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考试出现的趣味故事

小学语文考试出现的趣味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19 04:37:24

❶ 小学六年级趣味语文故事 要故事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❷ 小学生五年级趣味语文故事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名人读书对联拾趣 古往今来,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变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以此来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字。范爷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实践了诺言。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见解独到,志向宏大。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小学语文趣味故事

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

御史藉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尚书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书是狗)。』尚书脸也歪了。
侍郎:『也可以从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名人读书对联拾趣

古往今来,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变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以此来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字。范爷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实践了诺言。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见解独到,志向宏大。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❹ 语文的小知识或有关语文有趣的小故事,要短小!来多点

骡子嘴里填泥沙

骡子有个坏毛病,若是发起性子来,四只脚便像上了钉子一样,一动不动,无论主人怎样鞭打,骡子还是一步也不肯向前走——这就是所谓的“骡子发脾气,四蹄不挪地”。
要是骡子的主人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死拉硬拽与骡子斗脾气——这于事无补不说,骡子还可能会狠狠地“奖励”主人一个响蹄。
但换作有经验的主人,情况就不会这样了——他既不会拿鞭子打它,也不会拼命拽它,他只会很快地抓起一把泥沙,塞进骡子的嘴巴里。有人会好奇地问:“骡子吃了泥沙,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
不是这样的,骡子是不会吃泥沙的,它会很快地把满嘴的泥沙吐个一干二净,等到吐完了,骡脾气也收敛了,然后,在主人的驱赶下,又老老实实往前走了。
这把泥沙这么神奇,居然能治骡子的犟脾气?
道理很简单,嘴里填沙足以让骡子很不舒服,它着急处理口中的泥沙,忘记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这种塞泥沙的做法,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人去笑还在
——一则妙趣横生的相声谜
马三立先生已经故去,在怀念他为人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时,总忘记不了用自己的特殊方式纪念他。
河北谜家扈进标曾编过这样一则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小段《找糖块》的“相声谜”,不妨说来听听:
这曾是马三立先生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电影院中,电影开场了,影院内一团漆黑。一位老人弯着腰直往脚底下摸,邻座问他摸什么?他说:“找糖块。”众人皆不耐烦地劝他甭找了,即便找到太脏也不能吃了。
“不行!我的牙在上面呢。”老人急得喊了起来:“谁的脚上粘住了我的牙?”
可以以老人所喊“谁的脚上粘住了我的牙?”猜出一句四字成语。
谜底真的好可笑,是“何足挂齿”。有趣吧?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著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一日,农夫天天只能从河里担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无缺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无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缝的桶自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经过两年的失败之后,一天在河边,有裂缝的桶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了口:「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这边有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有漏,于是在你的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我们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经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装扮我的家呢?」

我们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自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倘若我们怀著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

❺ 趣味语文故事

老师让已学生默写“犬”字,有一学生把犬字上的那点点在了左上角。老师给批语:狗头偏歪,人头少点,太不像话,左肩扛着裆下蛋。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二、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是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三、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四、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五、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六、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呀”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
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纪晓岚轶事二则】
一、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
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二、巧对贺寿联
话说,乾隆帝在位五十年时,为了庆祝大清当时的繁荣富强,更为了庆祝自己在位五十年,乾隆皇帝遍请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赴宴。乾隆皇帝非常高兴,遍问谁是最年长者,其中一位称自己141岁,皇帝大喜。
因为,大清国从l644年入关至此,正好是141年,此人正好见证了大清的这一历史,皇帝大喜,便招纪晓岚与己对一联:
上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为60岁,重逢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纪晓岚思考片刻,即对出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为70岁,双庆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此联对得如此之工整,纪晓岚真可谓天下第一才子也。

【对联天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诘问句对出上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大胜元军后,在驿站小憩,见到有一名7岁儿童居住其间,乃是代父服役,便问童子:“你会不会对句?”童子答道:“会。”朱元璋便出上联曰:“7岁儿童当马驿”,儿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随口以“万年天子坐龙庭”相对。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劳役。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姑苏城时。为了鼓舞士气,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军师刘伯温随即以同样方法对出上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联意是说,您的“吞吴”意图,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朱元璋闻之大喜道:“军师知我也。”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传旨曰: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便上前询问。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并无人会写字,一时又未请到秀才来写,正在为此事犯愁哩。弄清原委后,朱元璋自荐说:“我来替你写一副吧!”他根据户主的职业特点,展纸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视察完返回时,发现这家仍未把他亲自撰写的春联贴到门上,不禁大怒。户主连呼:“皇上走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在焚香祝圣呢!”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命侍从赐户主白银30两,以彰其一片忠心。
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的陪同下,观看赛马。他见骏马飞驰,四蹄生风,偶得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一子一孙分别对出下联。朱允抢先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太祖听后,认为对句太软弱,无气势,不悦。又让儿子对,朱棣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欣喜,频频点头称赞。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访,途中遇到担藕叫卖的农夫,便触景生情,口占五言上联曰:“一弯西子臂”,并让农夫对下联。农夫看看藕孔,应声对出下联:“七窍比干心”。农夫对得如此快速、工整,大出朱元璋所料,他非常高兴,即封其为“祭酒”(官职名)。
某日,朱元璋又微服来到一茶馆,与一正在品茶的读书人攀谈起来。他得知书生祖籍在重庆,便以地名出上联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书生知道这是嵌地名上联。便应声对出下联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听后十分赞赏。
还有一次,朱元璋微服来到一个小镇的酒店饮酒。他见店面狭小,又没有可口的下酒菜。便口占下联曰:“小酒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店主随口对出上联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后大喜,欲赐其官职,店主人婉言谢绝。
朱元璋和丞相刘伯温对弈时,兴致所至,偶得下联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并让刘伯温对上联。刘略加思索,对“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听后,感到君臣二人以对抒发胸臆,倍觉畅快。

【朱元璋为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
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他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对全国地理州名县名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应该知道兖州不是衮州,这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受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苏轼妙语拒友】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更多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
1057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❻ 趣味语文故事!!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❼ 小学趣味语文故事

人生的12个经典领悟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是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说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带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5、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6、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厎」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7、理由充份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注: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份展现出来。)

8、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9、误会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於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

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10、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麽没有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11、不必紧张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甚麽?”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take it easy,放轻松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12、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❽ 小学语文趣味小故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回书出版。于是就给答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❾ 趣味语文 小故事

【趣味语文故事】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
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纪晓岚轶事二则】
一、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
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二、巧对贺寿联
话说,乾隆帝在位五十年时,为了庆祝大清当时的繁荣富强,更为了庆祝自己在位五十年,乾隆皇帝遍请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赴宴。乾隆皇帝非常高兴,遍问谁是最年长者,其中一位称自己141岁,皇帝大喜。
因为,大清国从l644年入关至此,正好是141年,此人正好见证了大清的这一历史,皇帝大喜,便招纪晓岚与己对一联:
上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为60岁,重逢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纪晓岚思考片刻,即对出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为70岁,双庆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此联对得如此之工整,纪晓岚真可谓天下第一才子也。

【对联天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诘问句对出上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大胜元军后,在驿站小憩,见到有一名7岁儿童居住其间,乃是代父服役,便问童子:“你会不会对句?”童子答道:“会。”朱元璋便出上联曰:“7岁儿童当马驿”,儿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随口以“万年天子坐龙庭”相对。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劳役。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姑苏城时。为了鼓舞士气,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军师刘伯温随即以同样方法对出上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联意是说,您的“吞吴”意图,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朱元璋闻之大喜道:“军师知我也。”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传旨曰: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便上前询问。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并无人会写字,一时又未请到秀才来写,正在为此事犯愁哩。弄清原委后,朱元璋自荐说:“我来替你写一副吧!”他根据户主的职业特点,展纸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视察完返回时,发现这家仍未把他亲自撰写的春联贴到门上,不禁大怒。户主连呼:“皇上走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在焚香祝圣呢!”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命侍从赐户主白银30两,以彰其一片忠心。
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的陪同下,观看赛马。他见骏马飞驰,四蹄生风,偶得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一子一孙分别对出下联。朱允抢先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太祖听后,认为对句太软弱,无气势,不悦。又让儿子对,朱棣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欣喜,频频点头称赞。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访,途中遇到担藕叫卖的农夫,便触景生情,口占五言上联曰:“一弯西子臂”,并让农夫对下联。农夫看看藕孔,应声对出下联:“七窍比干心”。农夫对得如此快速、工整,大出朱元璋所料,他非常高兴,即封其为“祭酒”(官职名)。
某日,朱元璋又微服来到一茶馆,与一正在品茶的读书人攀谈起来。他得知书生祖籍在重庆,便以地名出上联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书生知道这是嵌地名上联。便应声对出下联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听后十分赞赏。
还有一次,朱元璋微服来到一个小镇的酒店饮酒。他见店面狭小,又没有可口的下酒菜。便口占下联曰:“小酒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店主随口对出上联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后大喜,欲赐其官职,店主人婉言谢绝。
朱元璋和丞相刘伯温对弈时,兴致所至,偶得下联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并让刘伯温对上联。刘略加思索,对“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听后,感到君臣二人以对抒发胸臆,倍觉畅快。

【朱元璋为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
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他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对全国地理州名县名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应该知道兖州不是衮州,这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受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苏轼妙语拒友】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更多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
1057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考试出现的趣味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