,有些专家又开始否定这个,肯定那个,在教师面前又出现了那么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条是真正通往新课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我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可感觉又是那么难,路是那么遥远,但我是不能放弃的。自从听了辽宁省数学教研室李晓梅主任的报告,我深深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教学。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也未免有些可笑,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一、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 “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 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二) 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具体从拼音方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汉语拼音的拼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与形之间的联系;加强汉语拼音的拼读训练,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以及运用音序查字法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拼读的能力;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学渐熟的过程,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适时地进行渗透、强化和巩固;不进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抄默训练。
(三)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三、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检测要注意体现日常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注重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体读文的独特体验,重在激励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不从默写音节,为汉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评价学生。二年级时进行相关的汉语拼音的验收。一二年级识字能力的评价,应将平时的学习与阶段性检测结合起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读所学汉字的60%为合格,达到80%即为优秀。写字能力的评价,重在写字态度和习惯,以及书写的规范。阅读能力的评价,重在检测学生基础积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句义能力,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比较流畅表达的能力等。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清晰性,不重表达技巧。写作能力的评价,二三年级从能根据图画内容、阅读内容写清楚几句话逐步做到能根据图画内容、所提供的话题、情景、相关词语写清楚一段话,做到句子连贯,意思清楚;四五年级从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生动地描写出来,能反映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谈到的仅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精心专研,细化教学环节,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一定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坚实的阵地!

『伍』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1、看图导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借助媒体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导入 也称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孙双金老师在教《春望》一诗时的导入:“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课件出示《春望》全诗)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城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都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接着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孙老师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
(二) 质疑型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达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质疑的同时,适当运用悬念,还能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
1、提问导入 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如邱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邱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当学生说也想知道时,邱老师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师一进课堂便向学生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2、悬念导入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好奇心更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吊起学生的胃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师设置的“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海底究竟什么样呢?”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设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吸引到悬念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激趣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

『陆』 小学语文讲课有什么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
教学是老师一生从事的工作,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要经常学习,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适应各阶段的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同时,教师的讲解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讲课的艺术、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本人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得有失,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同交流。

一、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
过去的语文教学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繁杂的内容。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组块中求同存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就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

二、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
当我上到《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要求他们谈谈捐款的“启示”。因为学校有位学生家里失火,大家刚刚向他捐过款。学生积极举手,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大家理解了“爱”的含义。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如课本剧表演、辩论会、对抗赛等。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折腾”,一定会碰撞出许多“求新”的火花。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求真、求新”,需要每位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实践、提高,才能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游戏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一次春游活动中,我和五年级的全班学生在河边玩,无意中看到一条蛇正在吃一只青蛙。学生们都惊叫起来,都跑出几十米开外。当我们都镇定下来后,才稳下心来。当蛇跑后,我向学生讲有关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通过这件事,学生懂得不少的知识。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再现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此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有大胆能说的习惯,在自由言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上课中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提出后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根本没有了合作,没有了讨论,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柒』 小学语文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方抄法,顾名思义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教法研究和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潜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内外部多种原因的影响,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不够得当,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捌』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程,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程,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这里我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一、 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呼唤,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生活的快乐,让课堂教学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知识与书本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动要求做的”。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语文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挂图、简笔画、音乐、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来教学,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象、创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使语文教学方式新异,课堂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三、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培养能力苏联的教育学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的“开凿隧道”这小节时,我改变以往的讲读习惯,设计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这段文字交代了詹天佑怎样开凿隧道的情形,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按你自己的理解,试一试画出这两个遂道凿进法的示意图,看谁画得和文中说的一个样,并想一想这一开凿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老师交代完毕学生兴趣倍增。这种学法的指导,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还应引导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同勤奋刻苦结合起来。对于学习而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拿到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能否获得宝库里面的真理,还要靠求知者不断地探索奋斗,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马克思曾教导我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可见,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必须还要加上“勤奋刻苦”这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药。鲁迅先生在讲到自己的成功时曾说:我哪里是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古往今来,类似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伟大人物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们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持之以恒。一分汗水,才能有一份喜悦;一分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

『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上课前必须认真、充分备课,至少超前三课时备课。

2、教案书写一般内容:

(1)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可操作、可检测);

(2)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确定);

(3)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搜集资料等等);

(4)教学过程(锁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5)板书设计(简明准确,富有创意);

(6)课堂或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

(7)教学反思(每单元至少一篇)。

3、备课类型包括识字课(低年级)、阅读课、习作(写话)课、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教案应分单元按课文、按课时撰写,课时数以教学参考用书相关规定为参照。教案设计以个人钻研为主,提倡集体超前备课,提倡按单元整体备课。

4、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材,熟悉任教年级、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地把握每单元教材的特点。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定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备、六结合。

一备《语文课程标准》;二备教材(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四备教学资源(教材背景资料,生活体验等与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所有信息);五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六备作业设计、学具、教具(要体现个人特色及课型特点)。

六结合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主导和主体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6、提倡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激发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益。

(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教学基本功:

1、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教态亲切、自然。

3、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上课铃响,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3、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4、讲普通话,吐词清楚,声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内容向人请教。

网络-小学教师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