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家的故事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版传的到处都是。听!牧童权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㈡ 小学语文作文《我的家》怎么写
给你几篇参考一,自己修改
1
我有一个温暖而又欢乐的家,家庭成员有婆婆、妈妈、爸爸,还有我。
妈妈是家里最重要的成员。她的头发蓬蓬的,而且还有点儿卷。她还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该她做的事她总在第一时间完成,从不拖拉。她每天都要写好多发言稿,要写四五个小时。真是辛苦啊!有一次,我只考了八十几分,我心里非常难过。眼泪不听话地流了下来。这时和善的妈妈却走过来安慰我说:“宝贝,不要紧,只要你尽力就好了。这次不好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听了妈妈的话,我破涕为笑。只要我不开心,她就逗我开心,她真是一位好妈妈,我爱她!
我婆婆也是我们家一位出色的成员。她的外貌很奇特。她有一个红扑扑的脸。她的头发看起来就像一半儿毛栗子,真像从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她头发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好像一幅黑白画。她的脸又圆又大,像个大头娃娃。婆婆真可爱!
我爸爸是咱家的旅行家。自然,他去过很多地方。他还非常和蔼,即使我考得不好,他还是像看到我考了一百分一样开心,根本不生气。我最爱我爸爸了!
我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因为我在家里其他人不高兴时,我总可以逗他们开心。
我爱我那和谐温暖的家!
2
我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外公、外婆、妈妈和我。
我的家非常漂亮,主要由两个客厅、三个卧室组成的,一进门就是客厅。每当客人来到我家的时候,总是说:“你家的客厅真大呀!”客人在沙发上可以跟我的妈妈谈天、看电视、听音乐......
紧挨着客厅的有妈妈的卧室、我的卧室、外公外婆的卧室。
妈妈的卧室布置很简单又简洁,有一张大床,一米八宽,床旁边有一盏台灯,睡觉之前,可以看一会儿书。床前面有个电视,到了冬天,就可以在床上看电视,还不冷。还有大衣柜,里面放了春夏秋冬的衣服。妈妈常穿的衣服放在简易的衣架上,为了方便放和拿。
在我的卧室前面还有一个阳台,所以我在自己房间睡觉就不冷了还暖和。每当小朋友到我房间,说:真有趣呀!”一进我的卧室是一套组合家俱,台上一套我专用的电脑,打印机。桌架上有许多的书:像《网络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漫画书……
我房间还有床,要是我的床跟妈妈的床比起来,那我的床小多了。不过,睡在上面很舒服。在床后面有专门放东西的地方.床前面是我写字的地方——写字台,写字台上有一些关于学习的书,比如:字典、古诗词必背……
在我的卧室的南边有个阳台,阳台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漂亮!
我妈妈工作很忙,我的生活学习都由外公、外婆照颇,外公、外婆为了管我的学习,晚上从来不看电视。我的读书环境可以说非常好。
我的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
㈢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哪些名家名篇
一、《孟母三迁》
作者:汉朝刘向
1、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翻译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
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二、《滥竽充数》
作者:先秦韩非
1、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三、《郑人买履》
作者:先秦韩非
1、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四、《富人之子》
作者:宋朝苏轼
1、原文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2、翻译
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他。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您的儿子)不通事务,他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
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承担造谣的罪名。”
父亲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太笨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
艾子说:“不是他的父亲不生他的儿子(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怎么会不笨呢)。”
五、《读书要三到》
作者:宋代朱熹
1、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㈣ 小学语文教师之家(网站)
http://www.51.com/home.php?user=jgs3000
㈤ 小学语文知名特级教师有哪些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
支玉恒: 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的形成诸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曾应邀到全国近 200 个城市讲学讲课,受到普遍欢迎。
靳家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曾被国家授予 “ 人民教师奖章 ” 。是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创始人之一。原南开小学校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41 年,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讲学,课堂教学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
于永正: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 伟: 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园丁,青岛市拔尖人才。 1989 年,获得全国首届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 张伟 老师独创的“球形”阅读教学理论在全国小语界有广泛影响。
薛法根: 现任教于吴江舜湖实验学校。 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 2000 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 60 多篇,成为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
吉春亚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6 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另还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 18 本,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80 多篇, 80 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李雪琴: 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先进个人,其事迹被收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现任四川省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副校长。自 1978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快乐学习”等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40 多篇。主编了校本教材《课改笔记》《大课程学习》,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程》、《走进新课程》等。
孙双金: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镇江市首届名校长称号,是省 “333 骨干工程 ” 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1989 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百篇文章,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一书。
王崧舟: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00 多篇,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学观摩课并受到一致好评。
㈥ 小学语文《我的家庭》作文
我的一家
我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里,这个家庭有我的奶奶.我的爸爸.我的
妈妈和内我组成。我的家充容满温馨,民主,也是我失意时的避风港。
我的家充满温馨。
一天。妈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单位领导打来的,说是要让她参加普法知识大赛。爸爸立刻承担起买菜的任务,奶奶抢着做饭,我忙着收拾桌子又帮着拖地。全家人都帮着妈妈忙前忙后。“吃饭啦!”爸爸喊。全家人都望桌上端菜。就看爸爸脸上的汗珠顺着脖子往下淌。“真是热死哩!“
爸爸埋怨。终于把今天的事忙活完了。全家人都进入了梦乡。
我的家充满民主。经全家人举手表决,奶奶必须晨练,讨论决定爸爸的“臭”脾气要改掉。讨论决定我每天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妈妈也要每天早晨打扫卫生。
我家是我失一时的避风港,使我重新拾起自信,努力奋斗。嗨!这回考试又没考好,回家怎么交代呀?本想回家是被爸爸臭骂一顿,可一想不到的是,竟没有骂我,而是给我自信。爸爸还说要我下回努力考好。全家人给我打气,鼓励我振作起来。我下定决心下回一定要考好,不辜负全家人对我的期望。
我的家充满温馨,民主,也是我失意时的避风港。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四口之家。
㈦ 小学课文《家是什么》
评李萍老师《家是什么》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3
月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
陆芹
《家是什么》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家是充满亲情
的地方!课文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了家的内涵。全文夹叙夹议,先摆事实,再下
结论,
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文章。
李萍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是牢牢抓住课文的主要精髓——
家是什么,展开教学,感受如下:
一、巧用媒体,理解词语
“竹篱茅舍”
、
“
高堂华屋
”
这两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李萍老师能巧用媒
体,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
“
竹篱茅舍
”
、
“
高堂华屋
”
的意思,为“家是什么”的具体概念
进行铺设感悟。
二、质疑解答,感悟文本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
“
家是什么
”
的基础上,
李萍老师进行第一个故事的教学。
第一个故事
围绕
“
富翁有别墅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家?
”
这个问题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有房
子而没有亲情不能算有家,
课文的一个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教学第二个故事时李萍老师围绕
“
热拉尔没有房子有自己的小女儿为什么说有家了呢?
”
这个问题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句子,
然后抓住
“
悲喜交集
”
一词的理解突破课文第
4
节的难点,当李萍老师提问热拉尔为什么
“悲”又为什么“喜”的时候,学生反映较好,能根据课文作出准确的回答,又一个难点迎
刃而解了,体会到了没有房子有亲情也是有家的。
三、出示填空,概括大意
李萍老师通过两个填空帮助学生概括故事的大意。
“在美国的洛杉矶,有个富翁,警察
要
,富翁说
。
”
“在
,有个叫热拉尔的
人
,
于是他说自己
。
”
教师通过这两个填空展开教学,
解释“卢旺达内战”的情况,出示教师在课外寻找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内战”的可怕,
了解到热拉尔与自己的家人“离散丧生”
、
“辗转数地”
、
“冒着生命危险”
,最后能见到自己
的女儿,那种场面感人肺腑,在深情中感受家的可贵!
四、复述课文,展开想象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在第三单元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在第四单元中要求学生在
复述课文中加入适当的想象,
李老师便设计热拉尔与女儿见面时的情景,
并给学生扶手——
目瞪口呆、紧紧相拥、轻轻抚摸、深情亲吻、失声痛哭,可选择性使用这些词语来说一说。
同学们在座位上积极展开说话训练:
生:热拉尔看到了小女儿,激动极了,与小女儿紧紧相拥,他轻轻抚摸着小女儿,而小女儿
则对着爸爸深情亲吻。
生:热拉尔看到了小女儿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紧紧相拥,
热拉尔对着小女儿深情亲吻,
轻轻
抚摸着女儿的脸。
生:
当热拉尔看到自己的小女儿时,
不禁目瞪口呆,
他拉着女儿的手,
紧紧相拥,
深情亲吻,
轻轻抚摸的女儿的头发,激动万分。
„„
五、小诗收尾,提升情感
李萍老师通过一首学生写的小诗
《家是什么》
,
又从课文之外再来感受
“家”
就是亲情,
“家”就是爱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有亲人才有家”的高尚情感中结束课堂,让学生们意
犹未尽!
㈧ 小学语文家作3,4
㈨ 小学语文教案《家是什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7个生字:"洛、杉、矾、墅、卢、辗、篱"。积累"竹篱茅舍、高堂华屋、辗转数地"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富翁和热拉尔所说的话。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家
说说你的家。
2 出示: 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3 出示课题:家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 课文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板书:故事
2 出示富翁和热拉尔说的话,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他们俩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三、学习生字词语
洛杉矾:这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家。十多年前,非洲小国卢旺达发生了持续三个多月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先后有100万人被杀,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课文中写的故事就发生在卢旺达内乱期间。
别墅:独幢,占地面积比较大,那里可能是绿树成阴,可能有高大的厅堂,装饰得精美华丽的屋子。我们把它称为——“高堂华屋”。板书:高堂华屋
竹篱茅舍:用竹子搭的篱笆,用茅草盖的屋顶。形容房子非常简陋。
辗转数地:就是到过很多的地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 出示课文第一节的内容。
2 富翁住的是别墅,人住在里面会感到怎么样?
3 富翁为什么那么说呢?仅仅是因为喝醉了吗?轻声读读第二节,从中找原因。
4 课文的第一节先写了一个故事,第二节是作者对这个故事发表的一些看法、感受,这就是议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因。
5 当我们理解了富翁的感受之后,再读第一一节,读出感受。
6 出示: 家,
有时在竹篱茅舍,
有时在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 出示课文第三节。
2 自由读,思考:在战争中,热拉尔失去了什么?
3 再读,思考:热拉尔"悲"的是,他"喜"的是。
4 热拉尔终于又找到了女儿,从此以后,他们父女俩又可以在一起怎样?
5 用上"绝望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讲一讲热拉尔的故事。
五、拓展激情
出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独在异乡为异容,每逢佳节倍恩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恩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家是什么》是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它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第一个故事叙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富翁,他虽然有别墅,但没有家。第二个故事叙述的是卢旺达的热拉尔一家原有40人,战乱后他只找到5岁的女儿,但他觉得又有家了。文章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了家的内涵。对于这次参加在泖港学校的教学研讨,我有以下体会:
一、着眼整体,立足于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展朗读教学。学生在反复地朗读——①初读(感知性读)②研读(理解性读)③品读(情感性读)。最终体会到“家”的真正含义。
二、利用媒体,解决难点。
“悲喜交集”一词的理解是课文第4节的难点,三年级的小朋友是难体会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当热拉尔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数地,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时,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 ),喜的是( ),他终于又有家了”。填空题只是从字面理解“悲喜交集”。为了让他们深入体会这一复杂的情感,我在后面环节中插入了影片《卢旺达饭店》中的一个感人片段。通过影片的直观画面,人物的激情演出,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深刻体验了“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用教师所给的词,并根据影片的画面加上合适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把悲喜交集的感受叙述出来,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做,使得学生对“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的认识水到渠成。
三、重视想象,发展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第一个故事中富翁把家说成是“我的房子”,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阐述了“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在教学中,我设计填空:虽然富翁住的是别墅,但他没有亲人,更没亲情,当他 时,没有家人 ,所以 。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富翁有房无家的原因进行补充,了解到富翁在高兴时没有人分享,在忧愁时没有人分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深化了对“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奥道理的认识。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也深深感受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心中装着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衷心感谢研训部给予我这次锻炼提高的机会。我将会不断努力,大胆实践,再创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