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谈谈你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方法和依据:
1、研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2、看名家实录,对照揣摩。
3、备实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反思到位。
4、平时做有心人 ,多看理论杂志。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以游戏为主线“活”化课堂教学——《aiei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专
《ai ei ui》是义属务教材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因此,复韵母的字母组成和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培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我就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等()个生字,会读认()等()个生字,掌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
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的(构造外貌)知识。懂得()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由()而产生()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词)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
Ⅳ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着重于渲染“情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进行有效组合和调整。媒体的适当运用犹如“强心剂”,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智烧敌舰》一文,用投影仪出示阿基米德的图象,“这样一个人,就能烧掉敌人的战舰?”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4、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设计导入时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
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因而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然而情境创设过于追求生动有趣,就不免会哗众取宠,牵强附会。教师要用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
Ⅳ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从哪三方面进行设计的
设计语文课程目标遵循哪些指导思想?
课程教材研究所 崔 峦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化的核心部分。
设计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一是九年一贯整体考虑,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以往的教学大纲,小学和初中分段设计,彼此缺少联系,在课程目标上难免出现重复要求、难易倒置、相互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在教材、教学上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克服了小学和初中的割裂,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是从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全面而富有新意。
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比较全面。拿“总目标”来说,一共有十项。1-4项是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兼有“过程、方法”的目标。第5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6-9项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诸方面提出目标,侧重点是“知识、能力”以及“过程、方法”。第10项从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课程目标有新意,除了目标从三个维度提出、体现新思路以外,还表现在:课程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前面讲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课程目标从时代需要出发,提出一些新目标、新要求。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三是从五个方面提出“阶段目标”,其中“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更应引起重视。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各个年段的具体目标中,都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值得认真研究,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积累经验。
Ⅵ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表达课教学设计
该单元教学,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策略;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回素养,“设”即筹划答。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就是在上课之前,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计”即计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手段的综合方案,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样式等,“设计”即筹划与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观念想法?本质上是无区别的。从普遍意义讲,是一致的,“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可以说,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对该课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
Ⅶ 小学语文课堂设计表形成性评价怎么写
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回全面发展。而形成答性评价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结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诸多功能,遵循科学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Ⅷ 小学语文课堂设计
http://www.pep.com.cn/xiaoyu/index.htm
Ⅸ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按什么整体设计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