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如何抓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如何抓语言训练点

发布时间:2021-02-19 04:02:16

1. 如何在文本中挖掘语言的训练点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教学重在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也是衡量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标准。可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似乎变了味了。语文课不是进行语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位,而是围绕文本内容,外加了大量的补充性学习材料,加以多媒体的狂轰滥炸,或者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如在上《太阳》时,不去推敲文中关键语句,用大量的视频来介绍太阳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上《三顾茅庐》时,不让学生熟读课文,竟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三顾茅庐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地震中父与子》正文草草带过,却扩展到朱自清的《背影》及其他关于父爱的文章。一节语文课俨然成了科普宣传课、历史课和思品课了。这些设计者们认为热热闹闹或者别出心裁的课堂就是语文课了,这是由于他们对语文课程缺少本质的认识造成。这样的课上学生们除了感官的享受以及思想的进步外,对于学生的语言是毫无帮助的。语文课要热闹没有错,语文课要别出心裁,也没有错,但是,所有的设计都不应该脱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训练。否则,语文课堂就不是语文课了。学生们所用的文本,作为语言的载体,又是前人精挑细选的篇章,其规范性毋庸置疑,对学生学习语言及进行语言训练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它又是创作者情感的符号,字里行间总能读出点情味。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无需靠大量补充性学习材料和多媒体的狂轰滥炸及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文本,掌握知识点,习得语言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点。一、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语言训练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应该要从文章的中的关键词入手。紧紧围绕关键词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定能够唤起学生的说话的欲望,达到课堂语言训练的目的。1、在诗歌教学中抓住关键字诗歌是字字含意境,字字露真情。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深入字面意思,再现诗人的创作时的情境,感悟字里透出的感情显得特别的重要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围绕一个“忆”字展开,每句诗中都有一个关键的字“独、逢、遥、少”,诗人因“独”常常有客居他乡的寂寞,因“逢”佳节而倍生思乡情怀,因离家“遥”而想起了兄弟们登高望远,却又因此又有“少”一人的惆怅。这四个字的感悟对于突破诗歌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客居他乡复杂的情怀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就这么问学生:“独”字什么意思?“独”字让你想到的作者此时怎样的处境?这样的问题,容易打开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应该会联系自己生活中经历父母外出时单独一人在家的情景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闭上你们的眼睛心里不停地默念着“独”字,想着自己只有一个人,(过一会)请各位同学睁开眼睛,心理什么滋味,谁来说说?这么一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起来“我感到了十分地孤独”“我会不停的想家人”“我看到周围寂静的很,有话没地方说”等,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对“独”字独特的体验,我想这些小孩们在生活中也确实体验过单独在家孤单的感觉。对于“逢、遥、少”也一样的,只要设计好,每个字都可能引起学生语言的欲望的。2、在说明文中抓关键词在以往的听其他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说明文往往容易上成科普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很多老师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文本,就采用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以求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现象重知识点轻语言训练,就是造成把语文课上成科普课的原因。《太阳》一课中,文章在说明太阳的特点时,用了较多的数字来说明,因此,让学生感悟这些数字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可是很多老师却忽略了这点,学生能找到关键的数字,就很高兴地急于直接从数字中总结出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然后再外加视频加以辅助理解,以至于偏离了语文课的性质了。我想如果深入挖掘这些数字,让学生深刻体会体验这些数字更有语文味点,比如:同学们看到“3500年”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告诉我。“震撼”“难以想象”。你们为什么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些词?有什么想说的话尽管说出来。学生们自然也会联系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来谈自己的的这种感受。如:“一个人只能活多久啊,要走多少代啊?”“人类历史才多久啊?”等等。经过这样一问,学生一联系实际,就更能体会到了太阳离我们的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了说的训练,又深刻的认识了数字说明的妙用。因此,说明文中,也应该能够用抓关键词来体会。1、在记叙文中抓住关键词在记叙文中,有时候一个词往往能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创造学生的语言运用的平台。《一个村庄的故事》中,村庄原先是很美丽的,可是由于斧头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斧头”进行教学设计:自由读文,然后说说斧头造就了什么?别看这么一问,后面的答案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将课文的语言充分的利用了起来,从斧头造就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和人类美好的生活,到裸露的土地和灾难。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的意思,让学生有所感悟,又能让学生将文中学的语言得以运用。二、填补空白的文本进行语言训练课文中常常有空白之处,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特意不写某些内容或写得简略。这类空白在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如课文《燕子专列》贝蒂如何寻找小燕子,做者只是简略的写了下;《给予树》中只用只言片语提到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花钟》第一段中被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小摄影师》故事结尾处的空白等等。这些文中的空白都可以利用起来以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下面我就结合实际的例子来谈谈利用文本空白来进行语言训练。1、文章中的空白的语言训练在教学《燕子专列》中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贝蒂贝蒂救护那十几只燕子时的情景,学生们充分的想象力,想到了贝蒂在各种场合,各种艰难环境中救护小燕子的经过。如“雪花纷飞,贝蒂艰难的走着,寒风吹得她难以睁开双眼,但是她仍然找寻着。”“贝蒂每走一步,都留下很深的脚印,虽然她穿着厚厚的棉袄,可是寒意还是阵阵袭来,但是她依然在田野里找着。”“整整一个下午,贝蒂都没停止过她的脚步。”不同的语言道出相同的意思。这些语言同时都在表达着贝蒂这个小女孩对小燕子的关爱。这个空白的填补既唤起了学生语言欲望,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验到贝蒂对小燕子的爱护。在教学《给予树》一文时,我是这么填补文本的空白的:那个想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小女孩?此时此刻她在想什么?她在说什么?学生们依然踊跃的用各自的语言说出了那个身世可怜又渴望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这个空白的填补同样既唤起了学生语言欲望,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验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2、文章结尾处空白的语言训练《小摄影师》一文,文章开头写到小摄影师的目的是给高尔基照张相片,可是文章结尾只提到小男孩上了一辆电车去拿胶卷了,其他的并没介绍了。不完整的故事情节,需要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把它补充完整。因此,当问及“小男孩会回来吗?他后来又是怎么给高尔基照相的?照完相他又做了什么?”时,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举起手来,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甚至有的也能用上课文的语言。这里不仅仅是他们的语言欲望被唤起,更是他们灵活运用课文语言的时候。再如《风筝》一文,文中的没有提到孩子们到底有没找到“幸福鸟”,以及他们后来的事情。因此同样可以这样设计:他们有没找到他们的“幸福鸟”?他们在哪里找到的?后来他们又做了什么?我在设计完这个后让他们回去续写,结果发现效果不错。他们语言的欲望完全被唤起了,一张张小作文交了上来,还学会了运用心情的词了。三、创造性的改写进行语言训练只要不与文章表达的文意相悖,我想可以大胆的鼓励学生进行改写文章。《一个村庄的故事》作者表达的是要保护树木这样一个环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就说得很好,如果小村庄的人在砍一棵树的时候也不忘种上一棵树,那小村庄的灾难应该可以避免啊。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这么改写小村庄的故事:他们在砍一棵树时为什么要种上一棵树?怎么种?在洪水来的时候,生长在小村庄的树木们又如何和洪水搏斗的?后来的小村庄又怎样?我想这样的设计不但没有与文章要表达的意图相反,反而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树木们在洪灾中的作用,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来说又是一次积累。四、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训练我们的教材图文并茂,有许多的课文都生动美丽的图。这些图片的可以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一片课文共两页,图文对半开,可想而知此图在本课的重要性。在教学燕子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的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这么优美的图,学生们一个个都积极的举手发言,畅所欲言。然后那些优美的语句也就从他们嘴里迸发出来了。如“我看到一棵棵的柳树在微风摇摆着身子,又好像是少女的秀发,美丽极了。”“我看到了有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有的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我看到了花儿探出了头,小草争着开放。”这不正是利用课文的插图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吗?再比如三年级下学期《可贵的沉默》一文中那两幅截然不同的图,那两幅图足以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了。综上所述,要想在课堂上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完全可以利用好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切入点,配合以精心的设计。

2. 怎样加强小学语文课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首先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语文姓“语”,重在说话和语言的训练。因此语言文字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看作是一个石磨,语言文字就是它的磨心,如果把语文看作是一个生命,那么语言文字就是它赖以生存的细胞。不论哪一门科学都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而单独成立。语文是各科的基础,而语言文字是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对于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起到重要的带头作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释词、讲解语法,教授写作知识等环节中,适当地、恰到好处地用其它学科的词句进行分析,就课堂气氛来说,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两全其美。例如,释词,讲解“贱”字,结合例文指出“贱”有“价格低”、“地位低下”、“谦称”等几种解释,同时举出几个词语“贫贱”、“贱价”、“贱姓王”,让学生在几种解释中找,在不同词语中他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样既准确地理解“贱”字的多种意思,又使学生理解了它在本课的含义,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反之,如果语文课轻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教学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学好了语言文字,才能学好语文和其它各科知识。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词语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即使熟悉也不能熟练准确使用,很大原因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够准确深入,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形成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理解与表达、听和读属于理解,说和写属于表达。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要使学生既会听又会读,具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加强训练。通过训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内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言外之意,从而学会欣赏文中的精彩片断,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譬如,教学优美的写景抒情文章,就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讲清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环节。例如《草原》(小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说“一碧千里”却又“并不茫茫”,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那是因为草原的空气清新,天气晴朗”。又如《中国结》里“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为什么用“头”而不用“结”,从字面上理解“头”是“绳子的一端”,而在这里应该指“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从这个“头”字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尽可能地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获得深切的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学生每接触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教师要善于抓住特别感人的神来之笔,引导学生去品味咀嚼,沿辞探情,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例如,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田老师给学生每上一课都会编一个动听的故事时,“我听得入了迷,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时,我还在发呆”,当朗读这段文字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学生说到了“身临其境”,从中体会出“老师的故事能引人入胜”。这不仅是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三、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语言文字 语言是达意传情的工具。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感到学生不善于表达,不会说。主要在于:(1)对“语言”不重视,不愿下功夫。(2)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死记硬背。(3)边说边想,表达效果差。(4)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平时缺少说的机会,训练说话不够,有学生怕说,说不出来,怕别人笑话。因此,要想办法为学生树立说话的信心。在语文课中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例如,每上语文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随意发言,说说你在此刻最想说的,可以是听到的,也可以是感受到的,还可以是你读到的文章的内容都可以说出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说的能力,又累积了语言、丰富了知识,还能使学生增进交流。 说和写是分不开的,具备了说的能力,就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作品的语言,可以模仿文中的表达技巧,巧妙地表达出来,再把说的写下来,写好后再说一说,可能会发现哪些地方不妥,还可以修改。这样既利于写作,又利于表达,同时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就更熟悉,对说话也更感兴趣。

3.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先生在这里讲的不是广义上的训练,而是有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蒂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得要领,具体体现在:课内不训练,课外训练,训练缺乏过程,训练形式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精心挖掘语文因素,认真分析课文的语文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晏子使楚》
师:晏子“故意笑了笑”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还可以大胆地想象,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
师:什么笑?
生:笑里藏刀的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才可以说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请同学们按自己的体会好好的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脾气、性格、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
一、朗读积累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一个语言片断被确定为训练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是因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细加研究,或是写法对学生有可借鉴之处值得反复品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多读。掌握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汇点便是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 课堂上要挤出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速度去读。精彩的片断,尝试让学生去积累,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语言。
二、语句比较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三、语言表达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品语言”的感受和模仿,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化。此外,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

4. 如何选择语言训练点

推荐参考...有点长: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教学重在进行语言训练
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也是衡量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标准。可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似乎变了味了。语文课不是进行语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位,而是围绕文本内容,外加了大量的补充性学习材料,加以多媒体的狂轰滥炸,或者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如在上《太阳》时,不去推敲文中关键语句,用大量的视频来介绍太阳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上《三顾茅庐》时,不让学生熟读课文,竟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三顾茅庐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地震中父与子》正文草草带过,却扩展到朱自清的《背影》及其他关于父爱的文章。一节语文课俨然成了科普宣传课、历史课和思品课了。这些设计者们认为热热闹闹或者别出心裁的课堂就是语文课了,这是由于他们对语文课程缺少本质的认识造成。这样的课上学生们除了感官的享受以及思想的进步外,对于学生的语言是毫无帮助的。语文课要热闹没有错,语文课要别出心裁,也没有错,但是,所有的设计都不应该脱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训练。否则,语文课堂就不是语文课了。学生们所用的文本,作为语言的载体,又是前人精挑细选的篇章,其规范性毋庸置疑,对学生学习语言及进行语言训练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它又是创作者情感的符号,字里行间总能读出点情味。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无需靠大量补充性学习材料和多媒体的狂轰滥炸及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文本,掌握知识点,习得语言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点。
一、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语言训练
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应该要从文章的中的关键词入手。紧紧围绕关键词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定能够唤起学生的说话的欲望,达到课堂语言训练的目的。
1、在诗歌教学中抓住关键字
诗歌是字字含意境,字字露真情。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深入字面意思,再现诗人的创作时的情境,感悟字里透出的感情显得特别的重要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围绕一个“忆”字展开,每句诗中都有一个关键的字“独、逢、遥、少”,诗人因“独”常常有客居他乡的寂寞,因“逢”佳节而倍生思乡情怀,因离家“遥”而想起了兄弟们登高望远,却又因此又有“少”一人的惆怅。这四个字的感悟对于突破诗歌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客居他乡复杂的情怀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就这么问学生:“独”字什么意思?“独”字让你想到的作者此时怎样的处境?这样的问题,容易打开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应该会联系自己生活中经历父母外出时单独一人在家的情景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闭上你们的眼睛心里不停地默念着“独”字,想着自己只有一个人,(过一会)请各位同学睁开眼睛,心理什么滋味,谁来说说?这么一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起来“我感到了十分地孤独”“我会不停的想家人”“我看到周围寂静的很,有话没地方说”等,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对“独”字独特的体验,我想这些小孩们在生活中也确实体验过单独在家孤单的感觉。对于“逢、遥、少”也一样的,只要设计好,每个字都可能引起学生语言的欲望的。
2、在说明文中抓关键词
在以往的听其他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说明文往往容易上成科普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很多老师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文本,就采用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以求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现象重知识点轻语言训练,就是造成把语文课上成科普课的原因。《太阳》一课中,文章在说明太阳的特点时,用了较多的数字来说明,因此,让学生感悟这些数字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可是很多老师却忽略了这点,学生能找到关键的数字,就很高兴地急于直接从数字中总结出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然后再外加视频加以辅助理解,以至于偏离了语文课的性质了。我想如果深入挖掘这些数字,让学生深刻体会体验这些数字更有语文味点,比如:同学们看到“3500年”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告诉我。“震撼”“难以想象”。你们为什么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些词?有什么想说的话尽管说出来。学生们自然也会联系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来谈自己的的这种感受。如:“一个人只能活多久啊,要走多少代啊?”“人类历史才多久啊?”等等。经过这样一问,学生一联系实际,就更能体会到了太阳离我们的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了说的训练,又深刻的认识了数字说明的妙用。因此,说明文中,也应该能够用抓关键词来体会。
1、在记叙文中抓住关键词
在记叙文中,有时候一个词往往能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创造学生的语言运用的平台。《一个村庄的故事》中,村庄原先是很美丽的,可是由于斧头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斧头”进行教学设计:自由读文,然后说说斧头造就了什么?别看这么一问,后面的答案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将课文的语言充分的利用了起来,从斧头造就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和人类美好的生活,到裸露的土地和灾难。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的意思,让学生有所感悟,又能让学生将文中学的语言得以运用。
二、填补空白的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课文中常常有空白之处,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特意不写某些内容或写得简略。这类空白在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如课文《燕子专列》贝蒂如何寻找小燕子,做者只是简略的写了下;《给予树》中只用只言片语提到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花钟》第一段中被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小摄影师》故事结尾处的空白等等。这些文中的空白都可以利用起来以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下面我就结合实际的例子来谈谈利用文本空白来进行语言训练。
1、文章中的空白的语言训练
在教学《燕子专列》中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贝蒂贝蒂救护那十几只燕子时的情景,学生们充分的想象力,想到了贝蒂在各种场合,各种艰难环境中救护小燕子的经过。如 “雪花纷飞,贝蒂艰难的走着,寒风吹得她难以睁开双眼,但是她仍然找寻着。”“贝蒂每走一步,都留下很深的脚印,虽然她穿着厚厚的棉袄,可是寒意还是阵阵袭来,但是她依然在田野里找着。”“整整一个下午,贝蒂都没停止过她的脚步。”不同的语言道出相同的意思。这些语言同时都在表达着贝蒂这个小女孩对小燕子的关爱。这个空白的填补既唤起了学生语言欲望,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验到贝蒂对小燕子的爱护。在教学《给予树》一文时,我是这么填补文本的空白的:那个想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小女孩?此时此刻她在想什么?她在说什么?学生们依然踊跃的用各自的语言说出了那个身世可怜又渴望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这个空白的填补同样既唤起了学生语言欲望,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验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文章结尾处空白的语言训练
《小摄影师》一文,文章开头写到小摄影师的目的是给高尔基照张相片,可是文章结尾只提到小男孩上了一辆电车去拿胶卷了,其他的并没介绍了。不完整的故事情节,需要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把它补充完整。因此,当问及“小男孩会回来吗?他后来又是怎么给高尔基照相的?照完相他又做了什么?”时,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举起手来,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甚至有的也能用上课文的语言。这里不仅仅是他们的语言欲望被唤起,更是他们灵活运用课文语言的时候。再如《风筝》一文,文中的没有提到孩子们到底有没找到“幸福鸟”,以及他们后来的事情。因此同样可以这样设计:他们有没找到他们的“幸福鸟”?他们在哪里找到的?后来他们又做了什么?我在设计完这个后让他们回去续写,结果发现效果不错。他们语言的欲望完全被唤起了,一张张小作文交了上来,还学会了运用心情的词了。
三、创造性的改写进行语言训练
只要不与文章表达的文意相悖,我想可以大胆的鼓励学生进行改写文章。《一个村庄的故事》作者表达的是要保护树木这样一个环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就说得很好,如果小村庄的人在砍一棵树的时候也不忘种上一棵树,那小村庄的灾难应该可以避免啊。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这么改写小村庄的故事:他们在砍一棵树时为什么要种上一棵树?怎么种?在洪水来的时候,生长在小村庄的树木们又如何和洪水搏斗的?后来的小村庄又怎样?我想这样的设计不但没有与文章要表达的意图相反,反而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树木们在洪灾中的作用,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来说又是一次积累。
四、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训练
我们的教材图文并茂,有许多的课文都生动美丽的图。这些图片的可以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一片课文共两页,图文对半开,可想而知此图在本课的重要性。在教学燕子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的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这么优美的图,学生们一个个都积极的举手发言,畅所欲言。然后那些优美的语句也就从他们嘴里迸发出来了。如“我看到一棵棵的柳树在微风摇摆着身子,又好像是少女的秀发,美丽极了。”“我看到了有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有的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我看到了花儿探出了头,小草争着开放。”这不正是利用课文的插图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吗?再比如三年级下学期《可贵的沉默》一文中那两幅截然不同的图,那两幅图足以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了。
综上所述,要想在课堂上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完全可以利用好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切入点,配合以精心的设计。

5. 怎样抓小学语文文本的能力训练点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教学重在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也是衡量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标准。可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似乎变了味了。语文课不是进行语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位,而是围绕文本内容,外加了大量的补充性学习材料,加以多媒体的狂轰滥炸,或者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如在上《太阳》时,不去推敲文中关键语句,用大量的视频来介绍太阳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上《三顾茅庐》时,不让学生熟读课文,竟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三顾茅庐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地震中父与子》正文草草带过,却扩展到朱自清的《背影》及其他关于父爱的文章。一节语文课俨然成了科普宣传课、历史课和思品课了。这些设计者们认为热热闹闹或者别出心裁的课堂就是语文课了,这是由于他们对语文课程缺少本质的认识造成。这样的课上学生们除了感官的享受以及思想的进步外,对于学生的语言是毫无帮助的。语文课要热闹没有错,语文课要别出心裁,也没有错,但是,所有的设计都不应该脱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训练。否则,语文课堂就不是语文课了。学生们所用的文本,作为语言的载体,又是前人精挑细选的篇章,其规范性毋庸置疑,对学生学习语言及进行语言训练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它又是创作者情感的符号,字里行间总能读出点情味。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无需靠大量补充性学习材料和多媒体的狂轰滥炸及过度的渲染和张扬人文性,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文本,掌握知识点,习得语言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点。
一、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语言训练
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应该要从文章的中的关键词入手。紧紧围绕关键词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定能够唤起学生的说话的欲望,达到课堂语言训练的目的。
1、在诗歌教学中抓住关键字
诗歌是字字含意境,字字露真情。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深入字面意思,再现诗人的创作时的情境,感悟字里透出的感情显得特别的重要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围绕一个“忆”字展开,每句诗中都有一个关键的字“独、逢、遥、少”,诗人因“独”常常有客居他乡的寂寞,因“逢”佳节而倍生思乡情怀,因离家“遥”而想起了兄弟们登高望远,却又因此又有“少”一人的惆怅。这四个字的感悟对于突破诗歌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客居他乡复杂的情怀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就这么问学生:“独”字什么意思?“独”字让你想到的作者此时怎样的处境?这样的问题,容易打开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应该会联系自己生活中经历父母外出时单独一人在家的情景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闭上你们的眼睛心里不停地默念着“独”字,想着自己只有一个人,(过一会)请各位同学睁开眼睛,心理什么滋味,谁来说说?这么一问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起来“我感到了十分地孤独”“我会不停的想家人”“我看到周围寂静的很,有话没地方说”等,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对“独”字独特的体验,我想这些小孩们在生活中也确实体验过单独在家孤单的感觉。对于“逢、遥、少”也一样的,只要设计好,每个字都可能引起学生语言的欲望的。
2、在说明文中抓关键词
在以往的听其他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说明文往往容易上成科普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很多老师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文本,就采用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以求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现象重知识点轻语言训练,就是造成把语文课上成科普课的原因。《太阳》一课中,文章在说明太阳的特点时,用了较多的数字来说明,因此,让学生感悟这些数字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可是很多老师却忽略了这点,学生能找到关键的数字,就很高兴地急于直接从数字中总结出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然后再外加视频加以辅助理解,以至于偏离了语文课的性质了。我想如果深入挖掘这些数字,让学生深刻体会体验这些数字更有语文味点,比如:同学们看到“3500年”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告诉我。“震撼”“难以想象”。你们为什么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些词?有什么想说的话尽管说出来。学生们自然也会联系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来谈自己的的这种感受。如:“一个人只能活多久啊,要走多少代啊?”“人类历史才多久啊?”等等。经过这样一问,学生一联系实际,就更能体会到了太阳离我们的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了说的训练,又深刻的认识了数字说明的妙用。因此,说明文中,也应该能够用抓关键词来体会。
1、在记叙文中抓住关键词
在记叙文中,有时候一个词往往能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创造学生的语言运用的平台。《一个村庄的故事》中,村庄原先是很美丽的,可是由于斧头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斧头”进行教学设计:自由读文,然后说说斧头造就了什么?别看这么一问,后面的答案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将课文的语言充分的利用了起来,从斧头造就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和人类美好的生活,到裸露的土地和灾难。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的意思,让学生有所感悟,又能让学生将文中学的语言得以运用。
二、填补空白的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课文中常常有空白之处,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特意不写某些内容或写得简略。这类空白在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如课文《燕子专列》贝蒂如何寻找小燕子,做者只是简略的写了下;《给予树》中只用只言片语提到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花钟》第一段中被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小摄影师》故事结尾处的空白等等。这些文中的空白都可以利用起来以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下面我就结合实际的例子来谈谈利用文本空白来进行语言训练。
1、文章中的空白的语言训练
在教学《燕子专列》中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贝蒂贝蒂救护那十几只燕子时的情景,学生们充分的想象力,想到了贝蒂在各种场合,各种艰难环境中救护小燕子的经过。如 “雪花纷飞,贝蒂艰难的走着,寒风吹得她难以睁开双眼,但是她仍然找寻着。”“贝蒂每走一步,都留下很深的脚印,虽然她穿着厚厚的棉袄,可是寒意还是阵阵袭来,但是她依然在田野里找着。”“整整一个下午,贝蒂都没停止过她的脚步。”不同的语言道出相同的意思。这些语言同时都在表达着贝蒂这个小女孩对小燕子的关爱。这个空白的填补既唤起了学生语言欲望,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验到贝蒂对小燕子的爱护。在教学《给予树》一文时,我是这么填补文本的空白的:那个想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小女孩?此时此刻她在想什么?她在说什么?学生们依然踊跃的用各自的语言说出了那个身世可怜又渴望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这个空白的填补同样既唤起了学生语言欲望,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验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文章结尾处空白的语言训练
《小摄影师》一文,文章开头写到小摄影师的目的是给高尔基照张相片,可是文章结尾只提到小男孩上了一辆电车去拿胶卷了,其他的并没介绍了。不完整的故事情节,需要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把它补充完整。因此,当问及“小男孩会回来吗?他后来又是怎么给高尔基照相的?照完相他又做了什么?”时,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举起手来,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甚至有的也能用上课文的语言。这里不仅仅是他们的语言欲望被唤起,更是他们灵活运用课文语言的时候。再如《风筝》一文,文中的没有提到孩子们到底有没找到“幸福鸟”,以及他们后来的事情。因此同样可以这样设计:他们有没找到他们的“幸福鸟”?他们在哪里找到的?后来他们又做了什么?我在设计完这个后让他们回去续写,结果发现效果不错。他们语言的欲望完全被唤起了,一张张小作文交了上来,还学会了运用心情的词了。
三、创造性的改写进行语言训练
只要不与文章表达的文意相悖,我想可以大胆的鼓励学生进行改写文章。《一个村庄的故事》作者表达的是要保护树木这样一个环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就说得很好,如果小村庄的人在砍一棵树的时候也不忘种上一棵树,那小村庄的灾难应该可以避免啊。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这么改写小村庄的故事:他们在砍一棵树时为什么要种上一棵树?怎么种?在洪水来的时候,生长在小村庄的树木们又如何和洪水搏斗的?后来的小村庄又怎样?我想这样的设计不但没有与文章要表达的意图相反,反而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树木们在洪灾中的作用,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来说又是一次积累。
四、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训练
我们的教材图文并茂,有许多的课文都生动美丽的图。这些图片的可以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一片课文共两页,图文对半开,可想而知此图在本课的重要性。在教学燕子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的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这么优美的图,学生们一个个都积极的举手发言,畅所欲言。然后那些优美的语句也就从他们嘴里迸发出来了。如“我看到一棵棵的柳树在微风摇摆着身子,又好像是少女的秀发,美丽极了。”“我看到了有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有的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我看到了花儿探出了头,小草争着开放。”这不正是利用课文的插图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吗?再比如三年级下学期《可贵的沉默》一文中那两幅截然不同的图,那两幅图足以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了。
综上所述,要想在课堂上唤起学生语言的欲望,完全可以利用好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切入点,配合以精心的设计。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

这样定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是曾几何时,语文课程一直在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还记得一位老师上《十里长街送总理》,高潮处老师哀乐奏起,师生泣不成声,听课者颌首赞许、掌声雷动;一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其悲惨的命运无比同情……曾经这些被称之为好课的课堂叫我们如今回忆起来却无比汗颜!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改变,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该做的事情。因为有了这个方向的转变,我们应该更多思考的便是如何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一、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要基于《课程标准》
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的案头唾手可得的一本书便是《课程标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教研活动要组织大家学习《课程标准》;设计一堂课要先读读课程标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更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因为我们要做到想法有据可依,做法名至实归。
以《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的目标为例: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一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二学段)
两个学段对于词语理解的目标与内容的规定不一样,所以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做。于是我在《三个儿子》的教学中这样设计: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在晃荡?
生:春天来了,柳条在晃荡。
生:小女孩一跑起来,她的辫子在晃荡。
师:是呀,“晃”就表示摇动、摆动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指导一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应首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要基于年段目标
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继续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2.加强词和句的教学。词句的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A.能找出重点词句。(用的准确的词,如《荷花》里的“冒”;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句;能统领全文的词句;能总结全文的词句;过渡句;不理解的词句等)B.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换词;读词句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等)C.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D.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3.阅读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如:理解重点词句;概括段意;了解段和段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方式等。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
1.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先自学后师生共学。可以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初读后写一点初读的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或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语言方面、写法方面的问题。
2.从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得其法。比如: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写,边写景边抒情(《记金华的双龙洞》);写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顺序,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感情;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来写;说明性的文章,要让学生读懂说明什么,了解说明的方法。
叶所工作室曾经让三个学段的老师备《西门豹》,因为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所以三个学段的老师各自备出来的训练点也就会不一样。
三、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要基于文体特色
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有不同文体的,如:诗歌、散文、童话、语言、儿童诗……文体不同,训练点也会不一样。
童话,顾名思义,童就是少年儿童;话就是故事。童话就是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故事。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学研究,结合童话的特点,其语言文字训练点应落在:一是富有童趣的语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抑或植物,都赋予了人的语言,如《 咕咚来了》,当“咕咚”一声响起时,小白兔的语言“快逃啊,咕咚来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读者的心,《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的话“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等等,更是贴近孩子的口味。所谓童言无忌,此处结合最有利于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写出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二是鲜明的人物形象。童话故事里的形象,多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它们和人一样有血有肉。阅读童话时,教师要结合故事里的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它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可以续编故事的结尾,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创编童话故事。
寓言故事在教材中的编排有一定比例,它的教学价值在于依托文本理解故事,跳出故事悟明道理,兼语言与思维二者共同发展。寓言教学可紧扣“学讲故事练表达、悟明道理练思维”的简约模式便可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多以口耳相传,情节夸张,充满想象,且多采用象征形式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在现行教材中,越来越多的民间故事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木兰从军》《沉香救母》《日月潭的传说》《哪吒闹海》《九色鹿》《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到底该教什么呢?
1、教讲述——以讲述唤醒故事的魔力。给情节插上想象的翅膀。教低段的阅读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乐讲,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才会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词句的目的,这才真正落实了“语用”。
2、教情节——第二学段的民间故事教学就可以在课文改编的基础上,巧抓情节的空白点,激发学生依“文理”想象设计情节,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锤炼学生的创造性表达,从而达到具体生动讲述故事的目的。
3、教鉴赏——为故事还原文学的气质。在民间集体创作的流传中,民间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手法也越来越艺术——神奇丰富的幻想、多角度极度的艺术夸张、成功的拟人化修辞、完整的结构和定型的人物性格等。这里,无论是把哪一个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讲,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民间文化的熏陶。
……
四、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要基于教材
教材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载体。陶行知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是说我们不能迷信教材,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来教语文。但我想说,“教材也是个最好的例子”,因为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选编的课文,我们应利用好教材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何在教材中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裸读,在裸读中发现语言现象。什么是语言现象?即这一课中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特色。
以闫君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为例:
揣摩句子,领悟表达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这样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到文中找出这样写法的另两处句子。
小结写作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融入作者的写法。
迁移。出示:《全神贯注》语段,找找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要写好想到的,有点难,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联系前面看到的)“好像、像、似乎”这些词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在一起。
迁移运用。出示学生跳绳语段。段中只写了看到的学生跳绳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补充添加想的部分。
闫老师在备这一课时发现的了课文中最明显的语言现象: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
所以,裸读发现语言现象,并以此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是最重要的一步。
王雷英老师说:“关键是要立体地看教材,把教材当成可以开发的资源包,可以删减,可以增补,可以整合,可以重组,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全息元素。建议从语文素养,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角度梳理“训练系列”,“读写指导”,让教材立体又系统。” “需要找到最有价值的教学目标,最适度的教学目标,最有发展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基于教科书,基于儿童,基于文体的特点和课型特征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方法。
总之,我们应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度,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做好语文教师该做的事,别再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错误

7. 小学语文怎样抓训练点

抓训练点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入选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但它仅仅是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剖析和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择其精华实施教学.这样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
一,扣住题肯,直奔主题
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它是课文的"旗帜",也是学生审视课文的"窗口".而题眼则是课题中的关键处,对表情达意更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抓中心词,领悟中心
如何选择教学的训练点,突破口,教程从哪里切入最佳,是教师抓全程运作的"牛鼻子"."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选准突破口在优课教程设计中便是给学生一个"支点",如果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又何尝不能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教材的突破口的选择,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们不妨在文章的中心词上下一番功夫.
三,选定语例,感知全文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教学时如能选择几个精彩的语段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定能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那么选择语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一是语言的精品,有积累,储存的价值;二是有丰富的知识含量;三是具有典范性,有训练的价值;四是能凸现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另外,选定语例,还必须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选定语例,迁移运用。被选取的语例,一定要重锤敲打,充分发挥选段的语言示范作用,揭示语例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模仿,促进迁移.因为模仿是获得间接动作经验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或者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择一个情境,模仿语例的表达方式,练习遣词造句,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度. shmily 2008-06-18 20:11

8.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

一、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
课标强调:小学各学段的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没有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其效果必定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读书,以读代讲,注重语言的感悟和积累。
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重视初读的质量,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其次,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课堂中,教师应把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用心地读书。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围绕重点词语和句子揣摩、分析、感悟,教师应给予适时导引点拨,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悟,培养语感。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这样,学生在读书中吸取课文精华,并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的积累。
二、注重语言的扩展――丰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门工具的掌握是呈面状扩展式的,它是通过对新语言(主要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和句子)的不断理解,不断积累,不断运用,逐步扩展,渐进提高的。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学习课文语言,熟练语言交际的特点,在语言实践中扩展、丰富自己的语言,增进语言的素质。
1、扩展词语,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语言的发展,与词汇量的丰富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词汇量丰富,就能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中,教师机械地一成不变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一点也不敢扩展,不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语言的发展。教学中可以用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扩展性的语言训练。例如,抓住一个关键性的词语,让学生学会说一连串相关的词语。教学《初冬》课,引导学生理解“初冬”指的是冬天刚刚到来的时候,然后举一反三,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叫“初春”,夏天刚刚到来时候叫"初夏"--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这一连串的词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与课文中的词语意思相关或意思相反的词。
2、扩展句子,发展语言。句子是语言应用的基本单位,学生能把句子说好,就能为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尤其是扩展句子,既是连句成段、成文的基础,又能发散思维,发展语言。

9.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言文字训练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如何抓语言训练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