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4课《麦哨》的导入语
在课堂教学这个艺术舞台上,教师找准切入点,适时而引,因时而动,见缝插针,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不同的课型又该如何导入呢?下面是我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四例。
一、回顾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子曰:“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学习新编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第24课《秋水》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学不可以已”
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这个论点的”
生:“学习意义、学习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
师:“对,你们认为学习重要吗?”
生:“重要”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认为学习很重要,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当时,毛、刘两人一位是国家总书记,一位是国家主席。你们说他们聪明吗?”
生:“聪明”
师:“聪明,那么,毛泽东同志的‘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意思是什么?”
生:“意思是说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要端正,学习不能骄傲,学不可以已”
师:“Very good,聪明人都认为学不可以已,那么,现在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停止学习吗?能骄傲吗?”
生:“不可以,不能。”
师:“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请同学们打开108页第24课《秋水》。
简单的几次对话不仅引起学生对前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二、标题导入
文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者如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上述提到的《秋水》一课,我是这样从标题导入入手,我首先让学生查现代汉语词典“秋水”的意思是什么。接着指名学生回答:“比喻人的眼睛”,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我的眼睛也可以说是秋啰。”同学们都说:“不可以”,“为什么?”,“它多指女子的,如望穿秋水。”我顺水推舟说:“那么,这篇文章看来是写一位美丽的女子再等待着什么人,站在门口或窗前,望穿秋水,看到了那人就暗送秋波吧。”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奋,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诗文导入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我在教高一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时,一提到“诗歌”二字,全班学生毛骨悚然,都说诗歌太难读不懂,高中学习生活太累。我顺势故意拉长腔调说:“诗歌不难读,也不难写,方仲永七岁就能指物作诗了;高中学习生活也不苦,主要你掌握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班里几个较活泼的女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师,方仲永7岁能指物作诗,您40岁了,也指物做一首给我们欣赏欣赏。”我答应了,立即在黑板上写一首题为:“致高一(1)学子”,诗云:“七十学子聚学堂,俊男俏女读书郎。休嗟高中学习累,先苦后甜细品尝。”然后让同学们大声齐诵读。
一下子,全班同学欢呼着,被诗歌的语言明快、铿锵、婉转,其意境旷远深幽,朦胧含蓄,琅琅上口的诵诗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振奋了学生精神,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也要学写诗歌。”我又说:“先生只是引路人,学问还需自用心。”下面请可爱的读书郎们认真地诵读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四、幽默语言导入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情绪极不稳定,时起时伏,尤其是周一上午的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在双休日尽情地玩,忘了休息,星期一上午大部分同学精神萎靡不振。这时,如果老师劈头就是批评学生,这节课的效果肯定不佳。关键时刻,老师要会说一些幽默的话,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个周一上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课的内容是高一第二册第五单元古文《鸿门宴》的第二节课。我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恹恹欲睡,我长叹一声:“哎!我真高兴,我们班的同学感情是那么的丰富,从上周学的《鸿门宴》,同学们现在还在为项羽悲哀。真可谓:‘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一来,大部分同学抬头笑了,我接着说:“同学们要记住女词人李清照的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振奋起来吧,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鸿门宴》,弄清楚项羽为什么输给了刘邦。”
实质上,课堂导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导语的设计林林总总,方法迥异。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从而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望采纳谢谢
Ⅱ 麦哨是什么
麦哨,是一种玩具,是用麦秸编的哨子。用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很脆的响声。 你抽出一节麦穗,截断,留在嘴里一节,半寸长。那是一段嫩茎,很脆,轻轻一嚼,有股青涩的甜味。这就是麦哨。
除了麦秸你能做哨,还可以用柳树做柳哨,用柳树嫩枝(粗细适中)长度:不限,扭动其外皮,使其皮与木质部分脱离,抽去木芯,形成管状,再用小刀将端部光滑的蜡质层削去约0.3~0.5公分,(其实就是形成一个簧片构造)使其在吹时容易震动发声。
(2)小学语文麦哨听课点评扩展阅读
麦秸是小麦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有很多用处。
一、利用秸秆腐熟剂堆制有机肥。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加速作物秸秆腐烂,提高堆肥的温度、速度、缩短堆肥的周期,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并且操作方便、省工、省时、堆肥养分含量高。
二、利用麦秸进行圈积肥。
三、利用秸秆作动物饲料。作物秸秆可以直接用作食草动物的饲料,但适口性较差,采食量少。秸秆也可以粉碎成草糠,作动物辅助饲料。
四、秸秆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经辗磨处理后的秸秆纤维与树脂混合物在金属模中加压成型处理,可制成各种各样的低密度纤维板材。再在其表面加压和化学处理,可用于制作装饰板材和一次成型家具,具有强度高、耐腐蚀、防火阻燃、美观大方及价格低廉等特点。
五、秸秆作能源。秸秆能源技术包括秸秆气化制气、秸秆压块成型制炭、生活燃料等形式。
Ⅲ 小学语文4年级下24课《麦哨》的一些问题
几个孩子在田野中欢乐地玩耍~~~
Ⅳ 麦哨一文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从哪句话体会到
体验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美好回忆之情。
Ⅳ 《麦哨》读后感(300~500字)
麦哨读后感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像往常那样,孩子们是累了,他们多数人已经跃跃欲试着想要趴下去了。
我知道这时候只有老师精神饱满地讲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文解读,孩子的情绪才会吊上来的。所以,在课前几分钟我总是把音量提得高高地,孩子们也似乎感觉到了老师的特别,也乖乖地听起来了。心中暗自欣喜:目的达到了!
今天学习的课文《麦哨》是贴近孩子们的,讲述的是乡村孩子在五彩缤纷的春天,在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春天,享受着他们的运动场——田野带给他们的无限的欢快与自在。从而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孩子们在读文时,能感觉到他们并不是很感兴趣,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的教授方法可以说在这堂课上是失败的。于是,我就在细节、在字词中引入课文内部,多让学生划划,读读,记记,使学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当我从小地方着手时,学生们很乐意接受,喜与接受,并从中联系到课外,一时间,学生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原本比较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我也抓住这一时机,马上请学生们朗读,果然效果好了很多,似乎我一直都在寻找的学生的积极性(热情)突然迸了出来一样。
而此时学生的情感完全与上课前几分钟截然不同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我想只要你投入足够的热情,就有可能成功!
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备课时,预设比较少,所以当学生问我“茅茅针”的情况时,我不能很好地回答。再则,虽然我引导学生从字词中体会,学生也能从这里感受到乡村孩子的那份难得的自在与欢快,但是却没能把课文好好地延伸,由于时间的关系,只不过是匆匆地结束了。下课时小天竟跑来和我说他的读后感言:我还真羡慕乡村的孩子呢,哪像我,五一长假只能待在家里,不是看书,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同时,也要提高调控偶尔插嘴的学生的技能方式。
Ⅵ 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教师和学生角----《麦哨》教学实录与反思
《麦哨》(人教版课标本八册)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一、在读文中赏析
赏析有玩赏的意思,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后解释。在读文中赏析,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而且这种细细品味有两层要义:首先,这是乐于参与、主动积极的参与。不是教师的牵引下,对知识点的枯燥分析;其次,赏是为了析。反复读文后能体验写作特色、方法以及优美的词句。在读文中赏析,使语文学习学得趣味十足,又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从而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如《麦哨》第3自然段:“那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把蒙上了一层晶莹细汗的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比成是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既写出了孩子的可爱,又非常贴切,连蒙上的晶莹汗珠也考虑到了,带了进去,成了“沾满露珠的”,对这一句的赏析,可以是这样的: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当学生说了比喻,则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把脸蛋比成月季。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进行分析,但这样的分析绝不是赏析,因为这个过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没有乐,没有体验,也没有情感的参与。
课堂二:引导学生结合想象、上下文体会月季花。初读文本后——师: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样的?指名学生答。生:美丽的、好看的、鲜艳的……(这时候的学生还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师:没细细看过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吧,准备好了吗?我看谁看得最认真(出示一张张各种月季的图片),看到了吗?怎样的月季?学生1:娇贵的月季、粉嫩的月季。
学生2:五颜六色的月季。
学生3:色彩艳丽、迷人的月季。
学生4:五彩斑斓、色彩明丽、绚丽多彩的月季。
师:如果不这样比,还可以怎样比?出示句式:那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 。生:熟透的苹果、玫瑰、辣椒……师:如果你是孩子,喜欢怎样的描写,为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传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文本中其余的比喻句,在自读自找交流中巩固如何运用比喻的方法。
在这一个片段中,教师的角色有氛围营造者,如月季图片的呈现;有方法指导者,如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有机会创造者,如给予学生作其它比喻,巩固认知。
二、在读文中积累
积累的是指聚集、积淀,使数目增加。在读文中积累指使词、句、段、篇等知识积少成多、尝试运用。如果说在读文中赏析,是精读课文读书方法的延伸,有时需要教师的引导,那读文中积累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与创新。如读了文本第4自然段,重点体会了句子“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在体会到排比中所要表达的丰收、欢乐、喜悦、自豪后,让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学样接下去说一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有了精彩的续文:生6:粉色的桃花谢了,结出了红中透绿的桃子;生7:粉红色的樱桃花谢了,结出了又精致又红的樱桃;生8:白色的玉兰谢了,留下一片生机勃发的绿叶;生9:地上的西瓜开花了,结出了又大又红的大西瓜;……在这样的课堂读书中,学生不仅是对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积累。积累了个人经验,积累了这样精彩的描写方式,为习作由说到写架设桥梁。
三、在读文中练笔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小学生写作的难度:一二年级叫写话;三——六年级叫习作。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的提法,都表明了小学阶段作文只是练笔。练笔的形式很多,有仿写词语、尝试片段、填补空白、丰满文章等。究竟采用何种练笔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状况,根据年级、单元的特点确定一个重点。
《麦哨》形式美,首尾呼应;词句更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营造了美的氛围;开头用象声词,引人入胜等等。要学生一下子学会这么多的写作方法有难度,可先学文中写乡村美景词句整齐的手法,如“一声呼,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呜卟,呜卟”,都句式对称,非常富有节奏感。有学生就这么写:“我们在小竹林里挖竹笋,比谁挖得多;我们又在小泥路上比跑步,比谁跑得快。”
“看着鸭子在水中嬉戏,鸡在场地玩耍。”
“我们再也招架不住香味的诱惑,大家拿起勺子,直冲锅边,狼吞虎咽起来。”……这样的仿写,既是练笔,也写出了小作者自己的农村生活乐趣。当然,还应承认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由此标准也应有差异。能力强的学生多用几种方法,如同样是比喻,一般学生把“渗着汗珠红扑扑的脸蛋”比成熟透的苹果、玫瑰、辣椒,就不错了,可另外一些学生就应更具体,比成娇嫩欲滴的玫瑰、沾满露珠的月季……焉知能力强的学生不是这样慢慢由不会到会转化来的?,查看更多课件、视频、教案、名师辅导、插图…
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麦哨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麦哨》一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
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
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
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
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Ⅷ 麦哨这一课描写了怎样的田园风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麦哨》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田园风光。
Ⅸ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阅读感想50字
《麦哨》阅读感想:抄本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本文意境美,语言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的欢快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去品味积累。
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4课《麦哨》描写了怎样的田园风光,感受是什么
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