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师资格试讲15分钟的教案怎样写
一般写教案的时间是20分钟。下面我说下怎样写好教案
1.快读题,找思路(约5分钟)
要想达到“快读题,找思路”,首先要求我们对教材要非常熟悉。我们知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老师备课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研究过教材,知道哪些知识是重难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更好,在考试时,才会看到试题,快速找到讲课思路。如果我们对教材不熟的话,在这短短的20分钟内,根本没法做到细致梳理,更别说快速写一篇好的教案了。因此要想顺利通过教师资格面试,我们就必须在正式考试之前,对教材进行认真梳理。我们可以参考教参,将教材的重难点和目标进行梳理,提前熟悉下课后习题,思考如何设置教学环节。
其次,就是大家要不断的演练,只有不断演练,才能避免眼高手低,考场超常发挥。
2.抓主线,列框架(约10分钟)
通过上面一步,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环节设计的大致思路,这时,我们抓住主线,列框架。
简案的框架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可以先设计一些小标题,小标题之间留一些适当的空隙,以便后面内容的补充。我们可以将要讲的内容做成问题链,以此为主线,将问题当成小标题。也可以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主线,此作为小标题。
3.补内容,完善化(约5分钟)
首先是导入,导入的设置要新颖,因为导入环节是上课之初。我们要利用导入环节,尽量吸引考官的注意力。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吸引考官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就向成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写教师说什么的话,一定要多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我们要充分运用每一分钟,尽量把内容写的丰满一些,同时要注意格式要规整,字要尽量工整漂亮等。
我们要知道,内容+(语言+体态+板书+……)=教学效果。同样的教案,经过不同人的演绎,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考生在平时的演练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严谨,教资教态的合格化、板书设计要美观、新颖、实用化等。
这个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小技巧对你很有用吧
『贰』 小学科学15分钟试讲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乌鸦喝水》的故事。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诶,谁的记性好?(指名复习生字)
(二)自学第一自然段
请把书翻到83页
⑴师:第一自然段的的内容很简单,现在老师不教,让小朋友自己学,看哪个小朋友本领强,能借助拼音把这段文字读懂,
①师:谁的本领强?通过自学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师:课文上说乌鸦到处找水喝,加上“到处”,怎么样?(乌鸦找了很多地方)生:说明这只可怜的乌鸦找了很多地方,可就是找不到水,他心里很着急。
② 师:如果,你是这只乌鸦,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这时候乌鸦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
生1:我会很着急,很难受“我要喝水,我要喝水”。
生2:喝不到水真难受。哎
生3:谁能告诉我,哪里有水啊
指导: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真高兴!可是却喝不着,多着急呀。读第一节的第2句。
③ 师: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如果瓶子怎么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生1: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生2: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生3: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④ 我们再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注意突出“到处、可是、怎么办呢”。(齐读)
师(小结):小朋友真有本领。老师不教,你们通过自己学,把第一小节读懂了。
(三) 自学第二和三自然段
⑴师: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乌鸦,请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
生1:把瓶子打破。
生2:放入沙子、用吸管吸
生3: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
⑵师:小朋友想得办法真不少,现在让我们看看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课文第二三小节,老师还是不讲,让小朋友自己学,看你们有没有读懂。
师:乌鸦叼起一颗小石子放进瓶里,书上说瓶里的水怎么样了?
生: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师:如果把“渐渐”换成“很快”,行吗?
出示句式: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读一读。
(“渐渐”是一点儿一点儿升高,“很快”是一下子升高。因为放一颗石子就升高一点,一颗一颗地放,所以只能用渐渐。)“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
例如:“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 “奶奶的病渐渐好了。”
⑶ 师:(评价)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喝着水。它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好在哪儿呢?
师:为什么乌鸦叼石子放进水中,不叼小木头块呢?(木头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
师: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大石子呢?
生:石头太大,装不进瓶口。
师: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沙子放进水里?
生:沙子太小,水很难上升,太慢了。
师:这只是一直聪明的乌鸦啊
(四)总结全文
1、师:小朋友们,这篇课文真有趣,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我们一起再读课文。
2、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后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着了水。它喝着喝着,心里美滋滋的。想想这时乌鸦会说什么呢?
生1:我太聪明了,想了个这么好的办法。
生2:这水真好喝啊
生3:喝了水后,好舒服啊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1:遇到困难要想办法
生2:我们要像聪明的乌鸦学习。
生3: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灰心丧气,要静下心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就像课文里的乌鸦一样
师:请把掌声送给陈可欣。
『叁』 小学语文15分钟模拟讲课稿怎么写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早上好!我叫,来自。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是人教版(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册第组的第篇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围绕,向我们展现了、、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的精神。表达了的感情。(歌颂了、、、、、、)。由此看来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年代久远,因而我们可用多媒体课件等形象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篇课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正面描写以及环境的描写来突出,让形象随着学生情感升华而越来越高大。(具体的词“静静”等)同时此篇课文语言真挚感人,适宜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第二环节——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词语的意思.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X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第二个模块---说教学策略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像的闸,在研读中,通过的换位思考,___的问题,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像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歌曲(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研读时,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第三个模块--说教学程序1、(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和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体验带入阅读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2、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像,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爱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再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3、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4、这一设计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的想像,在无限的想像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5、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朗读的时候,我作适时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6、美妙的音乐配上优美的朗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再次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激发了尊师爱师的情感.7、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之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8、学生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体验,回忆生活中问路的情景,能较快地使学生入情入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有助于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状态.9、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10、学生对语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11、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同时采用或设计,让学生想像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12、本环节的教学,以"董存瑞怎样逼近暗堡"为引子,抓住描写董存瑞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董存瑞为了革命英雄气概.以读悟情,读思蛤理,较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13、学生在入境体验的同时,想像和联想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思维得到了发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凶猛,老百姓处境的危难,学生对"无家可归"这一成语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语言真正得到了内化.好的朗读能传达许多语言之外的含义,好的朗读能唤起听者的共鸣,当学生对洪水充满憎恨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控诉,把握了学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时机.14、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里,让学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既能激起自读课文的兴趣,又奠定了学生情感的基调,同时通过对__的介绍,接近了学生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在换位思考中深入)15、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宽广的语文天地,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架起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前期经验)16、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对"水"十分熟悉."镜头"闯进了学生的经验世界,自然会唤醒储存在脑海的"水"印象.学生一定会"情动而辞发".这时让学生畅谈所见所感,正是把握"火候",抓住契机,迎合学生的心理奢求,同时也留给学生张扬修改的空间.在学生"词穷"时安排自由读课文.让学生的经验世界与诗文意境的碰撞,与作者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比较,体验情感,感悟语言美.17、通过配乐图片(录像)的出示,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感悟、体验、领略)(直观的感受--转化为情感的体验--深化为内心的感悟.)18、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这样对__的词语理解就深刻、鲜活起来了.19、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促进学会多方位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0、情境式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形成"角色意识",从而突破难点,利于学生能说会写.21、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童趣出发,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鸟岛,在介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背诵全文这个重点也迎刃而解了.22、课文的情境图清新优美,可谓"画中有诗",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意象;大自然夏天的声音更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谓"先声夺人";而教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又引发了学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这首诗对儿童心性的陶冶此时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第四板块:说教学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第五板块:说教学评价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想象为散发点,以情这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说课完毕,谢谢!
『肆』 农村义务教育小学语文15分钟试讲应该怎么准备试讲之前要写教案吗试讲的时候要写板书吗
试讲课时,先要启发谈话,引入课题。语言过渡要自然。然后,初读课文,读内通祼 文。然后让学生多读课文,读容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内化文章的内容。最后有感情的让学生读课文。如果你试讲的是低年级。先要启发谈话引入课文。然后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地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几遍。再然后让学生用生字组词。最后教学生写字。写规范字。按课本的田字格来写。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找出在田字格里的字,它的关键笔画是什么。让学生说,老师示范写在田字格里。试讲当然要板书。板书写的是重点内裤和重点词语。
『伍』 急!!请大家帮忙、怎样说课(15分钟)
如何说课
如何说课,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生命,也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有效、精彩,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一)教材分析“透”
怎么才算读透?就是对教材把握的准度、高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不能浅化也不能偏颇,要有自己的见解。在高度把握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进行适度解说。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
要知道,教材中的课文原来是一篇篇散落在不同领域的,没有联系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想到他们写的文章会成为课文,只是编教材的人选编了他们的文章而已。它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原生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解读教材时,能够这样瞻前顾后就更好了。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说教材”环节为例:
《梅花魂》位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第6课。本组教材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情以及抒发情感的不同方式。《诗词三首》为游子思乡之绝唱,《梅花魂》由思乡情升华到了爱国心,从情感与表达方式上传承前篇,也为两篇阅读课文做了铺设。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的回忆录,写了远在异国的外祖父通过梅花寄托款款思乡情,浓浓爱国意。第一和第三件事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其他三件事属于间接表达。课文高度的审美性和思想性,给学生以有益的熏陶。
这位老师关注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不错。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独特的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三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二)学情定位“准”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奥苏伯尔说,一个概念要获得心理意义,必须于头脑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必然联系。如:三角形的面积是与矩形面积相联系的。缺少矩形面积公式这一固着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很难获得心理意义,只能机械识记。同化(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的概念。具体包括学习者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新知识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上位、下位,还是同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层次是否合理。试想把蝙蝠与麻雀视为同一类的学生能否很容易的理解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新知识的输入进行定位,当新输入知识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时,原有知识水平与输入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语言发展。
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一要明确技能之间的层次;二要明确技能掌握的程度。“略微提前”理论: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即有一致又有不一致,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
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等。
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始概念是隐蔽的,要想办法让 它们“暴露”出来。 只有有了明确的问题和目的,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会比较强。
(三)目标阐释“清”
目标不是作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需要提示的是,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定。当过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听音,锣鼓听经。目标明确,重难点就清晰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重点”一定是教材的具体内容里的,“教学难点”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学生学习着眼点。
还以教师说《梅花魂》的“教学目标”为例:
1.体悟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 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包括第三条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需要体现六年级的“有感情”是什么梯度,这里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关注点应是“如何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训练哪种方法技巧?”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三)教学流程“简”
这里的“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约——教学流程紧紧围绕目标与重点,进行简约的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成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清晰具体。要想让听者通过你的说了解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定要清晰完整。具体而言,要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以及课堂小结、课后的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都是必须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说出各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但是,切忌把说课稿设计得天花乱坠,让人听得眼花缭乱,像一幅“课堂畅想图”。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经得住推敲。虽然说课不像上课一样立即付诸于实践来检验,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段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比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流程。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拓展知识的层次安排教学活动。问题从学生中来,但最终又落实到学生中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
2、详略得当。说课毕竟不同于上课,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操作到位,再者,说课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是15分钟,这就要求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语说完了,让听者不知道教学的思路,也不能太具体,因为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像上课一般师生问答展示。所以,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对于非重点或次重点的内容,可用概括的介绍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详细阐述,说清楚其中含蕴的小的教学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此外因为是说课,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还只停留在预设的层面上,对教学时间的掌控也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因此,在教学设计应留出机动时间(3-5分钟),并设计机动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设计合理使用,切忌不能将40分钟满满地平均分配到各个环节中去。
尤其是,教学是重点,以及难点,甚至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教师要展示几种教学预设,并分别针对不同的预设写出自己不同的指导对策。
还以《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与之对应的教学环节“问题在探究中解决”计划安排26分钟的学习时间。而且在说课中用绝大多数篇幅来说明自己是如何落实这个重点的。老师安排了(一)实验感知(二)合作探究两大教学环节,并且将实验及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教师预设的处理办法,明晰地表达出来。
(1)展示学生比较基础,有疑问或不成熟的想法。
学生发现:2根太短、1根长不能围成。
让有发现的学生汇报为什么不能围成。
(2)展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预设一:不能围成
提问:是不是其它情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了?
学生汇报:两根小棒之和等于第三根,也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展示数据和小棒图。
预设二:能围成
有的学生因为实验误差争论能围成,让这样的学生进行拼摆。
学生在辩论中辨析了实验错误的原因。
感悟到: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3)展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
提问: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了:两根小棒之和大于第三根,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拿着实验数据边拼摆,边汇报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感受到:只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你看,让听课人一目了然。而除了重点之外的内容则一语带过。总之,说课过程中能否做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但反映了说课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说明了听课者理解教材的准确性和实际处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课才会说得精彩。
3、理念点睛。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除偶尔用于评比外,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无论目的是什么,说课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说课稿有别于教案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强调说“理”,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者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
如,在英语学科《Water》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语篇“Water”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语言建构。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又肯定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求学生:(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求自己:(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于是在《Water》一课中:
Pre-reading (读前)
教师出示地球仪,链接了以往学生对于水的知识。初步建构归于水的词语体系
While-reading(读中)
结合水在每个地方、水很有用、水被污染三个中心句,通过看图、列表、讨论、对比、连线,让学生在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同时建构了关于水的句型体系。
Post-reading (读后)
最后请学生在小组中就“现在所知道的水”做自由发言,写“节水倡议书”建构关于水的运用体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之下这一课的设计既让人感到有据可依,同时是一个听课者学习提高的过程。但不管用哪种理论,都要说的具体、令人信服。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依然是说课重点,不可堆砌过多的空洞理论支撑,阐述要简明扼要,尤其是这个“理”要贴肉,最好体现学科本身的“理”。
(五)教学设计“新”
这里的“新”不是花样的翻新,而是指教师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独特的创意——教师大胆改进教材中的实验,采用学生可行的,实验操作,一点一点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好奇与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
一天的课听下来,往往是十几节,很累。每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但当静下来细细想想每堂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记不住讲了什么——模糊一片。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沉淀后,有的课的某处创意和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创新的地方,不同于千篇一律流程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也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特色,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图索骥,墨守成规,死搬硬套说课的条条框框,说课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本,没有一丝活力和魅力可言了。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四、说课的形象
常言说:三分戏,七分演。说课也是如此。在精致的教学设计之外,教师该如何说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这里的形象不是比哪位选手漂亮,而是我想,可从以下方面关注:
语言——话剧演员力在用语言表达情感,像广告里说的:“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教师呢,最重要的同样是语言。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说课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白,这类语言是说课中用到最多的,比如: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概括介绍的教学环节、说课中阐述的教学理念等等,都要用独白式的语言;另一种是教学语言,这类语言主要用在模拟情景的时候,说课者以课堂上教师的身份说出来,仿佛面对的是学生。这时,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要让听者推测到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所以,设计既要精彩,还要精彩地表达。
关于语音这里有几个友情提示:1、声音要自然;2、语速要适度;3、语言要变化;4、感觉要兴奋;5、手势要大气。
自信——说课时既不能面无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调,像面对几岁的孩子,要亲切而不失庄重,文雅而不失幽默。因为说课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更不是学生在求教,是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唤起听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探索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所以,说课者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当然更不能妄自菲薄。尤其是在答辩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谦虚但不自卑,义正词婉,理直气和。
细节——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不宜过于繁复,让画面代替思考。但也不宜一张白纸、两袖清风。再如板书,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明显感觉年轻教师书写方面要下功夫,字迹工整,美观,有体为好。还要注意写字用时的把握,不能因为现场的板书耗费大量的时间,让听者处于长时间的等待中。
关于说课,以上浅言陋语所谈的仅仅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头的。那就是一个教师平时的积淀。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回到说课,并不是回到说课本身,而是通过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做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植入读书与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个我们所依附的力量,总有一日会离我们而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展现真我的风采。
『陆』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小学语文教案的写法,是根据语文的课程大纲来进行的,要把每一节课预先的讲课方法,内容以及细节等都要做出来,而且要把学生要做的作业情况都要写入教案之中
『柒』 小学的语文教案怎么写
小学的语文复教案怎么写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捌』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步骤是什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