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需小学语文上册S版导学案
是不是《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如果是那就是先以他因病住院边观察地图,然后发现不可思议的地形吻合而提出的假设,从而开始假设的验证——请教专家、亲自考察从而肯定假象的顺序
Ⅱ 小学语文导学案怎样编制更合理具体有哪些环节
我们的网站上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导学案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
Ⅲ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 “教案”侧重在“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在“学”,是学生在教师有 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 “教案”是“纲”, “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 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 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 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 点。以此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 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读悟中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即语 言文字的训练),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生发学 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应该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不能深,不能让学生无从“下口”,要 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要学生参与程度最大化。围绕教学目标,问 题逐渐纵深下去, 体现出层次性。 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 第一课时(五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 新授课开始,开展小组互阅互批,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要利用课前对 导学案中学生问题情况的掌握,有机调控集中梳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二:呈现问题,明确目标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约有不懂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重点语句的理解。有的问题学生相 互能够解决,有的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如课文的脉络层次、主要 内容等,就可以明确为课时目标。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放在第二课时。 环节三:梳理课文,初步学习 先要通过多形式的读整体感知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行探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 流等形式来解决,结果趋于合理即可,不强调答案的唯一。在理清课文脉络的主要内容后, 一般要新授一段。应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悟来捕捉课文内在信息,获取知识,培养思 维和能力。 环节四:检测反馈,再次巩固 依据课时目标检测本课学生所学情况,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有层次性,个别问题有一 定的挑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个清晰的整理和巩固。 环节五:总结收获,布置预习 这个环节可以小组评价团队学习收获与个体自我评价学习收获结合, 小组和个体相互借 鉴,促进整体发展。布置预习内容,为第二课时新授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四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呈现目标(问题) 第二课时预习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课时目标, 学生在导学案中自学出的成果可能并不完 善甚至不正确,这恰恰是我们课堂生成的绝佳资源和开展训练的课时目标。 环节二:问题引路,展开自学 以学生的问题作引子,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自主学习,教师 要融入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注意个别交流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为有效导学和课堂调控奠 定基础。 环节三:合作交流,展示矫正 开展必要的小组合作探究, 推荐小组代表发言, 采取个体补充和小组相互补充使学生参 与面最大化,使问题明晰化。 环节四:检测评价,固学收获。 检测内容丰富,具基础性与思考性,反馈以集中交流、学生自主矫正与教师点拨辅助、 评价促进深化进行。以畅谈收获巩固学习成果为结。 四、导学基本策略 1、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前提,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讨论,自我反 思。让每个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注重学法指导, 点拨适时恰当。 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 如读,可以轮读、互读、评价读、个人读、小组读等。评价方面,如互评、小组评、全班评、 师生共评等。 2、小组合作。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宗旨,以形成习惯为本质,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要在 问题受阻时运用小组合作,体现小组合作价值。要在学生互学时、互相批阅导学案时运用。 要明确组长的组织、榜样职责,要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团队荣辱意识。要有 小组竞争和考核机制。
Ⅳ 小学语文导学案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学案是经教师集来体研究、个人备源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Ⅳ 如何编写小学语文的导学案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有必要对备课进行改革,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总体要求: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储备、小组任务、时间安排、课堂检测等内容要考虑到层次,考虑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巩固练习要设置选做题、思考题,“扶优扶强”。
二、“导学案”的编写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体要求: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⑵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
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⑷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
⑸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在预习中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解决基本问题。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解决80%甚至更多的问题。教师要以自己对教材阅读的方法与感悟、提出的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思路作为支点,引导学生用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角度与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教材、同学、老师进行深层对话,生成学生学习中更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去尝试探究解决。
3.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要从“多讲与多练”挤占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进行过多的机械训练的误区中走出来,虽然这种方式曾是应对传统考试的法宝,但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的考察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教学效率也是不高低下的。得到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死记硬背和运用中的生搬硬套;失去的却是学生求知的热情和欲望以及孩子的灵性。我们的课堂应该由学生的静听向主动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展示交流,互相修正、互相点评、互相检查转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的支点,也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探究的快乐,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成就感与自信的基石。因此彻底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才是我们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导性:课堂上,当出现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出现许多想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归纳、筛选,是发挥教师组织、主导作用的有利时机。1、组织筛选问题。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精选出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讨论交流。2、启发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达成共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3、互动点拨。同时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无法解决或仍存偏差、歧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保证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组织即时互动,既要保证新问题的及时解决,又要不干扰中心问题的处理,从而使整个教学思路顺畅。即便是需要讲解时,也应尽量通过启发设问,让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深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4.作业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拓展的必要性,作业的设计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要借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达成的能力,去解决课堂以外的现实问题;作业必须紧扣教材文本要求,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能够逐渐内化,灵活运用;作业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体现层次性。
5.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在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四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 六、“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这我们做不到,都是单枪匹马。)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1、容量要求:八开纸正反两面、页边距、中缝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2、页眉设置:
××学校 )×什么科目什么版 导学案№×× 编写:××× 审核:×××
3、页脚设置: 章节名称(×章×节) 页码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4、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举例
课 题 第十七课、古诗【绝句】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二 主备人 xxx 执教人 xxx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字。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难 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预习内容 1.背诵【望庐山瀑布】2.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案
创设情境
提出质疑 1.听写词语。香炉 白银 流水 1. 复习导入 。
2.背上首古诗。 2. 板书课题。
3.读古诗,提出不懂的词、句。 3. 听话引入,揭示课题。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1. 理解诗意。2. 组内交流词义、诗意。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展示
深化感悟 1.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那些色彩?
2. 这些景物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引导学生了解诗景。
总结巩固
拓展创新 1. 读古诗,画出节奏。 1. 指导朗读。
2. 重点写 ;吴、含、窗、岭、鸣、泊、绝、柳字并组词。 2. 指导书写生字。
学习收获及反思
Ⅵ 小学语文、数学导学案该怎么写啊,有没有模板啊
语文就是先是生词,易错音,再是整体感知,对文体的分析,写作的时版代背景,作者的大致了解权。再深入,分段挖掘,深刻含义,好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是小说还要讲解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是如何刻画的,最后再让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数学的话就是先巩固旧知识,再通过一道题目引出今天所学内容,说出所学的定理或定义,并解释,再用几道题目去学习,并且知道格式。
Ⅶ 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什么
小学语文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版学习内容、学权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Ⅷ 小学语文导学案怎么写
呵呵,我们学校也在摸索。基本流程如下: 一、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版 二、预习导学权:(如文学常识积累、课文背景介绍等) 三、文本阅读:(老师可以预设问题) 四、课堂反馈 以上只是基本步骤,具体课文内容可灵活运用。
Ⅸ 导学案的小学语文课堂究竟该怎样上才有效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有必要对备课进行改革,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总体要求: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储备、小组任务、时间安排、课堂检测等内容要考虑到层次,考虑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巩固练习要设置选做题、思考题,“扶优扶强”。
二、“导学案”的编写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体要求: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⑵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
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⑷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
⑸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在预习中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解决基本问题。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解决80%甚至更多的问题。教师要以自己对教材阅读的方法与感悟、提出的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思路作为支点,引导学生用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角度与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教材、同学、老师进行深层对话,生成学生学习中更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去尝试探究解决。
3.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要从“多讲与多练”挤占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进行过多的机械训练的误区中走出来,虽然这种方式曾是应对传统考试的法宝,但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的考察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教学效率也是不高低下的。得到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死记硬背和运用中的生搬硬套;失去的却是学生求知的热情和欲望以及孩子的灵性。我们的课堂应该由学生的静听向主动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展示交流,互相修正、互相点评、互相检查转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的支点,也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探究的快乐,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成就感与自信的基石。因此彻底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才是我们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导性:课堂上,当出现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出现许多想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归纳、筛选,是发挥教师组织、主导作用的有利时机。1、组织筛选问题。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精选出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讨论交流。2、启发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达成共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3、互动点拨。同时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无法解决或仍存偏差、歧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保证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组织即时互动,既要保证新问题的及时解决,又要不干扰中心问题的处理,从而使整个教学思路顺畅。即便是需要讲解时,也应尽量通过启发设问,让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深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4.作业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拓展的必要性,作业的设计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要借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达成的能力,去解决课堂以外的现实问题;作业必须紧扣教材文本要求,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能够逐渐内化,灵活运用;作业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体现层次性。
5.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在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四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 六、“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这我们做不到,都是单枪匹马。)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Ⅹ 小学语文学案教学
网上可以下载的啊,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羞、遮、嫩”的识记,“摇、溪”的书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古诗《早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二、对话平台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播放《春天在哪里》)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冲出、奔向——急切、向往、激动
找(仔细)
发现(小草、野花、树木、小溪)——惊喜
感受(看、听、闻、触┄┄)————欣喜
看 小草
闻 野花
触 嫩芽 像……
听 小溪
教学札记: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 ,春风 ( )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 。飞入无处寻( )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学札记:
3、 笋 芽 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 ,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二、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三、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四、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教学札记:
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信息资料: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 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独立识字、读文,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在课文的空白处,利用“移情”策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体验,既丰富了内心情感,又为理解下文“没有白栽”打下铺垫。】
五、朗读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并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教师拓展文本,引导想象,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