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
必修一基础知识大盘点
一、踏实字音
橘子jú 百舸 gě 寥廓 liáo kuò 峥嵘zhēng róng 遏止è遒劲qiú灰烬jìn 笔杆gǎn 瞳孔óng 惆怅chóu 轻蔑miè嘲讽fěng
脊骨jǐ 不屈不挠náo 矿藏zàng 闪烁shuò 震颤chàn 战栗lì 憎恨zēng 栖息qī 倔强jué 诞生dàn 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沉湎miǎn 眷恋juàn 溺爱nì 抹煞shā 遨游áo 翱翔áo 磕绊bàn 汗流浃背jiā 感慨kǎi 企望qǐ 挣脱zhèng 愚昧mèi 干瘪biě 召唤zhào 厌倦juàn蒙蔽méng 藐视miǎo恪尽职守kè 吮吸shǔn 钦佩qīn 教诲huì 斟酌zhēn 水泵bèng 雏形chú 纤细xiān 忐忑tǎn tè 抉择jué 瞠目结舌chēng 奢侈chǐ商榷què 思忖cǔn 苟延残喘chuǎn 墓冢zhǒng 骨骸hái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nì 慰藉jiè 时髦 máo 什刹海shí chà 僻静pì 菜圃pǔ 黏合nián 别墅shù 逃遁dùn 惦念diàn 贫瘠jí 悲怆chuàng 酒阑灯灺xiè 搭讪shàn 崎岖qíqū濡染rú 烙印lào缔造dì
低徊huí 方兴未艾ài 翘首qiáo 迁徙xǐ撼动人心hà 按捺不住nà 颠簸bǒ 抛锚máo 烟垢gòu 仓皇huáng 打夯hāng 涮shuàn 蛰居zhé 丰腴yú 绿林lù 惊骇hài 震撼hàn 安谧mì 瘴气zhàng 停滞zhì 蓦地mò 酝酿yùn 蓊郁wěng 游弋yì 徜徉cháng 惬意qiè 涟漪yí 吞噬shì 喧嚣xiāo 一瞥piē 引擎qíng 嗥叫háo 残羹gēng 毛骨悚然sǒng 扳机bān饿殍piǎo
二、 无畏字形
寥廓 峥嵘 遒劲 遏制 风华正茂 灰烬 摇曳 曙光 笔杆 瞳孔 撒遍 倔强 金碧辉煌 迷惘 炫耀 晨曦 沉湎 眷念 杂夹 溺爱 惆怅 干涉 譬如 抹煞 急噪 慈祥 摭拾 轻率 鞭笞 洋溢 涉猎 琐碎 废寝忘食 引吭试啼 锈钝 磕绊 孕育 懊恼 淘汰 落寞 敷衍 怨天尤人入不敷出 驱使 蒙蔽 废墟 啮噬 鬼迷心窍 妄自菲薄 战战兢兢 完美无瑕 斑斓 妥帖 逻辑 勾销 执著 百无聊赖 不可或缺 忐忑不安 瞠目结舌 苟延残喘
四肢百骸 跋涉 丰盈 慰藉 麻痹 恢宏 望洋兴叹 名胜 蜻蜓 僻静 喘气 菜圃 逃遁 惦念 海鸥 静谧
贫瘠 悲怆 矫饰 烙印 一无所有 搭讪 褪色 融化 熔化
溶解 濡染 朦胧 缔造 发轫 魂牵梦萦铩羽而归寄人篱下 衣锦夜行 含辛茹苦 休戚相关 憔悴 颠簸 惶惑 温馨
焦躁不宁 索然无味 坍塌 证据 榆树 牲畜蛰居 明朗
丰腴 润泽 肃杀 喧哗 恣意 逍遥 曝背谈天 直截了当 诳语
颤抖 雾霭 混沌 弥漫 焦躁 炫目 敦煌 回光返照 山崖
慵懒 挥霍 涟漪 厮守 深邃 湍急 蜿蜒 嬉戏 蠕动 疲惫 内涵 毛骨悚然 无动于衷
三、文学常识
1、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
2、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3、张洁,作品《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4、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
5、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7、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8、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龙须沟》《茶馆》。
9、柯灵:原名高季琳,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走上了文学道路。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10、郁达夫:名文,字达夫。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11、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1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13、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梭罗:作家、思想家。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瓦尔登湖》。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沙乡年鉴》的作者。
四、文言通假
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 : 同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山川相缪 :通“缭” 连结,盘绕。
五、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7.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9.攒蹙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1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11.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六、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向东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去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与……为侣,与……为友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使……舞,使……泣乌鹊南飞 (名作状)向南
七、特殊句式
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贰』 求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
内容概要:上阕写景为主,生动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深秋湘江景色,后一句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追忆往事,突出了当年年轻的诗人与同学以身许国的抱负和意气风发的神情。这就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斗争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艺术手法: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选自《光明日报》。梁衡,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内容概要:以“美丽”为主线,表明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艺术手法: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
《边城(节选)》沈从文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散记》、《湘西》等。本文节选自《边城》的第一章、第十三章。
全篇故事情节: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二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心地善良。
边城中的诗意,首先表现在对地方风物的描绘上。边城处于川湘交界处,四周环山,河流汇集,青山绿水,诗意盎然。与世隔绝,更添几分诗意和“牧歌情调”。其次,诗意还体现在人物性格上。翠翠这个人物是最完美的诗意结晶。最后,边城中人物寂寞、封闭、停滞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诗意。
《合欢树》史铁生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内容概要: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艺术手法: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
象征手法的运用: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母爱的象征;命运多舛的作者的象征;作者寄托哀思的载体。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作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欧·亨利、契诃夫、莫泊桑。
内容概要:老画家贝尔曼为了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下来。作品歌颂了艺术的伟大力量和苍凉的人生中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艺术手法:幽默、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邂逅霍金》葛剑雄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家。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所著科普著作《时间简史》。
内容概要:作者以在剑桥邂逅霍金的一次经历,表达对霍金克服病痛攀登科学高峰的毅力精神表示了深深的敬意,还对培育、涵养了霍金的人文环境给予了高度赞美。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主要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
新月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闻一多曾提出新诗应该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主张,强调要有韵律和节奏、诗行形态的美观与色彩的和谐美丽。《再别康桥》正体现了这“三美”的主张。
《蒹葭》
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305篇。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属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表现手法:
兴——本诗以秋景起兴,营造朦胧的意境,塑造伊人神秘缥缈的形象,同时也深化了作者追寻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
赋——诗中直接描写秋天景色,这是赋的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带有寓言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通过对郭橐驼种树情况的记叙,映照当时弊政,表达了作者关于“养民”的思想。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郭橐驼种树的结果、过程和“他植者”种树的结果、过程对比,突出树木的本性,揭示种树的要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引出下文论证“养树”与“养人”的道理。
类比手法的运用:将“养树”与“养人”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与“他植者”的不善种树相呼应,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国家在元气大伤之后想要恢复元气并长治久安,就要“养民”,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病梅馆记》龚自珍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内容概要:通过对病梅的批评,批判社会政治,状物和议政融为一体。
艺术手法: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梅喻人。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促织》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
内容概要:作品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线索,通过成名一家曲折的命运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艺术手法:
1.借古讽今的笔法: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官贪吏虐。
2.跌宕起伏的情节:“求神问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身化促织”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和神奇色彩,也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香菱学诗》曹雪芹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和第四十九回,原回目是“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内容概要: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原书回目中“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梦中成诗是“苦吟”的最鲜明体现。
艺术手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个性;引用诗句丰富小说内容。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内容概要:周瑜利用蒋干设下反间计,曹操中计,杀掉蔡瑁、张允。全文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艺术手法:以“计”贯穿全文,章回小说环环相扣的手法;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描摹人物形象。(写周瑜六笑,刻画其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个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概要:围绕林冲的遭遇展开情节,反映了林冲由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到彻底反抗的思想变化过程。
艺术手法:以“风雪”为线索贯穿全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擅用“巧合”推动情节;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变化。
『叁』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考试重点课文(文言文和阅读都说一下,要重点的。)
以下课文是重点阅读课文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主要理解内容: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众多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山是红的,水是碧的,色彩对比;山上的树,如朝霞一般的绚烂,江中的船,又如同群马奔驰喧闹,动静互衬;仰观鹰飞,俯看鱼游,视角转换,呈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发的活动着的湘江秋景图。于是作者不禁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由衷赞叹。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发展,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情景!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起,悲秋成了我国古代诗人墨客笔下的恒久主题;虽也有个别颂秋赞秋之作,如刘禹锡《始闻秋风》“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指秋风)扶病上高台”,感谢秋风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诗歌中已属凤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气魄,自然不能也无须与这里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比较。作者后来的咏秋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这句对秋景的礼赞,已使词情趋于高昂。然而,百尺竿头再翻进一层,突发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全词遂达于高潮。
2、劝学 荀子 主要理解字词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黄泉古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例:下饮黄泉。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8.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9. 用 古义:因为 今义:使用 10.跪 古义:蟹腿 今义:跪下
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9.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或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无义)
3、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主要是会课文分析: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结构安排 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身任务。为下文张本。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6段和第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4、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主要是掌握课后思考题:思考: *郁达夫笔下的 “江南”指哪些地方? ——白居易《忆江南》 明确: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 中国闽粤地区。 *作者为表现江南冬景的美好,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请试着为它们命名。 ——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特点——可爱、生机、悠闲、宁静、逍遥; 景物——白色的芦花,红叶, 顶着白色桕子的乌桕树, 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杂木树林、白雨、 乌篷小船、酒客、月晕,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红梅怒放 *第8段引用的诗句的排列有何 顺序?表现了何种意境?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日暮 冬宵 雪夜 早晨 按时间先后顺序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好处? —— 明确:巧借诗句的意境,并通过作 者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 境界;虽然语句简洁,但包容的意 象十分丰富,既增强了散文的意趣 又体现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 运用什么手法 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比较; 和北方的冬景相比 和北方的夏夜相比 和闽粤的冬景相比 和德国的寒郊散步相比(呼应) 明确:比较的目的十分明确,即 抑彼扬此,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 南冬景的特征,表达喜爱之情。
5、晨昏诺日朗 赵丽宏 掌握写作特色:文章简洁明快的语言在表现诺日朗的雄浑奔放时显得十分恰切。整篇文章详略有致,构思严整而有新意,观察角度依据观察时空的变化作相应调整,三次观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被观察的事物,给读者一个立体的诺日朗的印象。作者能够抓住诺日朗在不同时间、不同观察角度时的突出特征,运用衬托的描写手段,但并不给人旁逸斜出、枝蔓错综的感觉。
6、赤壁赋 苏轼 背诵全文。
7、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重点掌握文言句式: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定语后置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被动句 皆我有也(可以认为都被我所拥有)
8、我的五样 毕淑敏 重点掌握全文结构:全文45个自然段,分为四大部分。 1、第一部分(1—16),明确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留”。 2、第二部分(17—40),以充满痛苦的心绪叙写舍弃的过程——“弃”。 3、第三部分(41—44),作者为自己最终的选择而神清气定,向所有读者告白自己在作了人生存在意义的生命追问后,接下来就是全身心地创作了——“感”(“议”)。
『肆』 速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
蜀 道 难
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登高》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衫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首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声,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
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唱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
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
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
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
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
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
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
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
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
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
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
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
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荀子?劝学篇>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过秦论
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弱小得(无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
我将重新给你作者的资料: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五卷)。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
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
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书目:
《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
《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
《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l928,亚细亚
《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
《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
《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
《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 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 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 、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 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 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 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 、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 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 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曾用过林壁等笔名。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乡间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艾青青年时期主要兴趣在绘画,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三年之久。在监狱里,艾青无法继续从事绘画艺术,便“从绘画转变到诗”。他在狱中写作的《芦笛》一诗,典故出自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的诗句:“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芦笛象征艺术,大元帅节杖则象征反动权力。这表明,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便是与反动权势回对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写异域的现代都市,或写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现实,大都闪烁着象征主义的色彩与批判的锋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这首诗以抒情主人公“我”与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为副线,深刻地展示了旧中国农村凋敝衰败的景象和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这首诗写于诗人被监禁期间,一个下雪的早期,羁难中诗人由眼前飘洒的雪片,联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着的坟墓”,含泪写下了这首诗。毫无疑问,他从农民母亲那里获得了对抗命运的力量。
1937年抗战爆发后,艾青立刻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国。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愤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同时,他也以真诚的歌喉,倾吐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诗人把自己比拟为一只鸟,即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这被暴风所打击着的大地”,即使死了,“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放声赞颂那些为祖国和民族挺身而战的战士。《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都是这类诗篇的杰作。可以说,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号者”,他用诗歌吹响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斗号角。
从吹奏芦笛到吹响号角,艾青诗歌创作轨迹的演变,在中国新诗史上有重要意义。艾青的诗,与阿波里内尔、维尔哈伦等现代派诗人有密切的联系,但艾青把现代派诗艺与为民族、人民呼喊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接通了五四时期《女神》等作品开启的战斗传统,又对后来的年轻诗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七月派”诗人绿原曾说:“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白色花〉序》这样的评价是很准确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生活、创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诗人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了文艺界的一些行政领导工作。但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日子,还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诗人始终坚持创作不辍,甚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的时日里,他的诗心也仍然在跃动。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诗人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6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经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万行,一万一千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一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十六章,是佚书。这部大约编成于秦汉之际,类似后来刘向重编许多纵横家言为《战国策》所根据的一种被埋没的纵横家言的辑本。其中佚书为司马迁、刘向所未见,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二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地势形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那就是说,胜负的最后关键并不完全决定于军事,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而其时许多谋臣策士的游说和议论,也是春秋时代行人辞令的进一步发展。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因为资料过多,你加我为好友还有克我空间里查询。
『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总结
描写雨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一蓑烟雨任平生
『柒』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分享]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
向青春举杯
字音部分:
橘(jú)子 百舸(gě)争流 寥(liáo)廓
挥斥方遒(qiú)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 浪遏(è)飞舟
灰烬(jìn) 脊(jǐ)骨 矿藏(cáng )
闪烁(shuò) 战栗(lì) 倔强(jué jiàng)
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恋 惆怅(chàng)
挚(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废寝(qǐn)忘食 横(hèng)蛮 遨(áo)游
引吭(háng)试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桠(yā) 茁(zhuó)壮 磕绊(kē bàn)
谷穗(suì) 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啮噬(niè shì)
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别
纤(xiān)巧 觑(qū) 坨(tuó)
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
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
词语部分:
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文本选萃:
生命如四季。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张洁《我的四季》
点拨:(1)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
(2)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
(3)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点拨:(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点拨:(1)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
(2)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写作借鉴:
《沁园春·长沙》
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万”言山之多,“遍”写红之广,“击”描画雄鹰矫健的身姿,“翔”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我的四季》
清晰的写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写了播种的春,耕耘的夏,收获的秋,还有在回顾的冬,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我的五样》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喻等。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可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爱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比喻运用也很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获得教养的途径
字音部分:
跬(kuǐ)步 锲(qiè)而不舍 经传(zhuàn)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召(zhào)唤
词语部分:
戕害:伤害。
青出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子。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反,类推。
文本选萃: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点拨:(1)塑造心灵;(2)培养人格;(3)增强修养;(4)潜心读书;(5)经典的力量。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点拨:(1)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
(2)执著才能永恒。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点拨:(1)持之以恒方有成效;(2)优势与劣势。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点拨:(1)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
(2)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写作借鉴:
《劝学》
巧妙设喻。以常见的道理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舟楫、假舆马”等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
《师说》
正反对比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焉”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的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自测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輮以为轮。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輮以为轮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而神明自得
5、古之学者必有师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吾从而师之
8、今之众人
9、小学而大遗
10、弟子不必不如师
试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捌』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复习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文学常识复习
1.史铁生:北京人,现代作家,主要小说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作品常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写作仅仅是“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做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这些显示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反抗命运、争取自身尊严的非凡勇气,显示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所真正拥有的精神力量。这种温和的、宽容的、充满爱心的理想主义是人生悲剧中的微笑、荒谬命运中的浪漫、俗世社会中的精神。
2.欧•亨利:美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的莫泊桑,有作品《项链》、俄国的契诃夫,有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出生于贫穷的医生家庭,幼年读书不多,做过两年牧童。他写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常会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网络全书”。
3.海伦•凯勒:美国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以她的人格与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作者尽管受尽命运的折磨,但他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4.劳伦斯:英国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核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鸟儿的啼鸣,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
5.肖洛霍夫:苏联作家,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肖洛霍夫亲自参加了苏联四年卫国战争,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饱览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剧,她的母亲就是被轰炸他家乡的敌机在家门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度过的,中学毕业后曾在波恩一家书店做学徒。二战爆发后被正如法西斯军队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把战争归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
9.苏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苏洵、苏轼、苏辙,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10.杜牧:字牧之,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宫赋》。在诗歌方面为别于杜甫的“老杜”称号,人们称它为“小杜”,并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另有著名诗歌《过华清宫》、《泊秦淮》。
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与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豪放词派,与同为豪放词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苏轼同时是著名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1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有《稼轩长短句》。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13.朱启平:浙江嘉兴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滨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被公认为“状元之作”。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他说:“作为记者,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写,不能打诳。”“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真诚的服务,不说假话,不炫耀自己,始终不渝,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颗炽热的为读者服务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写特写,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目标。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绿》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朱自清是爱国知识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6.余光中:福建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乡愁》、《望乡的牧神》等。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19.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中国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为非考试内容——1918年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写成《红楼梦》前八十回。《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有人评价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玖』 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4.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⑵结构意识:
⑶句位意识:
(4)呼应意识:
(5)语气意识: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
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
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①词义的缩小。②词义扩大。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实10春秋11结束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
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
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B>表态度、方式,C.表工具,D.表处所E.表趋向,。F.表频率,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3)“被”((4)意念被动(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3)省略介词”。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五)定语后置:
(1)者(3)……之……者:“(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第二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27分)
高分口诀:审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审题文回应暗含要求
1、字音字形辨析题:(注意:语音不考虑声调,错别字今年不单独命题。)
字音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2)广东人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ie”与“uè”难度很大,必须矫正。(3)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i、狰zhen;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an、陷xian、焰yan、旖yi、嗔chen。②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a,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a,关卡、发卡、卡壳。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a,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a或ha;“露”,书面语中读lu,口语中常读lou。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an议、巷han道。
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一).把握词义
(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如“局面”和“场面
(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如“保护”与“庇护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二).辨析用法
(1)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三)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
3.成语辨析题
【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A.谦敬成语:
『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论述文知识点总结
4we6tg]=rwe8g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