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中预习的有效性
到了高年级,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预习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就拿我们班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预习还只是停留在抄好生字词,阅读一遍书而已,而对于对课文的整体及细节的把握往往是不动脑子地做,有的乱做、写得越少越好或文章摘抄几句而已,有的去抄有关参考资料,所写的答案比老师还概括、精准。
一、原因分析
1、预习在学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业。
第一,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傍晚布置作业,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自己都觉得这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看到有预习这一项,部分学生很高兴,数作业时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预习了没有。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给孩子检查的时候也就问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老师的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课文你得读两遍,哪几个字你得划下来查字典注音,哪些词语你得查词典解释含义,分段落写段意,等等。结果是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这样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都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
3、老师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二、改变现状,做到有效预习
1、重视预习指导,常抓不懈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必须做到对预习的指导到位,而且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
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
2、加强方法指导,循序渐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其次,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第三,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着重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落实检查评价,有始有终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可以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并且能够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 3、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做到初步理解。”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同时、驾驶知识等的能力、句段,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有质疑提问的,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 2,给课文标注自然段,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用横线标出生字,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但无定法: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预习具有侦察作用。例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理解词语的,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其效果不言而喻。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令人担忧的是。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默读,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关键词语,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五写,而且差异是显著的。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对于教师来说,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对于学生来说、驾驭教材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如果课前预习的好。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不预则废”。”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从长远目的看: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这种自练、独立撷取,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更要授之以方法。四问,“书不读熟不开讲”,累死劈柴人”。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虽然预习很重要,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怎样写的,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从近期目的看古人云,即在老师讲课以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重点句子,不如授之以渔,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读的方式很多、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要达到这一点,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预习的方主要有,为打造“和谐高效,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三查,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凡事预则立,教师难于把握、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有速读,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授人以鱼,心中有数。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甚至不管不顾、学习能力,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词,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解决生字,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查工具书,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可是,做到有的放矢,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教学有法,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朗读等,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一读、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分析问题,有自学生字新词的,就会精力集中。一句话: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文的写作思路;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所以。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生词;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二标
⑷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结题报告
(一)预习使课堂笔记更能抓住重点
课程的提前预习使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缩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内容。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事件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
(二)预习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事件
经过预习扫清了知识的障碍,提高了课堂吸收率。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课似懂非懂,下课再重新学习而浪费时间。对新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降低了复习和作业时的难度,可以节省课后复习、作业的时间。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降低作业的错误率从而节省改错题的时间。可见,课前拿出少量的时间进行预习,不仅使我们的课堂听课轻松舒畅、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的无效劳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预习能理清听课思路
经过预习,我们对于上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了,容易跟上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有时预习得比较好,对所讲的知识比较熟悉,不妨想一想下一步老师会怎样讲,然后在继续听讲中加以对照。由于思路理清得好,提高了听课效率,老师布置的作业能顺利地完成,这样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增加了,学习就主动了。
(四)预习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在预习中,为了理解新知识就要积极地追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追忆不出来,再去翻阅旧教材。通过预习再把这些知识重新回忆起来,那么就有利于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
⑸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有效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时到如今,很多“预习”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其要求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久而久之,自然违背了预习的初衷。鉴于此,如何指导学生的有效预习?敬请各位同仁献计献策,让我们互助互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具有实效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语文课前预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在教学现状中,往往预习收效甚微,或许原因不在于预习本身的陈腐,恰恰是在于教学者指导预习的观念、方式与方法的陈腐。所以也引出下面的话题。〖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