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一词多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词多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02 21:37:26

❶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的结束语怎么写

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要演好一出戏。而结束语则作为这一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让人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课外引活水。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二、卒章升感情。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语文教育者必须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师,又是生活导师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三、悬念诱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四、对照促理解。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概括提钩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自然,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六、想象出创新。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新理解,读出新义,引出新见解。尤其是文学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批评,以此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七、作业巩成果。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比如,本人每每教学完一篇文言文,总要就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现象,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进行抽查学生。事实证明,必要的测验是能反馈教学情况的,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同时也能指导自己的教学.

❷ 语文必修一。一词多义

绝:①极抄尽②与世隔绝的③袭程度副词,很。
强:①有余,略多②强壮的,有力的③勉强
望:①盼望②名望,声望③农历每月十五,与“朔(初一)”相对。
传:①读chuán,流传②读zhuàn,指传记文学。用手机打的,很辛苦噢…希望对你有帮助

❸ 语文一词多义,

语文一词多义“于”:

因语境不同,“于”这个词往往有多种含义.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如: (1)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在”) (2)皆朝于齐.(同上,译为“到”) (3)虎兕出于柙.(《季氏将伐颛臾》译为“从”) 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译为“向”“对”“跟”“与”等.例如: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为“向”)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对”) (3)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跟”) 3、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这种情况中,“于”的前面往往是形容词.例如: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比”)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为“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它往往跟在动词后面,译为“被”.例如: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被”) (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译为“被”) 有时,它还与“见”“受”合在一起表被动,构成一种固定结构的句式.例如: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于…”译为“被”)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受…于…”译为“被”) (二)、“于”和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不后置的情况.一般可译为“对于”.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译为“对于”)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对于”) 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与作状语后置在句子结构上非常相似,所以,人们一般与把它作为状语后置来解释.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于水”作补语)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于河东”作补语) 三、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同上)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例如: 1、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如: 1、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崤之战》译为“从这时”作状语) 2、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译为“在这职业上”作补语)
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小学语文

山羊擅长用羊角攻击对手。

❺ 语文一词多义

1.师不必贤于弟子抄:袭(介词,表示比较,比) 2.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3.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4.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5.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在 7.则移其民于河东 ;介词,到

❻ 语文的一词多义,

1、来
出处
宋·范仲淹的《岳阳自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注释
去:离开。国:京都,国都。怀:思念。乡:家乡。离开国都,思念家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诸侯国。

2、 或:有时;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或许,也许得意思.为,指心理活动,所想之事

3、观:景象.;
观: 此作动词 直译为观赏、眺望

❼ 语文题 一词多义 并说明用法

1、(1)疑问代词,哪里
(2)代词,同“之”的意思。代指前面的话。
(3)兼词“于之”,对这件事。
2、(1)连词,表顺承,而
(2)把(它)

七年级语文30课《寓言四则》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字词整理

1.古今异来义
①居数月(居)源
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今义:居住
②人皆吊之(吊)
古义: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慰问
今义: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③胡人大入塞(大)
古义:指大规模
今义:指在面积、体积、容量、等方面超过通常的情况或特定的比较对象
④死者十九(十九)
古义:指十分之九
今义:指数字

2.一词多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3.词类活用
①天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②其家甚智(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③近塞之人(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④家富良马(富:形容词用作动词,富有,指有很多)

PS:这是我专门翻出了七年级的辅导资料,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希望你满意哈~~~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一词多义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