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我们班的预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作文)里面要有个表格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1.下列哪部法律确定了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A.幼儿园、小学阶段B.小学、初中阶段C.初中、高中阶段D.幼儿园、高中阶段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的公民。A.未满十四周岁B.未满十六周岁C.未满十七周岁D.未满十八周岁4.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B.为升入中学打基础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5.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自主发展、主动发展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7.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C.思想品德教育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1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A.榜样示范B.实际锻炼C.陶冶教育D.说理教育1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的提出者是A.洛克B.杜威C.华生D.布鲁纳1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A.传授科学知识B.反复练习巩固C.培养学生能力D.加强“双基”教学18.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公德B.教育理论素养C.教育思想D.职业道德19.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2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主体作用D.基础作用2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2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A.学生认识直接经验的过程B.教师的认识过程C.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D.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间接经验的过程2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A.练习法B.实验法C.讲授法D.实习作业法24.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2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26.在教学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A.讲授法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D.循循善诱法27.《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A.马卡连科B.苏霍姆林斯基C.叶圣陶D.陶行知28.由实际教育工(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访谈法29.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的A.《民本主义与教育》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3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活动应遵循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民主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授受关系D.相互制约关系3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A.自觉性B.自律性C.主动性D.主体性33.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规律。A.再认B.先快后慢C.倒摄抑制D.消退抑制34.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笔标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知觉的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了心理是A.对客观现实的反映B.脑的机能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36.有经验的教师穿了新衣服总是提前到班级里亮相,这是考虑到刺激物的会引起学生的注意。A.强度B.对比关系C.运动变化D.新异性37.智力的核心是能力。A.记忆B.想象C.观察D.思维38.“知之深,爱之切”说明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D.情感是意志的基础39.老师提出“报纸有何用途”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40.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A.创造性B.有意性C.现实性D.概括性41.上课时有的学生边听课边搞小动作,这属于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42.小学儿童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说明他们较差。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顺序性C.观察的精确性D.观察的深刻性43.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是A.抽象B.综合C.概括D.具体化4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移情45.“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46.构成班级人际关系主体的是A.受欢迎儿童B.不受欢迎儿童C.中间型儿童D.人缘儿47.在一般情况下,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好成绩。A.高等B.中等C.低等D.低度48.知识丰富的人,可能有较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较低的创造力,这个观点是A.正确的B.错误的C.两可的D.不能说明问题49.开朗、活泼、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的人,性格属于A.外向型B.内向型C.意志型D.理智型50.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是A.活动需要B.交往需要C.认识需要D.成就需要51.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2.当我们在阅读鲁迅作品《祝福》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形象是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5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54.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55.王小明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A.美感B.心境C.道德感D.理智感5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A.正式评价B.自主性评价C.非正式评价D.总结性评价57.李时珍是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58.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也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A.数学家B.地质学家C.生物学家D.物理学家59.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应对A.雨打万朵花B.雨润万朵花C.雨浇万朵花D.雨淋万朵花6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是A.秦观B.王安石C.苏轼D.王勃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多、答少、答错均不得分)61.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级课程为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特色课程D.学校课程62.新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学生自主发展D.情感态度价值观63.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要实现三个方面转变。A.教师要终身学习B.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C.教师成为研究者D.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64.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包括A.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B.教学方法的设计C.教学媒体的选用D.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65.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中庸》和A.《大学》B.《学记》C.《论语》D.《孟子》66.1983年,邓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A.面向现代化B.面向世界C.面向未来D.面向科学67.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幼儿教育和四个等级。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中教育D.高等教育68.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和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A.审美情趣B.创新精神C.开放思维D.实践能力69.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有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得当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70.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71.教学六认真指A.认真备课、认真上课B.认真研究、认真教学C.认真考核、认真总结D.认真辅导、认真批改72.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学生73.一个良好班集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机构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4.记忆包含的三个基本环节是A.识记B.想象C.保持D.回忆75.“化悲痛为力量”、“不意气用事”说明了A.意志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B.意志对情感的作用C.情感对意志的控制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76.近年来,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分层教学B.小班教学C.复式教学D.小组合作学习77.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78.思维的基本形式有A.概念B.判断C.记忆D.推理79.惩罚应少用、慎用,这是因为A.惩罚是一种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B.惩罚会削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C.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D.学生不喜欢惩罚80.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三国演义》和A.《水浒传》B.《红楼梦》C.《西游记》D.《西厢记》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将结果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8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82.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8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等课程。85.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8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87.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88.尊师是爱生的基础,爱生是尊师的结果。89.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90.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少先队活动。91.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92.推行素质教育,在评价方法上要求实现从多元评价到一元评价的转变。93.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因此,我们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心不能二用”。94.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消除学生的无意注意。95.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96.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难度越大,越有利于其意志的培养。97.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影响。98.在品德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作用是相对的,一般说批评的效果比表扬好。99.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较高。100.小学儿童经常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作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在班集体中地位高低的标准。101.小学儿童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102.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103.良好的自信感是建立在适当、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104.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的自我评价起主导作用。105.气质是个性中最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它是先天的,因而不能改变。106.学习成绩的优劣,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107.“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促进。108.“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上差异的表现。109.“颂、辞、仗、詹”是平舌音,“揽、恬、倾、擒”都是前鼻音。110.“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摘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汗青”指书籍和史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5106107108109110
Ⅱ 小学生课堂参与 调查问卷
很多小学生不敢发言 是害怕说错被其他同学嘲笑 其实他是知道正确答案的 因为这一点就不敢发言 建议老师可以抽学号提问 如果学生答对 就表扬并鼓励大家主动发言 如果学生答错 不要批评 要鼓励 安慰
Ⅲ 关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指导语:各位家长,你们好!我们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四学生,想了解“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各种真实情况。我们将充分尊重您的个人隐私,并对您的答案保密。您的意见和建议会对此次的研究提供重大的帮助,在此向您致以诚挚的谢意。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学历:*
小学
初中
中专或技校
高中
大专
本科
硕士、博士
3.您的年龄:*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及其以上
4.您的每月家庭总收入*
1~1000
1001~3000
3001~5000
5001~7000
7001~9000
9000以上
5..您的孩子每月课外学习支出的费用为:*
500以内
500~1000
1001~1500
1501~2000
2001~2500
2501~3000
3000以上
6.您的孩子从何时开始参加兴趣班:*
2~3岁
3~4
4~5
5~6
6~7
7~8
8~9
10岁及其以上
7.您的孩子报了几种兴趣班:*
1
2~3
3以上
8.您的孩子参加以下哪些兴趣班:*
舞蹈 歌唱 钢琴(其他乐器) 美术 棋类
英语 写作 算数 手工 其他
9.您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时间是?*
周一至周五放学后
周末
10.您孩子每周参加兴趣班的频率时间为:*
1次
2次
3次及其以上
11.您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出于谁的意愿?*
孩子自己喜欢
家长觉得有用
别人报我也报
其他
12.在报名前你有征询过孩子的意见吗?*
有
没有
13.您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首要目的是什么?*
发挥孩子的兴趣特长
锻炼孩子各方面发展
为将来进入更好的学校
为了考证、考级
结实更多的小伙伴
培养完善孩子的人格
其他
14.您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孩子对课程是否感兴趣
课程对孩子将来发展是否有用
您的主观愿望
别人报我也报
15.您的孩子喜欢现在的兴趣班吗?:*
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太喜欢
不喜欢
16.您孩子对兴趣班所学内容接受程度如何*
好
不好
一般
17.您对孩子所在兴趣班的满意程度如何?*
满意
不满意
还凑合
18.孩子对兴趣班的满意程度*
满意
不满意
还凑合
19.您认为参加兴趣班学习是越早越好吗?*
是
不是
20.您认为兴趣班是孩子成长、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吗?*
是
一定程度上是
不是
21.您对现在的兴趣班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Ⅳ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效果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编号《135YWX-1227》,经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批准立项,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二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词语不理解,也查了工具书,但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学生根本不知道课前预习的方法和为何要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把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课题研究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研究范围及对象
宝塔区冯庄学校3-4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实践,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
4.经验总结法。结合相关理论和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总结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二)研究思路
通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实践经验,分析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前预习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六、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4.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4月15日——2016年5月底)
1.确定研究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2.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3.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4.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底)
1.制定课题研究月活动安排。
2.开展学生预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并形成初步调查分析报告。
3.开展学生自主预习和有教师指导预习后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研究,结合调查报告,梳理出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底)
1.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后期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总结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前期、后期调查分析报告。
3.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Ⅳ 小学生调查问卷2016-4首页
非常喜欢喜欢不喜欢有时候喜欢 请选择你喜欢语文学习吗? 2.你认为学语文学习重要吗 ? * 非常重要有些重要不重要 请选择你认为学语文学习重要吗 ? 3.你想提高语文能力吗 ? * 非常想有点想不想 请选择你想提高语文能力吗 ? 4.你学习语文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可多选) * 听不懂老师的讲课 说不出想说的内容 读课文有困难 不会写作文 请选择你学习语文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可多选) 5.你认为以下哪种形式对你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最有帮助(可多选)? * 多说 多听 多读 多写 请选择你认为以下哪种形式对你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最有帮助(可多选)? 6.你是否喜欢上语文课? * 不喜欢没兴趣一般喜欢 请选择你是否喜欢上语文课? 7.你喜欢你的语文老师吗? * 喜欢不喜欢一般 请选择你喜欢你的语文老师吗? 8.语文老师上课用的主要是哪一种方式(可多选)? *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 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请选择语文老师上课用的主要是哪一种方式(可多选)? 9.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 发呆或开小差以听老师讲为主常处于思考感受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请选择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10.上课时你能完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吗? * 完全理解一般不理解 请选择上课时你能完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吗? 11.你在课堂上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 * 有偶尔没有 请选择你在课堂上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 12.课堂上老师会提问你吗? * 会偶尔不会 请选择课堂上老师会提问你吗? 13.你能主动完成作业,及时预习、复习吗? * 能有时不能 请选择你能主动完成作业,及时预习、复习吗? 14.你会经常不完成作业吗? * 经常完成有时不完成经常不完成 请选择你会经常不完成作业吗? 15.写作业时,你能做到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吗? * 能有时可以不能 请选择写作业时,你能做到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吗? 16.你的老师是否经常在课堂上给你提供朗读的机会? * 没有过偶尔经常 请选择你的老师是否经常在课堂上给你提供朗读的机会? 17.你是否经常朗读课内、课外书籍? * 没有过偶尔经常 请选择你是否经常朗读课内、课外书籍? 18.你喜欢写作文吗 * 非常喜欢喜欢不喜欢有时候喜欢 请选择你喜欢写作文吗 19.你主动地写过日记吗 * 经常主动地写有时主动地写不主动地写被迫写 请选择你主动地写过日记吗 20.你认为造成你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方面呢? 8.语文老师上课用的主要是哪一种方式21.你希望老师能给你提供怎样的帮助? 这些够了吗?
Ⅵ 如何培养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当然,空洞的理论是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的,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知才会认可你的想法。于是,我通过仔细调查,寻找课前主动预习、成绩又突出的同学,让他们做榜样。让这些同学谈心得,谈体会,从而激发其他同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容易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前预习之中。
其次,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和督促,是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的关键一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兴趣容易产生,但持续时间比较短。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会逐渐降低,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因此,在每节课上,我总是适当设置一些环节,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前预习做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这些同学体验到预习的成就感,在班内形成“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风气。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经问卷调查和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不少同学认为把本节内容看一遍就是预习。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消极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看一遍,更重要的是总结本节教材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阅读之后把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理解可以简单的在书中做批注等等。总之,在安排课前预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明白,怎样做,做什么,这样学生预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当然,一开始,我们会觉得比较麻烦,但是一旦学生养成习惯,我的麻烦也就结束,此时,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就养成。
俗话说“好习惯是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还不尽的债务”。我想,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上,我们所有教师投入再多的劳动,付出再多的精力,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