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教师减负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减负措施

发布时间:2021-02-14 01:54:26

1. 小学语文如何减负增效

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

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我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在上第七册课文《小镇的早晨》时,课前我请孩子们各自画一幅小镇早晨的美景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呈现他们脑海中的小镇。不少同学都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镇。当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所画的画时,惊喜地发现在绘图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学在画上画了街道和摊位,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他告诉我们他所画的是热闹的小镇,结合他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看到的场景,他的图中许多人们在街上买卖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他的画和介绍,让我们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不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景象。

这堂课在同学们自己介绍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这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个体发生的探究意愿。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拉近了课本和生活间的距离。因此,课堂上,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在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在课内、课外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显露出强烈的表演欲。于是,我们就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请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笑声不断。课前孩子们忙着写剧本,选角色,安排场景道具,忙活着却又快乐着。最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种版本的,经过改编后的《笋芽儿》,有各自的特色却又不脱离课本。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

其次是实施差异教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2.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做到"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正像付炳建老师所说的“向着真理的方向多迈一步,真理将变成谬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跳进了题海不能自拔,学生漫无边际地做着一张张试卷和一页页练习题,身心疲惫。教师中也经常听到同样的抱怨:“看我给他们做了那么多练习,考出的成绩仍然那么差!”声声叹息中有着学生的无奈,教师的失望。我感到事态发生至此也有其客观原因: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的教学也曾经感到过迷茫。单就生字教学来说,一课中既有认读字,又有必写字,认读字的要求是会读不一定要会写,必写字则要求是能读会写。但是在许多反馈的练习中,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认读字的要求和必写字的要求是同等的。平时在词语的抄写中,也增加了一些认读字的抄写,但是在反馈中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是不牢固的。因为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是没能力掌握那么多生字的。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感到有些惭愧,盲目趋附大势,在工作中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专家的推荐文章中提到了两个吃透即“吃透学生和吃透教材”正可谓一语中的。对于“吃透教材”,我认为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在作业布置中遵循规律,尊重差异,体现分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而对于“吃透学生”,我感到每一位学生确实存在差异,要精确地进行学情分析,要明确学生的认知现状,这是我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还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要更多的关注中等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语文学习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更是高效的。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地布置一点课外作业是必要的。对于作业有效性的探索文章在网上有很多,有什么“活动式作业”,“创设情景式作业”,“开放式作业”,“合作性作业”,“分层性作业”等等真可谓五花八门,归根结底有效的作业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认真的批改。平时在教学中要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这些作为常规试题和作业必做;一些拓展,探究性作业和练习要选做。部分作业结合课文知识点在课堂中完成,做到及时高效。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而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贪玩,因此经常会出现孩子在抄写生字方面潦草浮躁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采用的是“认真减少”制。写的认真的同学会得优加星,这样,孩子的写字作业便可以减少,这个方法提高了孩子写字的兴趣,同时也养成了认真写字的良好学习态度。抄词语这项作业很枯燥,但又不能少,如何让抄词语变得有趣味,让孩子们乐意去抄,需要激励措施。我的方法是每篇课文的词语抄三遍,如果连续三篇课文听写全对,那么下篇课文的词语可以只抄一遍。这样一来就大大激励了孩子的能动性,在抄写词语时不是一味地机械地为了完成作业而抄写,而是主动去记忆。于是这项作业便有了分层,基础好的孩子可以做其他更有效率的作业,基础不够好的孩子只能多抄几遍加深记忆。读课文对于低年级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业,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把它当任务完成。现在,我给学生预设的作业是自主预习课文,在读书的同时针对课文提出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出色者,给予卡通贴纸的奖励,学生现在的预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同时,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容易做到“轻负高质”,所以只想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首先,认真地对待每一份作业,特别是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更要多花时间对其进行辅导,作业面批,尽量布置一些浅显的作业,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真诚地和每一位学生相处,如果我们和学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们了解并认同你,认同你的教学方法,认同你的课堂的交流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提高,也才会使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长此以往必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我要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狠抓课堂教学中的单位时间效率,合理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3. 语文教学如何“减负”

密山一中 程卫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减负 教师 学生心理压力
中学语文学习的负担日趋沉重,学习水平却不见长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别无选择,语文教学必须走“减负”之路。
语文教学想要做到“减负”,那么首先必须认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教材结构不合理,教师方法不恰当,考试制度单一,学生心理压力大,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根源,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耽误他们的未来。既然有问题出现,我们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从教材、教师、考试制度,学生心理压力四方面逐次进行讨论。
一、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范本,教材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课程设置要改革。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越来越难,教科书越编越厚,越编越深,小学课程中学化,中学课程大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至于许多中小学生穷于应付课程,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从根本上改革过多,过深的语文教学内容,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理念,建立开放、灵活、充满生机的语文教学制度。真正变革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从单纯地吸收,转向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性的地运用。
课程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对于初中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幻想非非也就是平时说的“朦胧时期”。针对这种特点,就要适量编入一些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聊斋》选篇以及《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选段等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的好作品。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和提高读写水平。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较成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所以就要适量编入像《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作品的选篇。其作品艺术性强,这样就在无形中即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使学生在自己的年龄阶段吸收自己能消化的语文知识,而不是“超负荷”的接纳,这样的教材才真正为学生做到了“减负”。
二、教师对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素质。也有人指出,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可见教师的重要性。然而许多教师却是重负的生产者,教师文化底蕴低,见识浅薄,课堂上讲课不分主次,讲法不当,教法落后,无任何语言艺术可言,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只能靠课后大量习题来弥补。高素质的教师是不会用加重学生负担的方式去提高教学质量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减负”,应该做到哪些呢?
首先,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就要自己“增负”
有人说,师生之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能力的怀疑。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教育体制的转轨时期,由原来的死板的应试教育向开放的素质教育过渡,教师的素质弥足重要,确有很多知识要学。原来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呢?要求教师有大海一样深的文化底蕴,才能给学生沧海一粟的文化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任务紧迫,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方法,高尚的师德,对人生的执着热爱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能说会写,教法熟练,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教学生能说会写;语文教师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师德高尚,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其灵感,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为自己“增负”,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其次,教师在语言上要为学生“减负”
运用语言表达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主要有四点要求:
2、简明。语文教学中,言不在多,而在于精;话不在繁,而在于要。一句话,清楚易懂就行。能一语破的的,一语解惑的,一语启智的,一语激情的尤佳,切不要信口开河,语脉不清。
3、生动。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力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错落有致;能以声引人,以情动人,使他们愉快,着迷,切忌语调呆板,平铺直叙。
4、音准。教师要言传身教,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熟练的说普通话,善于辨别同音字,多音字,切忌用半土半洋或用方言授课。
以上四点是对语文教师语言上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让语文教师在语言上为学生“减负”。
再次,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减负”
语文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来为学生“减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教无定法,但却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4.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措施

要做好校来外课程资源的自拓展和利用,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乡土地理、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广泛的乡土资源,是学生真正处在一个学习的环境之中,生活即教育。

5. 语文课堂要怎样提质减负

语文课堂要怎样提质减负
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我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在上第七册课文《小镇的早晨》时,课前我请孩子们各自画一幅小镇早晨的美景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呈现他们脑海中的小镇。不少同学都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镇。当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所画的画时,惊喜地发现在绘图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学在画上画了街道和摊位,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他告诉我们他所画的是热闹的小镇,结合他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看到的场景,他的图中许多人们在街上买卖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他的画和介绍,让我们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不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景象。这堂课在同学们自己介绍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这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个体发生的探究意愿。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拉近了课本和生活间的距离。因此,课堂上,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在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在课内、课外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显露出强烈的表演欲。于是,我们就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请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笑声不断。课前孩子们忙着写剧本,选角色,安排场景道具,忙活着却又快乐着。最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种版本的,经过改编后的《笋芽儿》,有各自的特色却又不脱离课本。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其次是实施差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6. 语文课堂要怎样提质减负

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我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在上第七册课文《小镇的早晨》时,课前我请孩子们各自画一幅小镇早晨的美景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呈现他们脑海中的小镇。不少同学都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镇。当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所画的画时,惊喜地发现在绘图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学在画上画了街道和摊位,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他告诉我们他所画的是热闹的小镇,结合他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看到的场景,他的图中许多人们在街上买卖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他的画和介绍,让我们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不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景象。这堂课在同学们自己介绍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这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个体发生的探究意愿。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拉近了课本和生活间的距离。因此,课堂上,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在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在课内、课外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显露出强烈的表演欲。于是,我们就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请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笑声不断。课前孩子们忙着写剧本,选角色,安排场景道具,忙活着却又快乐着。最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种版本的,经过改编后的《笋芽儿》,有各自的特色却又不脱离课本。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其次是实施差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7. 小学教师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减负增效

和学生讲些比较有趣抄的话题,如:以袭课文中的一个主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自己的经历(最好是写景的课文)。我们老师经常和我们讲一些很有趣并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多多少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一下(不是打闹的那种,是让他们放松),一般教学经验高的老师,会很巧妙的把一些知识转入一个话题当中,这样就容易记住。

~采纳一下~

8.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陆海花 在要求落实“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我正式踏上小学语文的讲台快一个学期了,在此仅能浅谈个人的一些观点以及做法。 什么是减负增效呢?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并且要深入推进“增效减负”这一教育使命;“减负”是减去学生过重的心理与学业负担,“增效”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减负”是工作的抓手,“增效”是工作的归宿;“减负”与“增效”二者是因果逻辑关系,而非平行概念,尽管“增效”的手段并非“减负”一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把“减负”真正落在实处,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首先,备好课是优化课堂的基础。 为了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经常就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集体备课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教师们的集体智慧,也便于我这样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及早进入轨道,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非常有帮助。 我们讨论后明确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要单纯和明确和务实,不说空话和大话。要正确透彻的理解每课的编排意图和例题与练习题的前后联系。课堂导入要直接明了,不绕圈子,杜绝花哨。这样才能落实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其次,上好课是优化课堂的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要从“听、说、读、思”四个方面入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 向各位 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9.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减负提质

小学生是爱玩的时段,可以把语文数学用一种感兴趣的游戏表达出来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师减负措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