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07 05:06:11

1. 说下哪里可以下载到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有点着急了啊,我在此先感受大伙了7X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按_____顺序,围绕____,向我们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_____的感情。(歌颂了_____)。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 )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情导入,课件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质疑课题,实物观察等方式,课前搜集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____” 时,用多媒体展示____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____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______。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的图片,如……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_____。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____画(或编排一个课本剧)。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 求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参与式教学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语文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是落实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回方式。小学语文答参与式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参与和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探索讨论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主线,以落实教育为宗旨,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育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 如何走出参与式教学的误区

“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自1999年在我省临夏4县小学实施以来,如今已在全省农村小学推广。可以说,该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走近“参与式”,并从中受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作为受训者和培训者之一,参与该项目已有4年,对其中情形有所了解。坦率地讲,培训的效果与最初的期望有一定差距,原因很多,但我们受培训者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本文根据了解到的主要几种观点诸一剖析,以引起同仁的思考与批评。
<1>“体制决定说”
持这一观点的教师比较普遍。主要认为“参与式”虽好,但难于实行。因为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物别是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决定了在中国不能实行“参与式”。并且认为这种庞大的运行机制一旦形成,就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代表国家意志,个人的或局部的改变很难撼动它,如同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如果个人或局部强行实施,就必然遭受体制的惩罚。改变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结果受伤的是教师自己。笔者基本同意大多数教师对体制与参与式之间的关系判断,也理角这种难以实施的心情。
但是,不能同意,难以理解的是教师们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本世纪初我国已全面启动了基础课程改革的序幕,针对的就是落后的教育理念,一直沿袭的“保姆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而儿童的发展,物别是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导致的后果就是很难培养出具有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改革势在必行,而这场教育领域的深刻革命,唱主角的不是别人,正是千千万万的一线教师。虽然改革举步维艰,但不能成为我们放弃改革,维持原状的理由。我们这些双脚站在讲台上的人,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我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弄明白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责任在哪里,什么是有效的教育,如何提高和改进教学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谋生饭碗,忘记了自己的责任,那是我们自己的可悲可怜。如果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坚持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敢于坚持真理,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责任,敢于向不合理的体制性障碍说不,那我们就在为教育的改革做着实际的贡献。因为我们明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只有改革,没有退路。改革难,再难也要有人去做。我们不做,谁来做?我来做,谁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改革也是需要献身的事业。
<2>“水土不服说”(中国国情说)
这是一部分教师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也认为“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但不适合我国国情。主要有四点:其一是我国现在小学人多班大,无法进行分组活动,“参与式”这种主要以分组探究合作的活动优势发挥不出来;其二是学生已习惯于老师手把手地教,习惯于机械记忆,不太适合参与式,一旦实施,学生无所适从,一堂课下来,不知道学了个啥。其三,是学校领导一不同意,学生家长不愿意。学校领导不同意,主要是这种方法既提不高学生成绩,也使学生纪律性下降,班级乱成一锅粥了,不利于管理。家长认为这种方法是胡闹,学生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学不好知识,考不好试,对孩子的前途是有害无利的;其四,一部分教师认为“参与式”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一时提高不了,一旦实施,会适得其反。
以上四种认识,也有一定道理,但误解更大。人多班大是基本国情,而且有些学校条件很差。但“参与式”的本质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在做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而摆放桌凳分组的活动形式,只是其中一种,如果人少,可以这样做,如果人多,我们还可以不搬动课桌,也可以分组。这是一促机械认识,“参与式”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第二点,学生学习习惯问题,本人认为与其说是学生习惯,不如说是教师习惯,是我们自己习惯于这种填鸭式,zz式教学,什么都给学生包下来。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的方法,必须改变。关于第三点,领导不同意的问题实际上是体制因素的具体反映,也是观念问题,解决这问题,就又回到体制决定说的症结上,关键是教师自己能否坚持真理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体制问题,因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谁的成绩最高,谁就能上最好的学校,谁就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这是实用主义的表现。家长的观念并不代表正确的观念,它只是一种趋利的观念。怎么办,是坚持,还是妥协,甚至是放弃?关键是自己。第四点,认识较为客观,“参与式教学”不是将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更科学合理化了,需要我们改变以往一贯的教法,而且是一个不断地学习,试验,改进的动态过程,难度可想而知。但惟有反思与改进,才会进步。
<3>“文化侵略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很多。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侵略与占领,。否则,想不通。中英甘肃普九项目,由英国人每年拿出40万英镑给我们吃,给我们睡,还报销经费,免费培训,目的是什么?只有一种解释能讲得通,那就是我们接受他们的所谓教学理念,以达到洋鬼子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认识很爱国,很有政治敏感性,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愚腐之见,不但不会达到利国的目的,甚至还会误了国。要知道,好的东西是无国界的,正如科学无国界一样,美国鬼子爱迪生发明了电,我们谁拒绝了?

4. 参与式教学的方案规范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古今中外,自有教学之日起,就有了教学设计。自美国学者格拉泽( Glaser, 1962)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开始从朴素经验之“术“上升为理性之“学“与技艺之“能“的整合,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发展中的科学概念和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专业发展追求教学智慧的关键技术。随着信息技术(IT)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科学的巨大进步,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惊人的跃进式发展——以肯普模型(Kemp Pattern, 1977)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ID1)尚未普及,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又称“教与学设计“(Instructional and Learning Design, I&LD)之史密斯—雷根模型(Smith-Ragan Pattern, 1993)就诞生了;目前,第三代教学设计(ID3),或称基于多媒体学习环境下课堂动态生成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雏形已初见端倪!
第三代教学设计的支撑性理论是统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领下的有效教学思想和多元智能学说。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是交互的学习活动和主体间多维对话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教师预设教案的被试(tryout learners),而积极参与动态生成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以同伴者的身份观察每一位学习者的进步和需要的教学变量和条件变化,对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作出生动灵活的反映,并即时调整预设方案。
这种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体现为:以学定教,教服务学,学教相长——即根据知识和认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我“,教学设计者(绝大部分情况下即实施者本人)开发出适合于学习者自主意义建构的具体的,明确限定结果的最好方式。其设计思路是:设计者在课前调研学习者的知识体验,分析教学内容的课程定位,反思自身前期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然后在系统思考的前提下按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独立解读教学内容并设置教学目标,创设协作学习情境,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意义建构,个体学习体验的课堂系列学习活动。参与式教学设计一般应用了个体化目标设计,非线性流程设计,情境化学习建构,参与式主体对话,整合化智力技术,审美化亲和界面等六大基本策略的全部或者大部分。[2]
与前两代教学设计不同的是,参与式教学设计以学生行为,意识和思维的积极参与为目标指向,在框架式,实例式和随即进入式三种教学模式中能够提供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要的教学环境,更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和“协作学习情境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协作学习情境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2)能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3)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导深化讨论;(4)教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即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3]此外,设计者十分关注知识系统接受的“宏设计“和教学情节审美的“微设计“的有机整合。
方案规范
“以学习者的生命发展为本“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区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课前备课,其物化形式也不同于原来式样的上课教案。从行为分析,备课与教学设计是两个相关而又内涵不同的教育技术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则是一个下位概念。教学设计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生本化“地处理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备课不仅仅是教学设计。从文本形式来看,“前段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备课教案“。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指导下,一份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规范文本包括下列标题,署名,正文,反思等四个部分。具体的写作要求和内容格式分述如下:
一,标题(title)
标题要具体,明确,方便检索和知识管理。通用格式为“XX版XX年级《XX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的教材内容,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
二,署名(designer)
写明设计者的服务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三,主体(body)
这是教学设计的正文部分,攸关课堂教学的绩效和成败。主要阐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的课堂分析和处理思路,重点是设计学习活动的过程环节及其学习情境,包括知识结构和板书设计等。其物化形式一般采用文字叙述加设计意图或点评的格式,也可采用表格模式或流程图的形式。港澳台地区的教学设计大多采用“学习活动设计样板“(ISTE),内地也有不少学校在借鉴或推广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格式。
四,反思(reflective thinking)
教学反思是执教者对照课前的设计目标和教学方案,对自己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效度,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等所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体验性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教学环节的阶段反思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反思两种格式,或者两种兼容统整的形式。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指向四个方面:(1)指向教学技术,即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记录教学机智,精彩亮点或“败笔“之处;(2)指向学生发展,即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记录学生的见解;(3)指向教师发展,即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4)指向教学创新,综合教学反思,记录再教设计的灵感。实践性反思也可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研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一种采用产出方法进行教授的教学策略,主要任务是在前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Teaching Plan),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是最富有技术内涵的关键。教学设计方案一般应由设计依据,前端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五个主要模块组成。
【设计依据】(design considerations)
按照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策略地处理教学内容,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前端分析】(pre-analysis)
(一)背景分析(base analysis)
1,《课程标准》分析
分析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1)定位分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结构地位和作用。特别注意把握单位教学的阶段化目标,不要孤立地看待和处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2)课文分析:独立解读文本,摆脱教参依赖。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和要义,确定知识效能,并分析本课内容与其他学段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
3,学生和学情分析
要将学生设计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以示区别于用于试验的学习者(tryout learners),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其课前必须已掌握某些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技能(如,起点行为)及其与主题领域相关的已有知识。[4]
(1)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学生喜欢这些学习内容吗 他们还想知道什么 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他们自己能够解决什么
(3)分析学生在新知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哪儿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4)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比如:低年级学生的理性概括能力不强,提问设计就不能先从理性概括问题开始。
在教学设计的前端段分析时,提倡实证的学生调研,避免备课想当然:学生已经知道的还在低水平重复;学生不知道的,理解不深的,上完课后仍然不知道。学生调研的常用方法有:观察,访谈,作业分析(前测,诊断)等。
(二)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 goals & objectives)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灵魂,是规定课堂上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的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基本教学标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5]
从教学目标表述的角度讲,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教学目标不宜过多,要契合内容的特点,并与学生的学力和学情相适切,要考虑到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有序性,可测性。其中:(1)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了什么之后,学生能得出结论,能准确写出,能说出,能够解释说明;(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综合,归纳出,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总线导引下。逐层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世界,现象的讨论,培养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三维目标要注意内在有机统一,是同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所包含的三种价值,不要误解为做三件事。
(三)重点与难点(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重点“的叙写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本身,“学习难点“则主要针对学生情况及其最近发展区。设计者不要简单照抄教学目标中的条目,最好做一点具体分析:为什么学生难以理解 是因为缺少生活经验,还是不善于领会字面下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pre-preparation)
(一)学生准备(learning preparation)
学生准备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的与新授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师引导下的课堂学习内容的预习和学生自主进行的知识准备。(2)与学习内容有关联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学习体验的课前提取。(3)辅助课堂学习的必要器具。
(二)情境与媒体准备(context and media preparation)
这部分情境与媒体的准备者主要是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包括:(1)网络虚拟(VR)资源,直观真实资源与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布置。(2)教学辅助的设计和准备,如实验器材,创意教具和传播媒体的设计和准备,并阐明教学资源和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means)
主要指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启发和指导等。
【教学过程设计】(process design of learning)
这是教学设计方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的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对学生预习,参与,体验,探索,练习,实践等各类学习活动进行的选择,组织,指导和改进等。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无可匹敌。只有把学生当做知识建构的主体,当做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过程划分若干流程性环节,主要环节以3~5个为宜。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主体间积极交互活动(intersubjective activities)。课堂学习活动有学习行为的外显和精神或思维的内隐两种辩证统一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教学进程的两个方面。[6]落实教学重点有高潮,解决学习难点有策略。
教学活动的每个项目之后要说明相应的设计意图及其资源/媒体的选择理由。设计意图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可能的话,要有教学环节的评价和反思设计。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典型流程有:“联系实际,导入“(lead in),“探索实践,新知“(new learning),“实践运用,体验“(experience)和“归纳知识,拓展“(development)等四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设计,包括解说,指令,提问,评价与反馈(预测中的反馈),情境控制等。
课堂导入设计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原本生活经验和现实学力进行“真实问题“的有效设计,要少而精,避免无意思的“弱智“问题和无效提问,学会发现。
新知探索和实践体验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最具教学专业性的核心技术。设计教师的角色任务,引领(lead)学习意识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创新发展,指导(instruct)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设计并搭建脚手架(scaffolding),监控(monitor)和评价(evaluate)学习过程和教学绩效,支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自主意义建构,学会学习。
知识巩固性操练和拓展性作业设计要体现渐进性,层次性,选择性和激励性,以尊重学习者个性及其建构差异。教师可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或者提供相关知识链接,以利于学生的后续深度学习,进一步开发潜力和智能,学会发展。
在课堂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具体设计项目学习的时间安排。若是一个知识内容的系统教学,则应完成多课时的有机整合性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好应附有“知识结构图/教学架构图“或“板书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evaluation design of learning)
“基于过程评价的教学设计“是个性化和班本化的尖端教学专业技术。课堂学习评价设计,就是对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进行设计,这是一种学习绩效的形成性动态评价,对教学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要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表现进行长期,连续地观察。比较容易操作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学会几个词语(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评价方法就可以是听写,默写,解释语境中的含义,造句等;目标是“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评价手段可以是“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场景或个人的经历和体验“;目标是“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评价方式可以是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是否做到,不能达标的要补救。
评价工具的设计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评价工具“不仅是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检查,而且有时可以放在教学活动之初,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比如一份试卷,一套试题,如果一开始就交给学生,要求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完成这些题目,既是练习与巩固的手段,也是评价的工具。因此,所谓“拓展练习“要有明确而恰当的指向,应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连贯,而不是随便“迁移“和“拓展“。”评价方式“的设计可以是开放式和多样性的,比如全班听写或笔谈,小组检查,家长督查,教师抽查,课外实践等等。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会有诸多不可预料的变数,而且学习活动主体的思维火花和行为变化也是不可预设的。以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为中心内容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师创造性的智慧劳动。当然,对于学习内容本身的解析,要花很大功夫,但它应该放在“背景分析“之“教学内容分析“里。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后的实施不是贯彻教学方案,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反应。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在于教师引导(instruct and guide)学习活动,启发参与意识,文本不必写得过于详尽,粗线条即可,不宜琐碎而失去了灵活性。
教学设计方案毕竟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小细节而又不至于违背文本设计的初衷。对于专业成熟教师来说,教学设计还应该更高地考虑学生自主建构活动的“生成性“问题和教学技术的“灵动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最能考验教师教学智慧和现场教学机智,是创造富有生命活力课堂的关键。
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设计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思路。重视教学方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备必要的,但对于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强调形式规范可能弊大于利。

5. 小学教育专业应主修哪些

文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书法、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文明简史、声乐基础、美术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理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史、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法、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英语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歌曲与表演、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6.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我想大家都应该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在公开课上还是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都有教师激情澎湃,学生不知所云的状况发生,简单来说,也就是:启而不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尴尬,不得已自圆其说,总是迫不及待的揭晓答案。我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原因出在哪里,深究其责,我觉得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毕竟我也是一个刚入职的老师。但是听了很多学校老师的课以及外出学习回来,我发现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存在这样的问题,几乎我们的课堂上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类似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让学生积极回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呢,也就是做到启而有答。那就要从启发的方式、对象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状况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我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基本教学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降低难度,找准问题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思考题,与学生互动交流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给与一定的引导启发,如果大多数学生反应积极,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说明问题难度系数适中,教师启发的得当;如果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教师已经进行了启发引导,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说明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做出调整。比如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的是少年周恩来为国立志的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能结合人物当时的心情和他所说的话带表情表演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情”我还特别启发道:“要抓住当时的社会背景,遇到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动作,还要符合各人物的年龄实际,要像演戏一样。”就这样,学生觉得是遇到了天大的难题,我鼓励了很久,终于有人站了起来,表演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可是从头到尾是无表情的表演,而且说话也是没有任何感情。第二组同学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点,但是在表演的时候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把握得不够好。第三组开始的时候,有了前面两组的经验,相对来说还说得过去。
从本次的教学实际可以看出,我从一开始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能力,认为自己觉得可以胜任,就这样做了,没有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表演是一个比较难的挑战,到了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表演,给学生做了示范,这才降低了难度,这样整个课堂才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他课堂问题预设时,应该熟悉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学启而不发的现象。
二、提问时要根据课堂环境,增加课堂的引导性
所谓的课堂环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搭石》这一课,在讲到一行人过搭石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到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很多同学听到这里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时候,我并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学生们只有一两个说话。很快,我看出来了这样的尴尬,于是,我说“那我们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境,看看如果是你们,你准备怎样来过搭石?”接着伴着音乐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学生们配着音乐自己来表演。学生很快便知道了答案,画面很美,同时也能从协调有序看出家乡人的心灵美。
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朗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娴静的启发式情境,学生被情境所感染,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这里我知道,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用直观呈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特别是涉及一些他们不熟悉的内容时,更应该给予更多的直观展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际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求最佳的突破点
在课堂中,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方式提出来,但是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方式,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要改变提问的方式,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获得最佳的问题突破角度和解决途径。
除了以上几个大方面以外,我认为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目标明确,语言生动丰富准确,绝不能信口设问;多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让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问题要层层递进了,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提问态度要亲切。对于学生给与的答案要肯定,不能打消其积极心。
在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如何让课堂的提问更有效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让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努力,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7. 提供一份自行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谈谈在教学实践中试用的效果如何

引子: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撰写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二、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写好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三、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初中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所有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醒目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三)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某省“十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实施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怎样组织实施?切实规范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完整、系统、准确的课题研究档案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课题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善于形成和积累资料,建立好课题研究档案。课题研究档案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计划性资料。包括课题总体研究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和阶段性研究计划等。(2)教程性资料。主要是按计划开展研究的阶段性记录。如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外活动的设计,实验教师的观察、随笔,以及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的反应等。(3)专题性资料。如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所举行的专题研究、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等研究资料。(4)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如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试卷及有价值的学生作业、作品和制作等成果,以及反映成果的音像资料等。(5)总结性资料。包括各学期、学年总结或专题研究的总结、论文和报告等。在具体进行研究资料归档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注意积累原始资料,及时做好记录,一般不要事后补记。即使追记,也要绝对尊重客观事实。二是注意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实验记录要详细。实验因子是如何操纵的,无关因子是如何控制的并发生了哪些变化,都应完整、系统地记录下来。三是注意建档的科学性、适用性。要分门别类,列出目录,认真填写归档说明,突出重点,便于查找。在课题研究档案方面,我们应努力做到全,有全面的资料;要做到细,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方面的资料;要做到勤,要勤于及时积累,整理资料。(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晦涩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特别是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题成果。小课题研究怎样表达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怎样总结反思?总结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在总结反思方面,一是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系统描述,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制订方案到组织实施的整体情况,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确定原有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计划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进,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反思的要求是:第一,以研究问题为基点。需要针对原来的问题具体地反思。通常反思的方式是:我们是否解决了原来的问题?或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计划中得到解决?等等。第二,以研究计划为参照。结合研究计划来反思,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于考察原有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如果通过研究实践,未能解决现实的问题或改进原有的实践。如果通过研究实践,未能解决现实的问题或改进原有的实践。教师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一状况是否与研究计划有关联?在多程度上有关联?由此是否可以判定原有计划是失当的,以至于可以放弃原有计划?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无论原有计划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对下一步的计划提供参照的价值,因为我们在后续的计划中可以汲取其合理性的方面,摒弃其失当的或不合理的内容。第三,以改进实践为归宿。小课题研究是从教育实践的问题开始的,最终走向教师实践的改进。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思考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

8.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提高课堂参与式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的一课教学中,首先简洁明了地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三内角的和,并作出猜想,并对学生的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学生猜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的过程。接着进一步要学生思考:如何证明猜想是否成立 为此,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两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AB所截,观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为出现三角形,再过A点作一直线AC与L2相交于C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①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什么 这三个的内角和是多少 ②你能根据这个图形和前面已学知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在学生自我思考、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深化本课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分小组着重进行证明方法及思路的再讨论,重点是研究辅助线的作法,学生可得出可通过三角形的任一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再进一步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看看一个三角形中钝角或直角最多能画几个 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提出大家已知三角形可以按边的不同进行分类,三角形能否按角进行适当分类,为什么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本节课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相互沟通,主动论证、求知、自主创新,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学得活,理解深,记得牢。
二、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解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解题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例题的探究过程中去,又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解题后的回顾过程中去,舍得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使他们在思考、讨论中获得新知识,产生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例,已知:如图1∠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CE=DE。

9.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三年来的变化有哪些

三年来,几多来回,抄几多辛劳与甘甜。相聚榕城,我们参加了形式多样集中研修活动,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名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观摩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回顾学习时光,让人感慨万千,收获颇丰。

10. 如何实施好参与式教学

教师、学生、教材是组成“参与式”教学的三大要素,教材是中介,在“教”与“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式”教学以创新、发展变化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主、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倡导各科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体验等紧密结合。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要落实在课堂的设计上,操作上,其重要标志是教师不在是“教”教材而是“设计”教材。
一、导入的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活动进行的顺利与否,跟导入关系密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法:

1.情景表演导入。

教学一年级教材第二册“比多少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带上小黑兔、小白兔头饰进行找朋友表演,然后根据小黑兔、小白兔的只数和找朋友的情况,进行编应用题:

(1)小黑兔有12只,小白兔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

(2)小黑兔有12只,小白兔有6只,小黑兔比小白兔多多少只?

(3)小黑兔有12只,小白兔有6只,小白兔比小黑兔少几只?

根据以上三道题顺势导入新课。

2.游戏导入。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提到游戏他们自然就来劲了。如在教学一年级美术“手工制作”时,先让学生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游戏做完后教师问:“你们做游戏时用到了什么?”生:(手),师:对,我们的小手可巧了,不但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而且还会折各种各样的事物,引出课题——手工制作。

3.巧设悬念导入。

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可以设悬念导入:如教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教师说:“刚开始小葫芦长的非常可爱,可是后来全都枯死了,掉下来了。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会知道的。”然后板书课题。

4.猜谜语导入。

如在学习一年级《比尾巴》一课时,教师说:今天,我们进行一场“猜谜语”擂台赛,看谁猜的又对又快。“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门万户开。”(公鸡)“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给猜对谜语的同学戴上头饰。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聚在一起干什么吗?”顺势导入比尾巴。

二、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中最主要的环节,活动的新颖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是一定要根据班级学生差异,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课堂教学理念,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引起大家共鸣的,积极参与的活动。

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若干名学生向杯子中投乒乓球,投完球后,杯子中的乒乓球个数用数字来表示,连一个也没投进去的茶杯中乒乓球数用“0”来表示,此活动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也明白了“0”的意义,“0”表示连一个也没有。

教师在教学有关10的减法时设计了拍手歌活动。

你拍一,我拍九,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二,我拍八,做对游戏笑哈哈。

你拍三,我拍七,游戏学习在一起。

你拍四,我拍六,咱们齐说顺口溜。

你拍五,我拍五,两数凑十不含糊。

有位教师在练习得数是12以内的加减法时用掷骰子的方法,每人掷两次,把两次点数加起来。在教学元角分时在教室中贴了牙膏、泡泡糖等事物的标签,让学生亲身感受购物过程。真正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还有位教师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把新课上完后编成了课本剧进行表演。有些课本剧是在教师指导下编写的,有些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如在学习完《要下雨了》、《坐井观天》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课本剧表演,在师生共同制作了头饰、配上音乐,巩固了教学成果,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分享了快乐。(进行表演是把教室课桌拉成圆桌会议形式)

三、怎样设计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练习中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练习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要进行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化练习,为此在设计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练习题。为提高学习兴趣可设计游戏性的练习、表演性的练习题,例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摘苹果”、“采蘑菇”、“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不但巩固了新学的生字,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再如教学口诀时,在练习中设计“掷骰子”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记住口决。“夺红旗”、“登宝塔”、“连线”等的形式的练习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针对性练习。

设计针对性练习是为了引导学生解决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疑难问题、分清知识的异同点,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堂学习中的典型错例、作业本中的错例是最好的题型。把这些错例归纳分类编制成针对性练习。做好这项工作是提高复习课质量的关键之一。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可以采对比题、辨析题、是非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讨论、明白错误原因,并理清解答方法。

2.综合性练习的设计。

综合性练习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发展的脉络,重构知识体系。综合性练习的设计多应用在“复习和整理”的教学中。

3.发展性练习的设计。

发展性练习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应面向全体学生,有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价值和空间。此类练习的设计形式多应用开放题和思考题。例如:教学二年级乘法口诀后,设计“小小商店”题:

锁子:3元玩具车:6元玩具飞机:6元放大镜:3元小明用15元钱可以怎样买?能买几种商品?学生讨论后发现:〈1〉5×3=15(元)3×5=15(元)能买3把锁子,能买5个放大镜。〈2〉6+6+3=15(元)能买一辆玩具车、一架玩具飞机和一个放大镜。〈3〉6×2+3=15(元)能买两辆玩具车和一把锁子。(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也可以设计成趣味填空:4只鸡有()条腿;8条小狗有()条腿;5头猪有()只耳朵;7只鹅有()条腿;6只青蛙有()只眼等。这样联系实际的练习设计,不但能让学生记住乘法口诀,还能增加学习兴趣,学习效益高。

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平时不爱参与、调皮的学生这样的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通过活动是教师真正发现了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教书匠”的角色逐渐向“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转变,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