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结构形式
属于总分的结构复形制式。
总写(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与文章题目相对应,给读者一个初步印象。
分写(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的声音,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大自然画卷。它们的声音特点分别是:
1、风:微风拂过时,声音温柔,似呢喃细语;狂风吹起时,声音雄浑,似合奏曲。
2、水:雨声滴答,溪水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水潺潺地流向大海,海水哗啦啦地汹涌澎湃,合奏出一首乐曲。
3、动物:鸟叫声,蝈蝈叫声,动物们在歌唱,它们都很快乐。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课文扩展阅读:
总分式结构的优点: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分写的内容能与开篇内容遥相呼应,使文章脉络互相贯通,各部分各有特点又紧密联系。
本文中,作者列出了“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来描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大自然的声音的确是美妙悦耳的,前后呼应极为强烈。
并且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使大自然的形象更加鲜活,充满趣味,使得说明文章不再枯燥。
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课文
古诗两首
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巜掌声》全文
掌声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掌声》课文解读
《掌声》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英子”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
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内心得到敞亮,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
(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课文扩展阅读:
《掌声》作者董保纲,男,1973年生,河北威县人。著名青年作家。现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新闻书画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作协理事,《格言》杂志签约作家,报社编辑、记者。
散文随笔作品风格别致新颖、清雅恬淡,富含哲理,寓意深刻,文章一度风靡国内外大小报刊。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散文》、《大公报》(香港)、《莫斯科华人报》(俄罗斯)、《侨报》(美国)、《自由日报》(马来西亚)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作品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格言》等杂志转载并入选各类文集。
在全国二十余家报刊担任主笔或开设专栏,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的教案与过程 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课《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古诗。
不仅读正确了,还非常流利呢。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同学们,你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有不懂的字词吗?
“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同学们,想再一次感悟长江的气势、天门山是雄伟吗?多媒体配乐范读,
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最先把这首诗记住?同学们,愿意展示一下你们非凡的记忆力吗?那就背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听吧!
出示课文的插图,谁再来背背?
同学们,你们聪明的头脑、非凡的记忆力好让老师羡慕哦!
四、书写生字
课文读悟如此精彩,那生字会读会写了吗?出示课件:生字“断、楚、孤、帆”。
在写字之前,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温馨的提示吗?
同学们,把这些温馨的提示带进你书写的生字中吧,它能帮助你写正确每一个生字。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吧。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
孤帆:日边来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欣赏了天门山的景致,会背这首诗吗?背得真好。汹涌的长江水渐渐远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汪含情的西湖水(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课件:课题)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出示课件:自己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的注释,想一想诗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出示课件:潋滟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古诗)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解释得很恰当。
你能够利用课后的注释,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真会读书,那你能把西湖睛日里的美景读出来吗?(出示课件:第一行诗。)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体会到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在读一读这一行诗吧。
真美,还有谁汇报。
你利用课文的注释,并结合插图,很会学习。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出示课件:第二行诗。)
对呀,这又是另一番风情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行诗,感受西湖的魅力,齐读第一二行诗。(出示课件:第一二行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湖风光吧。(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
欣赏了西湖的美丽风光,现在来读读这两行诗,一定读得更好了,男同学读第一行诗,女同学读第二行诗。(出示课件:第一二行诗。)
诗人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西湖不同的景色,不由得想起来古代有名的美女,不论是淡装还是浓抹,总是那么美丽,于是,诗人写下了(出示课件:三四行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行诗吧。读了这两行诗,你有发现作者的感受吗?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同学们,会背这首古诗吗?试一试。小组内互背。
刚才同学们背得都很投入,现在把两首古诗放在一齐,再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件:两首古诗。)
请你们来读一读,想一想吧。
谁来谈谈你的感受?(第一首古诗描写的是长江的雄壮,第二首古诗描绘的是西湖的柔美,两种景色美得真是各有特色中呀。)
是啊,我们的祖国真是太美丽,太诱人了,每个地方都各有风姿。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出示课件:课外同类古诗。)
是啊,像这样赞美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出示课件:西湖雨中的美景图)
④学生自由背诵。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大文学家苏轼去领略了西湖的美景,课后请同学们把这首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听。
四、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听一听这首诗吧。(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五、作业设计:(出示课件: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附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淡妆
水光、山色 比西子 总相宜
雨 浓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