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小学语文文体活动方案~·~
《小学文体活动计划》 一、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和《昆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八项规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实施原则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2、全面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四、实施范围:朝阳小学全体学生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2008学年,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及管理,加强学校文艺、体育传统建设,进一步健全篮球、冬季三项活动、广播体操和地方活动等体育项目管理制度。 主要项目有: 体育:冬季三项、篮球、田径队、广播体操 艺术:音乐(舞蹈、合唱、鼓号)、美术(书法和绘画) 第二阶段:2008—2009学年,在第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形成活动管理模式,确定学校的文体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文体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2009—2010学年,将前阶段的模式继续完善,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五、工作内容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小时和假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等比赛。 3、积极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二操”(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 4、加强文艺、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健全篮球、田径队等运动项目,注重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以促进民族文体活动的发展。 5、结合地方特点,发展特色项目。 六、时间安排周一至周四下午3:30—4:20 七、活动形式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锻炼。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八、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何惠兴副组长:舒建凤 王雪琴 成员:周剑亮 张 英 王美平 盛蕴红 高 莉 九、朝阳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指导教师体育类活动:广播体操——王美平 篮球——张英冬季三项——周剑亮、王美平 田径队——周剑亮艺术类活动:舞蹈——盛蕴红 合唱——徐小芳绘画——高莉十、保障机制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考医网 http://www.kaoyii.com为您解答。
② 开展小学语文兴趣活动具体方案,故事会,书法比赛,等...
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教委、进修校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我校的教育教研围绕这一主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入手,努力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有效课堂”成为素养。
2、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活动形式
数学学科:
以“理论学习,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研讨”为基本形式。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四大知识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每一个课时教案,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利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科网站和其他的网络资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教案,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正确把握好情境创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三大板块的联系和时间的分配。对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尽量缩短情境创设的时间。在合作探索环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与“收”的时间,决不能因为探索时间过长而影响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加强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课每课时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做到堂堂清。
2、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小学数学四课型课堂教学常用模式如下: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课:创设情境(导入)——分层练习(基本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应用练习)——矫正评价,总结归纳。
复习课: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忆梳理,形成网络——练习矫正,形成技能——课堂总结,突出重点。
讲评课:概述测试成绩——错因探究——自我矫正——反馈练习,拓展巩固——讲评小结。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
结合其他学校先进的经验,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现在很多前沿学校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讲读课:预习——质疑——讨论——点拔——拓展
自读课:引导——自学——练习——小结
文言文:读——译——论——背——练
综合学习课:导读——导编——导演——导评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
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变,教学模式又不能机械套搬。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以此作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的行动准则。
五:具体措施:
(一)成立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二)加强学习
1、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
2、撰写《有效课堂构建之我见》论文,交流学习。
3、充分利用我校市级、县级骨干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三)组织实施
按照“集体备课” “课堂示范” “评议反思” “修改完善” “课堂检验”的路子组织实施,构建“有效课堂”。(不同学课,不同类型的课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待探索)
组织过程中应注意:1、成立各科合作小组,确定示范教师,人人上优质课,展开听评课活动。2、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有效”。3、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将有效课堂和教学常规的落实结合起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
六、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学习讨论。
(二)、试验探索,初步实施。
(三)、全面推广、总结提升。
3.注意事项:
(1)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品悟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的核心,也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层次的,有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这些都和学生的经验、知识、思维能力相关。对意义的把握是由浅入深的,教师要根据年级不同引导学生以“读”代“悟”,以“悟”代“解”,逐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切不可硬性分析,以“讲”代“悟”。
欣赏朗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朗读,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评价积累: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手法进行评价模仿,这是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环节。
(2)抓住重点句段。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学生读书后最困惑的地方,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新出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如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词语、句式、描写手法等。
(3)重视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阅读中的理解、感悟、思考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因为学生常常根据语文的特点,运用直觉、顿悟、感悟等来感知课文,使得培养语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因此,重视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这一环节的必要内容。
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风格的课文,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深化提高
1.学习目标:整体回读全文,化零为整,融会贯通。
2.操作要领:遵循由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
不管是以自然段或者意义段为单位进行阅读反馈,还是以关键词或重点句贯穿阅读反馈全程,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最后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完整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增强阅读效果。
3.注意事项: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灵活选择读书方式——分自然段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
第五环节: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1.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应用能力。
2.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⑴通过诵读——丰富学生记忆
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课文的文质兼美,体悟情的自然流动,在一遍遍诵读中提升语感,丰富语言;二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可看板书背、看图背、表演背、比赛背、情境背等等。
另外,除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教师可酌情推荐,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句段也可要求熟读成诵,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多背多记。
⑵通过摘抄——练就学生慧眼
就一篇课文来说,所学到的词语、接触到的句式、经典段落很多,教师自己先要有一双慧眼,把目光放在发掘课文中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没有的或者不常出现的句式上,寻找出课文语言和学生语言的差异之处,来确定本课的积累目标。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基本方法。例如,拿到一篇文章,应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圈点点,勾画出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词句和段落,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简要的批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时自觉摘抄的习惯。指导学生摘抄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沙里淘金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有效地积累语言,并养成随手摘抄的好习惯。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年级孩子书写技能差、速度慢,因此对摘抄的要求不能高,量也要尽力控制。
⑶通过讲、演——使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低年级有很多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对于这一类文章可采用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积累语言。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讲、演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⑷通过迁移——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
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运用练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逐步实现内化,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如用新学的词语造句、仿写富有感染力的句子、仿写能激发联想和想象的段落、为情节跳跃处补白等。
3.注意事项:
(1)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要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
(2)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些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模式所描述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合理的安排在课时内容中。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的去应用模式。
③ 谁有小学语文具体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活动流程。 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一)整体感知语言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
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
(三)积累语言
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学生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大家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运用语言
要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形式的练习达到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则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来实现的。
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
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
五、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1]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语文实践活动原理的要求有下列几点。
(一)要给学生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首先,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能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语文实践时间,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主要进行启发、引导、解惑。其次,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语文活动时间,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朗读、演讲、讲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节让学生自主地去图书馆(室)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要给学生布置活动性作业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三)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要经过教师的设计。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基础,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完成教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应允许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就必须因材施教,教师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某种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④ 怎样撰写小学语文教研主题方案设计
一、强化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变成不断充溢的一桶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了各学科组定期学习的要求:1、分散学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理念,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力争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集中学习。每周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语文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主讲人准备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的进行学习笔记的摘抄。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书面材料,再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二次培训,以进一步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二、立足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调动学生的能力,有驾驭课堂的机智。为了让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公开课”活动。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上课听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十二节。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按时到位,认真做好课记录。通过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2、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开展校内“同级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一堂课,引发几位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师的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年级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组一个公室,这样同级教师在一起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4、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在有公开课的一周,同级三位教师上完公开课之后,我们组就及时的进行评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首先,上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然后,听课的老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发现这节课的亮点,的是指出这节课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议,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对一堂课进行更全面的构思,设计、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让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5、努力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切实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