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2000年小学语文书有哪些课文

2000年小学语文书有哪些课文

发布时间:2021-02-13 14:31:00

小学语文有哪些课文

◎ 综合训练一
※大海的歌 《大海睡了》 《海上的风》
※古诗二首 《望洞庭》 《望天门山》
第二单元
6 炊烟
7 赏花
8 * 地震中的父与子
9 新年礼物
10 古井
阅读链接:感恩的心
◎ 综合学习二
第三单元
11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12 孔子学琴
13 * 推敲
14 字的敬畏
15 和时间赛跑
阅读链接:学海泛舟
◎ 综合训练三
第四单元
16 形形色色的植物
17 爬山虎的脚
18 * 门前的小树死了
19 绿叶的梦
20 鸟的天堂
阅读链接:生命里不开绿色
◎ 综合训练四
第五单元
21 观潮
22 龙卷风
23 *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24 湖泊
25 准时的登陆表演
阅读链接:求知·获智
◎ 综合训练五
第六单元
26 古诗二首
27 军神
28 * 球王贝利
29 黄继光
30 登山
阅读链接:高原信使
◎ 综合训练六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长江之歌
2 山海关
3 七月的天山
4 草原
5 * 五彩池
◎ 综合学习一
第二单元
6 只有一个地球
7 世界儿童和平公约
8 和平的希望
9 世界选择了北京
10 * 人类的朋友
◎ 综合学习二
第三单元
11 古诗二首
12 跳水
13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 请你来看大海
15 挑柴
16 * 小溪流的歌
◎ 综合学习三
※古诗二首 《墨梅》《石灰吟》
第四单元
17 新的翅膀
18 儿童与发明
19 * 收藏智慧
20 谈谈科学用脑
21 壮哉,少年游
22 * 滑冰
◎ 综合学习四
第五单元
23 穷人
24 儿子的采访
25 * 会飞的蒲公英
26 最美好的礼物
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8 * 山泉流过的地方
综合学习五
第六单元
29 古诗二首
30 秦陵兵马俑
31 将相和
32 丹青妙手画荷花
33 *京剧

⑵ 在以前的小学语文里的有一篇课文。

列昂尼德.班台莱耶夫 (也译作潘捷列耶夫)
《诺言》

非常遗憾,我不能告诉你们这个小家伙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他的爸爸妈妈是谁。在黑暗中我甚至没有来得及仔细看清他的面容。我只记得他的鼻子上有些雀斑,他的短裤很短,没扎皮带,而是由两条小背带从肩膀上搭过来,系在裤子前面。
夏日的一天,我来到瓦西里耶夫岛上一座白色教堂旁的小公园--我不知道公园的名字。我带着一本有趣的书,坐在公园里读得入了迷,不知不觉的,天色已经黑了。
眼睛开始发花,实在很难继续读下去了,于是我啪的一下合上书,站起来,朝出口走去。
公园里已空荡荡的了,街上闪烁着灯光,树后传来看门人丁零零的铃声。
我担心公园马上就要关门了,所以走得很快。突然,我停住了脚步。我听到树丛后什么地方有人在哭。
我拐向路旁的一条小道--在那边,黑暗中闪现出一座白色的小石房,城市所有公园里都有这种小房:岗亭或者是门房。小房的墙边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低着头,正非常伤心地大声哭着。
我走到近前,招呼他:
“喂,你怎么啦,孩子?”
他像听到命令似的,顿时停止了哭泣,抬起头,看了看我,说:
“没什么。”
“怎么没什么呢?有谁欺负你了?”
“没有。”
“那你哭什么呢?”
他还很难开口说话,泪珠还挂在脸上,他还在哽咽,抽着鼻子。
“走 吧,”我对他说,“瞧,已经很晚了,公园马上就关门了。”
说着,我想拉起他的手。但小男孩急忙把手拽了回去,说:
“我不能。”
“你不能什么?”
“我不能走。”
“怎么?为什么?你怎么啦?”
“没什么,”小男孩说。
“你怎么--病了吗?”
“不,”他说,“我没病。”
“那你为什么不能走呢?”
“我是哨兵,”他说。
“怎么--哨兵?什么哨兵?”
“咳,您怎么--不明白?我们在做游戏。”
“可你在和谁做游戏呢?”
小男孩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
“我不知道。”
这时,说实话,我真以为小男孩可能还是有病,头脑不正常。
“听着,”我对他说,“你在说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呢?你在玩,可又不知道在和谁一起玩?”
“是的,”男孩子说,“我不知道。我本来在长凳上坐着,过来几个大孩子,他们问我:‘想玩打仗吗?’我说:‘想玩。’我们就玩起来了。他们对我说:‘你是上士。’一个大孩子--他是元帅……他把我领到这儿,说:‘这是我们的弹药库--这个小房。你做哨兵……在我没把你换下来之前,你就站在这儿。’我说:‘好。’而他说:‘你要保证--决不离开。”
“然后呢?”
“然后,我就说:‘我保证一决不离开。”
“那又怎么样了?”
“就是这样呀。我站啊,站啊,可他们一直也没有来。”
“是这样,”我笑了。“他们把你派到这里很久了吗?”
“那时天还亮着呢。”
“那他们现在在哪儿?”
男孩子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我想,他们走了。”
“怎么--走了?”
“他们忘了。”
“那你现在干吗还站在这儿?”
“我许下了诺言……”
我刚要拊掌大笑,却猛然醒悟过来:这里绝没有什么可笑的东西,小男孩做得完全正确。既然许下了诺言,那就应该站下去--不管发生什么事,哪怕天崩地裂。至于这是不是玩游戏--都无关紧要。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对他说,“那你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男孩子说着,又哭起来。
我非常想找个什么办法帮助他。可是我能做些什么呢?去找那些浑孩子吗?他们给他派了岗,得到他坚守岗位的诺言,自己却跑回家去了。再说,现在到哪儿去找这帮孩子呀?……他们想必已经吃完晚饭,躺下睡觉了,大概已做到第十个美梦了。
而人家还在站岗。在黑魖魖的晚上,而且肚子里恐怕也早已轱辘轱辘叫了……
“你大概饿了吧?”我问他。
“是的,”他说,“饿了。”
“好吧,这么办吧,”我想了想,说,“你赶紧回家吃晚饭,我暂时替你在这儿站岗。”
“嗯,”孩子说,“可这能行吗?”
“为什么不行呢?”
“您不是军人呀。”
我挠了挠后脑勺,说:
“是呀,这还不成。我还真不能把你从岗位上替换下来。只有军人,只有长官才有权这样做……”
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好主意。我想,既然只有军人才能解除孩子的诺言,把他从岗上撤下来,那么问题在哪儿呢?这就是说,应该去找一个军人。
我什么也没对孩子说,只告诉他:“你等一会儿。”自己则毫不迟延地朝出口跑去。
大门还没关,看门人还在公园里很远的什么地方一边走,一边摇铃。
我站在大门旁,等了半天,看有没有一个什么中尉或者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这里。可是,真不凑巧,街上竟然一个军人也看不到。
猛然间,街对面闪现出几件黑色的制服大衣(译者注:列宁格勒夏天气温不高,人们早晨晚上也穿大衣),我高兴起来,以为那是海军战士。我赶紧跑过街道,这才看清:那不是水手,而是技工学校的学生。一个高个子铁路职工走了过去,他穿着一件缀有绿色镶条的十分漂亮的制服大衣。但这时穿漂亮大衣的铁路职工对我来说也毫无用处。
我已打算两手空空地返回公园了。就在这时,突然在街头拐角处的电车站上我看到一顶带蓝色骑兵帽圈的草绿色的军官帽。大概,有生以来我还从未像此时此刻那样高兴过。我拼命朝车站跑去。可忽然,还没等跑到那儿,我便看到一辆电车驶近车站,那位军官,年轻的骑兵少校,和其他等车的人一起正准备往车上挤。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他跟前,抓住他的胳膊,叫道:
“少校同志!等一等!等一下!少校同志!”
他回过头,惊讶地看了看我,说:
“什么事?”
“您瞧,是这么回事,”我说,“在这里,公园里,小石房旁边一个男孩子正在站岗……他不能走开,他许下了诺言……他很小……他在哭……”
军官眨了眨眼睛,惊愕地看着我。他大概也以为我有病,头脑不正常。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他说。
电车开走了,他十分生气地看着我。
但当我稍微详细地向他解释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他毫不犹豫地立刻说:
“走。我们走。当然喽。您刚才怎么没立刻告诉我呢?”
当我们走到公园门口时,看门人正往大门上挂锁头。我请求他等几分钟,说我还有个小孩在公园里,然后我和少校便往公园深处跑去。
在黑暗中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座小白房。男孩子还站在我离开时他站的那个地方,还在哭,但这时哭的声音非常小。我喊了他一声。他高兴了,甚至快活地大叫了一声。我对他说:
“瞧,我把长官领来了。”
看到指挥官,男孩子不知怎么一下子挺直了身子,挺得笔直,竟比原先高出了几公分。
“哨兵同志,”指挥员对他说,“您的军衔是什么?”
“我--是中士,”男孩子说。
“中士同志,我命令您撤离岗位。”
男孩子沉默片刻,用鼻子使劲吸了一下气,说:
“您的军衔是什么?我看不清您有几颗星……”
“我--是少校,”指挥员说。
这时,男孩子把手举到自己的小灰帽的宽檐旁,说道:
“是,少校同志。奉命撤岗。”
他说得那么响亮,那么流利,我和少校两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男孩子也快活地、如释重负般地笑了。
我们三个人刚走出公园,身后的大门就哐的一声关上了,看门人在锁孔里转动了几下钥匙。
少校向男孩子伸出手来。
“好样的,中士同志,”他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的。再见。”
男孩子含混地嘀咕了句什么,然后也说了声:“再见。”
看到又一辆电车驶近了,少校向我们两个行了个军礼,
便朝车站跑去。
我也跟小男孩道别,握了握他的手。
“或许,要我送送你吧?”我问他。
“不用,我住得很近。我不怕。”小男孩说。
我看了看他长着雀斑的鼻子,心里想:他的确没什么可怕的。一个具有那么坚强的意志、那么信守诺言的孩子,决不会惧怕黑暗,决不会惧怕流氓,也决不会惧怕其他更可怕的东西。
当他长大成人的时候……眼下还不知道他长大后做什么,但不管做什么,都可以保证:他将是一个真正的人。
想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我认识了这样一个孩子。
我再次紧紧地、愉快地握了握他的手。

⑶ 人教版小学语文经典课文有什么

《渔夫的故事》《匆匆》《金色的鱼钩》《趵突泉》《赵州桥》《少年闰土》等。

⑷ 有谁知道,2001年之前的人教版小学语文高段课文目录

十一册目录
1桂林山水
2林海
3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积累运用一

4开国大典
5狱中联欢
6荔枝
7梅花魂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二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9只有一个地毬
10宇宙生命之谜
积累运用三

11长征
12一夜的工作
13我的战友邱少云
积累运用四

14古诗两首《泊船瓜州》《游子吟》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6童年的发现
积累运用五

17鸟的天堂
18第一场雪
19索溪谷的野
20鹿和狼的故事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积累运用六

21凡卡
22小抄写员
23向命运挑战
积累运用七

24学弈
25两小儿辨日
26牛郎织女(一)
27牛郎织女(二)
积累运用八

【阅读课文】
1生活是多么广阔
2 21世纪社会集锦
3冬阳.童年.骆驼队
4生命的林子

生字表

十二册目录
1.卜算子 咏梅,
2.十六年前的回忆,
3*.灯光,
4.为人民服务,
5*.延安,我把你追寻,
积累运用一
6.向往奥运,
7.詹天佑,
8*.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9*.走向生活,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积累运用二
10.古诗三首,
长歌行、
七步诗、
出塞
11.草船借箭,
12.将相和,
13*.景阳冈,
14*.猴王出世,
积累运用三
15.古诗两首,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匆匆,
17*.难忘的启蒙,
18*.三克镭,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积累运用四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20.穷人,
21*.鲁滨孙飘流记,
22*.奴隶英雄,
积累运用五
23.世纪宝鼎,
24*.清明上河图,
25.古代寓言两则,
矛与盾、
郑人买屡
26*.关尹子教射,
积累运用六

1、有的人
2、难忘的一课
3、科林的圣诞蜡烛
4、半截蜡烛
5、拉萨古城
6、名碑荟萃

生字表
带*的是略读课文

因为刚换学校,自己的资料全在原学校,所以第九和第十册的目录暂时不能打出来,见谅。

⑸ 那有所有的2000年至2006年的小学语文课文原文

应根据原文的出处,作者,在书店买对应的书。或到图书馆查阅

⑹ 求2003年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文(7册至12册所有的)

http://www.lbx777.com/yw11/shiyice_r.htm
很难找啊,不知道是不版是权

⑺ 小学语文课文中以历史为题材的课文有哪些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翻译: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回去。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意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典故】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成语出处
①《庄子·天运》里说: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②《红楼梦》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
【读 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 义】效:效仿;颦(步+页+卑):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亦步亦趋。
注释:
西施: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暨南)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 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东施:越国的丑女。 西施:越国的美女。 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 颦:皱眉。 归:返回。 去:躲开,避开。 里:乡里。 之:的。 坚:紧紧的。 挈:带领。 彼:这个。 效:模仿。 病:毛病。 病心:心口疼。
文章赏析 :
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道理
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启示
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客观条件。如果一味的模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楚王好细腰
概述
典故总是起源于一个原始故事。当原始故事众所周知以后,一个简单的短语即能引起人们对整个故事的回忆。这个短语用于写作或对话,就是典故。
典故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比较像一个原始的故事。 《战国策》楚一《威王问於莫敖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 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翻释成白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先帝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因此,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於车轼。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莫敖子华接着发挥道,臣子们总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睐的,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墨子》兼爱(中)篇讲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晋文公好恶衣”和 “越王好勇士”两个故事,强调说明同样的道理: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翻译成白话就是: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细腰”的陈述明显地浓缩自《威王》篇或《兼爱》篇。如《韩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轻死。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细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都类同于《兼爱》篇。已经不再叙述 “楚王好细腰”故事的细节,而是一句话轻轻带过,不愁读者不能理解。可见在写作这些章节时,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无须多费笔墨,就是说,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们见到 “楚士约食”,而在《兼爱》篇里,则是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都明白点出一个 “士”字。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说“男士”,也可以说“女士”。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男性群体的专用称呼,女人没有资格称士。阎步克先生考据了 “士”字的字形、词义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号”也。顾颉刚先生则更加详细地说明了士的定义,“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为低级之贵族,居于国中(即都城中),有统驭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细腰无疑。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细腰的楚王写成为楚庄王。遍查古籍,没有庄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据。下面本文要引经据典,说明楚灵王有同性恋倾向,起码是个双性恋者,喜爱男士的细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决定的。此 “庄”字应为 “灵”字之误。 和其他没有性内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在其演变定型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性取向异化现象。在《晏子春秋》、《韩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语中,“士”这个专指男性的关键字消失了,即细腰的主体中性化了。往后的演变是进一步女性化。这是在异性恋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最早出自东汉初期名将马援的长子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灵王死后第六百零六年,马廖在《上长乐宫以劝成德政疏》里,比喻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时,使用了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东汉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和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中。这两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读之书,其影响力可想而知。马廖在《疏》里选用 “宫中”这个词汇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写给亲妹妹马太后看的。当时的皇帝汉章帝由马太后从小养育长大,但不是马太后的亲生骨肉。也许是考虑到这种微妙的亲疏关系,马太后一生行事惶诚惶恐,非常小心。她对三位国舅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生怕他们逾越礼仪制度,招致不测之祸。如果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国中”等词汇, 就会使人联想到汉哀帝断袖的故事。根据非礼勿言的儒家礼仪,这是对太后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用 “宫中”一词则政治正确,因为在汉宫中,除了皇帝和太监外,没有其他男人,其余的都是女人。马廖的微言大义,使得 “楚王好细腰”的性取向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弯,也投合社会上大多数人们对这个典故的理解。由于细腰的主体异化成女性,从 “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又衍生出一个子典故:楚腰。汉以后的诗词使用 “楚腰”这个子典故时,不再含有 “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的比喻意义,而仅用来形容女性细小的腰身。
原文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注释
昔者: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 好(hào):喜欢。 士:臣子。 要(yāo):通“腰”。 皆:都。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 主人公简介 楚灵王 楚灵王,本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 楚灵王 偏爱细腰美女,“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指他。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灵王率兵攻吴,捉住了庆封。有一次齐国晏婴来访,要他钻门洞进来,晏子笑嘻嘻的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进去嘛!”,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 楚灵王穷奢极欲,楚灵王六年,造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对外穷兵黩武,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此时史书载:“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4张)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汉制为七尺或周制为八尺 1.61.8米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折杨柳>>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词牌概述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学弈》 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 (现在的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 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详细原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fu)若与(yú)?,曰:“非然也。”
编辑本段读法
/=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他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他想拉弓射箭的去射它。虽然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但不专心学习的人学得却不如前一个。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
(01)弈:下棋。 (02)弈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全 通国:全国。 (04)善:擅长,善于。 (05)弗若:不如。 (06)诲:教诲。 (07)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08)之:代词,指代弈秋的教导。 (09)鸿鹄:代词,指代天鹅。 (10)援:引,拉。 (11)缴:指古时带有丝绸的箭。 (12)之:代词,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13)俱:一起。 (14)弗:不。 (15)矣:了。 (16)为:认为 (17)其:代词,指代三心二意的人 (18)虽:虽然 (19)将至:即将到来
编辑本段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做事要一心一意,方可成功! 或(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像弈秋那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学习,老师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现代足球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战国策》中曾记载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开展足球运动的情况。当时足球被称为“鞠”。鞠用皮革做外壳,中间塞满鬃毛之类的东西。西汉时,刘邦曾在宫廷内修建“鞠城”,专供比赛使用。汉武帝还在军队中推广足球运动,使足球运动兼有强健士兵体魄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唐代是足球运动的昌盛时期。当时已经用灌气的球代替了用鬃毛填充的球,而且有了球门和规则的球场,设备器材方面也逐渐完善。不但男子踢球,女子足球游戏也盛行起来,并且传到了日本。宋朝时,出现了称为“香云社”的球会组织。可以说,我国是最早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国家。
总之还有很多,不知您需要哪一个,请说清哪一课
如还有问题,请及时告诉我。
O(∩_∩)O谢谢!

⑻ 80后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文有哪些

满意请采纳!

第1-4册目录:

第一册课文精选 一年级上 (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一册-入学教育
小学语文第一册-入学教育2
小学语文第一册-入学教育3
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1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2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3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4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5
小学语文第一册 看图读拼音识字-香山红叶
小学语文第一册 看图读拼音识字-一去二三里
小学语文第一册 第5课 小竹排在画中游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7课-秋天到了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8课-小猫钓鱼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9课-小山羊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0课-鹅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1课-小小的船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5课-过桥
小学语文第一册 第13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5课-过桥

第二册课文精选 一年级下(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课-花园果园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3课-泉水小溪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祖国多么广大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5课-热爱中国共产党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6课—画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8课—小猴子下山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9课—司马光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课—谜语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1课—春风吹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2课—燕子飞回来了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3课—两只小狮子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4课—小白兔和小灰兔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5课—王冕学画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6课—蔬菜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7课—庄稼的好朋友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8课—浪花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9课-跳伞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1课-小八路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2课-王二小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一只小羊羔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5课-要下雨了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6课-小壁虎借尾巴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7课-三只白鹤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9课-吃水不忘挖井人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30课-达尔文和小松鼠
小学语文第二册选读课文-斧子的故事
小学语文第二册选读课文-咕咚
小学语文第二册选读—小猫钓鱼

第三册课文精选 二年级上(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课—秋天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课—温暖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3课—诚实的孩子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4课—蓝树叶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5课—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6课—狼和小羊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7课—骆驼和羊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8课—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9课—画鸡蛋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0课—吃墨水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1课—补丁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2课—狐狸和乌鸦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3课—小马过河上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3课—小马过河下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4课—美丽的公鸡上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4课—美丽的公鸡下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5课—精彩的马戏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6课—静夜思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7课—北京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8课—初冬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9课—草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0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小学语文第三册看图说话—老师说他做得对
小学语文第三册自读课文—动物过冬
小学语文第三册自读课文—看企鹅
小学语文第三册自读课文—捞月亮
小学语文第三册自读课文—蜘蛛

第四册课文精选 二年级下(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课—骄傲的孔雀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3课—春晓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4课—丑小鸭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课—称象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6课—刻舟求剑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7课—我们也要当红军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8课—难忘的泼水节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9课—所见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0课—蜜蜂引路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1课—数星星的孩子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2课—不懂就要问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3课—我的爸爸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雷雨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日月坛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7课—回声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8课—葡萄沟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看月食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图说话—不要捕蜻蜓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图说话—看日出
小学语文第四册选学课文—春雨
小学语文第四册选学课文—黄鹂和山雀
小学语文第四册选学课文—看浪花
小学语文第四册选学课文—快乐的节日

第五册课文精选 三年级上(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课—晨读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课—师生情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3课—小摄影师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4课—不平常的蛋糕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5课—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5课—古诗两首—登鹳雀楼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6课—翠鸟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7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8课—院子里的悄悄话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9课—爬天都峰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一定要争气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课—茅以升立志造桥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2课—瀑布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4课—大海的歌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5课—我和企鹅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6课—周总理的睡衣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7课—亲人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8课—灰雀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9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0课—你们想错了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总司令换房子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4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5课—寓言两则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6课—会摇尾巴的狼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7课—群鸟学艺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8课—做风车的故事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9课—曼谷的小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30课—新年礼物

第六册课文精选 三年级下(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课—八角楼上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课—艰苦的岁月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赵州桥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4课—帐篷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5课—南京长江大桥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6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7课—我家还缺啥上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7课—我家还缺啥下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8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9课—海底世界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0课—三棵银杏树上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0课—三棵银杏树下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1课—雨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2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雨中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杏儿熟了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5课—放风筝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6课—荷花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7课—春蚕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今天我喂鸡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9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0课—爱迪生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1课—李时针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毕升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3课—飞机遇险的时候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5课—雷锋日记两则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6课—在金色的海滩上(上)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6课—在金色的海滩上(下)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7课—寓言两则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8课—惊弓之鸟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9课—画杨桃

第七册课文精选 四年级上(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课—绿色的办公室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课—三味书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3课—珍贵的教科书上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3课—珍贵的教科书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4课—爸爸和书上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4课—爸爸和书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5课—黄继光上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5课—黄继光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6课—小珊迪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7课—劳动最有滋味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8课—种子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9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1课—五彩池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2课—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2课—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观潮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4课—高大的皂荚树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5课—海滨小城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6课—小狮子爱尔莎上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6课—小狮子爱尔莎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蝙蝠和雷达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9课—新型玻璃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0课—一次科技活动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西门豹上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西门豹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2课—科利亚的木匣上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2课—科利亚的木匣下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3课—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4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6课—课间十分钟
小学语文第七册课外阅读

第八册课文精选 四年级下(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课—小足球赛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课—趵突泉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3课—中国石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4课—旅行家树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5课—古井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课—峨眉道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7课—苦柚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7课—苦柚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8课—渡船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8课—渡船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9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0课—太阳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1课—冬眠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1课—冬眠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2课—电脑管家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2课—电脑管家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3课—我们家的猫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4课—麻雀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5课—女邮递员的信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6课—倔强的小红军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登山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登山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8课—猎人海力布上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8课—猎人海力布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9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0课—她是我的朋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争吵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2课—开演之前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3课—全神贯注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5课—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6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小学语文第八册课外阅读-仙人掌

第九册课文精选 五年级上(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课—小站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课—卢沟桥的狮子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3课—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4课—挑山工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4课—挑山工下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可爱的草塘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可爱的草塘下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6课—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7课—鱼游到了纸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8课—火烧云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鸬鹚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1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3课—心愿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3课—心愿下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4课—鲸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5课—蟋蟀的住宅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威尼斯的小艇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7课—雪猴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白杨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0课—高粱情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1课—幸福是什么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1课—幸福是什么下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3课—再见了 亲人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一个苹果上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一个苹果下

第十册课文精选 五年级下(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课—海上日出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课—燕子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3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4课—冀中的地道战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4课—冀中的地道战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5课—赤壁之战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田忌赛马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7课—晏子使楚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7课—晏子使楚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8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养花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0课—小木船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1课—蛇与庄稼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跳水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3课—彩色的翅膀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3课—彩色的翅膀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4课—革命烈士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5课—飞夺泸定桥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5课—飞夺泸定桥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6课—只有一个地球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我的新朋友电脑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我的新朋友电脑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8课—给颜黎民的信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9课—落花生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小青石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小青石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狼牙山五壮士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狼牙山五壮士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2课—丰碑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下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毛主席在花山(上)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毛主席在花山(下)

第十一册课文精选 六年级上(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长城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课—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3课—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4课—狱中联欢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5课—小英雄雨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6课—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7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8课—胡萝卜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0课—凡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1课—奴隶英雄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2课—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3课—草原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镜泊湖奇观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5课—长征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伟大的友谊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7课—金色的鱼钩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8课—一夜的工作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林海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0课—第一场雪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看图作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外阅读2

第十二册课文精选 六年级下(均配原图)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马踏飞燕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3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4课—菩萨蛮大柏地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5课—月光曲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6课—灯光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8课—穷人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9课—琥珀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草船借剑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1课—将相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2课—景阳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4课—夜莺的歌声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梅花魂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6课—为人民服务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7课—詹天佑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8课—延安 我把你追寻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外阅读—《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怎样写成的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外阅读—带翅膀的种子

⑼ 季羡林的哪些课文在小学的语文书上出现过

1、《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怀念母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3、《夹竹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4、《小苗与大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季羡林 :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9)2000年小学语文书有哪些课文扩展阅读

季羡林文笔特点: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 “实”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形成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⑽ 怀旧~~~ 求9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文

一年级 第2册
第一课 春天
冰雪融化 种子发芽 果树开花
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第二课 桃花 苹果花 海棠花
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现在是春天,满树都是花,我们村是花园。到了秋天,树上结满果子,我们村就成了果园。

第三课 耕地 播种 施肥 浇水
春天,人们在地里辛勤劳动。

第四课 蓝天 降落伞
姐姐的胆子真大,
敢从天上跳下 !
蓝天上花儿朵朵,
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

第五课 蝴蝶 蜻蜓 蜈蚣 金鱼 燕子 老鹰
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背,
春风送它们往天上飞。
我们在地上边笑边跑,
它们在天上越飞越高。

第六课 泉水 小溪 江 河 湖 海
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小溪里。
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江河里。
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第七课 海南岛 鲜花盛开 长江 柳枝发芽 大兴安岭 雪花飘舞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

第八课 烈士墓 纪念碑 花圈
清明节到了,我们去扫墓。
我们排着队,来到纪念碑前,献上亲手做的花圈

第九课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 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第十课 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 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 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 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 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 家去。

第十一课 司 马 光
古时候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有一回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第十二课 一 只 小 羊 羔
放学了,巴特在回家的路上,听见咩咩的叫声。他东找西找,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
是谁丢了羊羔呢?巴特抱着小羊羔,到处去打听。人家都说没有丢。
天黑了,巴特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去。 第二天,巴特一早起来,就去看小羊羔,还给它奶喝。
巴特放学回来,妈妈说,小羊羔是五队丢的。巴特顾不上吃饭,抱起小羊羔,飞快地向五队跑去。
小羊羔又回到了羊***身边。

还有好些并且都有课本的图片
http://61.157.205.123:81/5751924/ShowThread.html

http://bbs.85long.com/dispbbs.asp?boardid=10&id=9749

阅读全文

与2000年小学语文书有哪些课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