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有英语情景导学必修四里面的试卷答案
ere are those, of course, who would adop
『贰』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常考的理解性诗句(有答案)
站在高考的角度上
这个毫无意义 哪个省都不那么考书上的诗句
站在周考 月考 期末考的角度上
这个对分数有意义 但意义不大 增长点在语文的选择题基础部分
『叁』 必修四语文理解性默写
关于2016届高考全国卷语文必备篇目64篇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前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间欢》李虞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肆』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哲学基础
一 哲学的产生与存在
1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 哲学的本义与任务
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意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 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 世界观与方法论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 具体和抽象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生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五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 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② 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①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就是可知论;
② 否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六 思维和存在(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地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2唯心主义:
①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本原。
②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八 哲学 政治 经济 文化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九 哲学对社会的变革作用
1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3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十 马克思主义
1产生
①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阶级基础)
②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
③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来源)
2特征:实践性 科学性 革命性
①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十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就
1毛泽东思想
①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②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③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 邓小平理论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 三个代表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 科学发展观
① 第一要义:发展
本质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② 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一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因:
① 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二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与意识
①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② 意识: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内容)
③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原理内容:
① 物质决定意识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能动地认识世界B 能动地改造(促进or阻碍)世界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和起来
2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
4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 运动和物质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四 运动和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五 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
2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六 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实践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唯物辩证法
一 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普遍性)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二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①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主导地位,统帅部分。
②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伍』 语文必修四理解性背诵默写
《望海潮》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5.归去凤池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