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语文必修二模块终结测评答案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D
6D
(
A“
传来
……
的声音
”
与
“……
说
”
句式杂糅。
B
、
滥用介
词,把
“
对
”
删去。
C
、搭配不当,删去
“
的寿命
”
。
)
7
、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
8
、比喻、拟人。荷叶像舞女的裙,美又富有动感;荷花袅娜、羞涩,正是女人的表情,
美;荷花像明珠,是形容荷花在月光下很亮,像星星,是写多;像刚出浴的美人,是写天然
之美。
9
、指代
“
不能朗照
”
。这同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吻合。
10
、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化静为动,把景物写活了,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
添了意境的温馨和幽雅。
11
、
A
12
、
B
13
、
D
14
、
B
15
、
(
1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
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
2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那些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6.
①
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②
表达了作者岁月蹉跎、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与悲叹。
17.
(
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3
)少无适俗韵
性
本爱丘山
18.
陈与义词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月光随着东流之水静静的流着
”
,
暗写时光的消逝。
文章中的引用,目的是说,水是有声音、语言的(只要静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水的美丽语
言)
19.
除流水本身的声音外,主要是流水给人的感受:让人明心见性的清凉(或能洗涤人
的心灵)
、对人间的关注和情爱。
20.
纯洁(赤子最初的心境)
、宁静的心。
21.
(说明陈简斋只顾饮酒吹笛,没有欣赏流水的美丽)最重要的是过渡的作用,作者
荡开一笔,化用诗句引出下文对水的议论。
22.BE
(
B
不是议论,
E
没有哀伤)
23.
②
⑤
③
①
④
24.
示例:
①
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
②
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
③
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
25.
略
B. 有谁有高中语文必修二。模块综合1 2,帮忙拍几张图片吗
高中的我没有但是我可以帮你查一查。我现在暂时是没有的,有了我马上就发给你
C. 语文作业本必修二答案综合测试给我
综合测试
1.C(A犷ɡǎnɡ,唯wěi;B杼zhù;D咽yè)
2.A(B寒喧—寒暄;C婉然—宛然;D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3.D[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注视:注意地看。(1)中用“凝视”更能体现出看得十分投入。震荡:震动,动荡。振荡:电流的周期性变化。很明显,(2)应该选择“震荡”。“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3)应该选“只有……才……”。]
4.D(A“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B“果不其然”即果然,强调不出所料;C“顾盼”与开头“看到”重复;D“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5.D(A“正”与“方兴未艾”语义部分重复,应删去“正”;B“平均”指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平均”所跟的数据应该是具体的,而“50万至60万”是一个概数;C结构混乱,应删去“关键在于”或“是十分重要的”。)
6.B(A“写道”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C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冒号,表示对上文分列的几件事的总结;D“东西可搬进来了”后面应该用问号,因为这是连续问,而不是选择问。)
7.C8.C
9.(1)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又如碧天里的星星(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不同意。(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更符合前两句所揭示的情境。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时间得不到家里的任何音讯,这样,就会形成思念家人又担心家人遭遇不幸的矛盾心理。(2)“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表面看起来合乎情理,但却使诗显得平白乏味,流于一般。原诗中,诗人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及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则显得更真切,更富于情致,更耐人寻味。
11.这是索科洛夫对和自己孩子未来的设计,他希望凡尼亚快快长大,他自己也能找到一种家的归宿。写出了他对孩子的爱,对未来的希望。
12.索科洛夫是司机,“活塞”是汽车的要件,它的运动与心脏极为相似,把心脏比喻成“活塞”,自然贴切。这个比喻用在其他场合未必恰当,但由作为司机的索科洛夫说来就有很鲜明的职业特征。
13.不矛盾。为了给失去父母的凡尼亚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不让幼小的心灵再受创伤,索科洛夫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得很坚强,但对亲人的思念时时困扰着他,使他不能从战争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所以他在夜晚总是会流泪。
14.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遭遇,但从索科洛夫身上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广阔背景,实际是写一代人在战争中的遭遇,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
15.“我”在地坛体味到生命的意义,即超然解脱一切,归于宁静。
16.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困惑。
17.(1)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2)不与世隔离;(3)恒久而辽阔;(4)放弃荣华、强权与阿谀。
18.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的心中。
19.B(“之”字前者为代词,后者为结构助词;“而”字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
20.六国不爱其民。秦骄奢淫逸,残酷剥削百姓。
21.①指六个国家,②③指六国统治者。22.借古讽今,规劝唐统治者勿蹈秦统治者的覆辙。
23.C(此处“可怜”是可叹意,并非“同情”。)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