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3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2 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贰』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识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二分之一。可见,这阶段识字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受传统识字教学的影响,现行的识字教学仍然只强调其工具性作用,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对于部分汉字花费大量的时间识记之后,学生却仅在固定的语境中能够识别,到了另外的语言环境中就辨不清字音和字形,一些教师为了达到识字的要求,竟然采取以写代认的方法,依靠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使得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大降低。识字量的增加,再加上识字效率的低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学习汉字的信心和兴趣。新课程迫切呼吁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引进日常教学。教师如何利用身边现有资源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首先要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入手。
1、目标转移。低年级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关注的是课本中形象的画面以及生动的故事内容。对抽象的汉字符号以及汉字的组成不能引起关注。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中心不能直接放在识字教学上。目标转移,是指暂时忽略识字教学这一目标,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上。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识字的兴趣。例如: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教学;创设情境,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等。
2、方法指导。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和画面,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这是识字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但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面对一些生字的阻碍,学生可能就会转移注意力。如果一味地放任自主阅读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自主识字的能力。必要的方法指导(如:具体指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该怎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为学生下一步的巩固识字,形成记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目标激励。汉字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后,必须及时加以巩固,反复练读、熟读成诵是巩固自主识字效果的最佳办法。依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目标情境,鼓励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熟读目标,及时巩固自主识字的效果。
二、遵循规律,形成记忆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自主识字,学生对生字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依附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下的。脱离了这一语言环境,学生对汉字仍然可能感到陌生。因此,教师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必须帮助学生完成对汉字的再认识。这个过程应该是渐进的过程,即由生动的语言到抽象的汉字,再由抽象的汉字到生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真正完成了识字教学的全过程。
1、由语言到汉字
语言是和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汉字是抽象出来的特殊符号。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识记与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词语或句子,要比识记孤零零的汉字容易得多。因此,识字教学有必要经历由句到词,再由词到字的过渡。具体的做法在日常教学中易于操作,且收效很好。教师可以出示与汉字相关的词句,学生读记,然后逐步擦去其它字,独立识记汉字。
2、自主探索识字方法。
识字方法有很多种,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编儿歌,编顺口溜,联想画面识字等等。同样一个汉字,不同的学生会想出不同的识记方法。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寻记字方法,灵活运用识字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由汉字到语言
识记了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汉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固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中能够认识这个汉字,变换了语言环境,学生就不能准确地读出汉字的读音。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学生思维定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学中教师未能遵循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空间。由汉字到语言,是指将已识记的抽象的书面符号再次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汉字,结合生活经验组词说话。再次把识记的汉字与相应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强化了对汉字的感性认识。
三、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学生经过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复习的形式应力求丰富多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避免重复式的读记和抄写。
1、利用卡片,巩固识字。
『叁』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内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容分枯燥的工作。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爱好,拓展识字途径,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以【猫小帅学汉字】为例,该应用蕴涵着充分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
『肆』 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生硬的任务,机械地去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里学习生字,是非常重要的。而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和尝试的。
1、巧妙运用象形字的象形特点。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源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虽然保留下来的象形字已经不多了,但是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象形字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根据低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他们对抽象字符的识记有一点困难。这时,根据象形字的构字特点,结合简笔画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抽象符号转变为具体图象,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记忆效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口 耳 目”一课,就是象形字的集中教学。课文要求学习12个象形字,这些字有的是表示身体上的器官,有的是学生熟悉的动物,植物,还有“日”、“月”、“火”这样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借助图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有趣而多样的形式来学习这些生字。例如学习口、耳、目,可以让学生看看、摸摸同桌小朋友的眼睛,耳朵和嘴,想想,说说,真实的事物和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点。有的生字虽然不能在课堂上拿出实物来对照,但是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感知来想一想,说一说。课后,我还使用简笔画,延伸学习其他的象形字。例如,学过“日”之后,在下面加上一横,就成了一个“旦”。两只握在一起的手“ ”,就是朋友的“友”,等等。这样的识字教学生动而有趣,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2、利用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归纳总结,扩散学习。
象形字在学习独体字的时候很有帮助,但是在学习合体字的时候,就不大用得上了。好在,汉字的表意特性是始终存在的,尤其是占汉字比例最大的形声字。从实验教材的第二册开始,语文园地中就以“哥----歌”,“材----财(财产)”,“月-膀、腰、肚、背”“呀、芽、鸦、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层次的向我们展示了形声字。这一系列的教学中,我把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向课外拓展延伸。在学习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隐藏的形与声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向书本之外延伸,说说还看到过哪些同类型的字。然后,适时指导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例如,“木”的字多与树木、植物有关;“月”的字多与人体有关……是同形旁的形声字。 “晴、情、清、睛”四个字,声旁是“青”,读音相近,是同声旁的形声字。通过它们的形旁可知:“清”与水有关,形容物体纯净透明;“情”与心有关,指感情、情绪;“晴”的形旁是日,就是出太阳,无云或少云;“睛”就是眼睛,眼睛就是目。这样识字,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不但有助于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极好的自学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3、学科结合,识字课上做加减法。
在汉字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的,也不能由着漫无边际的想象无处着落。这时候,我又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熟字来做加减法。例如,实验教材第二册的语文园地八,以“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这样的形式来出示生字。“舌、甜、埋、棉、闪、闯……”这些生字是不能单纯的归类到形声、象形、会意中去的,但是其中组合的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这时,我们可以做加法,“千+口=舌”。在语文的生字教学中,引入了数学的算式,学生觉得新奇又有趣,大家都争着来做加法。因为组成部分都是学过的,于是组合而成的新字,也就没有那么陌生了,学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然后,“强-弓=虽”是减法,“完-宀+口=园”就是加减混合运算了。这样一来,语文、数学两种学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很广,能够对应大部分汉字,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简便又实用。
4、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创造发明。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虽然表意的功能依然还在,但是有一部分的汉字已经不是很明显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硬要往象形、形声、会意的规律上套,就不行了。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来一些发明和创造,而我要做的就是恰当的引导,不要让学生生搬硬套,胡乱搭配。例如,在教学“黄”这个字,我就沿用了象形字的方法,把草字头画成树枝,“由”和下面的“八”画成树叶,把字和图结合起来。这样一画能有效地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并且化解了学生容易把中间的“由”字写成“田”的难点,即生动又好记。有了这样的先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会冒出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耳到,口到,心到,就是一个“聪”啊!少用眼睛在商店里东张西望就可以帮爸爸妈妈“省”钱了啊!这些就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了。虽然不一定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突破字形上的难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伍』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已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之路。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所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助推器”。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在这里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课堂上教师即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如在朗读中,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位!”“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你读得最响亮!站起来时就要这样大大方方。”“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谢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拓展延伸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区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
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导入一些较为通俗的图片来增加课堂的识字氛围,利用游戏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柒』 如何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更新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专激发起属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生的识字兴趣重在鼓励,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和写字兴趣的闪光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利用游戏、故事、儿歌、擂台赛等识字方式以及使用多媒体、字卡、黑板报、展示栏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识字、写字的乐趣,感受到识字、写字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捌』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主要是靠专课堂教学中属落实“三维目标”,完成学段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每课时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下县听课、调研中,发现现实中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