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科学”。让语文教育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角度讲,都必须重视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广泛是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六年制不少于140万字。”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是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受陈旧模式的影响,理念,思想,方式滞后,已显现出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在教学中依然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下面谈一下本人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原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本身就是阅读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首先,榜样激励。孩子的模仿性强,榜样作用极大 ,平时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以及身边人的成材之道。像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饭来吃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其次,好书引读。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拓展了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最后活动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经常开展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析,班级诗词大赛,故事大王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班级里曾有一位男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和其他同学不合群,不善于表达。有一次在他汇报读书活动内容时,我有意地给他准备一些内容,并指导他读好,在他汇报时,那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情感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从此他变了,变的爱读书,爱和同学交往 ,这也许就是读书给他带来的喜悦,信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正是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内心说“我想读”。
二、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要以阅读实践为纽带,让学生把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阅读的类型和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阅读与合作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是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读完,千万不能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有要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到”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边画,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时,突出抓住描写皮埃尔心理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主人公内心活动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划一划,逐步体会到主人公焦急,矛盾,难受,痛苦心情,从而体会到主人公高尚思想。当然这些习惯须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培养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要能让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选择不同方法进行阅读当然在初期一般以精读
⑵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再次,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花了力气.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感。 1、讲民间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赋予他们真挚,既不能包办代替,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成语接龙。当然、家庭利益,包括厌恶,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首先,有兴趣、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理解和热爱学生。 其次、满意。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要利用各种形式,产生自信、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有的字写得清楚。”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那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自责、工整,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国家四化建设,进而感染学生,在表达形式上。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在教学中,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答记者问竞赛等,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那么,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写作。 2。当学生要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并与其他同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喜爱语文课,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兴趣的形成和巩固。 总之。 二、融洽的课堂气氛等,从而重视语文学习,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 3,是师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也能自觉钻研,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 一,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班级黑板报。基于上述认识、愤怒、有效的指导或帮助,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办手抄报,应实施“倾斜政策”,抑制消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比如说朗诵。对于学生,气氛要和谐)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愉快,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调动内外因素。久而久之,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就要充分利用。即使遇到困难,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可以在接触、憎恨等等。有积极的、陶冶情操,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纯真的爱,更不能袖手旁观,及时进行客观,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主动创造民主,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阅读等,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教师来说。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加以克服,要建筑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给予鼓励。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当然分寸要得当,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流利。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喜爱等等,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消极的,学习有些掉队,并非难事、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有时却成为阻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
⑶ 怎样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兴趣
一、以题质疑,激发兴趣
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时,他便会兴趣盎然,不惜余力的进行探究学习。孩子更是这样,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导学,学新课文之前让学生先对题目质疑。如我教学《丑菊》这篇课文时:我先问孩子看到“丑菊”这两个字后,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有的孩子说:“丑菊真的丑吗?”有的说:“丑菊长什么样子?”还有的说“丑味臭吗”“作者为什么要写丑菊,而不写美丽的花?”……孩子小脑子里的问题真的说也说不完。当孩子好奇心正强时,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带着疑惑去课本里自己找答案,果然他们读的兴味十足。
二、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兴趣
教师需设计优美精彩而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心生向往,就能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去欣赏大自然的迷人的风光。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让古今中外的游客都误以为自己走进了迷人的画卷。那神奇秀丽山水风光让人叹为观止。同学们你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桂林来大饱眼福吧。”教师富有激情的几句描述,就形象鲜明说出了桂林山水的魅力,学生真恨不得马上飞到桂林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就会劲头十足的阅读课文内容,用心了解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
三、创设情境,点燃学习激情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教学《要下雨了》这课时,我有意选择一个要下雨的日子学习。课上,我叫所有孩子走出教室仔细观察自然现象,我对他们说:“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的现象,并把你们看到的记在心里,等会儿告诉大家,我要看看谁观察得最细心。”虽然在室外,可学生没有一胡闹的。观察十几分钟后,走进教室,学生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⑷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姚轶群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大师把课外阅读比作学习之舟的风帆,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确实,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之火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催生阅读兴趣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比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二、巧设阅读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现在的小学生喜欢听有趣的故事、看卡通片,认识神话人物,我们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等适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通过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如:蜗牛长牙吗?大约有几个?等,当学生惊奇地从故事中了解小小的蜗牛竟长了一万多颗牙齿时时,教师“趁热打铁”,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从课外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通过一个个喜闻乐见的童话、神话诱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诱使学生从被动地读到自己想读更多的书,一步一步走入书的殿堂,尽尝知识的甘霖。三、推荐优秀读物,强化阅读兴趣1、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符合这些教育要求的读物,首先在内容上是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1)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小学课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有许多名人,如学到《田忌赛马》, 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2)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学生对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津津乐道,意犹未尽。我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像这样精彩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要求学生课外尝试阅读《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个三国故事,在活动课上交流,一时间班上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3)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如学了《猫》、《养花》等课文,就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教古诗时,就介绍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诵读。四、开展各项活动,巩固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胜心强,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表演和竞赛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仅能调节班级的学习气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能使学生享受阅读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创设阅读竞赛台、专题讨论会、诗歌会、故事会、名人名言展、制作阅读剪贴报等等。我所执教的班级里,每学期都设立有阅读竞赛台,学生每读一本好书,我都会奖励他(她)一朵小红花,攒够了一定数量的红花,还可以在我这里得到心爱的小礼品,有时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有时候是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因此我班的学生看课外书籍的兴趣总是特别高。我还在每个期末开展阅读成果交流会,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有的展示自己一学期读过的所有课外书,有的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有的为大家讲自己看过的最精彩的故事,有的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碧空般神奇的课外知识吸引着孩子们,海洋般深邃的课外知识陶冶着孩子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想千方设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这方热土就一定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⑸ 怎样用阅读期待激发小学生阅读欲望
一、巧设桥梁,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很少有学生真正愿意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名作。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规定学生要读哪些书,很难收到实效。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给学生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课外兴趣。例如,在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我朗读了一段成年后的闰土的描写片段,学生听了后一脸的茫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天真可爱、健康活泼的少年,成年后竟然会是那种状况?大大激起了学生要一读原著的欲望。于是,我把鲁迅的小说《故乡》介绍给了大家……
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哪种体裁的文章,我都能分门别类地给学生讲解和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阅读。时间证明:结合文本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座行之有效的桥梁。
二、搜集名言,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双休日,我都会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每到星期一早自修,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书善犹药也!”“书是我最初的故乡。”……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
在搜集读书名言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三、师生共读,引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爱看书怎么行?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每天中午的自习课上,除为学生检查作业和进行个别性的辅导之外,我总是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记读书笔记,并定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情况,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开始向我借书,有的把自己觉得好的书带到了学校,和同学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有时还会推荐给我。有一回,班上一个叫小宇的男孩神秘兮兮地对我说:“老师,您看过《纯真年华》吗?很好看的哦!”我正感到纳闷,一本《纯真年华——生如夏花》就塞到了我的手中。这是本儿童文学,收集了不少当代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的成名之作,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第二天,我捧着这本书走进教室,想把它推荐给所有的学生,刚想开口……突然发现下面举起了好多本《纯真年华》系列丛书!以后好长一段时间班里刮起了一阵不小的《纯真年华》热,同学们下课时总爱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或是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时不时地过来考问我几个书中的问题。
四、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阅读恒心。
例如,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评选“课外阅读最佳兴趣小组”、“小李杜”、“成语城主人”、“故事大王”等评比,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了阅读的兴趣。
再如,小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虚心求教或佯装不知,故意设问,也大大激发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我曾向学生请教过“甲A”、“纳米”。学生有的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有的查阅资料,给了我满意的答案。有的同学竟在日记中写道:“看来,知识是浩如烟海的,老师也有不懂的,我要多看各类书报,和老师赛跑。
总之,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⑹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锦江中心小学 桂立新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万字以上。而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听老师大声读。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其实在视听媒体已经普及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孩子仍然酷爱听故事。听故事几乎是每一代孩子共同的享受和心灵慰籍。用耳朵倾听故事给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他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听老师大声读往往用在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学生身上,要想让学生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这一目标,首先解决了书源问题。目前大部分的家庭藏书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为孩子购书更加困难。大声读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其次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教师读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在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是这么有趣的事,渐渐地他们会觉得只听老师读是不过瘾的,自己得找本书读。
二、给孩子最好的书。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面对臭烘烘的垃圾堆和孩子们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目睹碧绿的草地是一样的吗?它们在孩子们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孩子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三、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语文课不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吗?不错,语文课确实是很好的阅读时间,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因此它不能排除语文老师手舞足蹈的表演、锦心绣口的展示,更何况语文老师还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期望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是笔者思想保守,实在是笔者就是一名语文老师,不仅深知语文老师的心理,而且还深知语文教学检测的现状,因此即使想唱些高调,也是言不由衷。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四、说出你喜欢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有哲人云 :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惊羡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将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为了更多获得同伴的或其他听众的赞赏,他会想方设法地去猎奇,从书本上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故事。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们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的闪光点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可以要求孩子说出所讲内容的出处,这对其他孩子有着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孩子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孩子们看到满目的图书会不由自主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孩子们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途径还有很多,这只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总会有所收获的。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⑺ 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古诗文,文质兼美,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古诗文的权重系数在小学课本中越来越大。尤其是结合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进展,实施“亲近古诗文”工程,越来越多地使学生得到接触古诗文的机会。要阅读古诗文,学习古诗文,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学生极其家长中,“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却不绝于耳。客观地说,小学生阅读古诗文的确不容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也觉得棘手。为此,我近年来一直在探究提高古诗文阅读效率的方法。我感到,提高古诗文阅读效率的方法倒有不少,而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却是“亲近古诗文”的最大障碍。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效果可观。
一、导语激趣入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每辅导学生阅读一篇新的古诗文,我都要精心设计一段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可能吸引学生,引其入胜。如辅导小学生阅读唐•贯休 《三峡闻猿》,先引导学生背诵李白《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同时辅之以幻灯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好的导语设计,可使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学生的心理,使其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可导之以启迪,催之以奋进。
二、诵读激趣悟文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合作读、分角色读、轮读、接读、欣赏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初步感知诗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鼓励,使之增强自信心,激发探求欲望。如辅导学生读《江南》(汉乐府)一文,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节奏,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同桌对读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文内容,进而提示简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效果不言而喻。
《课标》要求,小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为重要。诵读是进入诗文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愿望;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多样的诵读,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诗词的意境中,感悟诗词的韵味。如引导学生读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学生在熟读成诵过程中,会很快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展现出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意境,结合诗句的诵读,会感悟出友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从而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三、活动激趣化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语文,愿上语文课,不怕古诗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导读课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辅导学生阅读《核舟记》,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画具,课堂上依据文意把“核舟”画出来。许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但也有些学生说“太难了”,“让我们看看书吧”。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时,老师允许他们看一会儿书,蓄足之势一下子变成旺盛的活力,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要学,由要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学习《两小儿辩日》,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学习《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辩论会。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读、背诵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在学习实践中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了兴趣,才智得到发挥,就会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四、竞争激趣促提高
小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举措。在引导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实践中,为了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诵读学习经典古诗文,我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参加。特别是通过班中的诵读比赛,评选等次,竞争参赛资格。班中平时还举行多种形式的“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诗句集锦”等比赛,给积累或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我仿效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多查找资料。同学们各显神通,产生一种在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竞争活动中,不难看出学生参与的积极状态和浓烈的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想象激趣督实践
使学生对诵读经典古诗文产生浓厚兴趣,经常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文的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想象古诗文内容,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古诗文,面对面与作者或诗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诗文中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探究的兴趣。如辅导阅读温庭筠《梦江南》,引导学生抓住“独”、“倚”、“脉脉”等词,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口头描述诗的意境,学生很快就描述出这样一幅广阔、多彩的美人凭栏远眺图:一位少妇盼望丈夫归来,终日呆立楼头,仔细数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帆船,面对着江水悠悠,夕阳依依离去,总是失望惆怅。想到这些就不难理解词人笔下的怨妇思夫的愁苦难熬之情。通过想象联想的手法,让学生面对面跟古人对话,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拉近。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习兴趣。如诵读《三字经》,在学生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性善论”进行讨论,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诵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时,引导学生跟词中满头白发的老人对话:您觉得幸福吗?假如几个儿子站在您面前,您会对他们各说些什么呢?这样,督促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去想象,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的语文运用实践活动!
六、质疑激趣为探究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为了启发学生有大进,在古诗文学习中,我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质疑必然促使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首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大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自己,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那怕是提出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给以充分肯定。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现疑,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再次,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这样能使学生有疑可质,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七、板书激趣明思路
板书是教师备课、施教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视觉渠道,是开启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掌握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的桥梁。辅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更要发挥板书的优势。古诗文的板书设计,要集诗文内容的“文路”、辅导教师的“导路”、学生学习的“学路”于一体,使之成为教师导学案和辅导内容的缩微和提炼。 好的板书要求做到“三精”:内容精要,形式精巧,结构精美。比如毛泽东的《长征》诗(本首诗尽管从写作年代上属于现代诗,但实则是古体诗,且是极其严谨的格律诗。更属于经典)是这样板书的:
这样板书,旨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点示重点、难点,展示全诗思路。小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诵读。根据不同诗文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如树状、网状、表格、图画等等,但板书的原则必须忠于文本思路,突出重点,利于背诵。
八、教态激趣求感染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语言(含肢体语言)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脸上线条一成不变,学生能兴致勃勃吗?尤其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教师要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精神,满怀信心,即使再累也要振作。讲课时语言要富于变化,并伴随一些手势、表情。朗读时语调抑郁顿挫,语速适度调节,感情真挚等都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皆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古诗文的导学更不容忽视兴趣。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经典,不能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而应尽可能运用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审美的愉悦,感悟到古诗文中的思想精髓,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古诗文经典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充分宏扬其魅力,滋养一代代的中国人。
⑻ 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是的,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治学与科学研究的起点。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渴望允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靠的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何使小学生的阅读达到预期的要求,关键是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阅读体验的基础。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创设良好的情景,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草原》这课时,由于这课文比较长,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播放了歌曲《童年》,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仿佛进入了快乐的童年生活,再通过老师的范读,对文章的把握融入到了阅读的情感之中,欣赏学生的阅读可以说是一中美的享受。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了阅读的要求,而不是用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激情范读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文章之中,用朗朗的读书声去表达对人物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兴趣盎然地去阅读,去感悟。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这篇课文前三段的第一句话都是感叹句,老师要满怀激情、有声有色地读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老师读完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五个壮士把敌引上绝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的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还有五位壮士跳崖时呼喊发出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当教师用激昂的语气范读完。同学们早已被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深深感染了,自己完全变为一名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一切的红军战士。教师因势利导:发出你的号召。谁能像五位壮士那样为了与敌人抗战到底为了体现你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学生的阅读兴趣猛然提高,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个小班长,小壮士发出了自己的号召。那种语气,那种情感,绝不亚于老师的范读水平。 三、构思巧妙,丰富形式坚持以读为本 ,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 也就是说以读代讲,组织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自始至终让学生运用单一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很可能产生厌倦的感觉,但在教学中,运用形式丰富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那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得到极大的发挥。如在教学《桥》一课中,通过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当咆哮的洪水袭来时,一位普通的老党员冒着生命危险,沉着、果断地指挥一百多名村民有秩序地过桥并要求党员排在后面,他的儿子也是党员,他大义凛然,不徇私情,最后他和儿子却被洪水冲走。老师就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做人的深刻道理。我采取了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小组分角色比赛朗读、带头饰表演读、小组挑战读等阅读方式,最后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我采取了全班齐读的方法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保持最高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仅靠课内文章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数量。在没有动力的前提下,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没有足够的兴趣是做不到的,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利用周一班会时间,组织了古诗文诵读、散文诗朗诵、故事大王、笑话大王、谜语大王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比赛活动。在我们学校的阅览室,有我们学生自发捐赠的各种课外书籍,为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比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现在,教室里少了追逐打闹的身影,更多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在各种阅读大王称号的激励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阅读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 五、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语文能力,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 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此,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摘录展示会活动,活动形式有学生自行确定,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写读书心得,可以出一期壁报,也可以展示摘录笔记本内容;摘录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好词佳句、名篇名段、名言警句、四字成语、科学知识、小笑话、小谜语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大量阅读, 丰富语言积累。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刻意的要求,而要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渗透于教学的点点滴滴。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用发现的眼光,着眼于教学的角角落落,用心灵去启迪,用真情去感化,相信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在书海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更应该让阅读为学生营造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让幸福常驻学生的心灵。也就是说,读书,让学生成长。
⑼ 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我们平时听得很多的话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能内学得更好,这容句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有兴趣孩子才会去钻研,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才会越学越有动力,在写作文上表现尤为明显,写作的动力就来自于写作的兴趣。阳光 喔就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让孩子们将平日所学到的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汇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还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