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的主要表现:
一、创设意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荷花》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花没有有多少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公园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请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我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确简炼而又美得像诗一般的语言,其后再出示录像让学生听读课文,使优美的画面与精美的语句一起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了,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里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便是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习者和认知材料之间的直接联系,是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需要,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对话完成的。学生获取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这种方式符合儿童喜欢的自主参与、探索、创新的心理特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自然就形成了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心理定势。加上多媒体网络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探索与提取,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创造活动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对象为班中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掌握;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在多媒体网络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学习。
在实践我们发现,现代网络教育平台能为教师实现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备课和组织教学的环境,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的学习讨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频点播系统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老师、听得到声音”。学生在老师的声音和视觉效果中学习如同在教室氛围中一样亲切、立体、生动、趣味。孩子的兴趣和原来看着文字页面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点播系统中还包括教师上课的教案、学生自主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复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不应过分强调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不应重机器、轻教师,不能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应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
3.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困难;课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等等。
总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❷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 展,采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整合进行教学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探究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使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 现创新教学。
❸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新颖、图文并茂以及视听结合等明显的优势,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那种平淡、静态、单色调的课堂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立体、动态、多色调的全新教学格局,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
信息技术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小学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学习环境的地域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有责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运用多媒体,激发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 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 情(心情)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利用媒体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电教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雅的音乐) 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 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漂亮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漂亮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气。实践证实,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4、运用多媒体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作文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训练不好,将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爱好,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专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欣赏录像,欣赏范文,模拟修改,互相传阅等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留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我们尝试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配上音乐让全体学生欣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自然地提高了。
5、运用多媒体可以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练习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和虚拟现实,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提供想象与思维的空间,促使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旺盛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既是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参考书等资料,那么教学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创新。因此,语文教学应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内容的宽泛性要求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是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时间和信息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在信息素养方面也得到锻炼提高。
如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林冲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并举行了一场分组收集人物及故事的“擂台赛”。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当前处于发展阶段的现代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信息技术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契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还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形象及抽象思维;还能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巨大,应该加大运用力度!
❹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计算机互联网己走进了千家万户。
人类已
进入高信息社会,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
探索培养全面
发展的未来人才的新型教学结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符
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
那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无疑得到了人们的关
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
要途径。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让学
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
愉悦、
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
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谈
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
向教学活动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
使得教师
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运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有效地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由此可见,
听、
看是教学的基础,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
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
通过直观、
形象、
生动的感官刺激,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
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授《鲸》
一课时,
学生对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并没有亲眼所见,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遇到
一些障碍。
我将备课时搜集整理的教学信息,
体现在网络教学软件
(
C A I
)
中,
并且通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
如
:
动物博物馆,
海洋世
界等,其中关于
“
鲸
”
的图像、图片、声音文件等一应俱全,并且图文并茂。学生
眼界大开,既提高了兴趣,又极大地增长了知识。
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朗读指导。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然而,部分老师的
“
以读为本
”
却未
收到成效,
学生一遍遍地读,
却读不出感情来,
更谈不上在朗读中有所感悟、
在
朗读中培养语感。
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师的指导方法还不到位,
只是纸上谈兵式
的强调要用
“
高兴、自豪、赞美、愤恨
……
”
的语气来读,而根本未激起学生的
情感共鸣,
学生最终还是不明白该怎么读。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来指导朗读是
一种好方法。如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
“
顶峰歼敌
”
中有这样一句话:
“
顿
时,
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
句中的仇恨之情放在现在这个年代学生很难通过老师的口头指导朗读出来,
为了
读好这一句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选自《南京大屠杀》
)呈现在学生面前。画
面上:
一条大街两旁的房屋有的倒塌,
有的正在燃烧,
一个日本鬼子举着带有刺
刀的步枪,
刺刀上挑着一个鲜血淋淋的婴儿,
这个日本鬼子狰狞地笑着,
他的脚
下横七竖八地躺着男女老少的尸体,
地上血流成河。
学生看了日寇残杀无辜百姓
的场面后,
笑容不见了,
无不流露出对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
咬
牙切齿。这时,我趁机说:
“
同学们,这就是万恶的日本鬼子,他们根本没把中
国人当人看,在中国的大地上实行
„
烧光、杀光、抢光
‟
政策,多可恨啊!我们一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起来读读这句话。
”
看了刚才的那些图片,老师无需再多说,学生的情感都非常
投入,一字一词无不恰到好处。
3
、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质疑问难答疑解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语文课
程标准》
要求学生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
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
并且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
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
生提问题。
但是,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
在课堂上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
都提出来,
再加上学生个体有差异,
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提问题,
有自卑感的
学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通过收发电子邮件恰恰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在质疑中发挥了很好的作
用。
我们每上完一节课,
总会留下一句话:
有问题发邮件给老师。
平时课堂上发
言很少的学生也用起了电子邮件这一工具,
向老师提问题。
同时,
老师经常评点
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提的问题,包括数量、质量,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发(发
邮件)
,学生质疑的质量越来越高。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有同
学提出:
小女孩手里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些火柴从点燃到熄灭,
一直没有离
开她的手。
当火柴烧到她手指的时候,
她为什么不感到烫手呢?电子邮件让学生
们更多地用“疑问”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❺ 怎样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复课程标准》指出制:“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渗入语文教学,为课堂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大大开拓了学生眼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使用得当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而且可以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果。
❻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跨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能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将对现存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创新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网络语文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石头书》这一课,“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❼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什么帮助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展示出《秦兵马俑》的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着眼前各种姿态的兵马俑,并且让学生讨论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马俑?”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望庐山瀑布》这课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瀑布壮观的景象.配上豪壮的声音,此情此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语文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大量交互性很强、更新很快的语言和语言文化信息使广大师生应接不暇.网上可共享的信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检索、阅读各类书籍,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获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资料.如,学习《有趣的发现》,从海岛上昆虫翅膀的有趣特点,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适者生存的实例.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而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大多数学生对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于祖国一些著名大桥的图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的探讨能力.
三、有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猫》一课时,教师适时提出了两个问题:1、小猫的淘气表现在什么地方?2、大猫的古怪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播放介绍猫的影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看完影片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能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整堂课处于情景交融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的“优化”,首要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切入,着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点难点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教学所需,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使用幻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兴趣,增强记忆.如在学习英雄董存瑞舍时,我用剪辑的电影资料,再现了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场面: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真切体会到董存瑞的英勇豪迈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难点,突出了中心.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这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展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人机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❽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展示出《秦兵马俑》的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着眼前各种姿态的兵马俑,并且让学生讨论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马俑?”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望庐山瀑布》这课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瀑布壮观的景象。配上豪壮的声音,此情此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语文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大量交互性很强、更新很快的语言和语言文化信息使广大师生应接不暇。网上可共享的信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检索、阅读各类书籍,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获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资料。如,学习《有趣的发现》,从海岛上昆虫翅膀的有趣特点,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适者生存的实例。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而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大多数学生对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于祖国一些著名大桥的图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的探讨能力。
三、有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猫》一课时,教师适时提出了两个问题:1、小猫的淘气表现在什么地方?2、大猫的古怪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播放介绍猫的影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看完影片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能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整堂课处于情景交融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的“优化”,首要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切入,着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点难点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教学所需,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使用幻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兴趣,增强记忆。如在学习英雄董存瑞舍时,我用剪辑的电影资料,再现了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场面: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真切体会到董存瑞的英勇豪迈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难点,突出了中心。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这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展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人机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❾ 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刘禹锡行经洞庭湖,被这样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时,电脑屏幕上相机展现如下画面,音箱里同时传出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么像那银盆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舒缓流畅的音乐、满怀激情的解说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洞庭湖的美景。诗中蕴含的美,变得那么鲜明、具体。接着,教者请学生把书合上,在头脑中画画,把洞庭湖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我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说:“我在湖中央画了一座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草……”有的说:“我还在水面加了一点银光。”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焕发出愉悦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嘴里边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屏幕出现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上的雷达,蝙蝠嘴变成天线,耳朵变成荧光屏,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蝙蝠和雷达两者这一勾连,文本内容一下子成为生活中可见可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PPT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PPT效果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从而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让创设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享受语文的审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优化过程,提高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下载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
五、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六、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