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 四 单 元
1.给下列黑体字注意。
骸骨( ) 峰峦( ) 妒( )忌 预兆( )
喑哑( ) 嗉囊( ) 静谧( ) 篡( )改
劫( )掠 莴( )苣 螽( )斯 尖喙( )
2.根据果文填写词语。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 )。
(2)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 )的歌手了。
(3)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 )。
3.找出并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稍然潜行 大雨顷盆 朦胧不青 乌云弥慢 清诡响声 哀鸣剔蹬
惊惶矢措 夜色沧茫
错别字:
改正:
4.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示例:(高明的)魔术师
( )雕刻家 ( )宇航员 ( )狩猎者 ( )侵略者
5.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登上月球)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提示:句子中的“小”与“大”形成对比,突出了登上月球的重大意义。)
仿写:建立新中国,
6.辨别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
(2)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 )
(3)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
7.指出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而引起的鳞波。( )
(2)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
(3)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 )
(4)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8.文学常识填空。
(1)《化石吟》属于 诗;诗句“ ”表现了诗的主题。
(2)《绿色蝈蝈》的作者 是 国著名的 家。本文选自 。
(3)《山市》选自 ,作者 世称 先生。 代
家。山市与 相似。
第四单元
1、骸hái 峦luán 妒dù 兆zhào 暗yīn 嗉sù 谧mì 篡cuàn 劫jié 莴wō
螽zhōng 喙huì 2、(1)变化无常 (2)更胜一筹 (3)可望而不可即 3、稍——悄 顷——倾 青——清 慢——漫 诡——脆 剔——踢 矢——失 沧——苍 4、卓越的 勇敢 机警的 愚蠢的 5、示例: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只是伟革命的一小步;但是对于世代深受压迫的人民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一个大翻身。6(1)描写 (2)说明 (3)议论
7、(1)打比方 (2)作比较 (3)列数字 (4)作诠解 8、(1)哲理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2)法布尔 法 昆虫学 《昆虫的故事》 (3)《聊斋志异》蒲松龄 聊斋 清 文学 海市蜃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课内阅读题
第十六课 化石吟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3.“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4.“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
5.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第十七课 看云识天气
(一)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2.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⑴
⑵
⑶
⑷
3.本段的中心句是: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 是现象,说明 是本质。
7.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8.文中⑸⑹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2.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 、 、 、 。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晕”有什么特征?
5.“华”有什么特征?
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7.“华环”的变化预示了什么?
8.“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
10.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对“看云识天气”有何看法。
(四)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④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慢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1.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是 的关系,在内容上起 和 的作用。
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3.选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你列举一例,并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第十八课 绿色蝈蝈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语段选自 ,作者 , 国 家。
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窃窃自语 。
(2)喑哑 。
3.概括此段内容。
4.从文中至少找出两句拟人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此段中作者用那些词语描写蝈蝈的声音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蝈蝈的什么感情?
第十九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一)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 (喊、救、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 (均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 (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线上选词填空。
2.解释加短线的词语。
(1)凌晨: 。
(2)神往已久: 。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个工作程序:
4.这段文字交待了三个关键数字,分别标识三个关键的工程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
7月29日晚上9点23分 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 从飞船换乘登月舱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中心发来呼叫准备登月
5.“7月21日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
6.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
(二)
一到月球表面, A 和 B 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 B 从登月舱申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
2.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
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B指____________。
3.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而言,是巨大的飞跃。
D.这一伟大的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第二十课 山市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 )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往来屑屑 ( )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连亘六七里 ( )
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见山上人烟市肆( )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入层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8.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
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
10.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
11.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想,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的任何一个阶段。(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200字。
第十六课《化石吟》答案:
1.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林木葱茏、幽雅。2.因为人们可以从化石中发现许多信息。3.指代“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进化”;相应的句子为“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发”。4.人们可以从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历史发展的秘密,让人们去探究。5.构成反复的关系,强调化石为我们提供的信息。6.诗歌将化石拟人化,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变化历程。
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答案:
(一)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打比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3.形态、特征。4.总-分-总。5.看云可以识天气。(二)1.D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3.第⑽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4.说明、描写;分类别、打比方 5.B 6.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7.第五句;第九句 8.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三)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晕、华、虹、霞 3.B 4.“晕”是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红色,外层紫色。 5.“华”是比晕小的彩色光环。里紫外红。 6.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7.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8.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9.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0略。(四)1、总分 概括上文 提示下文。 2、(1)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2)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共同点: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略。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答案:
1.《昆虫的故事》 法布尔 法 昆虫学 2.⑴自言自语的小声说话,形容声音细小。 ⑵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3.介绍蝈蝈的歌声 4.如:“……蝈蝈在窃窃自语” “……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声再响一点,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地描绘出蝈蝈的歌声时而尖锐急促,时而柔和悠扬的特征。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可读性。 5.⑴“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能写出四个即可) ⑵喜爱、赞美之情。
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答案:
(一)1.呼 减速 平稳2.(1)天快亮的时候。(2)内心向往已久。3.时间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4.略 5.这两个数字特别重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略。(二)1.树 舒 2.A指阿姆斯特朗;B指奥尔德林 3.他们共做了九件事:(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3)立纪念碑;(4)安装摄像机;(5)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6)安装测距激光仪;(7)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8)插美国国旗;(9)与总统通电话。4.B。
第二十课《山市》答案: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山市蜃楼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略)2、mīng mng yun chn y gn shū pn 3、经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4、D 5、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6、D 7、时间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 8、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9.前者孤塔耸立,少顷换一幅图景,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楼的情景,逐渐变化,依次消失,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减小的。10.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 (允许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1、略
2. 谁有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的复习资料啊
孤(来孤单) 缓(缓慢源) 翼(小心翼翼) 椭(椭圆) 弧(弧线) 援(援助) 冀(冀志) 惰(懒惰)
C
中秋节(元宵节),除夕
重阳节,端午节
D B C A
地球能源能在多长时间中为人类提供需要。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第2段)
人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
经常
清晰明白的样子
有的
这样
和登州看到的大概相同。
记载两个“海市”现象,分别出现高唐县和登州。相同:都不再陆地上。 不同: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海中。
形成的原因是沈括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
3. 谁有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的复习资料啊谢谢大家,快,明天要用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我爱这土地》嘶哑(sī yǎ) 喉咙(hóu lóng) 汹涌(xiōng yǒng)
吹刮(guā) 温柔(róu) 腐烂(fǔ)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刺激使发怒。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乡愁》
枚:量词,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乡愁: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神往:心里向往。
疲惫:非常疲乏。
吴侬软语:指今上海、江苏东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的吴方言区语调温软、柔和。
蓦地:出乎意料、突然。
弦:乐器上发声的线,一般用丝线、铜丝或钢丝等制成。
颤抖:哆嗦,发抖。颤另读zh n,物体振动。
四面八方:指各个地方。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渴望:迫切地希望。
兴亡:兴盛和灭亡。
嗟伤:叹息哀伤。嗟,叹息。
沦丧:消亡,丧失。
疆场:战场。
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异地:他乡,指家乡以外的地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时的伴侣。
子夜:半夜。
浮泛: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满载: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平平安安:没有事做,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我爱这土地》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还有莪伽、克阿、纳雍、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因为算卦的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所以自幼被寄养在一位叫"大堰河"的贫苦农妇家里,到五岁才回到父母家中。这使他从小感受了农民的忧郁,并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联系在一起。在回到家里后,他一直处在冷漠的空气里。这幼年的不幸遭遇,成了他日后作为一个革命诗人的幸运的机缘。从家族关系、生理血统看,他是地主的儿子,而从感情关系、心灵系统看,他却是精神上的"农人的后裔"。他的诗歌创作正是以此为土壤而生根发芽的,他正是以歌唱"大堰河"踏上了诗坛。
《乡愁》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何其芳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喜欢写诗和散文。1935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莱阳的乡村师范和成都中学任教,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危难使他的思想起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写的《还乡杂记》是一本比较成功的散文集。1938年9月到延安,在"鲁艺"文学系教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任"鲁艺"文学系主任。其间写了不少诗歌,辑为《夜歌》,这些诗反映了知识分子渴望革命的心愿。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深入生活,热情歌颂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写了不少好作品。如《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延安》等,1944年5月去重庆,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1947年10月曾任朱德同志秘书,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职。写作侧重于文艺理论和文学研究,着有《西苑集》等,1977年逝世。
《纸船》关于作者泰戈尔,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o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着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着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三、重温阅读衙段
(一)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惆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 为什么故乡的歌"总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2. 怎样理解"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3. 月夜思念故乡,是古今诗作共同的主题。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古代诗歌是反映这个主题的?请写出几句。
4. 用散文的语言描述第二节诗。
5. 诗中比喻乡愁的句子是哪一句?
6. 就你的理解,比较两首乡愁诗的异同。
(参考答案:1. 因为月亮能勾起思乡之情。2. 思乡之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消逝,正像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凋败,永不老去。表现了"乡愁"根深蒂固,永难摆脱与控制。3.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4. 回想故乡的面貌,并不十分清晰,但一想到它,就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怅惆萦绕心头,就好像那次在朦胧的雾中与亲人们挥手作别时的心情一样。5.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6. 成理成文即可)
(二)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的?
2.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
3.诗歌的点睛之笔是哪几句?
参考答案1.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为祖国竭尽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心愿。2."大地"、"河流"、"风"、"黎明";"大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 人教版语文课堂作业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复习答案
1.B 2.D 3.B 4.D 5.c 6.①c②A③B 7.①《昆虫的故事》 法布尔昆虫学家②《聊斋志异》蒲松龄 留仙 文学 ③略8.叫减速平稳版9.时间顺序权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10略11甲这两个数字特别重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2,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13.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I%。14.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1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答出一种即可》。16, A 17B 18D 19B 20月亮本来没有发光,好像银色的丸子,太阳照射它才发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