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七年级语文第八课答案人教版图片

七年级语文第八课答案人教版图片

发布时间:2021-01-28 21:18:38

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词语形音义 人教版

【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出自】: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示例】:过去,我~,看什么都没有意思;父母对我不好,引起我对世界上一切都憎恨。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
【近义词】:多愁多病、柔情似水
【反义词】:愁眉苦脸、无情无义、铁石心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出自】:《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示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难怪妾之得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近义词】:出乎意料、从天而降
【反义词】:不出所料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形容突发事件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出自】: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示例】: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近义词】:盖世无敌、独一无二
【反义词】:无独有偶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示例】: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近义词】: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反义词】:心烦意乱、心如火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得与失。犹成败。
《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暗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鉴。”

2. 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 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鹄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 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
《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 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 得与失。指好坏,优劣。
《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 偏指失,过失。
外国;他乡。
《墨子·兼爱上》:“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 乌孙 王。” 前蜀 韦庄 《遣兴》诗:“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 清 朱之瑜 《致张定西侯书》:“ 瑜 飘零异国。” 郁达夫 《自叹》诗:“异国飘零妻又去,十年恨事数番更。”

异国的英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作业答案

1.提示: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容,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2.提示: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❸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全文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的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课文全文

人生的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❺ 七年级语文优化设计第八课答案人教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987.html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如果帮助了你,请及时点击【采纳为版满意回答】按钮权

❻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答案,在线等

看不到的就没办法回答了。
7、(1)C,原答A错误!
(2)B
8、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9、神题!只有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家庭熏陶!
10,其他几个正确,(3)高寿。
11、言语第二之十八、不慕巢许
(原文)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死译)稽中散(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向秀)被举为郡中的计吏。到洛阳后,文王(司马昭)接见他,问他说:“听说你有归隐的志向,怎么出现在这里呢?”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都是狂傲清高之人,不值得有多羡慕。”文王非常赞赏他的回答。
(乱谈之评)嵇康被杀,已经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谁不听话,就要杀谁,不管你真正有没有罪。嵇康还只是委婉地说,暗地里推托和我不合作,就给我整死了,看谁还敢明说?向秀吓得赶快先做一个小官再说,计吏就相当于当时县政府的统计员。就这,司马昭就趁他到洛阳出差,还要招见他。按说时任丞相的司马昭根本就不用见这个小人物。你见过总理把一个县级的小局长接见一下吗?但司马昭那幅嘴脸就是,我来看看这个过去有名的刺头现在怎么样?其实向秀根本就不算刺头,只是和“刺头”嵇康关系好一些而已。但司马昭也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权威。
你听听司马昭对向秀的话多恶毒,那意思是说,你不是和嵇康是一伙的吗?你们不是看不起我,不做我的手下而要隐居吗?现在嵇康被杀了,你就害怕了?吓傻了吧?哈哈,到底还是自己跑来主动要做我的狗腿子了吧。可怜向秀见到这个杀了自己最好朋友的魔王,一肚子委屈不敢声言,还得陪笑脸说好话拍马屁。说我还比不上当年的巢父、许由那样,您可是和给巢父、许由让天下的尧舜相比呀!这种暗比正合司马昭之心,因为这时候司马昭一门心思就是想让曹魏的皇帝给自己让位呢。

❼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8课答案

1.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关于比喻的运用。
这篇文章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本文的比喻处处可见,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读者看到,作者在说理,在鼓动民众;又在抒情,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如“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等,既有本义,也有比喻义、引申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品味。
3.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❽ 五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第八课答案人教版

2.(1)“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2)“我”发现的过程是这样的:“我”在梦中飞行,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天赋,于是产生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却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于是产生了好奇,渴望弄明白,人是怎么来的;“我”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来抓鱼,仔细观察,想从鱼的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1)这句话一语双关.奇异,他将除了科学发明、发现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事情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当然,话里不乏愤概的成分.(2)在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新学说的创立都有类似“我”的遭遇,如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与众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这些学说极大地动摇了教廷的统治地位.由于热衷于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对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中受尽了酷刑,最后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了坚持真理而被迫害致死. (4)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从他常做飞行的梦就认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无邪;从问老师在梦中人为什么会飞行这件事能看出他求知若渴;他想弄清人是怎么来的都想痴迷了,看一条鱼都翻来覆去的,恨不得从它身上发现什么,这写出他善于探究;他从画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月正好是九个月,可以看出他善于想象.

❾ 七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第八课答案

是最后一题啊来??
事例:从19世纪以来源,英、美等国大量走私鸦片运入我国,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的我国国弱民穷。林则徐赴广州查办,带领广大人民奋起反抗,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00余吨。林则徐命人在虎门将其尽数销毁,给了列强沉重的打击。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语文第八课答案人教版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