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都有哪些资料
一、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
.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
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
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观,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
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
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
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
.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革新教
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实践课、实验课、汇报课、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
作用,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教研组的两名骨干教师勇挑重担,外出
送教下乡上课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二、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我校进行的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
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期初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
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立足课堂,抓好常
规,努力创新。期中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
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
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
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
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
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采取随机抽查和集
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口语交际面试,口语的规范考核,知识积累的调测,体现了考核
的全面性。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组全面铺开了对“提高课堂效率”市级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
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
标,个个都有自己的课题。通过上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
改精神与修订思想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
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老带青结对工程,通过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探讨,
②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兴趣的研讨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俗话说,勤能补拙,兴趣能吸引学生接触新事物,从而加速对新事物的学习。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有效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该呢?经过我两年多的教学探索,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的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一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给分散的,所以上小学语文课,最好就是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曾经听过一位名师说过的一句话,“好的导语像吸铁石,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有些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喜欢用这样的步骤: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在读课题后问学生一些这样的问题:“读了课题 后你想学些什么?想了解些什么?”表面看上去这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吸引学生了,但如果这种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显得呆板而无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避免模式化。那么如何才能达成新课标的要求,导入新颖面不呆板无个性呢?我觉得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能精心设计开场语言,如以一个笑话,一句名言,一个小游戏开场,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再入题讲课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例来说,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第5课时,学生都喜欢猜谜,所以在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电用器)。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并联系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学生猜出了是电视。我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一台电视机的图形,接着和学生谈话交流。 师:你们都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节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么电视节目? 生:我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欢看《斗龙战士》。我昨天看了金鹰卡通的《神奇宝贝》………… 学生们都带着眉飞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讲个不停,在学生交流了数分钟后,我说:“看你们谈的热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看电视,今天呢,老师也请你们在课堂上看电视,看看“明明”一家人给我们演了什么电视。”随即进入课文的教学。在这个导入环节中,“猜谜”和谈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吸铁石,充分调动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乐趣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喜欢刨根问底,搞个明白,总喜欢问为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提。老师不能抹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而更应该尽量帮助他们解答,还需要引导他们将质疑万事万物的心主要用到学习中来,有可能的话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质疑,比如采取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形式。比如在教学标点符号的时候,我让学生来说句子,再由学生加上标点,这样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精心设计的课堂小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育中间,用一小部分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试,如词语接龙、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读读记记”时,共有从一到十个成语,我采用趣味朗读进行比赛,每个学生领一个数字卡片,再按照数字顺序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又考验了他们的反应,虽然会占用一点教学的时间,但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率也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竞赛,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墙上弄一个“学习之星”专栏,上面 写好每个学生的名字,如果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的很好,都可以给予小五角星的奖励。学期结束时不只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参考“学习之星”上标注的每个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我还开展“展示台”专栏,专门展示一些范文,加强学习,同时还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业,美术作品和满分试卷,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精心布置教室,让学生坐在教室上课有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上课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乐于学语文 小学生的思想是很简单的,可能他们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显的尤为重要。首先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要加强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使用最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最后就是要善于和学生交往,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会形成情感融洽、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中午在学校吃饭,每天中午我都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提前半个小时进教室,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交流,问问他们在家、在学校的事情,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可以想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上课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们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课时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我曾经在南师附小实习的时候听指导老师上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时,指导老师把“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换成另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这个人带够了盘缠,他一直这样走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问题很有创造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走到南北极会冻死,有的说会回到原点,有的说地球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个问题换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结果截然不同,学生在通过阅读来回答思考老师的提问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培养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生字生词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助于解决好生字生词的认识和理解,就等于多了一个能够时时刻刻在你身边教你的老师。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字会加强他们阅读更多课外书籍的欲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使用工具书将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课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将表现好的学生记在“学习之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培养日常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随手做笔记的习惯,可以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记下来,课后根据笔记进行复习,不仅记得深,而且记得更为全面。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强让学生做笔记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随手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好词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经典范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录下来,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例如开展“经典诵读”专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更换一次专栏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多接触多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另外,从二年级下学期起让他们每天摘抄三个好词和一个好句,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对学习习作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进一步衡量素质教育是否成功实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做新课改的排头兵,积极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俗话说,勤能补拙,兴趣能吸引学生接触新事物,从而加速对新事物的学习。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有效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该呢?经过我两年多的教学探索,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的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一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给分散的,所以上小学语文课,最好就是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曾经听过一位名师说过的一句话,“好的导语像吸铁石,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有些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喜欢用这样的步骤: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在读课题后问学生一些这样的问题:“读了课题 后你想学些什么?想了解些什么?”表面看上去这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吸引学生了,但如果这种方法用久了又落入了模式化的怪圈,显得呆板而无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避免模式化。那么如何才能达成新课标的要求,导入新颖面不呆板无个性呢?我觉得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能精心设计开场语言,如以一个笑话,一句名言,一个小游戏开场,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再入题讲课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就拿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例来说,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第5课时,学生都喜欢猜谜,所以在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电用器)。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并联系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学生猜出了是电视。我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一台电视机的图形,接着和学生谈话交流。 师:你们都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节目?你昨天晚上看了什么电视节目? 生:我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我喜欢看《斗龙战士》。我昨天看了金鹰卡通的《神奇宝贝》………… 学生们都带着眉飞色舞的表情在七嘴八舌的讲个不停,在学生交流了数分钟后,我说:“看你们谈的热火朝天,可以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看电视,今天呢,老师也请你们在课堂上看电视,看看“明明”一家人给我们演了什么电视。”随即进入课文的教学。在这个导入环节中,“猜谜”和谈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吸铁石,充分调动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乐趣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喜欢刨根问底,搞个明白,总喜欢问为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提。老师不能抹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而更应该尽量帮助他们解答,还需要引导他们将质疑万事万物的心主要用到学习中来,有可能的话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质疑,比如采取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形式。比如在教学标点符号的时候,我让学生来说句子,再由学生加上标点,这样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精心设计的课堂小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育中间,用一小部分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试,如词语接龙、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读读记记”时,共有从一到十个成语,我采用趣味朗读进行比赛,每个学生领一个数字卡片,再按照数字顺序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又考验了他们的反应,虽然会占用一点教学的时间,但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率也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竞赛,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墙上弄一个“学习之星”专栏,上面 写好每个学生的名字,如果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的很好,都可以给予小五角星的奖励。学期结束时不只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参考“学习之星”上标注的每个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我还开展“展示台”专栏,专门展示一些范文,加强学习,同时还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业,美术作品和满分试卷,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精心布置教室,让学生坐在教室上课有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上课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乐于学语文 小学生的思想是很简单的,可能他们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显的尤为重要。首先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要加强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使用最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最后就是要善于和学生交往,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会形成情感融洽、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中午在学校吃饭,每天中午我都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提前半个小时进教室,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交流,问问他们在家、在学校的事情,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的方式是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可以想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上课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们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的道理,上课时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我曾经在南师附小实习的时候听指导老师上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时,指导老师把“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换成另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这个人带够了盘缠,他一直这样走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问题很有创造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走到南北极会冻死,有的说会回到原点,有的说地球这么大,他可能走不到等等。同一个问题换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及思考的结果截然不同,学生在通过阅读来回答思考老师的提问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培养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生字生词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助于解决好生字生词的认识和理解,就等于多了一个能够时时刻刻在你身边教你的老师。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字会加强他们阅读更多课外书籍的欲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使用工具书将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的音、形、意搞清楚,上课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将表现好的学生记在“学习之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培养日常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随手做笔记的习惯,可以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记下来,课后根据笔记进行复习,不仅记得深,而且记得更为全面。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强让学生做笔记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随手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好词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经典范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录下来,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例如开展“经典诵读”专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更换一次专栏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多接触多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另外,从二年级下学期起让他们每天摘抄三个好词和一个好句,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对学习习作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进一步衡量素质教育是否成功实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做新课改的排头兵,积极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
③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课前五分钟更精彩研讨材料
一首抄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语文课前五分钟,充分开发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 “小舞台,大能量!”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把握好活动“五性”,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气氛,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
④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扭转课堂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何使小组合作讨论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小组讨论收到实效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问题是讨论的起点。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或不能很好完成时,通过集体共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一看就懂,一想就明的问题,不要大费周折的讨论来讨论去。组织小组讨论的问题要能引起每个学生的思考,有讨论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引发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设计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1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苦柚》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成甜的。”我们就以“苦柚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可伯父的心却是甜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言。 1.2抓住课文中能产生分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如教完《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那“箭”明明是曹操被诸葛亮“骗”来的,为什么题目却用“借”?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有的说,用“骗”不好听;有的说,用“借”能点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说有借就有还,那些箭后来诸葛亮不是都还给曹操了吗?所以用“借”好。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1.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讨论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课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什么草船借箭能够成功?”这个问题涉及全文重、难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通过群体的智慧,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便迎刃而解。 1.4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在学习《找骆驼》一文时,当读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学生对老人找寻走失骆驼的方法很清楚了,还可引导学生再次生疑:“走失的骆驼有那么多特征,为什么必须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呢?”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老人了解到的三个特征,分别用三种方法去找,看一看结果如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只有顺着脚印去找,才能找到骆驼。 2.小组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安排小组讨论。 2.1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实施小组讨论 教学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最密集的“中枢”所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点部位。在这里安排讨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都主动参与,与文本展开深刻对话。如《珍珠鸟》中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信赖“我”?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的内容,在小组内的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从中明白了“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信赖产生了美好境界。 2.2在教学的“难点“上实施小组讨论 所谓教学难点, 就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的问题,如《放弃射门》中“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这个问题学生说法不一,各执己见。于是我就按照学生的观点把他们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正方的观点是“应该”,反方的观点是“不应该”,组织一次辩论会。双方的辩论非常精彩,但是通过辩论,同学们明白了福勒在关键时刻放弃了辉煌的荣耀,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人性美,一个大明星的豁达的胸襟。 3.小组讨论的安排要合理 在组织小组讨论是如何分组?安排几次?给多长时间?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所以每个环节都要非常周到细致。 3.1讨论的分组要合理 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到参与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用以下三种分组方法:“同质分组”,即把具有相同学习水平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每个成员制定相近的目标,参与公平的竞争;“异质分组”,即把学习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落实后进学生的辅导,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因为彼此的整体水平接近;“自由分组”,即让情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体的凝聚力也较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灵活机动的分组原则,除以上分组处,针对难度不同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大组讨论等等。分好组后,还要事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安排,明确各自在合作中特殊的角色和职责,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等等,确保达到团队的目标。 3.2讨论的次数要适当 一般情况下,每个学习小组有4-6人组成,每个学生都要发言,都要听别人的发言,都要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同时来修正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反复研讨、交流,直至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的次数就不能过多,一堂课安排一两次就可以了,切忌过于频繁。 4.小组讨论需要教师的引领 在开始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思维受阻或是讨论与交流层次浅、表面化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深化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尤其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有教师简单、精练而艺术性的提炼指点,孩子们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如在教学《登山》一文中,学生在交流“看完日出后,列宁该不该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时下山?”时产生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列宁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他不想让害怕征服自己,他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学生却认为列宁不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此时他不用赶时间,万一掉下深渊,对国家的损失太的啊。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同学们,你们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理由说服对方吗?最终学生和老师一起深入文本,在探究、辩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列宁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不是冒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到位了。 小组讨论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实施策略,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⑤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主题有哪些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
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5)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材料扩展阅读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
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⑥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现结合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梳理如下。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定要真正地扎实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主题式校本教研,坚决杜绝临时找个主题,临时准备节课,应付检查。应付检查与真实的按五大环节进行是明显不同的,是应付不来的。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但是,这样操作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是,有的主题确立后,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不当、不精,会导致后续环节质量低下。怎么办?我们可以由学习材料确定主题。我们手头现有或能够收集的学习材料中,精选出有水平、与修订版课标理念一致、能指导教学的材料,从这个学习材料中筛选出一个主题。这样,就能解决理论水平的问题。
主题还要具体,针对性强,忌大而空。九个单位的主题分别为:
1、“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张市小学)。“语文素养”,概念太大,内涵太丰富,它包含了语文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习惯、积累、态度……不是一节课、一种方法、一次活动能够解决的。可改为“以读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适合文学作品阅读。
2、“低年级朗读指导”(大南头小学)。这个主题很具体,操作性很强。如果改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会更好。
3、“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容城小学)。很实际,容易出点成果。
4、“依托文本,展开想象”(四庄小学)。实际,具体。
5、“抓语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学)。“段”,主要对结构而非内容思想产生作用。可改为“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语言,共鸣情感”(王村小学)。非常好。
7、“读写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段庄小学)。很好。
8、“以训练点为抓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博奥小学部)。“训练点”,什么的训练点?指向不明。可改为“语言训练点”。
9、某个单位没有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学习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修订版课标中的相关表述;收集来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一定要精心选择,学习材料的质量,决定了整轮教研活动的质量。不学习,无论怎样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学习,才能提高。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观察我们的课堂,有两点突出的问题。
1、略读与精读不分。
有两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四上《火烧云》和六上《中华少年》。《火烧云》成了精读的浓缩版;《中华少年》则需要两课时,彻底的精读教学。虽然,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尽量还是要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精读是精读,略读是略读。把略读上成精读,真正的原因,我想,还是不明白二者的区别。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纲挈领?惟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辨不清路向,马马虎虎读下去,结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纤屑不遗?因为这一套功夫在精读方面已经训练过了,照理说,该能应用于任何时候的阅读;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正是练习的好机会。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汪潮教授也有个形象的比喻:“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习题。”
崔峦先生也在很多场合说过略读课文的教法:略读课文,要粗知大意。学生要独立阅读,自读自得,整体把握。可采用几遍读的方式:一读解决字词,互相交流;二读明白大致内容,要准确概括;三读就是重点读,抓感兴趣的部分读,交流收获体会,或内容或写法。
2、有的阅读教学,还是以内容分析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以前的朗读指导,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2、哪里写父亲了不起,找出来,读。
3、哪里写儿子了不起,找出来,读。
这是比较典型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
怎样响应崔峦先生的号召,“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呢?或者说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我们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学红主任的主张:
1、教学重点要突出,一课一得。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可以上成朗读欣赏课,
语言品析鉴赏课,比较阅读课,讨论交流课(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价值观探讨),阅读、写作方法指导课(如何质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写文章),读书方法指导课(如何读懂一本书),阅读、写作实践课等。
2、以《开国大典》为例,释题导入,引出“大典”—整体感知,初识“大典”—重点研读,感受“大典”—课堂总结,铭记“大典”——教课文;布置写作:学校秋季运动会—学习《开国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比较学习:感知场面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史实”——教语文,写作方法指导课。
另外,我们的课堂,要体现修订版课标的理念,要重视两点: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多围绕“语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一)、主持人开场白
需要四点内容,礼节性用语,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主题,主题是什么,本次活动的流程简介。
(二)、作课人反思
两块内容,第一块(简要介绍):教材简介,根据……主题,我制定……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第二块(详细说明):针对主题,成功与不足之处,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针对主题发言,先肯定成功之处,再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与主题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可以结合刚刚观察的课堂发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经历发言。举几个例子:
1、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这样发言:结合点选择在哪里,是否恰当,用了什么方法,训练了哪种能力,效果怎么样……
2、咀嚼语言,共鸣情感。可以:咀嚼了什么语言,用了什么方法(参考替换、比较、删除等),体验到什么情感……
3、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可以:什么时机指导,什么方法形式指导、评价,效果怎样……
(四)、专业引领
校长或其他校级业务领导进行,要有明显的理论高度。可以提前准备出来,也可根据老师们的发言,适时调整。
(五)、主持人总结
达成的共识有哪些,还有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