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发布时间:2021-02-01 22:18:14

A.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制作课件是要充分展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情、清、晴、蜻、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上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字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同样的方法教学“请、情、晴、蜻、睛”字。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改变颜色。教学完毕,课件上再出示这些字的整体内容:青(青草) 清(清水) 晴(晴天) 蜻(蜻蜓) 请(请客) 情(心情) 睛(眼睛)。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些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又快有好的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找出这些字的异同,自己总结出记字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深刻,在以后也不会混淆了。学生已逐渐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的越来越有兴趣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黄山奇石》一文中,作者虽然详细地描写了黄山的部分奇石,但我班的学生都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先通过观赏黄山奇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加上配乐朗读,学生能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奇石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铺路架桥,大大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活化石》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感兴趣的化石和活化石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对化石和活化石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又如上《北京》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一句句:“啊!真美!”、“真漂亮!”,“真雄伟,我真想去看看……”。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B. 如何有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内,将信息技术的应容用与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方式相结合,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的影响,使得课件教学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或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有所不同。
课件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学习的途径和内容,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C.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内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容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D.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哪些方面与信息技术融合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计算机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1.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创设情境,丰富的猜想和联想。3.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4.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5.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主题词: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我们很多老师利用现代化技术,上出许多精彩的课。正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着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揉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式的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当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教育领域同样面临挑战。信息技术对语文教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教学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教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进行网上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音频、文字的会议系统,教师可快捷地与学生通信、交流。所以现代媒体对于教师解决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模式的整合即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还要考虑怎样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样的模样,他们是不清楚的。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改编的片段,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再现,他们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风光当中,自然对小说描绘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们对于湘西小城的样子,对于翠翠和傩送是怎样的样貌,他们都了丰富的想象,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应用上去。如:《天净沙秋思》一课中,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把脑海中听到音乐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画出来,并且请学生自由发言听到这个音乐,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个什么画面。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是课文上面仅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这样的话,对他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觉都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在多媒体的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因此,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即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1.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背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肯定有一个接受程度上的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更好的情境,便于学生去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比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药》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景再现,学生可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一下就领悟了。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初中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络线图并不熟悉,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人们想象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把人物关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理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这是一般的教学媒体效果和计算机的效果无法相比的。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向学生学习。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就是数字化学习的目标,教师通过改革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的连通器。老师通过教学设计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又通过主动的探索与教师的知识交融。所以信息技术带给这个平台一种互动开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研究的空间。3.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校园网络的推广,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发展的前景,而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它很大的优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进行选择和运用。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这样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所以,网络环境下开放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总之,教师和计算机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时都显示了他们的实力,两者既不能互相完全代替,也不能互相排斥,而是应用一种新的方法把他们结合起来,减少各自的不足,使两者的优势变得更加有效。

E.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跨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能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将对现存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创新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网络语文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石头书》这一课,“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F. 如何把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

正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 展,采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整合进行教学成为内教育教学发展的容必然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探究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使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 现创新教学。

G.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仅给教育带来了变革,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仅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它包含的内容广泛,知识量大,而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正好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以成为必然。但我们要知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本世纪,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很显然,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目的在于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和变化的特点,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像《草原》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没有亲眼目睹过草原美丽的景色,如果只凭借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这时,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课件,将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样,通过有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使文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其思维的升华。学生阅读着课文,想象着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内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趣的谐音、字谜、汉字的来历等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能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在上《丰碑》一课时,首先由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让学生从中了解相关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时,中间插播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到军需处长高尚的品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处理、归纳,这样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而且是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时代性,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中只有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基本问题,就算完成了本课的认知目标。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突出教学的重点。如,《初冬》一课,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气逐渐消失,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是文章的重点。但学生却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通过极短的时间,把这一自然现象过程进行情景的再现,把语言无法完成的内容,通过画面直观化,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四)信息技术,丰富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开展读书交流。同学们马上会通过各种途径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既是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1)、信息技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秀、险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外,还有哪些呢?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桂林山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桂林奇山的诗词文章等;信息来源有了,这时,我们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桂林山的知识。
(2)、凭借信息技术的特点,不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将影视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课堂上如何融入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虫图片,文字材料及录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录像,感知多种的昆虫,了解它们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性。教学结尾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网络全书》,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名,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3)、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圆明园的文章,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4)、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5)、在综合活动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贺卡的时候,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背景画所写的寄语,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从中悟出写寄语的要点。学生在电脑上独立选择画面,撰写寄语,将作品在电脑中进行展示,实现语文课和电脑课的“整合”。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首先,教师不能将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多媒体,整堂课没有板书,这样既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又是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其次,教师不能将所有对话和指令都输送到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样既发挥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又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能力培养。第三,杂而不精、过于花哨的课件往往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了知识、能力的接受和培养。最后,多媒体课件中教师事前已经输入了“最佳”答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一致,因此使本来丰富多彩、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了”唯我独尊”的一言堂。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H.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方式相结合,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的影响,使得课件教学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或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有所不同。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学习的途径和内容,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技术是教师的极佳的演示工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发展,只靠短暂教育而获得的成果,那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俗话说“慢功出细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在过程中考究,结果才会真的完美。在课堂上,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从而使教与学和谐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文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插入了大量意境高雅的风景画和中国风画面,并结合古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陶醉于美丽的画面之中,还把这一节课要掌握的内容用课件井井有条地编排了出来。“知音”是主旋律,课堂开始,伴随泰山峨峨、江河洋洋等优美词语的韵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体会诗情画意,为后文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语句作了铺垫。学生根据我制作的课件,很快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热爱音乐、志同道合、情操高尚的真挚情感。最后,感受伯牙闻噩耗、绝琴弦的特殊情怀,从知音的高度理解伯牙的特殊作法,就是对知音、对朋友的最高境界。从头到尾,“知音”这一个主题贯通其间,成为理解全文的情感线,甚至是主旋律,学生在学的时候特感新鲜,学得特别充实、愉快。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融会贯通
现在,我们要获取、传递信息,除了通过听讲、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途径外,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实现,就连我们现在上语文也不例外。借助它们,我们还可以更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利用信息,开展写作、绘画、设计等各种创造性生活。所以,我认为把“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务实风格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以形成高效课堂。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课件,在“先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从他看到的和听到的具体情况说起,人类随意的乱扔垃圾、乱排废气、乱砍滥伐,使地球受到破坏,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在“当堂训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体验到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再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知道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学会了创意表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轻松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众所周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社会环境、师资素质与个性、学生对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实验起来还有很多的不足,要想真正让多媒体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还需要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实践。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