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1-02-07 03:38:11

1.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首先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一篇初中语文例子
一【教学思路】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课文,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且通过网络收集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资料以及写作背景。具有较好的基础。但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及自身约束能力不同,在对文章语句赏析与情感把握上面仍然较为生疏,且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重、难点】
①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索等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合作,在共处中求知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①屈原专题网站
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七【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并联系
课文P67的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教师:①准备多媒体课件。
②有关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八【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简介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
(一)课堂范读:(多媒体)指出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
(二)要求学生自行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三)明确本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在语言表达上要感情澎湃,气势雄浑。
(四)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三、品味语言:
(一)选读喜爱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二)精读好句,师生讨论、交流
例如:
1.“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2.“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明确:对黑暗势力的不屈不饶,对光明的热切向往。
(三)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明确:热爱祖国,浩然正气,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
四、探究活动:
(一)象征手法,思想深沉,情感含蓄,表达凝练(学生讨论、交流、朗读)。
明确: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学生讨论、交流、朗读)
明确:独白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五、欣赏拓展:
(一)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对比《封神榜》中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等,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推荐阅读小说《红岩》。
(三)学生讨论、交流、朗诵课文前六段。
六、小结:
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是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不同时间段的屈原设计话剧表演。
九【教学评价设计】

2. 小学语文里有哪几篇课文是描写风景的

小学语文有一篇文章叫:黄山奇石

3. 小学语文 美丽的小溪安岭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认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15个;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的词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的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课后生字并正确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若教室挂着地图,可让学生找一找)。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学生会想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而产生学习全文的动机)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学生谈论,读课题。

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词。

3、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4、(l)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四人小组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3)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

1.学生说自然段段意。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记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提醒学生生字的书写。

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4.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要有教学内容分析,要有教学目标(最好是分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版值观三权个方面来分别陈列),要有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有课前准备,要有教学基本方法,要有教学时数,要有教学步骤(即程序设计),要有板书设计,当然上完课后,还得有教学反思。

5.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步骤是什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6. 怎么写小学语文写作设计教案

水》的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水》的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这篇作文来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主题单元《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延伸,它通过“赞美水” “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进行开展活动,以《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它可以说是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幻想,问题与思考等均可涉及。可以讲故事,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客观说明,可以展开联想,发挥想象……
从整个作文教学流程来看,作文讲评课应是作文的二次指导课,因为有了学生初次的习作为凭借,二次指导就显得更具有针对性。针对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针对学生初次习作时难免会出现内容不够具体,又不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常见病给予指导。这也就是成为我这节作文讲评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二、教学理念:
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过程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不断积累习作的情感,提高习作能力。应师作文是第六主题单元《水》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水”这一主题的深入了解,使学生更加热爱水资源,形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行为习惯。
2、通过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修改作文,分享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习得修改方法,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从而培养学生勇于交流,乐于欣赏,善于发现,精于提问,勤于修改的良好习作态度和敢想象,说真话,吐真情的习作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同学们已经通过“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这几项综合实践活动对水已有深入了解,并通过笔写出你们和水有关的故事,对水的感情,对水的认识和了解,寄托着许多希望与忧患,呼吁人们共同来珍惜水资源。
今天我们将针对这次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讲评,瞧,我为大家推出四大版块: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出谋划策。
(二) 榜上有名
1、 屏幕显示写作比较好的同学名单。顺便问获奖的同学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来写?
2、 师:自然有些同学榜上无名,有些失落,不要紧,下次评讲作文可能你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让我们以掌声祝贺这些同学。
(三) 佳作欣赏
1、 出示佳作《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请一名同学朗读。
2、 鼓励学生读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你们最欣赏哪一部分?为什么?
3、 适时板书:注意观察、展开想象
(四) 片断欣赏
师:现在我们进行片断欣赏,有些同学可能整体不是很好,但是有一些地方写得相当出色。
展示片断,在音乐声中朗读,读完谈感受。板书:真情实感、遣词造句
(五) 出谋划策
师:有人曾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希望每一个同学们记住这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改了10年才成为世界名著。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都成为美谈。做为我们,更应该向这些先人学习这种严谨的态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1、 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修改。每人一份,边读边修改。
2、 以小组为代表进行修改,填写《作文点评表格》
3、 全班交流反馈。
(六) 布置作业
1、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请别人帮助修改。
2、认真誊写在作文本上,打印并上传到班级博客。
五、教学反思

作文讲评是贴近学生习作实际的一次指导。学生是习作讲评的主人。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增强训练意识,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 佳作展示,激发兴趣——乐评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出四大版块“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出谋划策”。在“片断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的好词佳句,并配上柔和的音乐,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为习作的讲评创设良好情境。

2、 精选点评,范评引路——会评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为了解决这堂课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我先选择一篇优秀习作,让学生欣赏、剖析,并指点写作秘诀。这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讲评、修改中有个范本。接着我采用知识迁移的的方法,让学生评析“病”例。有了之前的佳作范评,学生对“病”文的剖析就能胸有成竹。通过剖析典型作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佳作,懂得“佳”在何处,“病”文“病”在哪里,更认识到平时要注意观察,展开联想,真情实感,遣词造句才能使作文表达更生动具体。这对学生自我评价习作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评价自己的习作,恰当修改自己的作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 合作评改,培养能力——会改

只评不改的作文讲评课是“纸上谈兵”的空洞说教,只有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真正的领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于是我给学生创设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改文实践,学生在合作评改中互动交流,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修改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片段1:
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爱。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
希望是……
希望是……
希望是……
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
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
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排比句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和儿歌一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别有兴趣)
片段3:
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评论:此过程通过对排比句中另外的修辞手法的观察,让学生明白了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学生在补充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
片段5:
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播放音乐FLASH韩红演唱的《天亮了》)
学生欣赏
师(深情地):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
学生思考并书写。
生1:爸爸离开你了吗?没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妈妈离开你了吗?没有。她在天堂看着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师离开你了吗?没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同学离开你了吗?没有。他们都在盼着你回家。
生2:别再难过了!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别再难过!
噩梦已经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别再难过!爸妈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远行……
(评论:写作本就是为生活的感悟而写。它不应该被命令所挟持,被烦闷所压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这个目的,再经由老师精心安排的场景再现,先带动学生情感。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有闪亮的泪花。再鼓励学生用排比句安慰别人,情已至,话已满。在此情形下写出的排比句就会少了干涩,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让学生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教学反思:
一、 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四、 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实际重点突出
——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
柳江县百朋中心校 韦先初

〔教例〕
习作内容:参加一次游览活动,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写清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有条理地记述一次游览活动,并能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
课前准备:要求细心观察周围的景物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课前谈话,激发情趣。
同学们,上周星期五下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我们县著名的酒壶山春游。大家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饱览了那壮丽的山光水色。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把游览中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后,能和我们共享春游水壶山的欢乐。
二、命题立意,理清线索。
1.写作文要有题目,今天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怎样给它命一个题目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择一板书:《春游酒壶山》)
2.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春游酒壶山》这篇作文时,哪个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呢?(根据学生讨论,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次到酒壶山春游的游览线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
三、围绕中心,讨论选材。
1.教师谈话,提出选材中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写过不少参观游览记一类的作文,有些同学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这次作文,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下面就来具体讨论一下,这次春游中,我们看到的哪些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
2.按照游览顺序,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根据学生讨论,老师简要板书:铁路边:奔驰的列车,望不到边的田野。河岸:清澈透明的河水,雄伟的大桥。山脚:如画的田野,鱼塘中欢奔跳跃的红鳞鲤鱼。山腰:盛开的鲜花,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像——“酒壶”。山顶:绿树覆盖岩洞,山下成群结队牛马,如带的小溪流,一排排新建的楼房。
四、突出重点,研究“静”“动”。
1.教师谈话,指出训练重点。这次作文除了很好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写作知识外,重点练习如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能感动读者。
2.复习《鸟的天堂》一课的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随着复习讨论,教师板书:静态——形状、大孝位置、颜色等。动态——活动、变化等。
3.具体讨论这次春游能看到的景物中哪些属静态,哪些属动态,应该如何进行描绘。
五、编拟提纲,开始习作。
1.文章开头应交待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天气、心情等)(略写)
2.文章重点部分可以分几层写?(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五层)(详写,但也要分主次)
3.文章可以怎样结尾?(自然结尾,抒情结尾,议论结尾等)
4.学生编写提纲起草作文,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评析〕
我感到本教案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教学思路清晰。
教案设计者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从“启发谈话”时就注意把游览的最主要观察点“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作了概要提示。在命题阶段,更留心“理清线索”,板书出示“游览路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到“围绕中心,讨论选材”时,则按照游览顺序,组织学生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同时根据学生的议论内容,对“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各处的景物作简要的板书。这样,由于教师的教路明晰,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把较杂乱的素材理出了一条比较系统的线索,并使朦胧的印象变得具体化。
第二,教学重点突出。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多流于一般化。往往是写出题目,指出先写啥,再写啥,可以分几段,有些再板书几个重点词语,就让学生动笔。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平铺直叙,淡而无味。而本教案设计者结合基础训练要求,从本次作文目的出发,明确提出把“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作为教学重点。在指导中围绕这一重点,先让学生复习《鸟的天堂》一课的写法,重温“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板书出“静态——形态、大孝位置、颜色;动态——活动、变化”。随后结合此次作文,集中讨论所看到的具体形象,说明哪些属于静态,哪些属于动态,应该如何描绘。这样“读写结合”的指导,学生的作文容易做到叙事具体,重点突出。
第三,紧密联系实际。
这是本教案的另一特点。首先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次作文指导是在组织学生刚参观游览酒壶山以后进行的。由于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做了必要的回忆、议论,所写的内容都是学生亲眼所见,所以提起笔来就会旧景重视,叙之不荆其次是联系学生的作文实际。教案密切联系学生写“游览活动”文体时的通病,即以往写这类文章“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让学生明白这类游水账式的写法,是作文的一大弊病。由于学生对此大都有切身体会的,经教师这么一点,这次作文就不会再重现老毛病了。
第四,指导程序科学。
这篇教案较科学地安排了“写前指导”的几个步骤。从教案上看,教师很重视帮助学生审题,并且给学生讲清本次作文的要求、内容、范围和写作方法,可以达到促使学生开阔活跃思路,提高思维能力之效。启发谈话和组织学生复习有关课文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的有关知识时,可使学生写作有所依傍,能够正确地选材、组材,更好地突出中心。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不仅促使学生写作时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细得当,又可使学生养成先列提纲再写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均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要求看和想,又要求说和写,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动脑、动嘴、动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我可以帮助你,你先设置我最佳答案后,我网络Hii教你。

7. 小学的语文教案怎么写

小学的语文复教案怎么写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8.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字卡、魔方字卡、学生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黑板上挂着的笑脸气球)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的黑板上多了什么?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
2、 气球不仅可以你们这些健康的小朋友带来快乐,它同样也给一位生病的小朋友送去了惊喜,想知道他是谁吗?(贴有窗户图片的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
二、初读课文
1、谁来读读课题?(多好听的声音,像银铃一样.)一起读读吧!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是的,老师也想知道,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05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要听准字音.
4、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有病的小朋友是谁?出示“科”(气球卡片贴黑板上)一起读,这个字你想怎样记?关于这个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想听吗?先告诉老师,“禾”字代表什么?禾苗长大了是什么?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没有称量谷子重量的工具,就了明了一种斗,后来人们发现用斗来称量谷子的重量比较的准确,也比较的科学.记住了吗?“科”字还可以怎样用?出示“亚”,一起读,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亚”字是一个象形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演变过程:“亚”最开始表示一块不完整的方形的田地,四边都缺少一块,后来变成了这样,线条比较的清晰,然后就越来越象现在的汉字了,所以“亚”的意思是:不是最好的,是第二好的,你会组词吗?

9. 问一下小学语文课教案该怎么写 有人了解的告诉下哟,非常谢谢大伙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2、师生交流:(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观 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2.介绍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颐和园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 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葱绿:(草木)青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教学步骤(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长廊(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佛香阁和排云殿(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昆明湖(1)导游讲解昆明湖。(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5)背一背这句话。▲十七孔桥(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四)布置作业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18、颐和园美丽的大公园

10.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案怎么写

望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应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激发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学生背诗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解决字词障碍。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结合学生读情况,提醒易读错的生字读音: “甥”是翘舌音,后鼻音;“仁”是前鼻音,声母是“r”不是“l”;“偷”和“崐幽”的韵母是“ou”和“iu”;“欠”的韵母是“ian”;“眨”念“zha”,不念崐“zha”,不念“zha”;“挑战”的“挑”是多音字,在这里读“tiao”。 4、学生质疑词义,理解词义。 通过联系上下理解“清辉、凝望、瞳仁、绘声绘色”。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瞳仁:黑眼珠。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工具书理解“云絮、剪影、不假思索”。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西。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通过讨论理解“晶莹、隐隐约约”。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5、存疑。 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 课文除了描写月光下的景色,还写了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对月亮奇特的想象。 3、我们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段意怎么概括?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甥、瞳仁、偷、锁”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安排好比例。 2、用钢笔字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 惊奇( ) 封锁( ) 4、读一读,再抄写。 清辉 流动 封锁 不假思索 隐约 挑战 剪影 绘声绘色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学生在小黑板上练习。 2、齐读这些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没关系,老师是“画家”,我来帮你画。不过你得告诉我,画什么,怎么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图画”中的景物有月光、江面、芦荡、树林、山峰。 景物的特点: 月光---淡雅清纯 江面---浮光跃金 芦荡、树林、山峰---镀上花边 4、出示事先绘制好的国画或水彩笔。 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6、指图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学生回答。 从这句花中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那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 分角色朗读第5~11自然段。 4、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一、三两句。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继续解二、四、五、六句。 “明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端着酒杯。此句为倒装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低,比---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乌啼,乌鸦叫。眠。入睡。解释时补上谁“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秋,解释时放在句首。平羌,平羌江。 5、指导读诗,背诗。 我们在读古诗时,可以不必过多地考察它的意思,重要的是根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画面帮助理解和背诵。 学生读背,背诗。 6、教师口述,引人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无比舒畅,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会词义、意,会当时的意境。 7、谈话,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幻想。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繁星,要你勤于积累,有丰厚的回报。 四 、作业 1、复习文后练习3中的词语。 2、课外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参加班上的小型“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清辉 流动 封锁 不假思索 隐约 挑战 绘声绘色 二、过渡。 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课文。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划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司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蕴美。 2、引导学生幻想。 请不要睁开你的眼睛。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你展开了幻想,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啊,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六、作业 1、抄写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 2、背诵课文 2、 课外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附板书: 21、望 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