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五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

五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

发布时间:2021-02-08 15:27:16

㈠ 八十年代人教版小学第五册语文课本的第一课的内容

走错地方了吧
谢谢

㈡ 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什么特点

一,偏了语言,应重视文学
多少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文学,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背着骂名。“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这是流行于语文教育界的贬义词。语言(言语)学才似乎是语文教育的正统;“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口号一直“广泛深入人心”。五十年代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似乎是“语言”学派胜利了,八十年代的“语言文字训练”浪潮盛极一时,至今仍然热火朝天--这有对的和有效的一面,实际也是“语言”学派占据上风。看看我们的教材,基本是以语言学的路数和体系编写;听听我们的课,基本是以语言学的“招数”分析文学作品;翻翻我们试卷,基本是以大学语言学系的标准和方法来编拟试题。有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自建国以来,语言学界和语言学家对语文教育的干预远远超过文学界和文学家的干预。中小学语文教育基本是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或者更直接地说,现代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基本理论,是奠定在语言学理论的根基上的,而这个理论又是十九世纪的静态的语言学理论!
我想躲开“语文”两个字的内涵如何解释的争论(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抑或其他),只想从社会文化的总的心态上,说说人们为什么偏重语言轻视文学。五四后,中国总体的社会文化主潮就是“一切要致用”、“一切要实用”。致什么“用”呢?建国前是民族救亡图存之“用”、军事政治斗争之“用”,建国后,是经济建设、富民强国、阶级政治斗争之“用”。一切能立竿见影用于上述目标的部门、学科才能得到大发展,而远离上述致用目标的部门和学科,则不能得到发展,或抑制其发展,或令其“异变”成纯粹致用的部门、学科。相比而言,语言与文学,那个更有用呢?当然是语言,语言是交际之用,须臾难离,无论参加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人才,还是参加经济建设的人才,语言对他们是最重要的。 文学,则是消遣的,高雅的,无论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还是于经济建设,均无法直接致用。中小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急功近利”的社会“致用”人才,语言用得上,文学离得远,似乎可有可无。而且,文学是致于人的“内在精神”,而语言则是致于人的“外在交际”,当然后者重于前者。所以,教材编选时轻视文学,即使选文学作品,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选那种真正能够陶冶人的精神和性情的以艺术取胜的篇章,而更多的是用“致用化”(尤其致现实政治之用)的眼光筛选过的、剪裁过的文学作品。对这些文学作品也仍然是用“语言学”的招数和方法来讲析,(再加上用“兴无灭资”的话语来阐释其内容)。
其实,文学,之于语文教育的作用,功莫大焉。可以说,一切语言(言语)教学,离了“文学化”的教学方法,简直寸步难行。高超的语文教育的艺术,完全是借助于文学的;基本的语文教育艺术,同样是离不开文学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能体现语言价值和语言真谛的,是文学;最能负载语言价值与语言真谛的,还是文学。一句“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是语言学的,还是文学?让孩子用“种”造句,孩子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毛泽东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语言学,还是文学的?

二,偏了白话, 应重视文言
鲁迅、郭沫若一代人曾大反文言,叶圣陶先生似乎也不大赞成学文言,毛泽东也反对。或者干脆说,自五四后,一直到本世纪80年代,学文言一直受到整个社会主潮的阻扼。少学或不学文言,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 因此,尤其建国后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或极少,或干脆没有。
为什么反对学文言呢?大概意思有三:一,文言中有许多封建思想糟粕,它在“封资修”的名单中排头号,与现代的政治文化思想相抵牾;二,文言是僵死的东西,禁锢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三,文言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用。
其实,这是十分肤浅的。文言中有糟粕,但更有精华。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那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漫漫的、璀璨的精神历程,我们再通过“文言”, 去“循迹走过”,对我们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不断地“走过”、不断“历练”,就是我们的精神“积淀”、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
文言与白话,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的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无母哪有子,无根哪有枝叶繁茂!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自建国以来,大陆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化”“粗俗化”,---这实际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恶果!
鲁迅、郭沫若一代人反对文言,自有他们那代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生在五四前,他们是在文言的“酱缸”中浸泡过的,他们的每个毛孔中都有文言的滋养;也就是说,他们的文言的根底,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奠定得异乎寻常的雄厚了,所以,他们无论怎样反对文言,他们所受的文言的有益滋养,是反对不掉的,他们的文言的或者说是文化的根底,是不会因此而变薄的。鲁迅“‘先生之文,上穷远古,旁及异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语,苍然深邃,情致极焉’。鲁迅读过古书不少,从而‘知旧世之弊’,文章‘雄厚冷峭,于书卷气杂以斗士风采’。仔细阅读鲁迅的白话文,不难发现他笔下其实‘白’中处处有‘文’,可见文言真是白话的基础。”(董桥) 而我们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甚至六十年代到七十、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很少或根本没有一点文言的根底的情况下,如果也跟着鲁迅、郭沫若一代人的余音,再去反对所谓的文言,不是头脑发昏,就是瞎起哄!哄来哄去,“哄”掉的是几代人的文化学养,“哄”断的是民族的文化血脉,“哄”塌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三,偏了例子,应重视数量
自五四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总体思路,就是四个字--“举一反三”。
什么是“举一反三”?就是每学期以“二三十篇文章”为“例子”,对例子进行非常“科学”细致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以此来达到让学生“循例”学会听说读写、“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语言(言语)的目的。前面师生对二三十篇“例子”文章的拆解、把玩、历练,就是“举一”,之后学生“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就是“反三”。
“举一”,讲究求甚解、深解,不厌其深、不厌其细、不厌其透,一篇文章讲它三四课时不在话下。“举一”的目的在于“反三”,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看看怎么运用语言。“举一”是数量少,“反三”是数量多。每学期最多30篇文章,1年也就60篇,中学6年最多也就360篇。试图通过360个例子的学习,让学生“繁衍”远远超出360篇的言语。因此,“举一反三”的妙蒂就在于“以少胜多”。讲360篇文章是“举一”,学生生成、繁衍更多 语言是“胜多”。
仔细考察这种“举一反三”的现代语文教育总体思路,实际就是一种完全科学化、理科化的路子,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的路子。学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不就是“举一反三”吗?教材或教师讲深讲透一个例题,后面就附着相当数量的习题;学生学会一个例题,就会做数量相当多类似的习题。这种总体思路,有一定成效,但成效不大,几十年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一直在少慢差费中徘徊,与此有关。
其实,大量的研究、实践以及常识告诉我们,语言(言语)的学习规律,恰恰是“举三反一”。语言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 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言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言语)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再无限量地加大后,才“奔涌而出”。因此,数量的巨大,例子的极大丰富,才是形成语言(言语)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婴儿学口语的例子颇能说明这个问题。孩子呱呱坠地时,一言不会,1周岁左右说出最简单的“妈、爸、水”语词,2周岁左右就能自如运用语言,说出奇妙的句子。为什么口语学得这么快?效率如此之高。因为他接触了“天文级数量”语言(言语)的“例子”!以平均每天听大人100句话计算,每句话10个字,每天就是1000字,一年365天就是365000字,两年就是730000字!那就是说,孩子学会口语,等于两年“读”(用耳)了五六部长篇小说!我们学书面语,中学六年语文教材才多少字!所以我坚定地认为,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决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现代语文教育总体思路必须彻底改变!

四,偏了分析,应重视吟悟
自五四后,西方“科学的东西”引入到中国,引入到语文教育之中。这些“科学的东西”有,西方的语法学、写作学、文艺理论学、阅读学乃至文章学、词汇学等,还有诸如所谓“新三论”、“旧三论”的东西等等。这是好事,对语文教育的规范和科学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而,本世纪以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出现了区别于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奇观,就是出现了“讲深讲透”、“析细析微”的现象,西方化的语法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等知识,大量地进入到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不仅仅是西方语法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知识”的进入,而且是整个西方化的、所谓科学的教材“编写体例”的进入、西方化的“教材讲授方式”的进入。甚至在小学里,一篇《登鹳雀楼》也能洋洋洒洒分析内容20分钟(张志公语)。
叶圣陶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方面比以前注意得多了;可是 学生吟诵的功夫 太少,多数学生只是看看而已。这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 。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老先生这段话,是针对四十年代的情况说的,四十年代之后的情况怎么样呢?熟悉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现状的人知道,这种“重分析、轻吟悟”的状况,愈演愈烈。现在五十年过去了,情况怎么样了呢?也可以说,仍并无大的改观。请各位注意,我并不反对“理法”的分析,不主张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全盘吟悟。我是说吟悟这种中国传统的颇为有效的语文教育方法,与来自西方的所谓理法的分析相比,在成效上绝不比它差,甚至有时远超过它。
为什么把我们民族自家的、这么好的语文教育的“看家本领”给丢掉了呢?我想,说透了,这实际是自五四以来的一种泛化的崇仰西方科学的民族自卑心态所致。五四后,似乎各行各业、各门学科,一切都讲科学,都讲理性分析,讲分解和所谓的“解构”,似乎语文教育不讲这些、不引进这些,就是落伍的、低效率的。未来中国语文教育,应该拣起这个丢弃“宝贝”了!

五,偏了理解,应重视背诵
人的语言(言语)能力的学习、语言(言语)能力的形成,其实主要是依靠对前人经验的一种模仿;且基本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模仿。因而背诵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语言能力的形成,当然需要“理性”的参与 ,需要“理法”(如语法、写作法、文章学等)的帮助,有时这种“理性的参与” 、“理法的帮助”还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譬如弄清结构、分清层次、总结归纳等等。
但是,背诵,对语汇材料的积累、对整体文句的感性的积累,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更大。背诵,是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萦绕心头,如发于已心,如出于已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巴金先生能够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是他们作为文学家有着超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
可是五四后,尤其建国后,以“理”来解语言、来学语言的方法,代替了以“背诵”为主基本不讲“理”或少讲“理”的方法。几十年来,中国语文教育的课堂上讲“理”过多,而求“背”太少。从偏于分析、轻视吟悟,到偏于例子、轻视数量,再到偏于理法、轻视背诵,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现代中国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探索者有一个美好幻梦---即总想走出一条所谓的“科学化”“理科化”的捷径,但没曾想,却走向了“科学主义”的歧路! 繁琐哲学、玄虚之学、形而上学的纯技术化的习题、板滞的操作课型与步法等等,在语文教材和课堂上,泛滥成灾!从小学到中学用2700课时学自己的母语仍过不了关--此咄咄怪事的原因就在这里。这是过于崇信所谓西方科学主义理性的结果。要大大提高中国语文教育的实效,在不丢弃适当分析、例子、理法的前提下,非重视吟悟、数量、背诵不可!

六,偏了散文,应重视诗
翻翻我们的教材,散文(广义的)占了90%,诗退居到了10%。(我这里说的诗也是广义的、宽泛的,那种虽以散文的体式写成,但内核具备诗的精神,也是诗。)对现代诗选得少,对古典的诗选得也少。语文考试也有个流行的不成文的禁令,那就是作文不能写成诗。
这是否也跟当代中国社会的大的政治文化心态直接关联?这个大的政治文化心态就是--实用。实用,从大处说,是国家的政治军事斗争、经济建设,小处说是人际交往。而散文是广泛应用的文体,而诗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无可用”。
可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诗书传家”--不但可用之于家,还可用之于国。孔子甚至说,不学诗(诗经)无以言。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诗,是中华文化精华中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部分。古代文人,写诗抒怀,以诗筹答,以诗相赠,是平凡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事。可现代当代的文人(广义的),还有多少能写诗!即使能写诗,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写得好诗,实际情况确是“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是说,中国诗教的薪火已经快没有传人了,快要熄灭了!追根溯源,这不正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悲哀吗?
其实,从少年儿童自身的特点讲,诗最接近于他们的性情,最接近于他们天真烂漫的心灵。干脆说,孩子天然就是诗人。三五岁的孩子脱口说出“天空中有美丽的动静”这样的话,这不是诗是什么?这是“天然去雕饰”。中国今天的孩子,诗的天分还没有得到任何发展,就在语文课上被老师们按着头去学“实用”性、“交际”性的所谓散文,这无异于摧残、扭曲。退一步讲,即使为了 “实用”、“交际”,通过具有神奇想象的诗来学语言交际,成效其实更大!
诗诉诸于人的“内在精神”,散文诉诸于人的“外在交际”。我们不能只顾实用性的交际,而荒芜了孩子的“精神”。

七,偏了峻厉,应重视雍容
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太重了,它太庄重,太沉重,太峻严!一直以一副峻急严厉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主要指四个方面,教材的内容、课文的阐释、教学的方式、教育出的孩子。
教材的内容:社论、领袖的报告、领袖的故事、直接阐释时政观点和政策的文章, 太多地充斥于我们的教材之中。相反,谐趣的、幽默的、亲和于人的文章,你能从小学到高中的24册语文教材中找出几篇?对比一下英国人编写的《新概念英语》和中国的语文课本,同是语言教材,哪个更有趣、更有人情味?其实,中国的文章中有许多是诙谐有趣、循循善诱、和言悦色的,诸子百家中有许多寓理于诙谐幽默、于日常情事之中的妙文。这是中国文章的一个传统。 我们古代有《笑林广记》,现代也有老舍(如他的《老张的哲学》)、钱钟书(如他的《围城》《写在人生边上》),更有当代的王蒙(如他的《冬天的话题》《坚硬的稀粥》)、王小波(如他的杂文)。他们都是文章大家。可课本均不收。
课文的阐释:对现行教材中所有课文的解读和阐释也太庄重。我们现行教材中,许多篇目中都有幽默诙谐成分,但是我们却大大忽略了、视而不见。如《拿来主义》、《文学与出汗》(已删)、《茶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甚至“山药蛋派”的赵树理的作品,均有不少谐趣在。可《拿来主义》只成了“批判卖国主义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茶馆》只成了“送走旧时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成了《红楼梦》的“阶级斗争的纲”。原本是幽默小说的《警察与赞美诗》、幽默占绝大成分的《变色龙》、《高祖还乡》,对其诙谐幽默成分, 我们也都从轻淡然处理,以“兴无灭资”“息封灭资”思想正襟危坐着来阐释。
教学方式:我们中国的语文教师还承担着一个所谓的 “因文解道 ”、既“授业”又“传道 ”特殊任务,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 每备一堂课,都要自觉地“崩紧一根弦”,想方设法从哪个环节上加以“传道”;一走上课堂,都自觉不自觉要庄重起来、严整起来,换一副面孔。如此,面对庄严的教材、庄严的“道旨”、庄严的文字,再加上中国教师自古古板庄严有余、师道尊严意识根深蒂固的传统,师生们怎敢潇洒、怎敢诙谐!语文课怎敢“散开怀抱”、怎敢让心灵飞翔!
教育出的孩子:我们“庄严”的语文教育体制下教育出的孩子,写出的文章、说出的话,跟小大人一般, 沉稳老成,老气横秋 ,甚至千文一面,很少有人会在文章中“幽他一默”,来点诙谐,加点调侃,妙趣横生的文章更是罕见。当今优秀作文期刊和书籍铺天盖地,但是真正纵情挥洒、谐趣为胜的作文有几篇? 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十几年的课堂上,学的是教师用“庄严”的方式讲授的“庄严”之文,并且把写文章看成是正襟危坐的、十分庄重的事情,写文章关乎国运、关乎民生,绝对玩笑不得。因而孩子们摊开作文本面对方格稿纸时,便不自觉地“峻严”起来了。再想想,几十年来,中国的文人也太沉重了,中国文人、作家能够写诙谐幽默、嬉笑怒骂文章的,也不多了;即使写出来(如魏明伦、王小波、王蒙、李敖等),也大多被主流意识所排斥,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甚至认为是逆流!

㈢ 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文都有哪些

狼牙山五壮士、艰苦的岁月、卖火柴的小姑娘、珊迪、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白求恩大夫、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㈣ 60年代初小学语文课本手拍胸堂想一想

小学语文课文:手拍胸膛想一想
这是1958年第一版、1964年第六版的小学《语文》课文(第七册),叫《手拍胸膛想一想》。这篇课文念起来全是大白话,土得掉渣,像是文盲老农民的顺口溜,或是大跃进时期农村歌谣体裁。实际上,它属于正儿八经的文人创作,类似短叙事诗。作者借鉴古典诗歌“赋比兴”表现手法和古乐府叙事体,两句一段,句句押韵;通篇采取农民口语形式,熟练运用许多农村俗语、谚语,朗朗上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比较成功的工农化、通俗化文艺创作尝试。
这也不是一般业余诗人或诗歌爱好者写的,而是知名作家、诗人张长弓早期作品,很有语言艺术表现力,因此令人记忆犹新,数十年难忘。
《手拍胸膛想一想》
一九五七年冬天,农村里展开了大辩论。在一次辩论会上,农业社有个社员要退社。这时候,一个白发的老贫农站起来,手指着他说:“老弟呀,你忘本啦!”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莫嫌老汉说话罗嗦。
你钱大气粗腰杆壮,
又有骡马又有羊。
入社好像吃了亏,
穷人沾了你的光。
手拍胸膛想一想,
难道人心喂了狼!
老汉心里有本帐,
提起帐来话儿长。
地主逼租又逼债,
担起儿女跑关外。
你爹你娘来逃荒,
一条扁担两只筐。
你那时饿得像瘦猴,
三根筋支起一个头。
天下穷人心连心,
收留你家在咱村。
一场春雨满地新,
来了亲人八路军。
斗争地主把地分,
你爹当上农会主任。
他打土匪挂了花,
咽气时候跟我说了知心话。
“我不长命没福气,
孩子们赶上了社会主义。”
哪想你这阵有了钱,
入社脚踩两只船。
棉花脑瓜豆腐心,
跟着富农瞎胡混。
他说是灯你就添油,
他说是庙你就磕头。
农业社里千般好,
你跟富农往哪里跑?
你粮食吃在肚皮外,
又换酒肉又倒卖。
想囤下粮食当粮商,
撑死你一家饿死一方。
人心不足蛇吞象,
好了疮疤忘了伤。
千亩地里一棵苗,
合作社是咱宝中宝。
党的话你要听清,
心里就象掌上灯。
你擦亮眼睛仔细看,
觉悟回头当社员。

㈤ 寻80~9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

浙教版第四册
古诗两首 《春雨》、《春晓》
春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浙教版第五册
古诗二首 《静夜思》、《梅花》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梅花
王安石(北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浙教版第六册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暮江吟》
《登鹳雀楼》
王之焕(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暮江吟
白居易(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浙教版第七册
古诗三首 《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刘景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刘景文
苏轼(北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浙教版第八册
古诗三首 《咏柳》、《绝句》、《宿新市徐公店》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南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浙教版第九册
古诗四首 《山行》、《江雪》、《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浙教版第十册
古诗四首 《春日》、《游园不值》、《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唐)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浙教版第十一册
古诗两首 《凉州词》、《出塞》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北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
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浙教版第十二册
古诗两首 《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商山早行》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南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㈥ 7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古诗吗如果有,有哪些。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录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 拼音识字 1、热爱共产党 2、我爱北京 3、电 4、丰收 5、新村里 6、我们住在地球上 7、爱惜时间 8、节省铅笔 9、过马路 10、你长大了干什么 11、我们爱老师 12、我自己做 13、认清方向 14、锻炼 15、小新的手 16、小小的船 17、乌鸦喝水 18、两头牛 19、过桥 20、小猫钓鱼 21、送雨衣 22、她是谁 23、扫雪 24、小公鸡和小鸭子 25、丁丁和小飞机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中小学通用教材小学语文编写组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1978年8月第1版 1981年4月第3版(没有把版本写出来的是封底掉了)
目录
1、春天来了 2、辛勤地劳动 3、好思想好习惯 4、学文化学科学 5、王二小 6、一只小羊羔 7、明明上学 8、小白兔和小灰兔 9、一粒种子 10、燕子飞回来了 11、认真学习 12、学画 13、小猴子下山 14、保护牙齿 15、画 16、我是什么 17、谜语 18、蔬菜 19、庄稼的好朋友 20、奇妙的“眼睛” 21、上天入地下海 22、杨家岭的早晨 23、纺线比赛 24、小八路 25、日月潭 26、锄禾 27、队里有了新机器 28、我们的老师 29、我选我 30、难忘的泼水节 31、两个孩子 32、小壁虎借尾巴 33、农夫和蛇 34、坐井观天 35、捞月亮 36、雷雨 37、要下雨了 38、参观养鸡场 39、大海大海你等着 40、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三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目录
1、我们的教室 2、蔬菜 3、农作物 4、我比去年更快乐 5、上学路上 6、明明上学 7、秋天到 8、熊妈妈收菜 9、温暖 10、落叶 11、我喜欢 12、想做好事 13、天鹅、梭子鱼和虾 14、蓝树叶 15、一双手 16、鸟类 17、奇妙的“眼睛” 18、小脏手 19、大熊猫 20、好朋友 21、白头翁的故事 22、我要的是葫芦 23、诚实的孩子 24、五彩棉 25、锄禾 26、一篮稻穗 27、我的家乡 28、朱德的扁担 29、杨家岭的早晨 30、谜语 31、我是什么 32、捞月亮 33、狼和小羊 34、等一会儿再说 35、狐狸和乌鸦 36、美丽的公鸡 37、初冬 38、动物过冬
注:上二年级时从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因此六年制课本第3、4册有些课文与五年制课本第2册重复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1982年11月第1版
目录
1、弟弟问蓝天 2、不要从这儿走 3、我要读书 4、蚕姑娘 5、一粒种子 6、种蓖麻 7、日月潭 8、小壁虎借尾巴 9、小虾 10、蜜蜂 11、古诗二首(咏鹅、草) 12、锯是怎样发明的 13、骆驼和羊 14、鱼和潜水艇 15、保护牙齿 16、小蝌蚪找妈妈 17、海龟下蛋 18、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9、数星星的孩子 20、科学的大门 21、蜜蜂引路 22、骄傲的孔雀 23、狐假虎威 24、小马过河 25、谜语 26、我们也要当红军 27、钓鱼竿里的秘密 28、难忘的泼水节 29、学画 30、雷雨 31、精彩的马戏 32、我的旅行 33、家访 34、在医院里 35、我的哥哥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五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目录
1、望着远方 2、关怀 3、秘密学习 4、保护小树苗 5、荧火虫 6、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7、古诗二首(蚕妇、陶者) 8、称象 9、黄鹂和山雀 10、小虫和大船 11、捉鱼 12、葡萄沟 1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4、指南针 15、列宁在理发室里 16、刘胡兰 17、小蚂蚁 18、捉青虫 19、千人糕 20、珊瑚 21、猫头鹰 22、看月食 23、植物妈妈有办法 24、采树种 25、老槐树 26、找骆驼 27、画鸡蛋 28、养兔日记 29、雾 30、爱因斯坦小时候 31、瑞雪 32、寒号鸟 33、我的爸爸 34、英雄爆破手 35、爸爸的老师 36、跳高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目录
1、邓妈妈补睡衣 2、在延安中央医院 3、我们就从这里出发 4、做风车的故事 5、群鸟学艺 6、捏鸡蛋 7、古诗二首(梅花、春晓) 8、会飞的水 9、富饶的西沙群岛 10、生物角 11、寓言二则(农夫和蛇、画蛇添足) 12、会摇尾巴的狼 13、野兔 14、挖泉水 15、爬山虎的脚 16、翠鸟 17、三只蝈蝈 18、刺猬 19、西瓜弟兄 20、“你们想错了” 21、给自己写信的人 22、老鹰捉小鸡 23、大海的歌 24、荷花 25、雨 26、一个粗瓷大碗 27、大雪山 28、人桥 29、新衬衫 30、三味书屋 31、南京长江大桥 32、保卫黄河 33、为人民歌唱 34、小交通员 35、我的弟弟 36、亮亮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1982年6月第1版 1984年6月第2版
目录
1、列宁和卫兵 2、帽子的秘密 3、向日葵笑了 4、赶牛 5、海底世界 6、壁虎 7、珍贵的动物 8、小青蛙 9、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江上渔者) 10、赵州桥 11、人民大会堂 12、海滨小城 13、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14、喇叭花 15、吃虫的植物 16、我的“小花鹿” 17、一定要争气 18、李时珍 19、爱迪生 20、航天飞机 21、金鱼 22、鸬鷀 23、我和姐姐争冠军 24、课间十分钟 25、爷爷的俭朴生活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27、罗盛教 28、爷爷 29、惊弓之鸟 30、神笔马良 31、 打猎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八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目录
1、燕子 2、瀑布 3、放风筝 4、一次科技活动 5、珍贵的教科书 6、一个降落伞包 7、黄继光 8、堵决口 9、江南山区的春光 10、美丽的小兴安岭 11、蛇宝石 12、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13、蝙蝠和雷达 14、试航 15、捞铁牛 16、买绸带 17、寓言二则(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18、麻雀 19、沙漠里的船 20、松鼠 21、东郭先生和狼 22、臭水浜成了林荫道 23、威尼斯的小艇 24、我爱故乡的杨梅 25、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26、西门豹 27、猎人海力布 28、视死如归 29、革命烈士诗二首(就义诗、把牢底坐穿) 30、一个苹果 31、第一次跳伞
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1984年6月第1版
目录
1、海上日出 2、乡村的傍晚 3、井 4、赤壁之战 5、古诗四首 6、寓言三则 7、劳动的开端 8、雷锋日记 9、赶集 10、帐篷 11、南泥湾开荒 12、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13、太阳 14、鲸 15、猫 16、一对小瓷鹅 17、草地夜行 18、第二十四号船 19、赶羊 20、在炮兵阵地上 21、避雨 22、高大的背影 23、伟大的友谊 24、古诗四首 25、唐打虎 26、小木船 27、十里长接送总理 28、再见了,亲人 29、心愿 30、我和狮子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试用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1984年11月第1版
目录
1、桂林山水 2、记金华的双龙洞 3、鸟的天堂 4、月光曲 5、挑山工 6、蟋蟀的住宅 7、寓言三则 8、繁星 9、饲养员赵大叔 10、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1、雨夜 12、春花 13、黄河象 14、蛇与庄稼 15、火烧云 16、雷雨 17、古诗四首 18、草船借箭 19、晏子使楚 20、插秧比赛 21、小音乐家扬科 22、诺言 23、老牛 24、跳水 25、飞夺泸定桥 26、狼牙山五壮士 27、送西瓜 2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9、古诗四首 30、复活节的夜晚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试行本)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1984年6月第1版
目录
1、一夜的工作 2、落花生 3、给颜黎民的信 4、再寄小读者 5、古诗四首 6、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7、游善卷洞 8、开国大典 9、突破乌江天险 10、革命烈士诗二首 11、钓鱼能手 12、古诗四首 13、我家门前的柿子树 14、埃及金字塔见闻 15、我的战友邱少云 16、江姐 17、小英雄雨来 18、学弈 19、金色的鱼钩 20、长征 21、我的心事 22、少年闰土 23、大仓老师 24、将相和 25、忆铁人 26、林海 27、松坊溪的冬天 28、第一场雪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试用本)
目录
1、工人代表 2、十六年前的回忆 3、梅山脚下 4、养花 5、贝壳 6、动物的远游 7、草原 8、詹天佑 9、凡卡 10、夜莺之歌 11、中条山的风 12、古诗四首 13、景阳冈 14、观刈麦 15、鲁班学艺 16、卖火柴的小女孩 17、穷人 18、鹌鹑 19、螳螂捕蝉 20、奇异的琥珀 21、冬眠 22、马 23、小站 24、别了,我可爱的中国 25、三人行 26、渡船 27、彩色的翅膀

㈦ 求9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文

一年级 第2册
第一课 春天
冰雪融化 种子发芽 果树开花
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第二课 桃花 苹果花 海棠花
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现在是春天,满树都是花,我们村是花园。到了秋天,树上结满果子,我们村就成了果园。

第三课 耕地 播种 施肥 浇水
春天,人们在地里辛勤劳动。

第四课 蓝天 降落伞
姐姐的胆子真大,
敢从天上跳下 !
蓝天上花儿朵朵,
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

第五课 蝴蝶 蜻蜓 蜈蚣 金鱼 燕子 老鹰
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背,
春风送它们往天上飞。
我们在地上边笑边跑,
它们在天上越飞越高。

第六课 泉水 小溪 江 河 湖 海
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小溪里。
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江河里。
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第七课 海南岛 鲜花盛开 长江 柳枝发芽 大兴安岭 雪花飘舞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

第八课 烈士墓 纪念碑 花圈
清明节到了,我们去扫墓。
我们排着队,来到纪念碑前,献上亲手做的花圈

第九课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 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第十课 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 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 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 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 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 家去。

第十一课 司 马 光
古时候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有一回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第十二课 一 只 小 羊 羔
放学了,巴特在回家的路上,听见咩咩的叫声。他东找西找,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
是谁丢了羊羔呢?巴特抱着小羊羔,到处去打听。人家都说没有丢。
天黑了,巴特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去。 第二天,巴特一早起来,就去看小羊羔,还给它奶喝。
巴特放学回来,妈妈说,小羊羔是五队丢的。巴特顾不上吃饭,抱起小羊羔,飞快地向五队跑去。
小羊羔又回到了羊***身边。

还有好些并且都有课本的图片
http://61.157.205.123:81/5751924/ShowThread.html

http://bbs.85long.com/dispbbs.asp?boardid=10&id=9749

㈧ 五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中一首诗巜八月的营火》还有人记得吗

《八月的营火》

《八月的营火》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王白水绘图,马如瑾装帧,无责任编辑大名,开本787×1092,字数2万,印数100000册,34页,定价0.14元。

邵题

■肖跃华

该书第一篇《毛主席开的甜水井》作于1951年7月,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节目广播,次年刊于《中国少年报》。《八月的营火》原题《七月的营火》,收入此书并作为书名时正值反胡风运动之后,而“七月”是胡风主编的诗丛、文丛之名,其作者均以“七月派”罪名沦为“胡风反革命分子”,故临时将书名改为《八月的营火》了。

邵先生函复蒋风教授“不要再选”的这首诗,比我小学时学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字优美多了。虽然诗中也有“太阳只照白天不照夜晚,毛主席日夜把人照亮”这样的诗句,但这是十八岁青年诗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代表着当时广大翻身人民的意愿。“词坛巨匠”乔羽先生曾这么对我说过:我们那个时候完全相信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意气风发建设新中国,对毛主席和共产党充满了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邵先生历经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后,对个人迷信有了清醒认识,思想上不再盲从。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领导工作,通过编辑出版“七月”杂志、“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推出了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大批青年作家、诗人。解放后,胡风因文艺理论之争受到政治批判。1955年5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将其逮捕。“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先后有二千一百多人受到牵连,其中九十二人被捕,六十二人被隔离审查,七十三人被停职反省。1980年至1988年,中共中央三次下达决定始为这场大规模的文字狱彻底平反。

此书为北京图书馆旧藏,编号520596,2014年2月15日从北京市昌平区沫若书店购得,九成品相,一口价一百九十六元,孔夫子旧书网上只有这唯一选择。

【邵 题】

这部薄薄的儿童诗集首印十万,后来似又加印过三万册,是我诗文集单行本印数最大的。共收诗五首,都带一定叙事性,这怕也是为中高年级小学生写诗的诀窍之一。其中前三首,皆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应时而作。头一篇更是配合建党三十年宣传的,然客观上为个人迷信推波助澜,多年前函复蒋风教授:在选编拙诗给孩子们时,请不要再选这首诗了。

邵燕祥为跃华所淘旧书题。

㈨ 谁知道八十年代“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的网址

80年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目录(部分)
第一课 春天
冰雪融化 种子发芽 果树开花
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第二课 桃花 苹果花 海棠花
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现在是春天,满树都是花,我们村是花园。到了秋天,树上结满果子,我们村就成了果园。
第三课 耕地 播种 施肥 浇水
第四课 蓝天 降落伞
姐姐的胆子真大,
敢从天上跳下 !
蓝天上花儿朵朵,
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第七课
海南岛 鲜花盛开
长江 柳枝发芽
大兴安岭 雪花飘舞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八课 烈士墓 纪念碑 花圈
清明节到了,我们去扫墓。
我们排着队,来到纪念碑前,献上亲手做的花圈。
第九课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 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第十课 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 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 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 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 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 家去。
第十一课 司 马 光
古时候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有一回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第十二课 一 只 小 羊 羔
放学了,巴特在回家的路上,听见咩咩的叫声。他东找西找,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
是谁丢了羊羔呢?巴特抱着小羊羔,到处去打听。人家都说没有丢。
天黑了,巴特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去。 第二天,巴特一早起来,就去看小羊羔,还给它奶喝。
巴特放学回来,妈妈说,小羊羔是五队丢的。巴特顾不上吃饭,抱起小羊羔,飞快地向五队跑去。
小羊羔又回到了羊妈妈身边。
第十三课 春风吹
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春风吹,
春风吹,
春风微微地吹,
小雨轻轻地下。
大家快来种蓖麻,
大家快来种葵花
第十四课 小 河 流 过 我 门 前
小河流过我门前,
我留小河玩一玩。
小河摇头不答应,
急急忙忙去浇田。
小河流过我门前,
我请小河站一站。
小河摇头不答应,
急急忙忙去发电。
小河不肯玩一玩,
小河不肯站一站,
一分一秒也不停,
日日夜夜奔向前。

第十五课 燕子飞回来了
春天到了,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
飞呀,飞呀,她们飞过大海。小燕子往下一看,奇怪地问:“妈妈,海面上 哪儿来那么多铁塔?”妈妈笑着说:“ 孩子,那是井架,工人在开采海底的石油呢。”
飞呀,飞呀,她们飞过高山。小燕子往下一看,奇怪地问:“妈妈,那火车为什么不冒烟呢?”妈妈笑着说:“ 孩子,那是电力机车。你看,车顶上还有电线呢。”
飞呀,飞呀,她们飞过田野,飞到去年住过的地方。小燕子奇怪地问:“妈 妈,这里哪儿来那么多新房子?”妈妈笑着说:“孩子,农民过上好日子啦。你看,那写 字的孩子不是秋成吗?”
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秋成也上学了。”妈妈说:“是呀!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啊!”
第十六课 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个圆盘,
有时象把镰刀。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第十七课 这个办法真好
毛主席七岁的时候,有一回,和小伙伴们到山上去放牛。怎样又能放好牛,又能多砍些柴,还能捡些野果子呢?他和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分成三个组,一组放牛,一组砍柴,一组捡野果子。
天快黑了,放牛组把牛喂得饱饱的,砍柴组砍到许多柴,捡果子组捡了满筐的野果子。他们把柴和果子分成几份,每人一份。大家高兴地说:“ 这个办法真好。” 毛主席把自己的一份让给了最穷的伙伴
第十八课 送雨衣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她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㈩ 怀旧~~~ 求9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文

一年级 第2册
第一课 春天
冰雪融化 种子发芽 果树开花
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第二课 桃花 苹果花 海棠花
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现在是春天,满树都是花,我们村是花园。到了秋天,树上结满果子,我们村就成了果园。

第三课 耕地 播种 施肥 浇水
春天,人们在地里辛勤劳动。

第四课 蓝天 降落伞
姐姐的胆子真大,
敢从天上跳下 !
蓝天上花儿朵朵,
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

第五课 蝴蝶 蜻蜓 蜈蚣 金鱼 燕子 老鹰
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背,
春风送它们往天上飞。
我们在地上边笑边跑,
它们在天上越飞越高。

第六课 泉水 小溪 江 河 湖 海
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小溪里。
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江河里。
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第七课 海南岛 鲜花盛开 长江 柳枝发芽 大兴安岭 雪花飘舞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

第八课 烈士墓 纪念碑 花圈
清明节到了,我们去扫墓。
我们排着队,来到纪念碑前,献上亲手做的花圈

第九课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 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第十课 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 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 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 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 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 家去。

第十一课 司 马 光
古时候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有一回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第十二课 一 只 小 羊 羔
放学了,巴特在回家的路上,听见咩咩的叫声。他东找西找,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一只小羊羔。
是谁丢了羊羔呢?巴特抱着小羊羔,到处去打听。人家都说没有丢。
天黑了,巴特只好把小羊羔抱回家去。 第二天,巴特一早起来,就去看小羊羔,还给它奶喝。
巴特放学回来,妈妈说,小羊羔是五队丢的。巴特顾不上吃饭,抱起小羊羔,飞快地向五队跑去。
小羊羔又回到了羊***身边。

还有好些并且都有课本的图片
http://61.157.205.123:81/5751924/ShowThread.html

http://bbs.85long.com/dispbbs.asp?boardid=10&id=9749

阅读全文

与五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