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联想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联想训练

发布时间:2021-02-15 00:40:13

⑴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活”起来 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心情宽松愉快,那么他们的视觉,听觉就特别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加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根据小学生向师性的特点,我们应向学生倾注自己大量的爱。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学生会很自然的进入角色,逐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等。如:在《云房子》这篇课文中,我首先提问学生:“你见过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老师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动”起来。 1、动手画。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丹顶鹤的美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动嘴演。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在教学《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 3、动脑编 儿童最爱唱一些儿歌,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标调号是一个难度大的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标,老搞不清,我们可以把标调号规则编成儿歌,记下并练习运用。如: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生识字时,可以激励学生观察字形,抓住某些汉字的特点,展开联想,引导学生编字谜,这样学生乐学,记得快、准。如:学习《识字七》这篇课文,导入时,我出示了几个字谜:圆圆太阳当空照(日)弯弯月牙像镰刀(月)太阳月亮齐放光(明)一棵大树多枝条(木)两木表示许多树(林)三木表示更多树(森)。在教授生字“骄”“岛”时,我引导学生学生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一起编了字谜“小马过桥不要木”“小鸟停在山顶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巧学、巧记、巧思、巧练,使枯燥无味的纯记忆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把字形形象化。不仅正确地掌握生字字形,又懂得字义,增强了趣味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可以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意义的奖赏等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语言激励。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制力差,上课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以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 2、评比激励。背书及时的盖个小印章,作业认真、上课积极的奖励朵小花,十朵小花可以领一个老师剪的苹果贴在自己的苹果树上。每个月评比一次,谁的苹果多就评为这个月的“学习之星”。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还可评出“问题大王”“卫生之星”等等。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 3、体态激励。低年级的学生以老师为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鼓励着他,这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4、批语激励。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努力使作业的批阅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桥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时常给学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带有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的字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你会比这一次写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就会一次比一次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 总之,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所学语文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⑵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
低年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
教学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五、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多么想有一对翅膀》《海底见闻》《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

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联想,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都如同白纸一般,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孩子们的成长空间,充分的培养孩子们的联想能力,也是促进其语文学习成绩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培养学生们的联想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现阶段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兴趣点。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是启发孩子联想的源泉,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要义的前提下,凭借想象充分描绘出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更急直观地感受作品的内蕴,并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作出更多的描绘和联想,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知识,融会贯通,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并应用于学生作文,这种充分展开联想的作文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
那么又如何能够很好地培养出学生的这种联想能力呢?我们主要应该从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两方面来培养。
首先,我们来谈谈从观察来培养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在我们指导小学生进行观察,不仅要从对身边的景和物入手,也要指导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入手。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描写一种蔬菜或者水果的时候,很多同学会从形状上描述说像月亮、灯笼、皮球等,在此基础上也会有一些同学能够描绘出外形,也能延展到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吃起来一定如何如何,自己是否喜爱等,这就已经很是难能可贵了。但是还有一些对日常生活里的细节观察入微的同学可能就会延展到是自己母亲或者奶奶、姥姥给全家准备的美食,甚至能描绘出加工后果蔬的样子,还有全家其乐融融共享的场景。试想,拥有这样的联想能力的孩子所表达出来的文字和所能掌握的写作技巧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可是,现实教学中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注重了对景和物的观察,而忽略了对生活细节,对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关爱的观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对客观存在景物观察,也注意去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存在,注意观察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各种喜怒哀乐,让他们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知他人。并且在顾忌和感知中用感恩的心和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事物。长久以来,通过这种培养,孩子们不仅提升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也扎实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坚定了对远大理想的树立。古训中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应该是对这种观察一种有力诠释。
其次,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和阅读量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说明在古时候人们就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协作能力不仅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感悟生活作为基础,还要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底蕴。在一年级起,我就为学生做了课外阅读规划:一年级时候在诵读著名唐诗的基础上,加入 《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书目,二年级的时候读 《爱的教育》《新版西游记》等书籍,三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们读 《宋词》《叶圣陶文集》等书籍……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为他们推荐适合的读物,并且不拘泥于中外、古今、文化传承等。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们对课本中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就能够非常轻松,并且能够把课文里的一些写作手法和课外阅读中的相近部分联系起来,有了这样的阅读量作为支撑,学生们的思维既活跃又发散,能够充分地展开联想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挖掘出课内外所学所读文章的相关联系。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联想空间,也让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得更加扎实,理解得更加透彻,应用得更加灵活。
为了能让学生们都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和认知去表达自我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我几乎对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同学们进行联想和扩写 ,所谓扩写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描绘的。读完以后,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段训练,要学生在十一个纤夫中自选一个进行再次扩写,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由想到写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又如教古诗 《三衢道中》时,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写训练,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使作品的总体结构,使主题的 “发酵”,丰富细节,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 “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邀游,因此同学们非常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充分做到“由学到想,由想到做”,让知识逐步指导思想,让思想逐步引领操作,在教书的过程中不忘育人,将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的时候能够充分运用知识,正确地用知识指导规范自己的人生,也正是我们教育的主旨。

⑷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撑起来!”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哲学家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汉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义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学习“沙”字时,我启发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水少。”通过一个阶段的示范,学生便能举一反三了。如:学“甜”,学生能联想到“舌头舔着甘蔗真甜”;学“梦”字,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梦”……这种根据汉字特点合理联想的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字义,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三、在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一年级识字5时,我让同学们朗读全文词串,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与这些词相关联的事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完后,我问他们:“读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让人惊喜的是,每个孩子都能滔滔不绝地说。有的说,他仿佛在一个盛夏,躲在树下听着知了唱歌、闻着茉莉花的香味,美美地睡着觉。有的说,自己躲在家里,看着窗外倾盆大雨、刮着大风、打着雷、闪着电、轰隆隆……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朗读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词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四、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游子吟》一诗的教学,我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象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又如《泊船瓜洲》一诗,我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有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

五、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⑸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联想素质

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联想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深感棘手的事,是小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生也感到作文最“可怕”,其通病是内容简单空洞、语言平淡干瘪。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解决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联想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联想能力,丰富和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特别是丰富和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年龄阶段。此时儿童的联想力十分活跃丰富。作文是儿童形象思维的产物,而联想则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作文中的联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物和联想一起写,即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种联想,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开始培养。另一种是写完事物后再写联想。
学生的联想能力不是天生就有,更不会自然形成,必须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形成。上海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不会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教师,就很难教会学生写好作文。”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浅见。
一、在观察中培养小学生联想能力
在指导小学生对景或物的观察时,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外,还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培养他们作文时的联想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蔬菜或水果”时,我先让学生带蔬菜或水果到课堂上来观察,要求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时,许多学生一连说出了十几个比喻句,诸如像竹笋、像火苗、像火箭、像象牙、像牛角、像月牙、像小丑的尖尖帽……这些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但也有极个别比喻不当的,如“像吸血鬼的牙齿。”我启发学生:“把红红的辣椒比喻成吸血鬼的牙齿,美不美啊?”同学们回答:“一点儿也不美,太可怕了。我们描写蔬菜或水果时应该美化它。”这样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联想非常丰富。在我启发下,有的学生还引用或编出了谜语,如“头戴小绿帽,身穿大红袍,身体胖又圆,营养价值高。”(西红柿)“黄屋子,白被子,里面住着一家子,要是一分家,就要破屋子”(柚子)。在作文的开头就让读者猜个谜,文章也显得生动,有趣多了。如果没有丰富的联想,学生怎么也编不出这样的谜语来。
在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时,我自始至终都启发学生去联想。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就通过神态、动作等去提示启发他们。如让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刚巧儿子从涪陵买回两只金钱龟,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设计了一连串问题去启发他们展开联想:“小龟身体呈椭圆形,像什么?它的四肢是什么形状,又像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就用手作划船的动作,学生马上领悟过来:“船桨!”接着我又问:“小乌龟把四肢、脖子、尾巴都伸了出来,还舞来舞去,大家猜猜它在做什么运动?仿佛在说什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伸展运动、踢腿运动、全身运动。”有个孩子说得特别有趣:“小乌龟在伸懒腰,仿佛说:‘困死了,快把我放下来!我要睡觉觉!’”同学们丰富的联想,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每次在指导学生观察景物时,都要让他们各抒已见,说出与别人不相同的来。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联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增加了“储备”,以后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容易些。
描写景物的语文章联想更加丰富。比如观察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各种动植物,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观察星空时,就可以联想到宇宙中星球的奥秘、人造卫星的飞行;观察五彩缤纷的烟花爆竹时,就可以联想到春天的百花园,联想到仙女散花;观察音乐喷泉时,就可以联想到金色的稻穗、绿色的芦苇、婀娜的柳条……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联想能力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现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大多含有丰富的联想成分,它们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优秀范文。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范文,指导学生去认识、体会其中的联想作用,从而培养他们作文的联想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联想似无穷的宝藏,我们只要善于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就一定能够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联想能力。

⑹ 小学语文读写训练如何在课堂中落实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关读与写的训练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编写教材的。出于弱化知识系统的考虑,读写训练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一个方面出现在教材中,在呈现形式上有所改变,不再以《读写例话》的形式突现出来,而是内化到“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的栏目中。比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渗透了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如,五年级上册读写点“表达真情实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加强认识和体会。这样编排,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授方式,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在讨论等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摸索方法,交流体会,自己总结出“是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每组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体验中进行总结。这里把每组课文的学习看作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实践。这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的出发点,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各册读写训练点的内容是什么,特点如何,怎样在教学中操作,这是重点要谈的,也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设“我的发现”栏目。一、二年级侧重于对字和词规律性的发现和认识。三年级集中对词和句的规律性的认识。四年级在词句的规律性的认识中,编入读写训练内容,比如四年级上册“读文章时要想像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四年级下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五、六年级全面展开读写训练点的内容,如五年级上册“表达真情实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五年级下册“表达真情实感”、“描写人物的方法”,六年级上册“联想和想像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六年级下册“详细描述和简略描述”、“首尾呼应”等。以上读写训练内容呈现下面的特点。
一是立足专题课文内容,训练内容丰富多彩。由于教材以专题内容作为主要编排目标,因而课文的选编开放而丰富,形式多元化。在训练点的选择上不像以往那样,把读写训练内容作为选择课文的主要出发点,着重考虑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是否与训练点相吻合,而是因专题内的课文而异,随机总结提炼读写训练点,语文知识信息丰富,读写面扩大。如,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专题,选择了四篇中外经典童话,在“我的发现”中提炼出的知识信息是:“我发现童话中的精灵鸟兽能像人一样说话”、“童话想像丰富”、“童话引人入胜,还能给人以启示”。把这四篇童话的共同特点作为本专题的读写训练点。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专题,通过相声、剧本、笑话,让同学懂得语言要简练、得体、机智,同时也了解了相声和剧本这样的文学体裁。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把这一语文信息体现出来,成为本专题读写的一个训练点。以上的知识内容是过去教材训练点所没有的,它体现语文信息丰富多彩的特点。
二是大小读写训练点混合编入,形式灵活多样。每册教材有八个“我的发现”、“交流平台”,其中安排有以语文基本能力为主的大训练点,也有以语文知识为主的小训练点。大的点是要求年段必须形成的能力;小的点则是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四年级下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下册“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说是基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基本的阅读和写法的知识信息。而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体及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这样混合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训练点集中组织、循序有致、整齐划一的特点,把知识的学习、认识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形成立足大语文学习,涉及面广,灵活出新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讲,在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知识信息并与基本读写能力训练相结合,能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调动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三是本专题读写训练点的提示和自我开发。“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等栏目,出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编排思想,作为学习和交流的窗口,提供给学生一个实践运用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进行本专题学习后的总结和交流。比如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找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走近毛泽东”要求交流“你心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交流文中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中的体会。六年级下册的“民风民俗”,不仅要求交流自己了解的民俗与民风,还要了解详细描述和简略描述的方法。以上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到方法,对本专题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与思考。课文中的例子,只是提示性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完每单元后,把更多的自我发现、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这里交流的内容不限定,可以是来自文本的点滴个性体验,也可以超越文本,体现出更广阔、更深入范围的阅读经验,这里有着广阔的交流空间,但都在于自我思考和开发。
第一,对于大的训练点的教学,可以采取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重点展开,反复练习的方式。比如四年级下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五年级下册“描写人物的方法”,老师在前面课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大体明确其内容和操作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在自我总结和发现中,能有一个完整而明晰的印象,尽快投入到练习中。这是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阶段。因为能力是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的掌握和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能力的形成更需要一定的训练量。因此在“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例,初步了解读和写的方法,然后围绕读写重点,反复训练,以达到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老师可以选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统一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例,自选课文材料(如选读课文)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不仅在本专题进行训练,在下一个专题或下一册的学习中,也要根据课文特点,反复进行练习,直至能熟练运用为止。这是对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点所采取的训练方法。
第二,对于小的读写能力训练点,因为大多是以知识的传输为特点的,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一定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完成。可以采用老师铺垫,学生发现,反复体会,尝试运用的方法。如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在课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声和剧本的体裁特点,通过相声、剧本、笑话的教学,让同学懂得说话要简练、得体、机智,以便学生在后面的交流中,能很快捕捉这一语文信息。在“交流平台”的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对捕捉到的语文信息进一步加深体会和认识,可以在本单元中举例体会,还可以延伸或迁移到其他作品中去体会

⑺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关读与写的训练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编写教材的。出于弱化知识系统的考虑,读写训练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一个方面出现在教材中,在呈现形式上有所改变,不再以《读写例话》的形式突现出来,而是内化到“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的栏目中。比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渗透了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如,五年级上册读写点“表达真情实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加强认识和体会。这样编排,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授方式,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在讨论等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摸索方法,交流体会,自己总结出“是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每组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体验中进行总结。这里把每组课文的学习看作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实践。这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的出发点,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各册读写训练点的内容是什么,特点如何,怎样在教学中操作,这是重点要谈的,也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设“我的发现”栏目。一、二年级侧重于对字和词规律性的发现和认识。三年级集中对词和句的规律性的认识。四年级在词句的规律性的认识中,编入读写训练内容,比如四年级上册“读文章时要想像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四年级下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五、六年级全面展开读写训练点的内容,如五年级上册“表达真情实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五年级下册“表达真情实感”、“描写人物的方法”,六年级上册“联想和想像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六年级下册“详细描述和简略描述”、“首尾呼应”等。以上读写训练内容呈现下面的特点。
一是立足专题课文内容,训练内容丰富多彩。由于教材以专题内容作为主要编排目标,因而课文的选编开放而丰富,形式多元化。在训练点的选择上不像以往那样,把读写训练内容作为选择课文的主要出发 点,着重考虑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是否与训练点相吻合,而是因专题内的课文而异,随机总结提炼读写训练点,语文知识信息丰富,读写面扩大。如,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专题,选择了四篇中外经典童话,在“我的发现”中提炼出的知识信息是:“我发现童话中的精灵鸟兽能像人一样说话”、“童话想像丰富”、“童话引人入胜,还能给人以启示”。把这四篇童话的共同特点作为本专题的读写训练点。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专题,通过相声、剧本、笑话,让同学懂得语言要简练、得体、机智,同时也了解了相声和剧本这样的文学体裁。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把这一语文信息体现出来,成为本专题读写的一个训练点。以上的知识内容是过去教材训练点所没有的,它体现语文信息丰富多彩的特点。
二是大小读写训练点混合编入,形式灵活多样。每册教材有八个“我的发现”、“交流平台”,其中安排有以语文基本能力为主的大训练点,也有以语文知识为主的小训练点。大的点是要求年段必须形成的能力;小的点则是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四年级下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下册“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说是基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基本的阅读和写法的知识信息。而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体及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这样混合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训练点集中组织、循序有致、整齐划一的特点,把知识的学习、认识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形成立足大语文学习,涉及面广,灵活出新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讲,在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知识信息并与基本读写能力训练相结合,能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调动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三是本专题读写训练点的提示和自我开发。“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等栏目,出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编排思想,作为学习和交流的窗口,提供给学生一个实践运用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进行本专题学习后的总结和交流。比如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找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走近毛泽东”要求交流“你心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交流文中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中的体会。六年级下册的“民风民俗”,不仅要求交流自己了解的民俗与民风,还要了解详细描述和简略描述的方法。以上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到方法,对本专题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与思考。课文中的例子,只是提示性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完每单元后,把更多的自我发现、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这里交流的内容不限定,可以是来自文本的点滴个性体验,也可以超越文本,体现出更广阔、更深入范围的阅读经验,这里有着广阔的交流空间,但都在于自我思考和开发。

⑻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摘 要:想象力是人类的高级属性,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与联想能力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物质基础,知识结构的建立是想象力的源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创新思考的能力。想象和联想更是伴随着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是想象和联想的内部动因,是启发想象的动力。

关键词:想象力;物质基础;知识结构
想象力,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的高级属性”的一种;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与联想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想象和联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优劣。再者,想象与联想能力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写作中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物质基础
自然,见多识广、阅历广泛、经验丰富就能为展开想象和联想提供条件,但我们面对有着不同家庭教育和不同出身的中小学生,面对各个家庭参差不齐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都要做到见多识广、阅历广泛、经验丰富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广“大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要融社会的方方面面于其中。例如,教师提倡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信息知识类节目,从而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一些文化知识等;在闲暇时候看看报纸,看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文史知识》《心灵鸡汤》等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这些知识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节假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伴同下出游,同时写下游记和感想;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和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感触,等等。时间长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会慢慢得到积累。当然,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它还与体验和感受生活的深度有关。清代郑板桥一生喜欢竹子,他写下了充满大胆、奇特想象的《墨竹图》诗。其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句诗将竹子发出的声音想象为老百姓的痛苦呼喊的声音;另有一句:“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句又把斗秋风的竹枝比作勇敢的武士。诚然,作者如果没有对竹子的细心观察和对其独特深刻的内心体验是想象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二、知识结构的建立是想象力的源泉
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可见博览群书是架构知识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拓宽阅读面,不要只在课本上下功夫,要看方方面面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书,只要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可能有开阔深邃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中外历史上的大作家、大诗人不胜枚举,我们在读其作品时,不难感受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雄厚的知识结构。退一步说,这也与他们具有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文学作品的任务,教育其在有限时间内读完某些书籍,至少读完每册语文课本后面规定要读的名著,并写下读后感,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读书的习惯。学生也可以试着仿写一些作品,然后看看其效果,在自己的体验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这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难做到,而且这些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创新思考的能力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与探索,要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然后勤于思索、善于思考。如果唐代诗人贺知章不善于观察,很可能看不出初春柳叶的纤细和柔美,观察后不分析探索、不善于思考,即使看到了纤细柔美的柳叶,感觉到微微拂面的春风,也想象不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佳句;清代郑板桥即使听到了萧萧的竹声,也想象不到是老百姓的“疾苦声”。所以,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多举此类例子,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事物特征和形象,引导学生多观察、会观察,开阔视野,活跃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四、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
文章要有感而发,想象和联想更是伴随着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是想象和联想的内部动因,是启发想象的动力。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手稿的时候,适逢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听到火车的鸣叫声后,便很快穿上雨衣,飞快跑下他写作的二层小楼,到楼旁的铁轨上去寻找他想象中的“梦中人”(他把这个人物形象习惯地称之为“梦中人”),但此时火车已经远去。这样的情节他回忆说不止一次。我们不难看出路遥在写作时候的情感投入和想象力的深邃。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可以说家喻户晓,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把每一个读者都会引进一个奇幻的精神世界,以此来表现他的理想境界和情感追求。
总之,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不愁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再加上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修辞、文章结构、内容素材、题材的培养和训练,写出好文章将不再成为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文章的构思、思路的开拓、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写作手法的选用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平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这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⑼ 如何在语文课上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教师面前。本文结合自己近年来的课改实践,谈谈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把创设环境放在首位,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交际。

1、多一些“民主与平等”。许多学生上课不敢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上课不发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被老师指责批评。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肯说,关键是要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想法和做法,走向、亲近学生,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进行没有心理距离的开放式交流,从而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信任关系,营造出自由的氛围,萌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2、多一些“和谐与融洽”。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就会导致他失去自信而产生惧说的心理,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既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学会补充和帮助,从而能在和谐、融洽、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3、多一些“兴趣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淡化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教学中可以多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等能言会道的例子,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生发对口语交际的情感。

4、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动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对学生赞赏的话是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对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得到老师奇特的奖励,如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称他为“说话小能手” 等。同时,我还十分重视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如鼓掌法——如果同学说得好就为他鼓掌。这样,发言的学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

二、立足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强化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

1、依托语文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人教版低年级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训练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1)从课文插图入手。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2)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课堂上,可将教材演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对话训练。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把小蝌蚪的心情由失望到欣喜的变化,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慈祥,表演得活泼而富有童趣。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领悟到了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了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3)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结尾写到葫芦一个一个地落光了,我让孩子们编故事“假如你们是他的邻居,会说什么呢?”孩子们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体角色中,各抒已见,既明白了道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注重教学过程,强化口语交际实践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如二年级上册的《三只白鹤》,我引导学生看图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三只白鹤中的一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这样,通过互相质疑、互相讨论,在充分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不断拓展,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空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能取得更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效。

三、关注课外生活,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古人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们拓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

1、在课间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2、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六一”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要适当地布置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可布置《赶圩》的交际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参与买卖双方的口语交际,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联想训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