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人们指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在现有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所知所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课前预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终要的就是学生的预习,学生若是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学生来说会受益终身。在中国还存在这样一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学,就学生来说,大部分的知识都是自学得到的,它是学生在课前所作的最全面的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去查资料、提问、自我思考以及自我总结,这样,在教师教学的时候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二、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地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是一门寓教于乐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积极的借助一定的实物、影像或者是生动的动画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语文的生动、形象以及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语文,从而轻松的学习;其次,学生应明确语文预习的目的,它既有利于学生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在语文学习中,应不断的鼓励学生,对于那些犯错的学生,也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2.明确要求,实现有的放矢的教学
在教学前,教师应把学生要预习的课文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列的课文去预习。众所周知,不同年级对教材的要求不同,就预习而言,它对学生所提出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差别对待,对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完成不同的预习目标,简单的说,预习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整体的阅读一下课文,在阅读之后,要能够通晓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让学生解释文中的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重点联系各词典或者是上下文的内容展开解释;再次,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画出文中需要重点体会的词,然后分析这样词可能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句,要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最终让学生拥有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
3.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1)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预习问题就是不认识字,为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查字典、理解字、词义或者是区别形近字;(2)词句的意义是学生学习中最大的问题的之一,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划出重点词、总结句或者自己不懂的词,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最终结合教师的引导得到正确答案;(3)教师应教会学生批注。对于教师要求理解的字、词、句等,学生可在其旁边或者底部加上批注;(4)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人们会将文章分成很多的段落,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书写出每段的段意,针对那些简短的段意,学生可以将其写在书本上,而那些极长的段意则可以写在本子上;(5)学生应及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不同段落的不同意思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展开学习;(6)学生应学会积累,在每篇文章中我们都会学到其佳词、佳句以及佳段,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去累积,可以通过摘抄、熟读以及背诵等手段,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知道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着重指出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明确要求,实现有的放矢的教学,最后,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㈡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教学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预习的步骤:“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低年级段学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笔记,在书本上标记即可。)每一步骤的具体方法、要求如下: 1.默读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查一些课外资料。 3.朗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4.摘抄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边写,也就形成了相对较规范的预习笔记。同时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规定大致栏目有:文章名(书名),出处,阅读时间,好词入脑,好句入心,总体心得(写文章预习感受,弹性较大),暂时存疑。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自选栏目大致有:结构分析,写作风格,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等。对于预习笔记,我认为不需学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简单的课文,在课文上写写画画即可,重要的是预习常规性步骤的有效落实。对于后进生,规定栏目也可删减。
㈢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研讨记录
(1)在备课中强化预习指导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都应该考虑学生内的预习,并作为备课的容内容之一。
(2)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预习指导
每学期开学要针对本学科向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指导要做到细、实;每一单元新授前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每节新课前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3、在活动中强化预习指导
班级可以搭建各种活动平台,比如评选预习小榜样等来强化预习指导,巩固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的方法和内容要灵活,预习步骤根据需要调整顺序,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预习后的课堂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预习步骤看似繁琐,学生掌握熟练之后,会觉得很简单,因为就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至于学困生要降低预习难度,允许不同水平学生达到不同预习水平。
㈣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李凤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前预习逐渐成为小学生学好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能力,对教材先大体了解、熟悉一遍,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久而久之,无疑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标准,阐述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抓住重点内容预习 我们办事情都要有重点、区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击中要害,才能把事情办好。学习也是如此。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学习新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就是课堂学习的预备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备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会。 一直以来,小学生确实也懂得适当地预习,只是不见得能真正抓住关键部分,他们往往通篇预习,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很明显耽误了时间,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什么叫课前预习的“重点”?这个问题需要由语文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通常意义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课文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都能称得上重点。同时,这些很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预习中,学生会时刻把工具书放在手边,不会的生词或者词语意思及时查阅,并立刻记住,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就在于司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样碰到危险场面就惊慌失措地逃跑,还是稳如泰山,积极想出合理的办法把孩子救出来。另外,司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样是重点。学生必须明了这一点,可结合当今社会碰到有人落水,是见义勇为还是冷漠地离开。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联系这个社会现实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当然是像司马光那样,但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在确保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学生若是能理解这一点,便把整篇课文的主旨基本理解透彻了,也会为学习节省不少时间。 二、有计划、有目标地预习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在学完一堂课时,教师都会把下一课要讲的重点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当然也包括预习的内容,这样大家带着预习的目标去预习,能够有方向性和侧重性,避免走弯路。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习目标的设置大都着眼于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则是引领学生对课文开展有规划性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会回答文章的情节、讲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问题。 例如,预习人教版《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学生要时刻牢记教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教师安排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当地群众以什么样的形式欢迎总理的到来?从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经由这些问题的创设,大家在预习中就会胸有成竹,从划分课文的层次,再结合课文段落的细节描写,从简单到复杂整体突破。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傣族泼水节这一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风俗习惯,也为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应把自己碰到的疑难和重点都注明,力争在课上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得以顺利解决。 三、分小组进行预习 小学生平时学习都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就该以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预习的任务。小组预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彼此间的熟悉和了解,并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若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共同探索,就能培养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感兴趣的特征,利用小组间探究问题的机会,把学习扎实、勤奋的学生分别划分到每一个小组,这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小组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比如,在预习《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曲的MTV 播放给大家看,制作好预习的课件,让会唱的学生可以跟着唱,这便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文中去了。播放完成后,要把文章插图展现给大家,并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预习都能知道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什么。再让他们分析具体内容,大家轮流朗读课文,对问题各抒己见,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印象,在课堂学习中也会紧跟教师的思维和步伐,提高个人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的效率。 四、分层次开展预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课文都要分层,不论是“总分总”还是“分总”的结构,准确地分层对于课文的学习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以前的课文也知道,文章层次结构的划分必须有一个依据,给文章分层次也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就行,这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理解文本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预习《猫》这篇课文时,学生需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并以此作为划分层次的根据,这有利于理解文章结构,解决疑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家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㈤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 方法 有哪些
语文来课前预习要求:
1、读源课文至少3遍。要求:读通读顺,没有读错和重复读的情况,尽量做到有感情。
2、标出每一篇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当课的生字,“--”划出生词(包括四字词语),难理解的词可查词典理解记录。
4、准备字卡,组词认读。
(字卡做好,要充分利用,如进行认字游戏;将音近或形近的字摆在一起比一比。)
5、找出本课生字中易错或难写之处在课后田字格中进行标注。
6、在课后“田字格生字”头上写拼音,各组2个词语。
7、遇到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8、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搜集相关的资料。
㈥ 浅谈如何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很重要。基于此,为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课前预习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预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1先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预习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他预习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低年级适当做一些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也可提高学习的效率。
2指导预习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放在音、形上,而对高年级则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的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3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还可以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
2.4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当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预习,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在预习时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预习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给学生的预习题目是这样的:假如你是老师,你准备让学生弄懂什么?学到什么?怎样上课等等。课中进行抽查时发现,有些同学竟写出十个以上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千方百计地、绞尽脑汁地、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野”。3预习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㈧ 如何对小学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教学案例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石家湾镇九年制学校 刘艳丽 预习就是在讲课之前先阅读,粗知要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活 动,是课堂学习的基础。一些数学老师不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他 们认为数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一点拨,讲清 楚关键的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而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以 后,上课时反而不专心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是 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以为这部分内容搞懂了。然而,仅以此为由 来否定课前预习,难免太片面和绝对化了。从长远的角度和发展 性的眼光来看,我觉得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 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这一切来源,哪些详读,哪些略看要向 学生交代清楚。 需要详读的部分要逐字逐句地读, 不能走马观花, 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以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 地方;边读边写,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 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略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再 默读一遍,进行自问自答。如:新课主要内容怎样概括?学习目 标是什么?印象较深或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与哪部 分旧知识有联系?这样通过自问自答, 就能对新课内容有一个整 体把握。 二、精心设疑,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课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说就是质疑和释疑的过程。 去向不 明在布置预习时可列好阅读提纲, 并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顺 利预习新内容。学生按提纲的提示进行预习,边读边思考问题。 如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进,可设置如下问题: 、 “什么叫 质数?1 是不是质数?什么叫合数?6 为什么叫合数?1 不是质 数,是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和合数分别是几?”再如预习定律 和公式时,让学生试着自己推导, “你的推导和书上一样吗?还 有其它推导方法吗?”例题也一样, “不定期有其他解法吗?” 问题的设置既要合理又要巧妙,既能起到引导作用,又可以让学 生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巩固预习成果,保持预习“热度” 教师一定要将预习纳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 情况,把作为引导预习的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作课堂 教学的重点,这样可以指点学生的迷津,使学生产生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的惊喜。 在检查预习情况时, 发现学生一点一滴地进步, 是学困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 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预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进 步的喜悦,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记录的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自己做题或推导公式的过程以及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一方面,以 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进行点评促进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因此,数学老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 待预习,不仅要把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应该把预 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