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说课百度云

小学语文说课百度云

发布时间:2021-01-26 09:14:56

❶ 在哪里能够找到一些国内优秀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课视频呢,有资源的朋友可否百度云分享下,万分感激!

其实你可以来看看易直播的,免费的手机直播APP,它有一个话题功能,可以在里面找到教育话题,里面有很多相关资源,都是免费查看的。
当然你也可以加入他们,发布自己的直播,交到更多好的朋友。

❷ 求小学数学说课视频百度云链接求分享

到辛培网络资源网可以下载英语数学语文 歌曲舞曲DJ 豫剧 京剧 黄梅戏 二人转等内等

网络网盘容下载方法

1.下载网络网盘资源需要先免费注册一个网络账号.

2.打开下载链接,勾选需要下载的文件,然后点击 保存到我的网络网盘 或 保存到网盘(如果提示容量不够,请先转存一个压缩包)会自动弹出转存位置选择,选择后点击确认.

3.保存文件成功后,点击网页右上角的 客户端下载,电脑上安装需要下载PC版,安装客户端。

4.打开安装后的网络网盘客户端,登陆账号,选择下载的文件,就可以下载了.

❸ 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视频百度云资源下载

去校讯通上看,挺好的

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我爱大海教学设计、说课

《我爱大海》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搜集、交流描写大海的成语、诗词、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了不少描写大海的诗词,老师也准备了一首,想听么?
生:想。(兴奋地)
师:(朗诵)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师:是的,大海以它博大的胸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遗憾的是老师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海的壮丽。咱们同学有见过大海的么?
生: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你们可比老师幸运多了!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再次走近大海,感受它的魅力。继续学习第三课我爱大海。(板书:我爱大海)

二、找中心句:
师:老师搜集了一段大海的画面,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大海的视频)
生:(倾听着大海的声音,欣赏着大海的画面)
师:大海给了你什么感受?
生:我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听到了它的海浪声。
生:我真想马上到海边去玩一玩!
师:这是你们心目中的大海,与大海朝夕相处的作者,他心目中的大海有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直接赞美大海的段落。
生:(快速浏览)
师: 请找到的同学读一读。
生: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师:齐读这段。(板书:浩瀚无际 变幻无穷)

三、整体感知:
师:作者是怎样把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
生:边读边画。(师巡视)
师:咱们先从整体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时段的大海?
生:我喜欢清晨的大海,因为此时风平浪静。(板书:清晨)
师:还有不同看法么?
生:(喜欢上午、傍晚、夜晚的大海,并分别说出喜欢的原因)
师:(相机板书:上午 傍晚 夜晚)
师:老师和这名同学是知音,因为我也喜欢夜晚中的大海,那是为什么呢?请一名同学美美的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全体看电子白板)

四、重点学习
生:朗读课文。(饱满地)
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生:读第一句。这一句写出了大海的颜色。
师:的确是黑,太黑了,相当的黑,和作者比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生:象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这是比喻句,更生动形象了。
师:你真会读书,把这句再读一读。(画出:黑箱子)
生:有感情的读句子。
师:真不错,继续汇报。
生:狂风骤起这个词用得好。说明海面风很大。
师:骤怎样理解?(画出:骤)
生:突然的意思。
师:你能把这一句读一读么?
生:朗读(语气不够)
师:海面黑漆漆的一片,又突然刮起狂风,应该怎么读?
生:朗读(读出了恐惧的感觉)
师:接着往下谈。
生:巨浪在征服了海洋之后,到达岸边逐渐筋疲力尽,最后用尽全力,口吐白沫倒在海滩上。这是拟人句,把海浪咆哮后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形象。
师:你理解得很好哦!试着读一读。(画出:口吐白沫)
生:朗读(读得不够形象)
师:听到你们朗读,我也着急了,老师很想读一读,可以么?(师范读,边读边做动作:口吐白沫。)
生:认真倾听。(笑出声来)
师:怎么样?你们模仿一下吧!
生:模仿朗读。
师:你真了不起!我们继续体会。老师有个疑问:一叶孤舟之上的人是作者看到的么?如果用万吨巨轮替代一叶孤舟可以么?为什么?
生:这是作者想到的,此情此景,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一叶孤舟之上的人,这种联想很自然,合理,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呀!
生:用万吨巨轮就没有特别恐惧的感觉,一叶孤舟与巨浪的强烈对比更突显环境的险恶。(板书:恐惧)
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狂风骤起,海浪呼啸,一叶孤舟之上的人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度过这漆黑漫长、惊涛骇浪之夜啊!到此为止,你们想没想到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画出:多么、多么、才能)
生:因为这种环境磨炼人、锻炼人。
师:那好,让我们用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的齐读:只有这种时候(生齐读)
师:就是因为夜晚中的大海更富于挑战性,只有经历这种险境,才能磨炼你的意志,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才能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
师:学习要善于总结,本段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呢?
生: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生:作者的联想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生:狂风骤起、一叶孤舟等词语用得很准确。
师:你们总结得可真好。(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在这一段中的表达效果。)

五、自学汇报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自学2、3、4自然段。轻声朗读,一会汇报交流。(片刻后,学生汇报)
生:2自然段中好像大海刚刚睡醒。拟人手法突出大海的风平浪静。
生:我联想到婴儿在悠床中熟睡的样子。
师:你真富于想象。(指导学生读中体会)
生:早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显示了海的博大胸怀。每个在海中航行的人都充满了希望。作者从大海的沉静联想到航海人,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板书:沉静)大家的想象力可真好!继续汇报交流。
生:3自然段中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是比喻句,形象的再现了上午的海色彩丰富、变幻无穷的特点。
师:(板书:变幻)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的朗读。
生:(生读:)我想当年远航探险的人......那种失望,恐怕不在海边就住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作者由此联想到航海者孤寂的情感,又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时的海是凄凉的,所以有这种感觉。
师:(板书:凄凉)读一读凄凉的、孤寂的感觉吧!(生朗读,师指导)

六、联想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仿佛在大海中航行了一天,经历了一次喜怒哀乐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大海中航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师分别出示不同时段的大海图片。)
生:我在早晨的大海中航行,从它的风平浪静感受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生:我航行在色彩变幻无穷的上午的大海中,享受了大海给我的美丽与生机。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如身临其境呀!
生:在傍晚的大海中航行,我会产生凄凉、孤寂的情感,好像被人冷落一样,很孤立无助的感觉。
七、全课总结
师:(结合板书)是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学习作者写法的同时,也同作者一同感受着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其实,人生也如大海一样,有潮起潮落,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只要我们经受住险境的考验,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板书设计:

清晨 沉静
我爱大海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我爱大海》说课
九井小学 张福军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我爱大海》一文是小学语文版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时间的顺序描写了清晨的大海是沉静的,上午的大海是变化的,夜晚的大海是凄凉的,傍晚的大海是恐惧的,突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交流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感受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生感受能力需要培养
教学重点则确立为:感受大海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查找的图片进行展示。
(二).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海吗?说说你见到过的大海。”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出示海面以及海底风光图片,再请同学说说此刻见到的大海的样子,真实感受大海的美丽。“大海的美深深地让人陶醉,它的博大、它的美丽、它的纯净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我们对它的爱……”。由此导入本课“我爱大海”。
(三).初读课文,初步认识大海的容颜。

(四)、精读课文,触摸大海的灵魂。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形象。
画出写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感受的语句。然后填写课文思考练习中的表格。
其次让学生品读形象理解海的特点,这一步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1. 读一读大海给你的印象?
2. 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海里会产生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感悟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海的变幻无穷,在读中升华对大海赞美,热爱的情感。

最后让学生诵读课文。铭刻对海的记忆。
1. 选择段落读
2. 背诵
3. 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
(2)从课文学到表达方法讲述巩固。读最后一个问并解答。
(五)、总结结束:大海有哪些特点?

三、说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特性。这节的板书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板 书: 我爱大海

清晨 沉静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我爱大海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交流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感受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生感受能力需要培养
教学重点:感受大海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大海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查找的图片进行展示。
二.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海吗?说说你见到过的大海。”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出示海面以及海底风光图片),现在请同学说说此刻见到的大海的样子。(学生发言) “大海的美深深地让人陶醉,它的博大、它的美丽、它的纯净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我们对它的爱……”。板书课题“我爱大海”。

三.初读课文,初步认识大海的容颜。
(1)注意准确的把握故事结构。
(2)根据课后思考题填空。
在课文中作者按照( )顺序,写了大海的( )
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 )。读了课文,你觉得大海的容颜是( )的。
四、精读课文,触摸大海的灵魂。
第一步:默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形象。
画出写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感受的语句。然后填写课文思考练习中的表格。
第二步:品读形象理解海的特点
1. 读一读大海给你的印象?
2. 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海里会产生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第三步:诵读课文。铭刻对海的记忆。
1. 选择段落读
2. 背诵
3. 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
(2)从课文学到表达方法讲述巩固。读最后一个问并解答。
五、总结结束:大海有哪些特点?


板 书: 我爱大海

清晨 沉静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我爱大海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我爱大海》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我爱大海》一文是小学语文版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时间的顺序描写了清晨的大海是沉静的,上午的大海是变化的,夜晚的大海是凄凉的,傍晚的大海是恐惧的,突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交流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感受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生感受能力需要培养
教学重点则确立为:感受大海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查找的图片进行展示。
(二).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海吗?说说你见到过的大海。”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出示海面以及海底风光图片,再请同学说说此刻见到的大海的样子,真实感受大海的美丽。“大海的美深深地让人陶醉,它的博大、它的美丽、它的纯净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我们对它的爱……”。由此导入本课“我爱大海”。
(三).初读课文,初步认识大海的容颜。

(四)、精读课文,触摸大海的灵魂。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形象。
画出写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感受的语句。然后填写课文思考练习中的表格。
其次让学生品读形象理解海的特点,这一步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1. 读一读大海给你的印象?
2. 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海里会产生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感悟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海的变幻无穷,在读中升华对大海赞美,热爱的情感。

最后让学生诵读课文。铭刻对海的记忆。
1. 选择段落读
2. 背诵
3. 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
(2)从课文学到表达方法讲述巩固。读最后一个问并解答。
(五)、总结结束:大海有哪些特点?

三、说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特性。这节的板书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板 书: 我爱大海

清晨 沉静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我爱大海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九井小学 张福军
教学目标:
1.正确交流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感受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生感受能力需要培养
教学重点:感受大海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大海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查找的图片进行展示。
二.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海吗?说说你见到过的大海。”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出示海面以及海底风光图片),现在请同学说说此刻见到的大海的样子。(学生发言) “大海的美深深地让人陶醉,它的博大、它的美丽、它的纯净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我们对它的爱……”。板书课题“我爱大海”。

三.初读课文,初步认识大海的容颜。
(1)注意准确的把握故事结构。
(2)根据课后思考题填空。
在课文中作者按照( )顺序,写了大海的( )
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 )。读了课文,你觉得大海的容颜是( )的。
四、精读课文,触摸大海的灵魂。
第一步:默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形象。
画出写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感受的语句。然后填写课文思考练习中的表格。
第二步:品读形象理解海的特点
1. 读一读大海给你的印象?
2. 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海里会产生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第三步:诵读课文。铭刻对海的记忆。
1. 选择段落读
2. 背诵
3. 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
(2)从课文学到表达方法讲述巩固。读最后一个问并解答。
五、总结结束:大海有哪些特点?


板 书: 我爱大海

清晨 沉静
上午 变幻 浩瀚无际
我爱大海
傍晚 凄凉 变幻无穷
夜晚 恐惧

❺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和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谈如何写稿、投稿

何江燕:下面我们有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如何撰写教学文稿,以及在投稿、发表文章方面的诀窍,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一定能给我们许多的指点。另外,朱老师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现在成了语文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她把从事语文工作的角色一一体验过来了,所以她来讲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朱文君:考虑时间关系,我还是站着说吧,另外当惯了老师,不习惯坐,喜欢站(笑)。何江燕老师说我体验过多种角色,怕大家有误解,以为我总是喜新厌旧(笑),所以得解释两句。我是学教育理论的,在教育局里做了几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后就到了学校教书,先教自然,然后教语文,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在学校一呆就是十年,乐在其中,意犹未尽。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区的语文和自然两学科的教研员,这个教研员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教研情有独钟。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业,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当然,置身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没有变。在决定转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犹豫,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我们武进区教育局的沈克强局长,一位博览群书、学养深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他鼓励我去迎接挑战,他说,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带,不是行业内经过反复爬犁的熟地,而是行业与行业,领域与领域的交界地带。他的话我一直牢牢记着,在新的工作领域中践行着。 说到生机,我想说,因为沈局长的缘故,我对武进充满向往。到了武进,我时时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机感动着。今天一大早起来,阳光灿烂,我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宽阔的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边林立着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看到路边青翠欲滴的草木,开得正艳的杜鹃,空气中更充满了芬芳的草木生长的气息,我不禁感慨,武进是一片非常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星辰实验学校,我没有想到星辰这么大,是我所见到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在这样浩如星空的学校,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翩呢?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进教室,听到年轻的小周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沉浸其间,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宁静中洋溢出的生机,一种充满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一颗渐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励,我想,我不用多说什么,见到大家,相视一笑,表达我的感激,足够了。 但奉江燕老师之命,我得说说如何投稿,怎么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说真的,我做编辑才两年,经验并不多,但是这两年下来,感触很多,这些感触里,更多的是依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产生的。我于心里常常作着一个老师和一个编辑的激烈辩论。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浅的感受说一说,没有准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原谅。 我想把“投稿”两个字拆开来说。先来说怎么投。 第一、给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刊物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邮箱里,有的老师给我投稿的同时,还有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就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栏目的特点。 既然设了栏目,那么不同的栏目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栏目也是特点的。老师们可能也经常看各种各样的杂志,不知你们是否注意了,办得比较好的一些杂志,例如《读者》,它的每一个栏目从内容到篇幅,从版式到插图都有鲜明的特点,随手打开,熟悉它的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什么栏目。 我做这本《小学语文教师》也尽量地保持不同栏目的不同风格。 比如教学论坛,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钱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他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实践,以其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视阈撰写了很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还有我们的“备课参考”栏目,今年,我把这个栏目名改了,叫做“备课室”。希望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性的参考。那么“备课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尝试、教材解读、备课思考等等。最常见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篇幅太长,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设计。例如,今天小周老师上了这节课,导入很有特点,就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可以是“谈谈《古诗两首》教学的导入,不用写很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两千字,就可以写得明明白白,放在备课室里最合适。这样的文章,给老师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块”,便于读者将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运用。 “案例反思”栏目,其实也是为老师直接提供教学实践信息的栏目,和备课室相比,它侧重于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听了小周老师的课,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课堂片段,然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我们的“案例反思”栏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实录加上反思。 我也会为大家精选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完整地全课呈现,供老师们学习,这就是“精品课堂”栏目。不仅仅是名师的课,我还注意发掘一些在课型上、内容上、设计理念上有创意,有突破的课。或许这样的课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车”吗?课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课堂”这一说?加上少许点评,让老师们通过这个课例,受到启发,激起思考,语文教学,再往前,我们该怎么走。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栏目的不同特点。再说我们的“教学随笔”栏目,随笔和“备课室”里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随笔更强调一种叙事风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长,就抓住一个事例去叙说,不见得是教学的,也可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说,用叙事的方式和大家去叙谈,这就是教学随笔。老师们如果抓住了不同栏目的特点,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写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个栏目的要求,投过去,正中编辑下怀,命中率当然大大提高。 第三点,要了解编辑的流程。 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赶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经三校的稿子最后验清后发到印刷厂出片。那么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的呢?春节前后。那时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三月份编稿,四月份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六月一日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 你说,没关系嘛,我先发给编辑,他放着下学年再用好了。那样当然也可以,但毕竟像食品放陈了,不那么新鲜了。怎么才能“保鲜”?我建议老师们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钱正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来,经得起推敲,且历久弥新。同样,老师们现在上了的课,感觉不错,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改进一下,一定会比现在完美得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这是我说的时间问题,老师要把握这样一个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几格。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朱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过一段时间再给你打电话。但不能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热切地想投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给您发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发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给我发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么说呢?我只好给他打电话:“我想问问,你2007年还能有别的心愿吗?”(笑) 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要相信编辑们是会非常重视老师们投来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们一样是老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投出这篇稿子的满心希望。所以我这里详细讲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普通的纸质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点,在稿子上写清联系方式:电话,单位、地址、邮编。 电子投稿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网络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样的稿子,好几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会引起编辑们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在“正文”上。下载起来麻烦不说,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稿件里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便于我们和你联系,便于稿件刊用之后给你邮寄稿费。 三、邮件名称不要只有“投稿”两个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地址下面的“标题”栏里。让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最后一点还请大家原谅,老师们投稿后,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但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你,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由于时间关系先简单跟大家说说,挂一漏万。其他有什么,会后再交流。 接下来,我要说说“稿”,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 我确实很想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刊物每天的来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么修改,拿来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里?我一直在想。原先当老师,或做教研员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走出来再看,看出点问题:咱们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喜欢求全、求大。喜欢追求宏大的题材,喜欢新名词,新概念。我们的文章通常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标题,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题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说透的;或者一个不知所云的标题,如《文化生命的课堂》,听上去更像一本书的名字。 文章什么样呢?必定有小标题一二三四五个,没有五个,至少也得凑齐三个。字数相等,句式相同。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颇费些工夫。很多小标题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开始填内容,我之所以说“填内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里面。为了既定的框架填内容,甚至为了框架凑内容,而非为了内容结构文章。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不鲜活、不灵动,毫无生气,好像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透,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些老师写例谈类的文章,有时候仅仅以一节课为例,也得弄出三、四个小标题,然后再把一个完整的课例一块一块地贴到这个标题下,再贴到那个标题下。课例变得支离破碎,好像都说了,好像都没说。原本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差,编辑不喜欢。老师也最好不要写。即使教育部门论文评比需要,也尽量少写些,它会写坏自己的文风,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 那么写什么? 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 前面我说了,一些小标题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这些概念,如果不用鲜活的事例来验证,那么这些概念什么也说明不了。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德国著名汉学家的讲座,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让世界瞩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国敬重的人。那天他的报告是关于中西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文化差异,标题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国人不散步吗?”报告开场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讲述他和中国人交往中,发现中国人都不愿意无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讲在中国的校园里遇到的学生如何,再讲他的中国朋友去德国如何,类似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厌其烦地讲述一连串琐碎的细节,显得散乱而没有条理,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的报告者无懈可击的推理和不断抛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难道这是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说明什么?这些个别的例子又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庄重严肃,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诧异。 然而,一个个细节,甚至细节中的细节,不断地叠放,镜头开始聚焦,共性的东西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文化中对待身体与精神的态度,在“散步”这一生活细节里得到印证。此刻的我,不能不随着他的讲述思想开去,头脑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质疑,被激活,被开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间留待充盈。散步与不散步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孰优孰劣,这位汉学家直到报告结束也没有作结论。随后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问题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学科在这里交错,“散步”的价值显现出来。研究,就此开始。这段场景我终身难忘。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 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不过,如果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要向我投稿,我看见稿件上写着星辰学校某某向朱老师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会向这边倾斜的(笑)。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更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能成为一个平台,为星辰实验学校做一点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有这么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有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师。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星辰学校的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何江燕:朱老师讲话真的非常实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们怎样投稿,但又不仅仅在说投稿,她还在说语文,在说文学,在说人学。我觉得投稿是一门学问,我们的教学更是一门学问。两位专家的讲话里面有大学问,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了,好在两位专家的讲话我们安排了现场记录,一字不漏。我们可以在这次活动以后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则会消化不良的。因为时间关系,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化作最热烈的掌声,向两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了。好在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次活动虽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我希望它是一个逗号,后面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我们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更希望它是一个顿号,隔的时间再短一些,来的频率再高一些。相信两位专家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❻ 求语文出版社S版的小学语文全套电子课本和教案,最好百度云,谢谢!

小学1-6年级全学科下册电子课本,被大春钦佩
牵手在夕阳下
让母亲倍感荣耀
对只会送老师挂历
尤其是夏洛后来被检测出HIV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说课百度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