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考不好
那是因为没有掌握好阅读理解的回答技巧,下面提供阅读理解技巧供参考:
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技巧一、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主题,如《月是故乡明》一文,从题目入手分析,可推测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应是借描写明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说明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说明的对象或对象的特征,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一文,从题目可推测出文章说明的对象应该是中国戏曲,说明的中心是中国戏曲的特点。如何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考生可沿着题目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定要注意总说性的语段、过渡性的语段,通常在这样的语段中能找出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或句子。
议论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论述的话题或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谈宽容》、《说天才》,这些题目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宽容是一种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这些题目是作者对“宽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论点。由此可见,论题包含着论点,以论题为线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论点。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技巧二、由略到精最少读三遍
①文章读三遍: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共有三个课外语段,对于任何一篇课外阅读,考生都要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第二遍精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第三遍更换角度,检查试卷。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读一遍,就下结论写答案,那么很容易中途受挫,或扭曲自己的思考方向,而且也容易忘记自己想表达什么。
②画重点词句:考生在阅读语段时,可以在重点地方(说明文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首括句、尾结句,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记叙文开头和结尾句、议论抒情的句子、景物描写的句子、人物描写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议论文中标志中心论点的词语,如“我认为”、“所以”、“总之”、“可见”、“综上所述”等)用铅笔画线,以利于了解、分析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再次整体阅读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第三遍阅读可根据画线部分快速浏览,检查回答是否准确。
③换角度审题:很多考生对答案检查了很多遍,也没有发现错误,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考生只检查答案,而没有再看看问题。二是一直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同一个角度,当然只能得出同样的结果。防止这种错误出现就要更换角度,重新审题思考,避免答题的片面性,使错误能及时得以纠正。
技巧三、还原词句就近找论点
在记叙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中,经常设置如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个语句含义的把握等问题。考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首先,找到这个词语或句子的出处。把词语或句子还原到文中,然后再思考问题。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准确推断词语的含义,准确了解语句在文中所占的位置。考生万不可一见到题就草率作答,这样极易断章取义,偏离文章中心。
其次,不要随意联系现实。有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总喜欢联系现实,当现实与文章内容不一致时,总认为文章的作者是错误的,然后就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已有认知答题,完全不顾文章,这是大错特错的。
再次,遵循就近原则。议论文中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某某文字直接证明的道理是什么?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考生在回答时,首先应关注某某文字前面或后面是否有说理性文字,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答案。如果没有,再找某某文字所在段的中心句,如果有中心句,那就是答案。如果没有,那么再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技巧四、依靠重点词完善采分点
有的考生做阅读题时,发现问题简单,自己会做,就盲目乐观,精神松懈,考生常因此丢掉一些最基本的采分点。
譬如《扬州个园》中有这样一段话,“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如果根据此段内容设置问题:此园名为“个园”的原因是什么?考生会感到回答此题非常轻松,但是却容易忽视一个最基本的采分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因此,考生越是认为试题容易,越应该慎重。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说明文提炼信息准确度好把握,信息点回答不全面却是个大问题。那么,如何全面筛选信息呢?像上面介绍的例子,只要考生在阅读时注意到“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前有一个“又”字,此题就不会轻易丢掉采分点了。所以在阅读时,尤其是阅读说明文时,考生一定要注意“又、还、也、此外、而且”等词语。
技巧五、言简意赅分条作答
做课外阅读,需要书写的文字较多,一些考生常怀有侥幸心理,答案写得非常详细,以便阅卷教师从中找到正确答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考生回答问题时,应言简意赅。比如在回答“请概括文章所使用的事实论据,或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一类的问题时,考生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如果是正面的事实,可以概括为“某某按照论点的内容去做了,有怎样的效果”;如果是反面的事实,可以概括为“某某没按照论点的内容去做,有怎样的后果”。这样既节省笔墨,又抓住了采分点。
有些问题的采分点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阅卷教师批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条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题,考生应在每一条答案前标明序号,以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几个采分点。
技巧六、仔细审题避免丢分
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审慎对待,细心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须知: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考点、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考生因不仔细审题而丢失的分数,往往多于没有掌握知识点而丢失的分数。如题干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干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都是不注意审题所致。这类考生在答题时,往往是“想当然”,思维总停留在见过的题型上,总认为此题似曾相识,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答题,而很少去领悟此次考试出题者的意图。成绩发表后,才追悔莫及,为时已晚。所以,越是似曾相识的题,越要仔细审题,避免丢分。
⑵ 小学生语文太差,怎么补
孩子语文成绩差大多老师家长的方法是给他听写、做卷子,帮他一对一地订正,再回就是做卷子,讲卷子;或者答讲作文技巧、写作文。补基础知识,大多停留在让学困生比别人多练几遍,这种方法乍看有效,当日补习的内容会了,晚间听写、默写正确率提高了,考试前突击补一下,成绩也能上去几分,孩子的语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补作文和阅读,孩子收获的也仅仅记住了一些阅读、作文方法的概念而已,并无实质改善。
孩子语文成绩差究其根本还是阅读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弱,因此,朗读与平时的积累就尤为重要,每天至少朗读一个小时以上,朗读的量远远超过假期留的作业;孩子刚开始不爱读,要家长督促;开始时一篇文章要练十遍八遍才能读好,后来只练三四遍就行了。基础扎实了。在“听写”“看拼音写词语”“积累填空”等基础考察中,孩子错别字大大减少了。表达流畅了。口语上一改原来站起来结结巴巴,吭吭哧哧的现象,变得清晰、流畅了。作文(随笔)一改原来前言不搭后语,写几句话就没话说的问题,变得语言通顺,思路清晰,内容比较丰富了。
⑶ 阅读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为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水平而觉得苦恼,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提高小学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读,注重读书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就带你了解小学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从小开始)以上的五次阅读法以及阅读的三个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够拿去实践,那么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阅读辅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对方法,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提高。
⑷ 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小学生都这样,不要太着急。 他喜欢看书这很好,对学好语文很有帮助,至于您说他不会应用,是不是缺乏引导呢。可以让他给您讲书上说了什么,其实无形中就是锻炼他的表达与概括,其实就是一种阅读理解。接下来,您可以根据他说的,让他联系一下身边的事。有没有相似的,或者利用书上所传达的意思,自己能不能编造一个类似事情来。从教育学上讲,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同样,迁移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负向的。可以从反面来表述一种意思,可以是不好的(但要明确不能向这样的人、事学)。这样一来,思维不就打开了吗?多培养他的思维,这样在加上他读书的积累,就可以应用了。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背一些精彩片段,但我更建议背唐诗,因为它短而精,也可以提高文学修养。 我不建议多做题,背死书,这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强化,况且未必能提高多少。因为,小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不是考题海就能提高,关键在于引导和点拨。否则,强迫他做不喜欢的事反而事与愿违,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从教育心里学的角度,适时的激励要比一味的强化的效果要好。
⑸ 小学生怎样改进阅读理解能力差的毛病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阅读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二 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
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学,为什么还能写出长长的信给爷爷?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展开思路,丰富想象,各抒己见,就会提出以下问题:(1)《凡卡》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一篇著名长篇小说,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是虚构的。(2)凡卡七八岁时,可能上过小学,加之聪明好学,所以学会了很多字。(3)凡卡当学徒受尽欺凌,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质疑和提问。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给予鼓励。
三 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快读) 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四 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
⑹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的样子。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今天给孩子最好...
我们的母语,你们把它搁哪去了
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我为什么把语文叫母语,这个我反反复复地讲过。因为我们没有权利不热爱自己的母语。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
我们现在对语文的理解和敬畏,都还缺一点点。我们孩子也发生过一些小故事和笑话,比如用“陆陆续续”造句,学生说:“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同时,还有“我弟弟长得欣欣向荣”这样的笑话。
日有所诵,必有收获
有个孩子特别有意思,现在是北大中文系博士,非常了不起。小学五年级时,期末考试考作文,没考好,因为他写成了一篇驳论文,他认为作文题目“记件有意义的事”非常没有意义,建议以后不要再出这样的题。我把他批了一顿,第三天他送了我一首词,是他自己创作的,叫《独笑傲》——
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我至今还珍藏着这首词,那时候他才11岁啊。大前年,我们见面,他个头高,一下给我抱了起来,然后把手搭我肩膀说,“最近看了你博客啊,比以前有进步了,继续努力啊”。我就想起陶行知那句名言,“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我真的好崇拜我的这些孩子。
还有太多太多好的诗篇,我希望家长也一起来好好品、好好学习,能不能睡前在床头领着孩子读一读。日有所诵,必有大获、必有大德。我希望希望,拜托拜托各位家长,你就这么坚持坚持,您孩子的语言就是他思维的外壳,他的语言就是他的情感态度。
一句话,琅琅书声,就是孩子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