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在什么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二)写作 9.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12.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 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16.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 17.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 (三)口语交际 18. 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9.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20.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21.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 22.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综合性学习 23.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 24.能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交流。 25. 自主组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五)课文 26.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 27.课文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意联系当代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联系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8.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组织和编排应灵活多样,应给教学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三、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二)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五)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为了考察学和教的情况,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不能片面追求甄别和选拔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教学评价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积累、体验和感悟。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考试,要着重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要多样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的倾向,要有利于学生独创精神的发挥。要讲究主观性试题命题和阅卷的科学性。不出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不要求学生死记词语解释。 教学评价,应注意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应多加激励,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五、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学校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积极利用。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为高中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如工具书、报刊、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以及教学挂图、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网络等。学校还应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附录一 常见文言词
(一)实词(120个)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二)虚词(15个)
而 乎 其 且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陈情表 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牧
六国论 苏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 苏轼
(二)诗词曲(30首)
氓《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 原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潜
山居秋暝 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兵车行 杜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 牧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 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 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注: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不一定都选作课文。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三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锺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艾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
❷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几个版本
有三个版本,一是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二是2002年4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三是目前多数省市区使用的2013年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❸ 请问有谁知道今年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是谢谢!急!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http://www.pep.com.cn/gzywdgkb/index.htm
英文
http://www.pep.com.cn/res-gze/index.htm
数学
http://www.pep.com.cn/gjcjf/index.htm
如果觉得我的答案确实可行,请采回纳我的意见答,谢谢!
❹ 总说《教学大纲》,这《大纲》是什么啊
现在课程标准代替了多年实行的教学大纲,名称变了内容变化也很大,以语文学科为例请参考以下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0年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
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
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
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
“课程纲要”)。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
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改的
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
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
《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
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
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
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
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
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
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
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
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
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
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
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
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
“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
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
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粗糙,而且带有明显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强调“政治标准第一”
等。1980年,就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大纲的面貌,并且第
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
求。
第五次是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
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
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
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为了减
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
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
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还删
去了关于教材编排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虽然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
“正式”的大纲,但是鉴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到1990年
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
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纲把原来
“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为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然而,这个大纲仍然是个过渡性的,语文
教学迫切期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六次是1995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它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义务教育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与建国以来所颁布
的几个大纲相比,它在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l)终端性鲜明。与以往大纲
初高中合编、内容以高中毕业为“终端”不同,这个大纲以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
端”,因此有了初中语文独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
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较具
体,容易操作。(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
入了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了教学内容并作为核心部分,对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
要求作了一些调整,还第一次把课外活动列入了教学内容等等。(3)注意了导向性和灵活
性结合。在导向性方面,一是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重视了
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三是强调了思路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强思想教育、重
视语文课外活动、注意思维能力训练、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鲜明的导向
性。同时,大纲还注意了灵拓性,即给予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
地。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
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
2000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
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
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
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
类课程又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七次是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
普通 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颁布。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九年义务
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2000年3月,“试用修订版”出
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5
个部分,外加2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
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
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
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如要
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5OO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O万字(其
中文学 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等。“教学评估”
和“教学设备”两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两个“附录”分别
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这些都是富
有创意之举,和历次大纲的修订相比,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次。
同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
所以在基本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要在
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
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
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再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
于600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作文每
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OO字左右的文章等。3
个“附录”分别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实词150个,虚词18个)、《古诗文背诵篇
目》(古文22O篇、诗词曲50首)、《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
纵观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成熟、
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的过程。2OOO年3月出版的大纲,
初、高中分别标明的是“试用修订版”和“试验修订版”,这就预示着,语文教学大纲在今
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现在还在进行着、
它已经影响了而且将继续影响着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
❺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教学大纲
现在应该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二) 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三)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五)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七)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最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 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达到第二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门课,获得24学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一、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作出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和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选修课·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新闻与传记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
l.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5.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6.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7.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文化论著研读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❻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哪可以买到它的全文我怎么也搜索不到麻烦了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 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 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 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二)写作
10. 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
11.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2. 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3. 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16.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口语交际
17.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18.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四)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三 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 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 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四)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五) 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需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进行,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
对学生的评估,要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考试,要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可限于大纲推荐篇目的范围)。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还要多样化。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同时,要讲究主观性试题命题和阅卷的科学性。不出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
教学评估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五 教学设备
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高中语文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并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网络资源。
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附录:
一、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
二、古诗文背诵篇目
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附录一 :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
(一)实词
爱 安 伯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长 朝 池 曾 乘 城 诚 除 传 辞
从 达 殆 怠 当 道 得 度 短 多
发 方 非 复 负 盖 鼓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后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进 尽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临 弥 名 末
莫 乃 内 判 期 奇 迁 请 穷 求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稍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遂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通 徒 图 退 亡
王 望 恶 微 闻 相 谢 悉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引 右 逾 狱 再 造 知 置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二)虚词
而 乎 其 且 然 所 为 焉 也 以
矣 因 于 与 哉 则 者 之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劝学 《荀子》
☆逍遥游 《庄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过秦论 贾 谊
☆屈原列传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司马迁
陈情表 李 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 潜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滕王阁序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赤壁赋 苏 轼
石钟山记 苏 轼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登泰山记 姚 鼐
(二)诗词曲50首
静女 《诗经》
无衣 《诗经》
☆氓 《诗经》
湘夫人 屈 原
☆离骚 屈 原
长歌行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白马篇 曹 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 潜
山居秋暝 王 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越中览古 李 白
蜀道难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登高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兵车行 杜 甫
客至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阁夜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渔翁 柳宗元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 白居易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 李商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锦瑟 李商隐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 陆 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窦娥冤 关汉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
☆哀江南 孔尚任
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教材不一定都选作课文。
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
论语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红楼梦 曹雪芹
呐喊 鲁 迅
女神 郭沫若
子夜 茅 盾
家 巴 金
雷雨 曹 禺
围城 钱钟书
谈美书简 朱光潜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歌德谈话录 艾克曼
巴黎圣母院 雨 果
欧也尼·葛朗特 巴尔扎克
匹克威克外传 狄更斯
复活 列·托尔斯泰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
老人与海 海明威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