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复习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复习
1.史铁生:北京人,现代作家,主要小说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作品常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写作仅仅是“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做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这些显示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反抗命运、争取自身尊严的非凡勇气,显示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所真正拥有的精神力量。这种温和的、宽容的、充满爱心的理想主义是人生悲剧中的微笑、荒谬命运中的浪漫、俗世社会中的精神。
2.欧•亨利:美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的莫泊桑,有作品《项链》、俄国的契诃夫,有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出生于贫穷的医生家庭,幼年读书不多,做过两年牧童。他写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常会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网络全书”。
3.海伦•凯勒:美国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以她的人格与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作者尽管受尽命运的折磨,但他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4.劳伦斯:英国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核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鸟儿的啼鸣,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
5.肖洛霍夫:苏联作家,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肖洛霍夫亲自参加了苏联四年卫国战争,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饱览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剧,她的母亲就是被轰炸他家乡的敌机在家门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度过的,中学毕业后曾在波恩一家书店做学徒。二战爆发后被正如法西斯军队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把战争归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
9.苏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苏洵、苏轼、苏辙,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10.杜牧:字牧之,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宫赋》。在诗歌方面为别于杜甫的“老杜”称号,人们称它为“小杜”,并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另有著名诗歌《过华清宫》、《泊秦淮》。
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与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豪放词派,与同为豪放词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苏轼同时是著名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1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有《稼轩长短句》。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13.朱启平:浙江嘉兴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滨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被公认为“状元之作”。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他说:“作为记者,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写,不能打诳。”“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真诚的服务,不说假话,不炫耀自己,始终不渝,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颗炽热的为读者服务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写特写,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目标。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绿》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朱自清是爱国知识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6.余光中:福建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乡愁》、《望乡的牧神》等。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19.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中国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1918年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写成《红楼梦》前八十回。《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有人评价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❷ 高中语文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秦观,李清照
❸ 高中语文人教版宋词的名字
人教版必修四来第二单元专自门宋词一章,主要从豪放派和婉约派两个角度出发,各选两个代表人物的两首代表作。
分别是:
必修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除此之外,必修教材再无其他宋词。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所涉及。
❹ 高中语文所有带“樽”的诗句,和所有带“尊”的诗句。
带“樽”的诗句:
《将进酒·君不见》【作者】李白【朝代】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白话释义:
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带“尊”的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朝代】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白话释义: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❺ 高中语文诗歌!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应制之作,意义不大,但对律诗的定型所起作用较大。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与韩雄(左)羽、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德宗时,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经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词藻华丽,以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一首为最有名。据说当时有两个韩雄(左)羽,都善诗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来,不知该授给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与咏‘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韩雄(左)羽。”可见此诗知名度之高。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开元十一年进士,曾任校书郎、洛阳尉、夏县令,为人淡泊,喜结交方外之士。诗多写自然景物。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曾因安史之乱,迁居今江西波阳。屡举进士不第,后得宰相元载赏识,才得以做了几任小官,累官检校户部郎中。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多赠答应酬之作,无甚特色。但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也不乏佳作。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历十才子一,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屡试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一说河北人或江苏人。屡试不第,直到武宗会昌四年才中进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书记,因直言得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后官太常博士。诗风与贾岛相近,严羽认为其律诗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因避黄巢之乱,曾在九华山隐居。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飘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彻、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诗清逸可诵,多飘泊之感。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官宏文馆学士、尚书郎,后出为巴州、蓬州、绵州刺史。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终秘书监。诗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浅露。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应进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入蜀,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诗以七律见长。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语言也较朴实。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诗以宫词为最有名,深得同时代诗人杜牧的推重。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宣宗大中八年进士,历官秘书郎 、南陵尉、武功令、侍御史,终建州刺史。诗以写山水、别情为主要题材。
西鄙人,西部边地的人民,故称为西鄙人。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任过仙州别驾,后贬道州司马。任侠使酒,恃才不羁。诗多古体,苍凉奔放。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曾官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多写抑郁怨愤之思,不事雕琢,而清新可喜。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时进士,曾任洪州户曹参军,与卢纶、李端等为诗友。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官著作郎,因高刺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后携家隐居润州延陵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善画山水,诗平易流畅,比较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严羽称其有盛唐风骨。
朱庆余(生卒年不详),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二年进士。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为张籍所赏识,内容则多写人具日常生活。
郑畋(约824-882),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武宗会昌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曾镇压过黄巢起义军。
韩亻屋(844-约914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今陕西西安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入长安,随昭宗奔凤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以不附朱全忠补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举进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称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间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后不知所终。
张泌(930-?),字子澄,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时官中书舍人。
无名氏,无名。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薛涛 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人谓之苏李。弱冠擢进士第,累转咸阳尉。裴行俭引管书记,延载中,历凤阁舍人、检校侍郎。证圣元年,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前后居相位数载,多识台阁故事。神龙时,坐张易之党贬眉州刺史,还为益州长史卒。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代表作为《正月十五夜》、《咏虹》、《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写元宵夜景,火树银花加之秾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有集十五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六十五)。
刘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昔日红颜美少年,今成半死白头翁,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其用词与意境与《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与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辞气不弱于后者,年代上则早之几百年,由此足见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学造诣之高。所谓曲高和寡,尺泽之鲵难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为人重亦难怪也。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八十二)。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张谓 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娣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各赋诗刻于石。其诗不仅能点出所游历胜景的妙处,还跳出所咏实物的囿限,浮思联翩,虚实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诚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诗中《题金华宫》、《玄都观》(一)、《三学山夜看圣灯》(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学山夜看圣灯》(一)为最善。“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将观圣灯之景有声有色地呈现于人前,写得十分高妙离俗。有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九)。
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多写景,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五月水边柳》一诗写柳,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描摹垂柳的万千风情,写得尽态极妍,惟妙惟肖。各诗作中的“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ca
❻ 人教版高一语文重点要复习那些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复习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复习
1.史铁生:北京人,现代作家,主要小说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作品常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写作仅仅是“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做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这些显示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反抗命运、争取自身尊严的非凡勇气,显示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所真正拥有的精神力量。这种温和的、宽容的、充满爱心的理想主义是人生悲剧中的微笑、荒谬命运中的浪漫、俗世社会中的精神。
2.欧•亨利:美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的莫泊桑,有作品《项链》、俄国的契诃夫,有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出生于贫穷的医生家庭,幼年读书不多,做过两年牧童。他写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常会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网络全书”。
3.海伦•凯勒:美国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以她的人格与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作者尽管受尽命运的折磨,但他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4.劳伦斯:英国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核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鸟儿的啼鸣,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
5.肖洛霍夫:苏联作家,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肖洛霍夫亲自参加了苏联四年卫国战争,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饱览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剧,她的母亲就是被轰炸他家乡的敌机在家门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度过的,中学毕业后曾在波恩一家书店做学徒。二战爆发后被正如法西斯军队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把战争归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
9.苏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苏洵、苏轼、苏辙,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10.杜牧:字牧之,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宫赋》。在诗歌方面为别于杜甫的“老杜”称号,人们称它为“小杜”,并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另有著名诗歌《过华清宫》、《泊秦淮》。
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与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豪放词派,与同为豪放词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苏轼同时是著名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1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有《稼轩长短句》。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13.朱启平:浙江嘉兴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滨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被公认为“状元之作”。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他说:“作为记者,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写,不能打诳。”“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真诚的服务,不说假话,不炫耀自己,始终不渝,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颗炽热的为读者服务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写特写,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目标。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绿》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朱自清是爱国知识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6.余光中:福建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乡愁》、《望乡的牧神》等。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19.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中国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1918年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写成《红楼梦》前八十回。《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有人评价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❼ 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案
2001年第5期总第71期 艺术界
关于中国诗歌的对话
王芃
□:请老师谈谈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看法。
■:中国诗歌死了!被那些新体诗人、诗坛垄断者、诗界官僚抛弃、折腾、禁锢而死了。
□:啊,中国诗歌死了!这是什么意思?
■:作为曾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中国文坛最具生命力,最拥有作者和读者,最重要艺术形式的中国诗歌,现在还有作者吗?还有读者吗?人们早已厌弃了现在这些肤浅、空洞、伪饰、虚假、粗糙、平庸,“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所谓中国诗歌。人们宁可去搓麻将牌,闭目养神,也没有一丁点想翻开《诗刊》的兴趣。至于什么世所传诵的佳句名篇,影响一个时代的史诗,就更别奢谈了。中国诗歌到这个份上已经完全丧失了说呢革命力,被淘汰出局,形同一具僵尸。因此说“中国诗歌死了!”也许这话有点刺耳,那就说中国诗歌衰落了吧。
□:为什么说是被新体诗人、诗坛垄断者、诗界官僚抛弃、折腾、禁锢而死呢?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开始要上溯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
□:这是为什么?
■:肇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运动。它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它又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宣传。
□:这同诗歌有什么关系呢?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提出以表达新鲜
思想,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取代宣扬陈腐思
想,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的口号。
□: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
■:不错,它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在这样的文学潮流下,大浪淘沙,泥石俱下,在废除文言文的同时也废弃了经过几千年艺术锤炼积累臻于完善的中国民族诗歌这种形式,而代之以全盘欧化的自由体新诗。
□:中国民族诗歌不应当革新吗?
■:中国民族诗歌需要革新,在历史上也不断的进行革新。从《诗经》到《楚辞》,到汉乐府,到魏晋六朝古诗,到唐朝格律诗,到宋词、元曲,中国民族诗歌始终都在进行自我充实完善的革新。
□:那么,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诗歌变成了自由体新诗又有什么问题呢?
■:中国民族诗歌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非常完美、发达、精妙的艺术。它讲求严格的节奏、声韵、格律和修辞,讲究形式美和音乐美,是一种高级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五千年诗歌艺术漫长积淀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它又同中国汉语言文学、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密切关联,由汉语的特性所决定,是一种同汉语言文学,中华民族美学观念同源共生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因此,民族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产物,是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凝固体。而新文化运动中的新诗歌运动割断历史继承,切断民族渊源,抛弃了民族诗歌的艺术形式,忽然间变成了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毫无联系的欧体新诗,使中国诗歌从此失去了自身独有的、完善、发达、精妙的艺术形式,变成了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怪物。这实在是民族诗歌发展的一种反动。
□:为什么你总强调诗歌的艺术形式,形式很重要吗?
■:诗歌是一种艺术。是艺术就必须具有形式,讲究形式美;没有形式,不讲究形式美,就不成其为艺术。正因为民族诗歌有完善、发达、精妙的,同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相适应的美的形式,它才成为最受人民喜爱、欣赏的艺术;正因为自由体诗歌缺乏形式美,同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相悖,它才不受欢迎,遭到人们厌弃。
□:可是民族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创作难度很大,会影响普及。
■:难度很大,是这种艺术形式发达、高级的表现。而发达、高级的艺术才具有魅力,才能引发人们去追求和欣赏,产生杰出的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就好比杂技艺术,那些惊心动魄的高难度动作,才是观众做欣赏和赞叹的。从民族诗歌创作历史实践考察,它并不影响普及。中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其艺术形式高度发达,形成了几近于完美的格律诗,可是唐朝上至帝王、将相,中及士子、商绅,下到樵夫、乞丐、歌姬、僧道,人人能诗。佳句名篇,令人眼花缭乱,多不胜举,难道还不普及吗?跟重要的是唐诗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反观没有什么艺术难度的近现代自由体新诗,我们只知道一大串近现代诗人的大名和他们桂冠上的光环,可有什么佳句名篇就记不起来了。至于像白居易《长恨歌》那样能整片背诵的长篇,就不要勉为其难吧,更不要奢望什么流传千古,影响一个时代的史诗作品了。
□:有人说旧体诗形式复杂,容易束缚青年人的思想,故不宜提倡。
■:不错,较为典型的是毛泽东同志1964年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曾提出过这
样的观点。然而,毛泽东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写此信的。那时,左倾路线采取历史文化虚无主义,把一切历史文化包括旧体诗都当作封建糟粕看待。再说毛泽东给臧克家的私人信件,只是一种个人观点。更应注意的是毛泽东作为一代革命家的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诗人。检阅他生平诗作,从青年到老年,全部都是旧体诗词。这种实践和理论的分离,只能说明毛泽东实质上是提倡民族诗歌形式的,他用实践为中国诗歌创作做出了榜样。
□:有人说,中国落后,需要同世界文化接轨,所以出现了欧体新诗。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族性乃是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艺术从来是五彩缤纷的,根本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不存在谁和谁接的问题。对于民族诗歌,应该是如何发展和发扬光大它的民族性。这同学习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并不是很矛盾的。同时,外国诗歌并非不讲艺术形式,不过,他们的艺术形式是同他们民族的语言文学和审美情趣相一致的,是在他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如此说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民族诗歌的发展确实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错,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的确起了消极作用。当然,应当肯定,新文化运动从整体上来说是中国近现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的、进步的、积极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它的消极影响也是同时存在的。在当时的革命大潮之下,许多问题一时也难以看得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和谬论必然逐渐显现,日益明朗化,这样就使人们能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其它问题作出客观、冷静、理智的分析和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这些都是中国诗歌衰落的全部原因吗?
■:不,以上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造成中国诗歌衰落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刚才主要从艺术形式上探讨了它的原因。不错,艺术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形式,就不成其为艺术,诗歌没有形式美就不成其为诗歌。但是,诗歌绝不是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字游戏;它是心声的鸣奏,是思想的喷发,是感情的激荡,是生活的升华。必须有丰富、
深刻而活跃的思想内涵。思想性是诗的灵魂,没有思想内容的诗,纵使艺术性再高,也仅仅是一具徒具形式的美丽躯壳。
□:你刚才非常强调诗歌的形式,现在又如此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那么在你认为,二者谁更重要呢?
■:这里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二者是一个事物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形式譬如是肌体,思想譬如是灵魂。没有肌体,灵魂无以承载;没有灵魂,肌体不能鲜活;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生命体。也只有精妙的艺术形式同深刻活跃的思想内容有机结合,高度统一,才能创作出完美的诗章。所以,同艺术形式一样,思想内容是诗歌至关重要的又一因素。而缺乏充实的思想内容,正是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诗歌走向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缺乏充实的思想内容,难道当时中国社会没有足以引起诗歌创作激情的社会生活吗?
■:正好相反。中国近现代是一个经历着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列强侵华引起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遂又引发空前高涨的各种政治运动、经济运动和思想运动。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国。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随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从未有过的新社会的建设。这么多重大事件,如此丰富的历史内容集中地发生在一百余年之间。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俗风情不断地发生重大变化,应该说这样的历史条件为诗歌创作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杜甫经历了八年“安史之乱”,创作出大批旷代史诗,杜甫被称为“诗史”。那么,一百余年中国
近现代的社会巨变,没有理由不产生众多的史诗作品,产生伟大的诗人。
□:可是情况呢?
■:非常遗憾,中国近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诗歌创作并没有体现上述逻辑。既未产生史诗作品,也没有出现伟大的诗人。
□:这是什么原因?
■: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不准人民自由、真实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更不允许揭露社会黑暗,呼唤革命。他们大兴文字狱,钳制人民思想,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很难有真正有思想性的作品问世。
□:文化专制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的现象吗?
■:文化专制主义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文化政策上的具体体现,是封建政治的固有内涵之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在明清时期得到空前加强。因此,明清以后中国文化专制主义也空前强化。这也正是明清以后中国诗坛寂寥的重要原因。
□:中国诗歌在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衰落,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除了文化专制主义这个普遍原因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
■:那就是诗歌创作机制上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前,诗歌创作是什么机制?
■:新文化运动以前,在诗歌创作上,并没有诗人、作家这样的专门职业和职位。诗歌创作来源于社会各阶层。当然,主要是知识阶层。各阶层各行业人士,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思考以及主张,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在这样庞大的创作人员基础上,产生了丰富多彩,反映各种社会生活的诗歌。其中作品数量众多,思想深刻,艺术高超,产生了广泛影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作者,在客观上就成为诗人。这就是新文化运动之前的诗
歌创作机制。或称非职业化的创作机制。
□:这种创作机制对诗歌创作有什么意义?
■:这种创作机制使诗歌创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产生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作品,是诗歌创作具有充实深刻思想内容的保证,为产生优秀的作品,优秀的诗人提供了庞大坚实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以后有什么变化呢?
■: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了专业的职业诗人和诗坛垄断者,并逐渐由这些人垄断操纵了诗歌的社会创作,形成了少数人创作诗歌的机制,或称职业化的诗歌创作机制。
□:这种机制是怎样产生形成的?
■:新文化运动中在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的旗号下,出现了自由体新诗。由于大多数人不欣赏这种缺乏艺术形式的新诗,而旧体诗又被当作封建旧事物废弃,所以,写诗的人很少。于是极少数从事自由体新诗创作的人,当然主要是在新诗创作方面比较有成就、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人,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诗坛,成了诗坛领导者,诗歌的权威,和诗歌社会创作的操纵者。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体制的原因,形成了专业作家阶层。那些诗坛人物,他们凭借已取得的名誉地位,进入到重要的文艺部门,不但成了专业化的职业诗人,还牢牢地控制着中国诗坛。不允许其他人对他们的荣誉、地位、作品以及诗歌理论提出挑战。这样,泱泱中华,诺大的过度,十数亿民众,广阔的社会诗坛,就只有那么几个、几十个,充其量也不过几百个职业诗人在从事专业化的诗歌创作。这是一种典型的职业化诗歌创作机制,极端少数人的诗歌创作机制。
□:这种职业化少数人的诗歌创作机制对诗歌创作有什么影响?
■:这种机制扼杀了诗歌的社会性、真实性和创作激情,是造成诗歌思想内容贫乏、肤浅、空洞、枯竭,致使中国诗歌走向衰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两种不同的创作机制会对诗歌创作会产生如此不同的作用影响?
■:思想内容是诗歌的灵魂。而诗歌的思想内容包含三大要素。即社会性、真实性和创作激情。简言之,诗歌是包括诗人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的反映,一个时代的诗歌作品必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折射。诗乃心之声,它是最真实的心声的流露,最真实的感情的抒发,最真实的鹅黄色会生活的写照。惟其真,才是诚实的,才是纯洁的,才是崇高的,才是善良的。惟其真且善,才是美的。惟其如此,诗歌才是一种真善美的艺术。而又只有率真的生活、思想、感情在心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一股冲动勃发的激情,在灵感的触发下,才能迸发出诗的火花。
□:这同创作机制有什么关系呢?
■:诗歌的社会性要求广大的社会成员都能参与诗歌创作,才能保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在此一时期的诗歌中得到反映。职业化的创作机制,只有少数专业诗人从事诗歌创作,他们的生活面很有限,说到底,他们反映的只能是高踞象牙宝塔之中是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只是社会生活极少的一个侧面。
□:可是他们可以去体验生活呀。
■:体验是很有限的。要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体验生活和真实的生活完全是两回事。有天壤之别。体验生活仅仅是一种同这种生活没有本质联系的表层的观察和感受。这种观察感受,有时是对本质生活的肤浅认识和理解,有时甚至是对本质生活的歪曲。试想体验生活者是一个职业诗人,难道他仅仅通过一段生活体验,就忽然具有了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军人、干部、学生、商人的生活内涵和思想感情吗。这显然是背离唯物论的欺人之谈。正是由于这种职业化诗歌创作机制,通过所谓体验生活的方式去进行诗歌创作,才使现代诗坛充斥了肤浅、空洞、平庸的作品,充斥了伪饰、矫揉、虚假的
作品。它完全背离了诗歌真实性的原则精神,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极端消极的影响。
□:可是这些诗人有充沛的诗歌创作激情。
■:不错,这些人可能是较有激情的。因为具有激情是诗人的性格特质。但是必须指出,诗歌创作激情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同诗作者的一切内在的、外在的条件相联系,由诸多的因素决定,由长时间生活的积淀而产生。那些职业诗人,在他们成为诗人之初,描写真切熟悉的生活时,他们可能是有一定激情的。但当他们久囿于宝塔之中,生活空虚贫乏,强写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生疏的生活,他们是很难有真正激情的。激情只可能存在于广大社会成员各自真切、充沛、火热的生活中,因此,只有社会化,非职业化的诗歌创作机制,才能保证充分的激情,从而产生充满激情的优秀诗章。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去参与诗歌创作,这并没有社会障碍啊!
■:是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去进行诗歌创作,这在今天并没有什么障碍。但是一个时代诗歌的繁荣,绝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它需要一定的社会宣传,组织动员,交流研讨,批评鼓励。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诗歌创作才能形成社会化创作,产生众多的优秀作品,早就一个繁荣的诗歌的时代。那些专业化的职业诗人,占据诗界要地,垄断操纵诗坛,形成一批诗界官僚。这种官僚体制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拒绝批评,容不得新观点,压制新人。新作品的一言堂垄断局面,使本当百花齐放,万马嘶昂,欣欣向荣的诗坛呈现百花凋零,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这是职业化创作机制给诗坛带来的必然结果。
总之,由于以上诸多原因,中国诗坛失去了勃勃生机。充斥着既无艺术形式,又乏思想内容,平庸、粗糙、肤浅、空洞、伪饰、虚假的,少数职业诗人的诗作。人们厌恶它,远离它,最终抛弃了它。曾是中华文化最值得骄傲,最拥有群众,最辉煌夺目的中国诗歌衰落了。
□:你的观点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我仅对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诗歌创作存在的问题作以历史的,客观的评述而已。倒是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对此问题更大范围更加深入的争鸣。
□: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中国诗歌重新振兴呢?
■:对了,这是我们对话的要职。我认为,要使中国诗歌重新振兴,第一,恢复中国民族诗歌固有的艺术形式。
□:这不是复古吗?不是封建复辟吗?不是历史倒退吗?
■:对,我们就是要开展一场民族诗歌复兴运动。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封建复辟。我们是要恢复、继承、发展那种同汉语言文学、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相一致,经过几千年锤炼、积累、臻于完美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民族诗歌艺术形式。作为形式,它并不存在阶级性,更不是什么封建复辟。其实,复古未必就是倒退。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就是人所共知的进步的文学运动。
第二,变革职业化诗歌创作机制。取消同这种机制相关联的制度机构,取消职业诗人,打破诗坛垄断。采取措施,动员、鼓励、推动全社会的诗歌创作,形成社会化诗歌创作机制,使诗歌创作植根于深厚肥沃的土壤,吸取多元营养,产生深刻丰富思想内容的作品,新时代的史诗。
当中国诗歌恢复并发展了完美的艺术形式,当中国诗歌注入了勃勃生机,涵透着真实、充实、深刻,充满激情的思想内容,当中国诗歌拥有最广泛基础上的大量作者和读者,一个中国诗歌的新的黄金时代就会到来。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辉煌成就的民族是个就一定能够重新复兴。
❽ 高中语文全部生字词
新颖
[学长] 我曾归纳了一些。
序号 字 音 例句
1 隘 ài 狭小。例:狭隘。险要的地方。例:关隘,要隘。
2 稗 bài 稗子,一种像稻麦的野草,可以作饲料。“稗官野史”,“稗史”,(记载逸闻琐事的书)。古代设“稗官”,专收集民间的议论。
3 迸 bèng 爆开。例:迸裂,火花乱迸。
4 愎 bì 倔强,不听人劝。例:刚愎自用。
5 砭 biān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例:痛下针砭(批评人、帮助人改过),寒风砭骨(刺骨)。
6 捕 bǔ 捉拿。例:捕鼠。
7 哺 bǔ 吃,喂。例:哺乳,哺儿。
8 刹 chà “一刹那”就是一会儿。(但是“刹车”的“刹”应该读shā)
9 偿 cháng 例:偿还,赔偿,得不偿失,如愿以偿。
10 怅 chàng 不高兴。例:惆(chóu)怅,怅惘(wǎng)。
11 伥 chāng “为虎作伥”是说甘心给坏人当走狗。“伥”指“伥鬼”,古时的迷信传说:人被老虎吃了,鬼魄还要为老虎服务,引诱人来给老虎吃,并且帮助老虎躲避猎人的伤害。
12 掣 chè 拉,抽。例:牵掣,掣动,风驰电掣,掣州(阻拦别人进行工作)。
13 骋 chěng 快跑。例:驰骋,游目骋怀(游览的时候观看风景,心怀舒放)。
14 撑 chēng 支住,推开。例:撑船,撑竿跳,撑起伞来,也是支持和努力维持的意思。例:苦撑着这个局面。
15 瞠 chēng 直着眼睛看。例:瞠目结舌(吃惊时瞪着眼说不出话来的样子),瞠乎其后(干瞧着,赶不上人)。
16 憧 chōng “憧憬”就是想象。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17 淙 cóng “淙淙”是流水的声音。
18 簇 cù 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团。例:花团锦簇,一丛一簇的奇花异草。“拥簇”是挤在一起的意思。
19 蹙 cù 缩聚。例:双眉紧蹙,蹙额。又是紧急的意思。例:蹙迫。
20 蹴 cù 踢,踏。例:蹴球,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成功)。
21 玷 diàn 白玉上的污点。“玷污”“玷辱”都是说使人或东西失了体面,不光彩。
22 淀 diàn 湖泊。例:白洋淀。又是“沉淀”的“淀”。
23 拂 fú 轻轻扫去,擦过。例:拂拭,春风拂面。“拂晓”是天快亮的时候。
24 晷 guǐ 日影。例:日无暇晷(很忙,一天里没有一会儿空闲)。“日晷”是一种古代借日影看时间的工具。
25 诡 guǐ 虚伪欺诈,不诚实。例:诡计,诡辩,行踪诡秘。
26 吭 háng 咽喉。例:引吭高歌(放开喉歌唱)。“不吭声”的“吭”读kēng。
27 涸 hé “干涸”就是水干了。“涸辙之鱼”是说在干的车辙里的鱼,比喻在困苦中等待救援的意思。
28 劾 hé “弹劾”是检举官员的罪行和过失。
29 阂 hé “隔阂”就是互不相通或不了解的意思。
30 怙 hù “怙恶不悛”是说做坏事而顽强的不改。“怙恶”是坚持为恶。
31 麾 huī 指挥,又是棋子。旧时用“麾下”作为对武职官员的敬称。
32 汲 jí 从河里或井里打水。例:新汲的凉水。
33 畸 jī “畸形”是不正常的情况。
34 歼 jiān 杀光,消灭尽。例:歼灭战,痛歼敌军。
35 浸 jìn 放在水里泡。例:把药浸透,浸种。逐渐地。例:浸渐。
36 沮 jǔ “沮丧”形容失意时无精打采的样子。
37 咀 jǔ 咀嚼。
38 狙 jū 大猴子。“狙击”就是突然袭击。
39 疽 jū “痈疽”是一种毒疮;牲畜还能得“炭疽”病。
40 镌 juān 雕刻。例:镌刻图章。(“隽”读jùn,是不平凡的意思;也读juàn,是肥美的意思)。
41 瞰 kàn 从高处往下看。例:鸟瞰,俯瞰。
42 恪 kè 小心谨慎。例:恪守成法,恪遵规章。
43 脍 kuài 肉片或肉丝。“脍炙人口”是对文学作品的赞美词。“脍”和“炙”都是好吃的东西,比喻适合人们的口味。
44 喟 kuì 谈起。例:喟然长叹。
45 霾 mái 空中下尘沙。例:阴霾的天气。
46 袂 mèi 修头。例:分袂(离别),联袂(手拉手)。
47 懑 mèn 烦闷。例:“愤懑”。
48 陌 mò 道路。例:田间阡陌交通。“阡”和“陌”指纵横的小路。“陌生”就是生疏、没有见过的。
49 捺 nà 压下,忍耐。例:按捺,捺着性子。
50 拟 nǐ ①起草;例:拟了一个信稿。②想要作;例:拟于下月赴沪。③模仿;例:比拟。
51 庖 páo 厨房。“庖人”指厨师。“越俎代庖”是说正在行祭礼的人,到祭祀的地方去替厨师准备祭祀品(俎音zǔ。是古代的祭器)。比喻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做别人的工作。
52 骈 pián 并列的,成双成对的。例:骈体文(文章句子都是排比整齐的)。
53 瞥 piē “一瞥”就是大略一看。
54 掮 qián 用肩扛。例:“掮客”是旧社会的商业中间人,现在也用“政治掮客”来嘲讽反动的政客。
55 愆 qiān 过失。例:罪。“期”就是错过规定的时期。
56 惬 qiè “惬意”就是满意,“难惬人意”是不能令人满意。
57 箧 qiè 箱子、柜子之类的器具。“翻箱倒箧”是急躁地寻找东西。
58 擎 qíng 托着,举着。例:力擎千斤,众擎易举(大家一起用力,容易把事情办成)。发动机也叫“引擎”(译音)。
59 觑 qù 偷看。例:面面相觑。“小觑”就是轻视。
60 龋 qǔ “龋齿”就是虫牙。
61 悛 quān 悔改。例:怙恶不悛(坚持做坏事,不肯悔改),屡诫不悛(屡次告诫,并不悔改)。
62 茸 róng 小草刚刚生出来的柔软的样子。例:浅草茸茸。“鹿茸”是初生的带细毛的鹿角,是一种贵重的药品。
63 枘 ruì “方枘圆凿”比方不相适应。枘是木器的榫头,凿是榫卯。
64 苫 shān 遮盖。例:苫布,就是遮雨的大幅厚布。修建房屋时房顶用草、泥盖抹,也叫“苫背”。
65 枢 shū 门轴。“中枢”“枢纽”都指事物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部位。
66 涮 shuàn 用水冲洗。例:用水把瓶子涮一下。北京有一种著名的食品“涮羊肉”,就是自己在火锅里煮羊肉片,稍微一涮就捞出来吃,滋味异常鲜美。
67 溯 sù 逆流而上。例:回溯(回想以前),推本溯源(寻求根源),都是比喻。
68 塑 sù 用泥土等制成人物形象。例:雕塑,塑造,塑像,木雕泥塑。“塑料”是一种化学物质。
69 唆 suō “调唆”“唆使”都是鼓动别人做坏事。
70 獭 tǎ 一种毛皮珍贵的小兽。例:水獭,旱獭。
71 恬 tián 心安。例:安恬,恬不知耻(心里安然,不觉得羞耻)。
72 殄 tiǎn 消灭。“暴殄天物”是说糟蹋东西。
73 迢 tiáo 远。例:千里迢迢,迢遥。
74 臀 tún “臀部”就是屁股。
75 韪 wěi 是,对。例:冒天下之大不韪。
76 呷 xiā 喝一点儿。例:呷了一口酒。
77 骁 xiāo 勇猛。例:骁将,骁勇。
78 陉 xíng 山脉中断的地方。“井陉县”在河北省。
79 酗 xù 喝醉了酒胡闹。例:酗酒滋事。
80 绚 xuàn 有文采的样子。“绚烂”就是彩色光艳。
81 诣 yì 达到。“造诣”是指学识达到的程度,如称赞一个人的学识高深,说“造诣很深”“颇有造诣”。
82 莠 yǒu “莠”本来是貌似稻禾的狗尾草,常用来比方坏人。例:良莠不齐。
83 妪 yù 老妇人。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力求平浅,作成后念给老太太们听,她们能听懂了,这诗才算作成。人们赞美它的诗是“老妪能解”。
84 绽 zhàn 裂开。例:破绽,皮开肉绽,鞋开了绽。
85 滞 zhì 堵塞住,不能顺利地流动。例:停滞,滞留,滞碍。
86 峙 zhì 本来说山势的直立,“对峙”用来比喻双方互相抗拒,各不相下。
87 胝 zhī “胼(pián)胝”是劳动后手脚上磨出来的茧子。
88 赘 zhuì 多余的,没有用处的。例:累赘,繁赘,赘疣(小的瘤子,比方不需要的事物)。
89 谆 zhūn “谆谆”是形容告诫和嘱咐时恳切的样子。例:谆谆告诫,言者谆谆。
90 滓 zǐ 沉淀的渣子。“渣滓”本指没有用的废物,也用来嘲讽人物。
鞭辟入里
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不孚众望
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刊之论
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不稂不莠
稂,狗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一样,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不瘟不火
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不足为训
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大快朵颐
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弹冠相庆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道路以目
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东施效颦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耳濡目染
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
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
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匪夷所思
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一贬义的语境中)
粉墨登场
装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釜底抽薪
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附庸风雅
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改弦更张
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功败垂成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刮目相看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素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管中窥豹
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过犹不及
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含英咀华
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汗牛充栋
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好整以暇
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间不容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异思迁
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拒谏饰非
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炉火纯青
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鹿死谁手
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屡试不爽
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洛阳纸贵
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每况愈下
指情况愈来愈坏。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明日黄花
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莫衷一是
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目不识丁
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抛砖引玉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评头论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罄竹难书
磬,尽,空;竹,指竹筒。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穷形尽相
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求全责备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趋之若骛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仁者见仁
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用“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如坐春风
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色厉内荏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深孚众望
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声名鹊起
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始作俑者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数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醍醐灌顶
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天花乱坠
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话。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万人空巷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无所不为
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下车伊始
指官吏初到任所。
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莘莘学子
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信口雌黄
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胸无城府
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休戚与共
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悬壶济世
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一团和气
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一文不名
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贻笑大方
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异曲同工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因人成事
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饮鸩止渴
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越俎代疱
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曾几何时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炙手可热
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胜,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对象。
重整旗鼓
指失败后重新集中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捉襟见肘
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自怨自艾
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❾ 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套话。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