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抓住亮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抓住亮点

发布时间:2021-02-08 11:00:38

❶ 如何抓住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比较难的阶段,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然而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表现尤为突出,因为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它要求背诵的知识点和生字词比较多,大多数学生偏爱具体的数学题,而不爱解决与听、说、读、写、记有关的语文知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要想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渴望。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越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就越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最能激发兴趣的事物,也是最能引起注意的事物。教师在讲到具体课程的时候,可以把课程的知识点与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相联系起来讲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让学生记住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还应该经常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的时候,可以设计几个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学生回答的合理,可以对其进行口头的语言表扬,如果学生回答偏离主题,也不能对其讽刺或者挖苦,而要对其进行语言上的安慰:你回答的虽然和问题有点偏离,但是你的语言组织能力不错。这样不仅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自身的亮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还要告诉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理解的环节,你不要在这个环节上停留。因为长时间的停留,会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就像读一本书的时候,某一点不太理解,你做了努力还不太理解,没关系,接着往下阅读。千万不要被前几页的难点挡住,对整本书望而止步。实际上,在往下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后边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前边这几页你所谓不理解的东西,你慢慢也会理解。虽然说学习语文知识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如果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可能就会转移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使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经常举行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例如语文背诵比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这样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规律,小学语文也不例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规律,发挥语文课的特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科学地、有节奏地交替转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注意力能够有效地集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❷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着重于渲染“情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进行有效组合和调整。媒体的适当运用犹如“强心剂”,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智烧敌舰》一文,用投影仪出示阿基米德的图象,“这样一个人,就能烧掉敌人的战舰?”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4、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设计导入时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 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因而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然而情境创设过于追求生动有趣,就不免会哗众取宠,牵强附会。教师要用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

❸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这一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意境优美而且无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老师要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意境,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极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大家极为关注的,如何提
高语文教学效率,大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
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
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是课堂教学
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
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
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要想使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我认为首要的是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语文这一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意境优美而且无限,作为
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听
说读写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
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任何学科的教学想要取的最佳的教学效果都要切实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一: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素质
语文这一学科知识面广泛、丰富,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知识面要广。俗话说,“给一杯水,要有一桶水”。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厚扎实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我在上《自然之道》时,课文内容讲完以后,我还为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其它现象,学生们很感兴趣。一些学生还会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答不上来,那么这个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己素质好的教师,才受学生的欢迎,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
在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善于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都无疑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鼓励学生个体之间融洽的合作和平等竞争。
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不是单纯的外表形象,而是教学态度、教学风格、课外风范和外表形象的结合。一位僵硬呆板,或威怒的教师,即使外表形象很好,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愉悦心理。相反一个教态严谨,教学风格轻松自然、生活活泼又善于平易近人、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即使他外表有什么缺憾,也抹不去他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摒弃学生心理上难以承受的呵斥、嘲讽、甚至辱骂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应有的理解、尊重,正是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该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自动地学习。自动地去创造。
三: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的创意导入新课,注意学生心理
导入语的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之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影剧倘若开演3分钟仍没有抓住观众,那就算不上成功之作;一名演讲者,开讲语如果不能挑起听众的兴奋神经,引起共鸣,便很难达到掌声不绝之境。导入语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或诗意的话,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境,但不论选取哪种方式都要切合文章的内容。我上《女娲补天》这一课时,我的导入是配着一段动画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都想赶快学习课文来了解故事,这个导入成功的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紧扣文章能容。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唱主角,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状态松弛了,思维才会敏捷。
还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知,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不过,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并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达到更高的层次。我在上《女娲补天》这课时,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齐读两遍课题,然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就回答想知道“女娲是谁?”“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女娲是用什么补天的”“女娲是怎么样补天的”等等,我不对学生的问题做正误的判断,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这样,在积极探求的气氛中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如举一反三,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课文,段落结构基本相同,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精学一段,学习描写桂林水的特点这一段,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自学描写山的特点这一部分,最终掌握方法。还要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我上《渔夫的故事》这一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反复揣摩人物的语言,仔细地分析人物性格,排练好后,各个小组在班上演出,他们有声有色的演出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同学们看了他们的演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深了。我在他们表演完后总结性的小结了课文的要点。

❹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会员:黄日成友情提供 前不久,我在西安执教了《第一次抱母亲》。既没有做课件,也没有表演,却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果说获得师生掌声和赞叹之处是亮点的话,那么,归纳一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他还有二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 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人情人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 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做任何事情不能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第二节课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不要以为老师范读只是为了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好、朗读好,万万不可缺少了老师的范读。课后有位老师对我说:“怎样使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看起来,就是‘跟我读’。”我说:“对的。”课堂上我和学生经常互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 过程真的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的“过程”,更是我追求的亮点。 过去,我很重视“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语文的本体。“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人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里说的“载体”即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护士见“我”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以至于抱母亲时差一点摔倒,便“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责怪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带有一点责备的意思,我便问:这里为什么不用“责备”,也不用“埋怨”?学生说:用“责备”,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太重了,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用“埋怨”,又轻了,不足表达护士对母亲的关爱。有了这样的理解,我又问:护士说的这句话该怎样读?怎样读才能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这样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顾”了?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因为这段话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接着,我抓住了“重担”这个词。我说:“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看‘重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绝不仅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担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发言热烈而精彩。是啊,母亲肩上挑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这时,我指着板书“翻山越岭”说:“那么,现在你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又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翻山越岭指的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 这就是品味。语文课本中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不品味,语文教学就索然无味了。 味同嚼蜡的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自然也不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样品味过之后,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课文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学生的朗读生动而感人。——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课的最后,指导学生写字。我先请学生“读帖”,“读”完后,描红,然后“临帖”。临写完了,我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越”和“疚”字。但两人写得都不规范。“越”字的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高了;“疚”字里边的“撇”写长了,而“捺”又写短了,且没有“脚”。于是,我请学生再“读帖”,看“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学生这才发现,它在左边“走”字的第二横处起笔。接着,我边讲边在黑板上范写了这两个字。学生们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听课老师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当我范写完了,师生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只是赞叹我写的字漂亮吗? 总之,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 所以,我现在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弄明白使用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规范,做到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儿。”确实如此。当我把教材真正读懂了,读出味儿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自然语文课也上得较简单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多媒体、否定表演等手段。

❺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说明,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如,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1,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再予以肯定、 “叼起” 等词句。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霎时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很有想像力、 “锐利” 、 探究,走上讲台,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 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生动,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 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是你打碎的。 一。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 翠鸟到哪里去了,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 循循善诱, 调动兴趣,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夸赞道, 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喜欢的老师,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动作是那么敏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胆大了起来。” 例如 《诚实的孩子》 一文, 多有灵性啊。教师顺势提问, 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一个随意的安排, 她惶恐不安: 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列宁的回答用句号。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是我。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 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像箭一样飞过去”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 。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临大敌:“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齐诵一句口号: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看到翠鸟活了。3,特别用功,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句子是这样的、 在质疑过程中,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而列宁回答 ‘不是我’ 却用的是句号呢。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 他依次表演,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这是上好课的第—步。爱因斯坦说过!4、 光,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回答问题,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鼓励质疑,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以后的日子里,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 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尊重学生。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这样,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 色?” 学生茅塞顿开,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 随后又问道?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三,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 精炼, 竟成为一个亮点。我配音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 引导者和协助者:“非常好, 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 飞了。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 画的独特效果,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 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尊重学生。总之,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 教师看了以后,做学生信赖。一般情况下.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再反复朗读课文, 也不能不加理睬, 也是最可亲近: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 教师没有说话、 创设各种情境,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在课堂上。因此。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无忧论文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感觉不太舒服:“为什么不说 ‘倾听春天的脚步’ 呢,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运用多媒体?”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例如 《翠鸟》 —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语气不十分肯定, 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 ”电教手段具有形,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 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表明了他撒谎。 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 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此时,心头一暖。可见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假思索地无忧论文网说, 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卢梭说, 反驳道:“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集体训练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认真落实市教委关于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意见,积级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文件精神,以“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为教改重点,以“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为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努力寻找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新途径。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四)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二、抓扎实训练,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
(一)识字教学。
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组织百字竞赛等。识用结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会汉字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交流、评述、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三)口语交际。
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游戏,提供不同的口语交际机会,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学会规范说话、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事情发展的线索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热点和亮点,激活想象世界,唤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坚持求真、求诚、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生动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确、具体、生动、形象。

三、抓文本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阅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我们一方面强化读的形式和内容训练:

——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
——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
——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另一方面根据各种读的特点和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要掌握的读书方法: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跳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批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3、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
4

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够重视。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各类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而我国的科学家却一次也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了我们不能培养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所以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是要授之以"渔",理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在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创新教育核心是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同时创新教学他有自己区别以其它教学的特点。首先是创新教学是注重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其次创新教学是多样化的教学,再次创新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区别于其它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创新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最后创新教学强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创新教学的体现依托于语文课堂来实现。处于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创新,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语文教学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必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这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自己去捕捉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通过相互的交流,创造性地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看电视》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初我觉得要想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这种情感是比较难的。谁知上课之初我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后自己质疑时,一个学生竟能准确地抓住“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怪”这一名时行提问,这时我感觉找到了突破点,我就对学生说:“就这一名话在小组内讨论,找到家人看电视的“奇怪”所在?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积极行动,在小组内一边找一边讨论。最后学生把奶奶、爸爸、我们看电视的“奇怪”定义为对家人的一种关爱。我顺势引导学生:“正因为有了这种爱,才有了家人看电视的奇怪,而这种奇怪是因为……,正因为有了这种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向课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对家人的这种……。我留下了让学生思索与解答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见解,孩子们发表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课文通过奇怪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语文课因注入了创新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新的思想意识,同时也给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发。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二、鼓励创新,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学习虽然也要求相同,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都有一些统一要求,统一的东西使大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兴趣,有百害而无一利。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因为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体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教学中,运用"同中求异"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我在执教《称象》一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如此种种,比如,读了《乌鸦喝水》问学生:乌鸦还会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孩子们们讨论积极,还想出了其它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把瓶子放倒喝、可以找一根吸管喝等”。但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却说:“乌鸦就算了是放进了小石子,也有可能还是喝不到水”。他的话音刚落,其它孩子就轰堂大笑,刚才的那位学生则涨红了脸,就连我心里也是紧张了一下。但我想他这样说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就让其它的学生安静下来,听他说说自己的理由。这位学生说:“我回家做了实验,如果瓶子里的水少于三分之二时,就是把石头放进去乌鸦也喝不到水”。听了这位学生的的话其它孩子也陷入了沉思中,我灵机一动找来刚才做试验的器材,让那位学生上台给大家演示了他自己的实验,结果就像他说的那样,这时其它的学生出给予他热烈的掌声。看着孩子脸上稚嫩的笑容,我也为他对于学习的执著而感动。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不但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中种下创新学习的种子。在创新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逆向思维,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教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如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这同时也体现了“狐”的聪明而“虎”的愚蠢。由此可见,语文创新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可以是随处可见,就看我们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个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地球爷爷的话刚说完,从树上又落下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地心引力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那些方面?如果没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才不会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想象,去查找资料。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丰碑》一文写到当将军得知冻死就是他要找的军需处长时,将军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其它的就没有再进行描述?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 "空白",让学生想象这个军礼所要表达的内容。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伟大和将军对他的敬佩之情,而这个创新点则更多的要学生结合课文去寻找,发现。在语文学习中,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做井观天》后,有这样一个课后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它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在其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创造性地写出了青蛙会向小鸟道歉、或者会感叹天的无边无际、更或者会羞愧地再跳到井里等。答案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都是孩子们自己思维的体现。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兰兰过桥〉,课文中通过兰兰过的桥给我们展示了兰兰的爷爷设计的几中新形的桥。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针对课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你会给大家设计什么样的桥呢?带着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回家设计桥梁图形,并在第二天上课时,让每个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桥。虽然有些画画的并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动的是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和他们这个年龄对末来桥的一些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动态语文学习的创新性小学语文新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课上,还将和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学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往往在表演中会发现课本中难以找到的体会与想法。而作为我们教师对参加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同时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能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尽快使自己成为创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❽ 请问怎么写小学语文说课稿我要一份标准的亮点说课稿,特别是说教学过程具体怎么操作,求指导!

说课稿有必要的流程,你可以参考写,重点的部分是教学过程,这里要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和设计的意图和理念,以及收到的效果!

❾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着重于渲染“情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进行有效组合和调整。媒体的适当运用犹如“强心剂”,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智烧敌舰》一文,用投影仪出示阿基米德的图象,“这样一个人,就能烧掉敌人的战舰?”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

❿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怎样突出亮点】

个人觉得 突出文章亮点 应该联系课外知识 ,让文章讲的更生动 ,不仅仅局限课堂知识,语文更多的是课外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抓住亮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