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29 07:04:43

Ⅰ 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复教学强调制知识灌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导致学生机械接受、死记硬背。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严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Ⅱ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担当着特有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认识得到提高,思维获得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培养。然而,在农村小学,这种完美阅读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学生对于课内阅读掌握还可以,但课外的阅读训练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分析能力低下的现象。面对每一次阅读训练,我们班失分率相当高。因此,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是目前农村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否则会成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阅读障碍。 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实践都很重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应让学生通过读书来学会阅读。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与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第三,要在启发诱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蕴含着理解时所遵循的认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己尝试学习,从而逐步明确究竟如何做才合适。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成断连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和写作有着内在的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能促进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的训练都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1、品味教材魅力,激发写作兴趣
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如《桂林山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们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丰富语言积累,成竹在胸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乡村的傍晚》把傍晚的景色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抓住景色去写晚霞和小河,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写傍晚景色的同时还积累了余辉、湛蓝等生动词语。课后我叫学生以傍晚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
3、抓住契机,多练笔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作文,让学生想写,会写。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还可以适当安排写一些读后感,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1)、仿修辞手法
(2)、仿结构
a、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卢沟桥》、《捞铁牛》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b、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之间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个不同方面写了庐山的美景。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蜜蜂》描写蜜蜂辨别方向时采用了这种总分结构,先总写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特点,然后从做实验来具体写出蜜蜂具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领。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
3、仿详略小学高年级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用这些方法既巩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为以后进一步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语文课堂的结构
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建立一种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1.提示、设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事先要做一点提示,或明确学习目的,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提出自学的要求,或教给自学的方法等,帮助学生自学,把学生引上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学,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紧扣文章的思路,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2.阅读、思考。在做了简短的提示和提出思考题后,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3.讨论、切磋。学生带着问题读了文章以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相互切磋,让学生把思维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4.归纳、总结。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学所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边讨论边归纳,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的认识系统化。
5.练读、练习。学生读懂了课文,弄清了问题,设计巩固、提高的练习,进一步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动形象,深入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Ⅲ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童年。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三、鼓励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三是精心设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深于文本探究。如教《山行》这首诗时,任让学生阅读,品味诗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让学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时有什么感受,谈体会。
四、教会学法,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1、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永远是以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对文本尝试多角度质疑问难。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考点:(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一设计,学生阅读后,会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3、发展求异思维,突出创新思维。如教学课文《落花生》时,虽文本朴实无华,但真情实感跃于纸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花生与做人有什么联系?平凡与伟大,怎样理解?
4、拓展思维空间,激励想象创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如一问多答,一词多解。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阅读,想象“当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有哪些结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收获。

Ⅳ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什么

阅读是一个可以帮助人们发展思 维、认识世界、搜索信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的版阅读教学是语权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只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 发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正确、合理的阅读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整体水平。

Ⅳ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潜心读书,能够投入情感,并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使阅读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
三、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探索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原则: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课题研究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思考与探索。自课题立项来,重新解读学习了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理念,正确解读、全面把握这些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我们端正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阅读教学比赛活动。
遵循课题研究提出的“以读为本”的主旨,注重阅读线、生活线、情景线三线结合,加强实践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动有序进行。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及时作出阶段性评价。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
以语文教学依托,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把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其次,利用班级各种活动,带领孩子亲身体验,以亲身感受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二)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
(三)举行阅读小能手评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班内涌现出一批阅读小能手。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惑
课题实施以来,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难以操作,能够有效的关注到每一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其次,如何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既关注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又兼顾到学生情感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提高,这一点是我在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将在下阶段的研究中,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继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通过指导与练习,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时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Ⅵ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走形式、轻感悟、少兴趣、低效率”等问题。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认可和实践。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继续潜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解读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的,如果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能够真正的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的运用等,那么就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正是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则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仔细地研读了作者季羡林的经历及当时的心境,明白了他对外国人民的敬意和怀念。因而,教学时,很好的拓展了季羡林大师的写作目的。当我把一首写给季老的颁奖词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边读边悟,从心灵深处领会了这篇文章的深远意义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时,学生的认知有限,不联系背景的话,很难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本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阅读习惯不好这样一种现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背成语。
(2)课外阅读课时帮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开展一些朗读小竞赛等。
(4)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段好的导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将他们不知不觉的带入到教学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设下了疑问:你眼中的美丽是什么样的?文中又是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这么久?你想知道是谁能做到吗?我们赶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吧。学生带着悬念走如了文本,倾心与文本对话.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会得到提高。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法,没有读,就不能产生语感、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句子的含义、语言的运用方法等等。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自读、互读后进行交流。他们不但说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也体会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还了解了祖国有珍贵的文化遗产等。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四、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有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容易结合画面来回答,此法适合低年级教学用。
2、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设计的问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你想怎样帮助她?她会冻死吗?
3、抽丝法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题的题眼就适合提问,例如《童年的发现》。还有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也可以提问。
如《草原》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环环相扣法
如:第十册《宴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宴子到楚国去见谁?遭到了楚王的什么?楚王几次侮辱宴子,是怎样侮辱的?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5、横向迁移法
找出文中的共同元素,提出一个问题,紧接着再提出相似的具有推理性质的问题。如《桂林山水》一文,漓江的水清得怎样?绿得怎样?静的怎样?
6、矛盾质疑法
利用文中的矛盾说法或与已知的知识产生不协调情况去提问,一石惊起千层浪。如《再见了,亲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此处就可做一做文章,引领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的感情基调。
7、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进行铺垫。

五、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1、读中品悟,积累内化语言
读即朗读,悟即品悟,朗读和品悟相辅相成。熟读、精读之后,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语言的艺术之魅力。在执教《匆匆》一课时,范读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大胆地朗读,学生们反响很大。在抒情的朗读时,不知不觉便感受到了时间易逝,人生短暂的内涵。也利于背诵优美的文字。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执教《小草,向前走》一课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发言,不仅心生对小草的爱意,也对地球的环境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懂得自己小小的盈盈之躯承载的是未来的重任。这令我感动不已。同时布置一个作业:写一写你心中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
阅读是写作之母,写作中大量的知识是通过阅读来获得。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灵感。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从对课文的品读上积累写作素材,从教材中学会作文方法,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Ⅶ 怎样搞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正悄悄地变化着,改变了以往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与朝气。但是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的嫌疑。《语文新课程标准》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却变成了小组讨论的秀,三五成群几个凑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合作”。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这里,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兴趣,敲响“第一锤”
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是这门艺术之中的序幕,它关系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这“第一锤”。
(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设疑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内容入手,我在教学说明文类的课文时,喜欢采用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以此来敲开学生的心门。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我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借助多媒体这个有声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海底穿梭往来,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动……孩子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3)以“情”燃“情”。特级教师窦桂梅就非常善于煽情,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第一锤”要掌握力度,切莫“过”了头,要把握时间,不要喧兵夺主。
二、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读”字当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员徐承芸同志她认为我们在上阅读课时,问题要少提,书要多读。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我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2)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有关句子并写上你的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教师的“善导”便会激发学生的“善疑”“善读”“善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记得上学期上全市电教选拔课时,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当品读父亲牺牲这一段时,我重点挖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失父之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加上音乐背景的渲染,我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学生的眼睛也不禁红了,这就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让学生情感参与,更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家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