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故乡教案

小学语文故乡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17 00:59:40

① 结合小说的基本特征解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小说《故乡》

鲁迅 先生的小说 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 教科书编选的重点,尤其是版《呐喊》集中的一权些作品几乎成为各种版本语文 教科书的固定篇目。本文以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 教科书和人教版高中语文 教科书中鲁迅 小说 作品为例,论述语文 教学中鲁迅 小说 的文本解读问题。
一、文本分布现状及现有文本解读观点综述
鲁迅 小说 作品思想蕴籍深厚、语言简约精致,历来是中学语文 教科书编选的重点。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 教科书和人教版高中语文 教科书的编选状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语文 教科书中鲁迅 小说 作品是编选的重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所选篇目大多出自《呐喊》集,只有《祝福》一篇出自《彷徨》集;其二,所有选文都采用全选的方式,包括《阿Q正传》这样篇幅很长的中篇小说 ,这为整体把握文本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三,初中阶段的选文注重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如《社戏》和《故乡》中很多童年回忆都易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则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如《呐喊·自序》和《我怎么做起小说 来》两篇文章是作者安排的小说总纲和写作意图,但它们的选入,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语文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渗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乡土文化 渗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语文教材应当挖掘课本教材以外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源。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是偏隅江南的一个蕞尔小镇,这里有美丽如画的风景名胜,有叱咤风云的文化名人,有千里飘香的特色小吃……同里乡土文化资源不仅俯拾皆是,而且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教师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度渗透,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合理挖掘,不仅拓展延伸了教材内容,而且通过这种整合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乡土文化。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一)课堂教学渗透,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适时、适度地把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将乡土文化和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来加深理解教材,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实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例如我在讲授《苏州园林》一文,讲到“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让学生结合我们身边的园林建筑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同学就想到退思园的后花园,主人任兰生就是为了追求这个效果而建造退思园的,“水香榭”正中间有一面明镜,可反射整个后花园,园中有园,小中见大;小巧玲珑的“揽胜阁”是整个花园最高点,登其上,全园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菰雨生凉”轩是主人夏天乘凉的地方,轩中立明镜一面,远望似园中有园,近观如置身荷塘,园中的美景尽收眼底。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让游客置身于一幅美丽图画的意境中。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苏州园林的这一总特征。当深入学习文中的园林布局、映衬、层次等时,学生结合身边的园林建筑特点,仿佛身临其境,很快就领会了。
(二)写作训练渗透,在交流中激发情感
语文学习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组成。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学习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他认为,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但在实际教学中,说和写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却往往被弱化,导致不少学生不会写,也不敢在同学面前说。针对这一现状,我有目的地选择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加强练习,如在讲授《蓝蓝的威尼斯》一文时,讲及威尼斯的水都美、桥梁美 、建筑美、游船美以及文化美的特征。鉴于同里拥有“东方威尼斯”这一雅称,我让学生比照本文去写写同里的水、桥、园林建筑、乌篷船,甚至还可以写写同里节庆活动。如果有些人还感觉有难度,那就直接让学生来写最喜欢的同里美食,比如撑腰糕、酒酿饼、青团子、油酥饼、芡实糕等,然后再用口语交际的形式(用“夸夸我家乡的 ”为题)让学生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和胆量,还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乡土文化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真正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寻找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乡土文化内隐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若能好好利用,定会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大放异彩。
(一)追溯本土历史文化渊源,增加历史厚重感
同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同里文化,底蕴深厚。自唐宋至清末,书院、社学、私塾等讲学肄业之所十分盛行,科甲连绵,为官作宦者,先后相辉。
金松岑先生创办的同川学堂开创了本县近代教育的先河,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感召下,同川自治学社及其同川公学培育出了不少精英和学者。比如著名社会活动家蔡寅,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著名爱国人士、《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著名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等。
优越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诸多名士骚客。曾流寓古镇同里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倪瓒、姚广孝、方孝孺、陈祖范、沈德潜、胡雪岩等,他们与本地文人雅士交相生辉,为同里文化增添了一抹重彩。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起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同里的历史文化名人,追溯本土历史文化渊源,增加学生的历史厚重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走进本土自然人文景观,欣赏家乡风景美
自然、社会生活是学生自由积累的天地,应该让其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充分挖掘语文资源,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体验语文,积累知识。
1.走进同里的弄堂,了解同里的弄堂文化
弄堂是古镇同里住宅的一大特色。同里有很多弄堂:穿心弄、石皮弄、西弄等。弄堂飘逸着恬静、悠闲,又深又长,曲曲折折,没有不通之路。弄堂深处,高高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象古朴的屏风。弄堂,是江南古镇古建筑的一个缩影,是一首首凝固的诗。学生徜徉其中,定会获得美的熏陶。
2.走近同里的桥,了解同里的桥文化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留下了众多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这些古桥在岁月的风雨中高高地挺立着,成为我们了解同里的一本耐读的书。 在古镇,有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思本桥。也有最小的独步桥。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镇上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同里的桥以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有代表性。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如今走三桥已是旅游不可少的项目,使三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学生在观赏桥的同时,还知晓了每座桥的故事,了解了同里的桥文化。
3.走近同里北联村的油菜地,领略大好春光
北联村旁油菜花开、延绵万亩,犹如一副优美的乡村风景画。这里是油菜花的天堂,也是放飞心灵的归处。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尘埃和喧嚣,只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质朴的民俗风情以及现代新农村的恬静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油菜花黄时,带学生去体悟春天的气息。
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情感,此种体验,是课本教材很难企及的。而语文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以至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利用、努力挖掘我们的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趣味,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故乡的小桥有哪些特点

坚固,顽强

④ 初中语文<故乡>的说课稿

《故乡》专题性说课稿
《故乡》教学中如何确定和突破教学难点?

《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浙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选用了鲁迅先生这篇名著,并在单元要求中明确:学习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两种描写方法,提高阅读小说和记人叙事的能力。

阅读小说,欣赏名著,最重要是读懂、读透,能比较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鲁迅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但文笔却质朴无华,语言精练但形象易懂,所以在文字疏通情节理解,技法学习上并不需花大力气,可是人物形象及文中所含哲理需细细品味。

一、难点确定

鲁迅的小说内涵深刻,哲理丰富,在《故乡》中则主要体现在关于希望的阐述上。《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要恰当理解话中的含义,对老师来讲也需凝神一思,对初二学生来讲,更不是件易事了。

另外,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岁的少年还是生活与社会的门外看客,他们对近距离的师长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他们把握半个多世纪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文中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若说有差别就是“闰土”,这个人物在小学教材中已出现过,而且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所以把握起来还较容易。“杨二嫂”及“我”则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的性格成因相当复杂,且文中介绍不多,但能否准确掌握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却与把握好主题有较大关系。因此,我们确定本文的教学难点为:第一,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我”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第二,准确理解文中关于“希望”的含义。

二、难点的突破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设定难点时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的,所以要突破难点,也就必须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娓娓叙述,介绍背景,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读课文进行联想,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最后,联系实际,引人人胜,深究作品表现的哲理。

在实施过程中则采用教师引导、总结与学生课内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导。如何引导呢?最好的办法是讲故事,孩子都爱听故事。那么,我们就从课文的时代背景讲起,可以讲讲辛亥革命的成败,叙叙鲁迅的生平经历,谈谈鲁迅的家庭成员,说说绍兴的风土人情,最后当我们讲到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时,可以把学生的视线拉回课文,再牵出一条学生已有所了解的承前启后的线索——闰土。接着便可过渡到分析学生不大熟悉的与闰土相关的“我”和“杨二嫂”了。

第二步:启发。由于学生对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第二步我们可以以启发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理解掌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启发可从三个角度人手,“我”与“闰土”有何不同?今日的杨二嫂与昔日的杨二嫂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不同与变化?并以此为纲,再派生出若干小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目的是最后给两位人物定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我们可以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还能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钻研课文,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两位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我”是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是当时社会进步希望之所在。而“杨二嫂”则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第三步:深化。分析到这里,学生们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已基本掌握和理解,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希望又是什么呢?鲁迅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一句比喻,把希望的存在比为“路的开创”,含义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看去遥远,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干,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但这样的解释,对初中学生来讲仍显拗口难懂,我们不妨先撇开“抽象”的希望,而从“路”谈起。

请设想,洪荒年代,荆棘遍地,要想到达远方,无路可走,束手无策,则永远离不开原地;只有奋斗,披荆斩棘,才有可能到达远方的目的地,怎么办?只有“开路”,才有希望。那么,行动吧!

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三、教学总结

通过《故乡》的难点教育,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抽丝剥茧、求真探微的分析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

⑤ 小学语文课本中描写故乡的诗句,要全部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专.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属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⑥ 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作者对故乡难以忘怀的是

故乡的美景:小溪。石桥以及矮小的平房。
还有快乐的童年、守望相助的村民。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故乡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