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盾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自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自学效果: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进园赏花,但他并不扫兴,你从哪里看出来?3、图文结合,讲述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和诵背全诗。在检查过程中,允许学生发现不同意见,并善于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学法继续自学、检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文体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不论是学习古诗还是其他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贰』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http://wenku..com/link?url=Vkg_-3u12sr5-
给你个复链制接,可以免费下载
『叁』 如何提升小语课堂学法指导有效性
小学语文,本身应该是在充满童心、童趣的学习中积累知识,丰富感情,感受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然而随着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从拼音、识字、写字开始到句段变化,阅读理解,应用习作,语文作业练习的繁复多样,难以捉摸让孩子们望而生畏,黯然退却。从三年级开始的字词句段篇的作业训练,阅读教学使得语文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越来越多,试卷中的习题类型也骤然间上升至很高的高度,从低年级的幼幼版变身成为涵盖字词句段等至少五大类,十六余种习题类型的综合版。于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开始一步步蚕食掉孩子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放大的是对整个学习的失望和自我效能感的极度降低。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即便是充满童趣的低年级,我们能看到的不是绽放着生命之光的笑容,不是透射出求知欲望炯炯有神的眼睛,而是漫无目的俯首走神,漠不关心,还有更多的疲惫不堪和迷惘!
这不是全部的现实,却是存在的事实!毋庸置疑,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拂去我们给小学语文课堂无用的浮华,学生的“人”本位,不是教师教改思想中敬奉的信条,而是对“人”的有效教育措施,并使之持续发展下去。当然,这肯定是一个更为艰巨、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经过笔者多年实践,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探究的“自助”学习模式构建,成为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刺激学生转化的有效教育途径。这其中,学法指导成为学生点燃自信,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从“美”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课堂,必然是一种获取到成功、感觉快乐的愉快体验。能否成功和轻松,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学法的认知、特点及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教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的。因此,学法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即:根据学生学情(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客观因素等),帮助学生习得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具有基础性、可变性、适应性等特征。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是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调整的学习状态下,解决普遍学习问题的技巧和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教育思想,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和学习内在因素的发掘,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过渡性,重视学习心理学的实用价值,成为“方法理论”的重要支持。在强调目标锁定、实施策略和途径、沟通交流、反馈评价的语文新课堂上,学习方法能更好地帮助语文学习中的儿童克服困难、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刺激学生继续探索和求知。
易掌握、常渗透、重实效、有差异是学生学法体系构成的重要原则。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儿童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步骤的给予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有效组织、讲解、训练、巩固、贯通等步骤,尝试使儿童能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骄傲和幸福感,能对具体问题迅速做出反应,保持在课堂上高度的参与热情。不让学法成为空洞的说教,要具有普遍性,用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现象进行阐释。比如,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的一个教学实录:
阅读中常常有问答题出现,怎么办呢?我为了启发孩子们,通常都是采用游戏和谈话的办法来启发思维,而不急于讲答案。
师:孩子们,我生病了,头疼,你是医生,我来看病。你会怎么办?
生:纷纷举手,很激动。
师:指名说。(我会问哪里不舒服,然后给你的头部做检查。)
师:为什么不检查我的脚呢?
生:是因为问题在头部啊!
师:对了,阅读问题也一样,要回答就必须联系相关的内容啊!(板书:遇问题,找内容)
然后,孩子们如有所悟,纷纷寻找,一大部分便举起手了。
这只是一个小片段而已,方法的授予并不只限于一种形式,一个地方,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孩子们便了解到,遇到一般的阅读问题可以这样做:遇问题,找内容。抓重点句,扣关键词。
学法课的开设
奥苏贝尔认为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能梳理出知识线条,并弄清内在层次和联系。在教法选取上,必须让知识实现自然过渡,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认知新知识。在获得成功之后,逐步培养主动求知和探索的学习习惯。
学法指导课的开设。学法指导课本质上是涉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能力开发与发展,学科学习障碍矫正,学科学习心理调试,学习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综合课。简言之,就是针对本班级本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给予有效、持续的关注。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针对所教五年级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每周至少要安排1次“学法课”。对本学科的学习特点,教材,单元,字词句段篇各种习题类型解答,阅读与欣赏,习作等都会做系统的讲解。学生逐渐跳出原来的学习圈子,能看清楚类型、类别,能准确把握住语文学习中的一般规律了。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经常背诵一些经过师生共同整理的一些口诀:难字生词拦路虎,查问求证必扫除。文章类型有四类,写人记事景和物。主要内容要抓住,多读品味细感悟。圈画批注君须记,莫要为读而读书。
在学法课上,我们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文章类型整合”教学活动,将题材、手法类型的文章做归纳,师生在交流互动中逐渐把握住了阅读过程中的一般特点。概括主要内容很重要,除了众所周知的“要素法”、“连缀法”而外,孩子们还和老师一起创造了“速读公式法”(主要人物+主要事情;主要景物+主要特点)这一简便的概括形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简便的概括方法能让学生在读完一遍或者两遍之后,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法课上,进行“联想速记法”、“冥想气功”、“手眼协调放松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极大的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关注度,让课堂在不经意间变得轻松、自然起来。
当然,我们一直坚持的小学语文多课型使“学法课”的存在不会显得突兀。教师用更丰富的内容充实小学语文课堂,才会让课堂释放出无限魅力,孩子们的思想的火花同样会迸发出耀眼的理性之美!
学法实施与局限
极大减少语文学科作业,强调“科学有效性”和“效益最大化”,通过更多的方式与学生分享,注重循序渐进和融汇贯通。
在班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是作为最重要的角色出现的。学生们根据在“学法课”获得的知识,把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解读信息”的要点。面对纷繁复杂的习题,笔者都大胆的放弃和选择,没有让学生陷入题海深渊。
这基本上得益于方法的运用。“拼音、读音、辨义、定字”这是针对看拼音写词语的口诀。“语境内容悟意思,分词组词为基本”这是针对近反义词的口诀;扩句的口诀是:分部分、想de字;加前面,要记清。(分部分,就是根据句子基本结构断句,然后想一想要不要用de字,用哪个de字,最后要记住,只能加在所分部分的前面。)缩句的方法是:“读句,断句,抓出中心词,去掉修饰和限制。”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试题中出现的还有三种比较困难的题型:乱句重组,变换句式,修改病段。针对这三种题型,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我们依然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乱句重组的口诀是:各句通读晓大意,考虑结构和顺序。锁定重点试首句,顺藤摸瓜逐句理。修改病段的口诀是:一改错字逐词改;二该病句句句改;三改标点处处改。
变换句式里面最困扰的是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反问陈述有三看:一看反问词,二看否定词,三看语气词和问号;有就去,无就加。直述句和引述句互换:听话人、说话人、变符号、换人称。
当然,以上这些方法的赘述肯定会引起你的质疑。在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不花心思想想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贯彻,反而回过头来教学生做题,这不是“逆流”么?恰恰相反,孩子们所要面对的现实就是应试。学生们一旦有了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就好比有了开门的钥匙。在课堂上的角色其实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逐渐可以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在自主探究的合作中,完全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懂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寻找资源”,懂得了“合理分工和资源利用”,给孩子们人手一张《学生学习情况记录表》就能为教师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做有效地参考。
然而,我们要注意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局限:过于强调学法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取容易让教师逐渐开始丧失对自身教学理念的精进和矫正;过于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导致的应试倾向加重;过于强调方法的授予而忽视了学习的艰苦性、积累性和长期性。所以,注重教育方式的不断修正、变革和兼收并蓄才是值得推崇的!
结语
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教师不是始作俑者的罪人。然而,当老师们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再看看那些被夺去最后一点学习自信的孩子是的叛逆和仇恨,教师们又如何能站在教育的圣坛上自娱自乐、目不斜视呢?
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需要“美”,但是“美”不只是课堂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呈现,不只是教师发自肺腑、如诗如画的语言,更不是课件唯美、理念更新。真正的课堂之“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关注、思考,是在发现问题的智慧,是解决问题的探索,更是孩童幼稚的表达和不羁的放纵。这一瞬间,“美”在关爱、指引、合作、探索中弥漫,在自主与互助、成功与失败的碰撞中灵动而出!
『肆』 小学语文的教法和学法具体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新教法
东莞市长安东安学校任一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次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三、巧妙创设情景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表,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将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营造轻松氛围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据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上课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围者团团坐,相互交谈,也没有“不许做小动作”的批评。我有时也常采用这种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便于交流和讨论,还能互相学习。另外,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是制造轻松氛围的前提,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再现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此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有大胆能说的习惯,在自由言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五、扩大学科外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闭起来,是学不好语言的。所以,语文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我试着把语文学习搬到校园、社会、大自然这个课堂内进行。基础训练“听话、说话”中有一个当小导游的内容,在指导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来到校园中,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校园。不仅是对课文的实践运用,还为习作训练做下了良好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应走向运用和交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体现“小学语文”的作用。
作者小传:任一丹,女,重庆人,大学文化,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对班级管理和教学富有一定的经验,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伍』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
研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内容。提起学生们,进行诵读。分析课文内容及积累好词好句。传授课文主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陆』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可运用哪些措施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给普通的学习方法
(1)预习的方法。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预习方法。低年级语文预习要学会查字典,解决音形义等问题。中高年级在新教材讲读之前,阅读有关资料,将要讲到的内容先自读2-3遍,从中找出不懂的难点和不甚懂的疑点,带着这些难点和疑点,在上课时予以解决。(2)听课的方法。指导学生沿着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听课不仅听教师,还要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并敢于提问“为什么”。(3)练习的方法。除普通的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外,应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新知识解答,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应做到理解、掌握。(4)复习的方法。分课后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学年复习。各种复习应以教材为重点,对照笔记,检查作业,分析重点、难点,打破教材顺序,运用对比方法找出知识异同。(5)考试的方法。考试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解题要从易到难等方法的指导。
二、传授基础知识与学法指导
标点、字、词、句、段、篇的学法指导,低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量大的阶段,要教会查字(词)典。中年级以句、段为指导重点,高年级以篇章结构、文章训练为重点。根据教材结构特点,中高年级每册教材七个单元,互相独立,又互为整体,每单元遵循着一个由“教——扶——放”的过程,精讲课文教者在“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注重“学法”渗透,利用教师的学法指导去学习课内自学课文,教者只要恰当点拨。最后让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第三类课文,是学生运用“学法”的阶段。语文课是教者传授知识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个特点:奇、秀、险;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个特点:清、静、绿。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叙述。
三、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探索学法指导的教学模式
不论是何种学科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主战场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法指导的单项目标,讲授知识内容应与学法指导融洽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学法,利用此法又可以独自去获取新的类似的知识。基本模式有:(一)课堂教学类:①前缀型。在授课开始时把学法交待清楚,让学生根据学法学习,讨论新的内容,授课结束时,教者总结、验收。②混合型。授课时,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教给学法。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法指导常用到。③后缀型。在新授课完后,由教师、学生一起归纳学法。(二)专题讲座类:举行学法指导专题讲座,可以打破班级、年级界限,以学科、兴趣特长为标准组织进行,同时可以根据自然区域划分界限组织进行。
“学法指导”要有一个较开阔的思路。学习是一个终身行为,学习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教材的学习和非教材的学习,素质教育把学习活动的范围尽可能地拓宽,学法指导的特点就是针对广泛的学习活动和终身教育提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并且进而训练成为能力的教育。
我们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这是用比喻的说法来表达“学法指导”的道理,也就是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思想。“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人学会”进一步就是“教人会学”。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创造性的时代,它要求受教育者在学校就要学会“高效率地处理信息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的方法,因此美国的理查•巴斯卡、安东尼•艾索斯在《超越西方》一书中说:“在本世纪中,教育方面的一大革新是,由注意教法而转变为注意学习法”,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必须加快“学法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学法指导的内涵
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可以按学习字、词、句、篇的不同内容分别进行指导。
1、学字的方法。常用的有结构分析法,看图识字法,运用形声规律识字法,儿歌记忆法,想象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运用归类识字法等等。
比如,运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帮学生识字:情、请、清、晴。“情”是“忄”旁,表示内心活动;“请”是“讠”旁,表示礼貌语言;“清”是“氵”旁,表示水清纯净;“晴”是“日”旁,表示天空晴朗。
2、学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图解词,词素解词,查字典学词,实验演示学词,比较辨析学词,联系生活实际学词联系上下文学词等。
又如《中彩那天》一课中有句话:“……才明白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句中“富有”的本义是“金钱多,财产多”,但联系上下文看,这里的“富有”就不是指金钱、财产多而是指精神充实。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3、学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学句,就是先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联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学句;通过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句话“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教学这句话我是先抓住关键词语“饱经风霜”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饱经风霜”?他的脸上为什么“饱经风霜”?这“饱经风霜”说明了什么?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一番议论,学生就能懂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它写出了旧社会穷苦人的艰辛与无奈,而鲁迅对车夫非常同情与关心,更衬托出鲁迅高尚的品质。
4、学篇的方法。有从课题入手学课文;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从重点段入手学课文;从主要人物入手学课文;抓过渡句学课文,等等。
如《鸟的天堂》、《丰碑》、《可爱的草塘》、《珍贵的教科书》、《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题目有的直接揭示文章中心,有的高度概括了全文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用“抓课题”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学法指导,教师要增强意识性,具体指导什么学法,则要因文而异(因教材的不同特点而异);因需而异(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而异)。同时,进行学法指导,还要十分注意阶段性、有序性和渐进性,既要有通盘打算,又要有近期目标,按低、中、高的年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学法指导的途径。
学法指导主要在课内进行,一般有如下三条途径:一是学法的直接揭示;二是教法的转化;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点拔引导。
学法的直接揭示,就是在讲课前,教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然后再按照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学。这样,既让学生学懂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教法的转化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尽管“教法”与“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有不少共通之处,在许多情况下,良好的教法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比如“审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时,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先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特别要理解题目中一些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再是判断题目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词;然后“看题思文”,看了题目,想想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教师这样教审题,无疑是一种教法,但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去审新的课题,这时,对学生来说,这一“教法”也就成了“学法”。所以说,良好的教法对学生掌握学法是大有益处的。
让学生掌握学法,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拔和引导,这对学生学法的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联系上下文学词是学词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师能坚持及时指点,学生就能将这种方法学到手。《麻雀》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麻雀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摔下来的。”在学“绒毛”一词时,一个学生说:“绒毛”就是人和动物身上的毛。教师否定,反问:你头上的头发能叫“绒毛”吗?第二个学生回答:“绒毛”就是人或动物身上长出的柔软而细小的毛。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再读读句子,想想课文中的绒毛该怎样解释。第三个学生回答:课文中的“绒毛”指的是小麻雀头上长出的柔软而细小的毛。教师肯定了这种回答。
四、学法指导中操作程序的设计。
掌握学法,必须操练。如何操练?就得根据操作程序进行操练。因此,操作程序的设计就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设计操作程序,要注意程序的有序性,还得注意程序间的连贯性以及它的内在联系,更要注意可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这种操作,有时是口头的,有时是书面的,不管口头还是书面,都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便于操作进而逐步做到乐于操作、善于操作。
有人说,缺乏质疑的教学是贫乏的,没有启发的教学是浅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学是幼稚的,毫无学法指导的教学是片面和孤立的。因为,育人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对我们每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要取得成效,关键在实践。因为在实践中我们能发现问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做法,能提炼和积累经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定能把这项工作越做越好。
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才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司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盾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自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自学效果: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进园赏花,但他并不扫兴,你从哪里看出来?3、图文结合,讲述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和诵背全诗。在检查过程中,允许学生发现不同意见,并善于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学法继续自学、检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望采纳
『柒』 教师是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多读多记多写,打造好小学语文学习基本功。老师进行学法指导时,应做到具体、有效,富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尽量渗透学法指导内容,融入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
『捌』 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 古诗的
小学古诗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学法主要有四个步骤: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玖』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