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学习心
一、跳一跳摘果子——注意课堂提问的难易度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而且所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能过于简单。曾经听一位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这样提问学生:你知道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哪些声音?海底动物活动时又有什么特点?老师一问,学生马上纷纷举手回答。试问,学生这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还是说明学生的基础好呢?恐怕都难说明。只能说明老师的问题太简单。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很热闹,课堂气氛很好,好像学生全都会,实则什么也没学进去,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与肤浅性提问相反,有的老师提问则过于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课堂提问,就像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同样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让学生觉得太深奥难懂,也不能让学生无需动脑,立马可得,必须让学生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后得到相应的解答,让学生“跳起来摘得到”。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好“问点”——注意课堂提问的角度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问的地方很多,但只有掌握好角度,才能使提问更加有效。
1、以“文眼”为切入口
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提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教学主张。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课文的“文眼”进行提问,突破一点,拨通全文,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一个“苦”字贯穿全文,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在外寻访药材的生活吗?”通过讨论,学生得出那就是一个“苦”字,然后抓住这个契机,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下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李时珍所历经的千辛万苦呢?”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从在外跋山涉水,行走之苦;夜宿古寺,住得艰苦;就着山泉啃干粮,吃得很苦;借着月光,连夜记录,苦上加苦等几方面,真正感悟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劳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
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如同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河面,激起学生一波波理解的涟漪,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2、以“留白”为切入口
语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提问,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如《荷花》一课中“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可顺势问道:“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呢?”学生通过看图、调动已有经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朵已经开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着白沙裙的小公主,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两朵对开的荷花,多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弯着腰,多像一个低头梳头发的小姑娘啊!”……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提问,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以“难点处”为切入口
教材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课堂提问注意准确地抓住难点,有效地设计提问,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如教《诚实与信任》一文时,我反复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问道:“为什么作者说‘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具有深刻内涵的难句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的那份诚实,感悟小红车主人对“我”人格的那份高度信任,进一步感受到人性的那份美好与崇高,这样从文字的表面意思,直抵人物的精神境界,使文章思想内涵得以升华。
4、以“矛盾之处”为切入口
某些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时如果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实际上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循循诱导,往往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之上,驾驶羊皮筏子时的镇静和机智,我抓住这样一个句子巧妙发问:“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面,大胆地破浪前行”一句中,‘小心’‘大胆’这两个词语是反义词,同时来形容艄公的行为难道不矛盾吗?”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终能悟出“小心”“大胆”在文中的妙用:“小心”表明艄公有高度责任心,身系乘客的安危,马虎不得;“大胆”则凸现艄公那种大智大勇,从容不迫以及高超的驾驶技术,这二者的结合便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艄公的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问点”有很多,但提问的宗旨,是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本质意义,少提或者不提直述表面的问题,所提问题力求能引起学生“愤惬之感”。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注意课堂提问的思维深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学完《三袋麦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土地爷爷来到我们班,送给同学们每人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袋麦子?”于是,同学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要学小猪,大饱口福一番;有的说会留一点儿作种子,其余的学小牛留着慢慢吃;有的还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说可以把麦子分成三份,一份留着吃,一份留着种,还有一份保存起来,以后慢慢享用;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见,各呈异彩的答案,飞扬的是学生的个性,闪现了学生的思维亮点,流泻出学生的主体情感。
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③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改变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时那种万分激动,喜悦的心情,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选择时机,让学生勇于探索。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包容。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课堂提问要设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好的提问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我想: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
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提问方法和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回教学在很答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⑤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小学 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起初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抓住课文的突破口,从文中的题眼人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找出答案,会认真思考与探索,初读文章的时候,也会主动思索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题眼一般是整篇课文的关键陛词语,能够将课文的中心内容体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例如:在课文《天鹅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启发学生找到题眼的亮点,利用“故事”这个词语,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讲了夭鹅的什么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鹅的形象的?(3)天鹅主要有哪些精神与品质?教师通过这些题眼为学生提问,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迫切希望从文中找到答案。
2.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表现不积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抓住突破口,重视为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冲突”。这样学生为了想解开这些“冲突”,可以将思维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技巧的运用,开始直接问:“这篇课文主要想体现什么理念?”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生可以顺利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这里能够看出,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提出有利于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因材施教,整体提升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过于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课堂表现上看,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比较活跃,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能够主动思考,而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信心一般不强,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被教师批评。对此,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要问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等,通过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讲课内容将进一步深入,并对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归纳,谈一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这样的提问方式就非常有层次性,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突破难点,促进探索
教师合理运用提问的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讲:“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之后播放录像,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教师可以问学生:“黄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教师运用这种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内心情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z
直接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难度适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回答热情,善于引导鼓励和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错了后不要随意批评学生,注意给每一个孩子回答的机会,给与回答问题的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实物奖励。维护好课堂秩序,不要让学生大声喧哗。对于观点不同的学生不要让其发生互相谩骂的事情,要让其友好的回答和辩论。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样回答,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回答方向。
第一:提问要浅显易懂;如果太深奥,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
第二:提问要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多引导。
第三: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①提问求难易适度;
②提问求精不求多;
③提问求教师善诱。
1.要注意提问的对象。
2.要注意提问的类型。
提问要浅显易懂;如果太深奥,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
一、提问要突出课文重点,有层次感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的重点应该将问题集中在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问、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针对少数优秀生,如只限于向少数学生提问而冷落大多数,他们会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
三、提问要抓住重点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重点进行提问。
陶行知还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提问有巧笨之分,巧妙的提问能够开启智慧之门,激起思维的火花,引起情感的共鸣;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浇灭火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地好,能帮助学生走进课堂,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走进文本,与作者、历史对话畅谈;能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多问、敢问的求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于文章的“补白点”提问
抓住课文中某些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神态,物体描绘等方面也留下空白,给学生提供了遐想、体会、补白的空间。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些“空白点”精心设计“补白式”的提问,就能够唤起学生无限遐想,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丰富对课文知识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
2、在课文题目处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如果老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
4、问题要明确。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
5、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重心从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地自主学习。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上出实效性的课。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得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调者。新的时代对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做一个能适应新形势的合格的教师,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还很多。对有效教学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相信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地位。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时那种万分激动,喜悦的心情,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还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从形式训练的误区中走出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寻找提问的最佳时机,注重实效性,反对华而不实。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想: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