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小学语文出现反复修辞手法的课文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
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
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
说服力。
❷ 下列人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文章中出现过的 拜托帮帮忙啦小学1——6年级 。。。
1、六年级上册《月光曲 》 2、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
我小升初了,近几期才学完
❸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出现的对联
经过楹联界的千呼万唤,对联这一文学形式终于进入中学语文课堂了。中学语文教材里介绍了对联的有关知识,中考高考(含模拟考试)也开始考到对联。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国粹被冷落几十年后,终于重返课堂了!但是,事情也不得不令人担忧:中考和高考的对联试题里出现的毛病颇多。现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中考、高考对联试题主要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对联,一是要求考生对上联。诚然,这其中涌现了很多优秀试题。但是,存在的问题毕竟不少。本文就试题和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主要谈谈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问题
一是概念使用不规范。如:
例1:春蕾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期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为主题的期刊,请你为期刊的扉页写一副上下联,以彰显主题,表达全校师生的共同心声。要求每联7个字,并用上拟人或夸张的修辞手法。(2006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一次]试题,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本试题中,“一副上下联”、“每联”的说法均不规范。对联由上联(也叫出边、出句)、下联(也叫对边、对句)和横批组成。一般说来,上联、下联必不可少。由于一副对联由上下联组成,因此在数量上,我们称对联为“副”。副,实物的一组一套。我们可以说 “一副对联”,但没有说 “一副上下联”的习惯。对联的上下联可分别称为“上比”、“下比”,题中“每联7个字”的说法错误,应为“每比七个字”,或“上下联各7个字”。在对联学中,“一联”实际上是“一副对联”的简称,生活中类似的说法如“一人”(一个人)、“一书”(一本书)等。
例2:英雄费俊龙、聂海胜随着“神舟六号”的巡天而名扬天下,中华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华夏儿女普天欢庆。聪明的同学,我们也合作一首对联来祝贺吧。
上联:俊龙腾空穿霄汉,长中华志气;
下联: 。(湖南益阳市2006年中考试题)
诗词可称“首”,对联须言“副”。
二是严重违反联律。
笔者发现学生所用复习资料,很多谈到了对联。谈对联时,涉及到了联律。但中考高考的对联试题中,违反联律者居多。
例3:对对子:
出句:衡山风光美;
对句: 。
[参考答案]邵水景色娟。
此题难度适宜,考生得分容易。但出句中“山”、“光”均为平声,参考答案中的“水”、“色”均为仄声,失替。
例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 。
第二题:略。(2004年冀鲁豫皖高考试题)
“祖国江山好”的参考答案为:“大地气象新”(“国”,为古入声字),“地”、“象”失替。
例5:下面是四副对联的上联,分为两题,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1、家中世界小; 。
2、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 。
第二题:1、冬去山明水秀; 。
2、春回大地东风迎旭日; 。(天津市河西区2006届高三年级统一调研试题)
第一题:1、“家中世界小”为三仄尾。参考答案其一为“网上天地大”,“上”、“地”,失替。另外,联脚同仄。其二为“书里天地宽”,“里”“地”,失替。其三为“心里乾坤大”,联脚同仄。
例6: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 。
《水 浒》: 。(2005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试题)
乍看起来,此题新颖别致。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与初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结合起来:既考学生的能力,又考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思维不受束缚,留有广阔的空间。但仔细一想,发现问题太多:上联第一个分句中,“残”、“坚”失替,第二个分句7字,除“生”外,其余全仄。严重损伤了对联的音律美。其所附参考答案为:①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②嫉恶如仇,鲁达打死镇关西。①中“化险”为述宾结构,怎能对“身残”(主谓结构)?“真佛金”,三平调且不论(佛,古入声字),从结构上看为“一二”结构,而“生命曲”为“二一”结构。同理,2中“嫉恶”对“身残”不工,“镇关西”专有名词,“一二”结构,对“生命曲”也不妥。
另外,例2中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为“海胜巡天震寰宇,壮华夏威风”。此联上比之“龙”、“空”、“霄”失替;下比之“天”“寰”失替。“华夏”对“中华”,既为合掌,又犯异位重字之大忌!
三是某些出句陈旧,远远落后于时代,缺乏生活气息和意境美。
如例3中,“衡山风光美”,“邵水景色娟”,空发议论,缺少形象美。例4中“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例5中“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冬去山明水秀”等均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似乎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家历中跑出来的,显得陈旧落俗,毫无新鲜之感。这样的上联,考生能对出好的下联来吗?
四是出句立意欠妥,经不起仔细推敲。
例7: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二题(第一题略):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2004年琼桂陕藏蒙高考试题)
“旧风俗”“旧习惯”都要“离去”?我们的民族,有很多古老的风俗习惯,我们改革的目的是要改掉那些陋习鄙俗,保持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可永葆民族特色。去掉自己的而盲目拿来人家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学习英语,并不是说不要汉语了。我们过圣诞节,并不是说要丢掉过旧历年、过端阳节、过中秋节等传统佳节的风俗习惯。春节的爆竹声声作响,我们的旧风俗习惯都要离去吗?我们自己忍心让它们离去吗?由此看来,这一出句的立意是不妥当的。
五是只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病态百出。
对联要求上联与下联意思相关,字数相等,断句一致,相同位置上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节奏点上平仄相对。但是,有些对联试题的参考答案却令人深思。如例1所提供参考答案为:
①上联:银光流泻态婆娑;下联:神舟飞度傲长天。②上联:神舟豪迈览苍穹;下联:气概浩荡壮河山。③上联:长征箭撼九重天;下联:神舟惊动五千年。
①中的“态婆娑”如何解释?是“银光”之“态婆娑”?令人不得其解。“态婆娑”,主谓结构,与“傲长天”(述宾结构)如何对仗?另外,平仄上也不合律。
②中“神舟豪迈”“气概浩荡”,平仄姑且不论,存在搭配不当之毛病。
③中“箭撼九重天”与“惊动五千年”如何相对?
呜呼!此试题所提供之答案有如中国之股市,病态百出。叫人看了以后,既不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又不能得到美的享受,反而如同吃了一只苍蝇!
问题的危害性
对联,退出教学舞台几十年了,如今能够重返课堂,我们自然应当鼓掌欢迎!但是,这么多的病联试题出现在中考甚至高考的试卷上,又不得不令人深思。也许我们有的同志会说:对联难对,我们要对学生放低要求。这一点,本人双手赞成。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们的教师,我们的语文教研者。中学生对不工稳,情有可原,他们可以继续学习。而我们的试题出了问题,就必须引起注意了。
问题的危害性有哪些呢?
一是贻笑大方,有损文明古国形象。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连国考的试题都有争议、有错误,那么,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将会有何感慨呢?国外的汉学专家又会怎样评议呢?
二是对教学产生误导,误人子弟。考试是指挥棒,中考高考的试题对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起着指挥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潜心钻研中考高考试题,从而确实自己教学的努力方向。他们发现试题的参考答案也不过如此时,自然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对联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了。
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对联,他们的鉴别能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试题有毛病,参考答案是病联,他们因难以发现,很有可能会视之为宝,从而记忆仿效,以讹传讹,谬种流传,贻害子孙!
三是不利于楹联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楹联事业后继乏人,楹联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中国楹联学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呼吁要让楹联走进课堂。而现在,我们学生面临的形势是:复习资料上到处是病联,考试试卷上经常出现病联,而且一直被认为无懈可击的参考答案也病态百出,学生经常被这些病联包围着。环境如此,楹联写作能力怎能提高?中国楹联的明天将会如何?难道若干年后,要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国外去学习中国楹联吗?
由此看来,这种试题不能再泛滥了!否则,我们会误人子弟,遗患后世。楹联教学将达不到目的,国粹灵魂将会被阉割!
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中国的楹联教学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决不能停滞不前,而应继续走下去,并且要走稳走好。那么,我们目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向楹联行家学习,努力提高楹联素养。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地道、最为老百姓所熟悉并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形式,它将永远流传而不被淘汰。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一定要努力学习楹联艺术,提高自己创作对联的能力。学习最大的天敌是自我满足。我们的很多同志满足于能够夸夸其谈地背一些对联格律就自认为通晓对联了,他们从不肯向内行学习。否则的话,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二十二年了,各地的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楹联家们遍及全国各地,而我们的中考甚至高考试题中,为何出现这么多的毛病呢?
二、把语文课本中的对联知识教实、教活、教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课本中即有对联知识,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P114“识字7”实为“对对歌”:“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诚实赢得千家咱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这种由长到短,由易到繁,由一言到二言、七言的排列,和《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的句子类似,又增加了句子的时代感,可见编者之用心所在。而我们的大多数教者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识字”层面,这是多么的可惜啊!
三、中考高考的语文命题邀请楹联专家参与,对联试题由他们把关。提高楹联素养,不是一天二天便能见效。在目前近一段时期内,这恐怕是最佳办法了。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由中国楹联学会的负责人撰写有关对联,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何不借鉴一下这一经验呢?
本人并非危言耸听,小题大做,而是衷心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对联学习环境,学好对联,继承我们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让我们的国粹在新的时代永放光芒!
❹ 人教版语文书有错误
我们的语文老师说,“陇”应该是通假字,通“垄”(我们的同学也提出过这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们通过讨论,查过了很多资料,问过教研员,确实是这样的)。第二个“曾”是读Zeng,通“增”是解释为连……都。
❺ 管中窥豹在人教版几年级语文出现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管中窥豹》
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❻ 小学人教版语文出现过哪些名作家 急着用~~~~
老舍、巴金、何其芳、季羡林 应该是吧 五六年级书里的
❼ 七上人教版语文书中出现的所有古诗
七上:
龟虽寿复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制后禅院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夜雨继北
泊秦淮
过松原晨炊漆工店
如梦令
观书有感
上面的是题目,要诗就在网络,www..com里面输入诗的名字就找得到
❽ 老舍在人教版语文书上出现的文章
《龙须沟》,《茶馆》,《断魂枪》,《济南的冬天》,《养花》,《猫》
老舍一生写回了约计800万字的作答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❾ 人教版小学语文出现的名著有什么
有鲁迅先生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