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第课,这篇略读课文一开头就用设问的方法,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安葬在泱泱大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左面的李燕娥是谁?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然后,作者具体地记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间的几件平常而不平凡的生活小事,赞颂了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民主平等、待人平易、尊重劳动人民、不搞特殊化的高尚人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敬爱的宋庆龄奶奶,受到人格美的熏陶;二是激发学生再找一些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的兴趣,进一步练习“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使学习活动得到进一步扩展。2.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感受到宋庆龄奶奶的人格魅力,产生对宋庆龄奶奶的敬爱之情,从而接受人格美的熏陶,并由此引发再找一些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的兴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课内容比较浅白,在文字上没有含义深刻的特别难于理解的地方。3.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民主平等、待人平易、尊重劳动人民、不搞特殊化的高尚人格,接受人格美的熏陶。(3)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4.教具准备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宋庆龄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宋庆龄的挂图或制成投影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一)交流资料,了解宋庆龄生平1.查找资料。课前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宋庆龄有较多的了解。2.交流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宋庆龄是谁吗?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由地交流课前对宋庆龄生平的了解。3.简介生平。学生如果知道不多,教师要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作简要的介绍。如果学生知道得较详,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只进行简要小结,以便导入新课。(二)略读课文,感悟宋庆龄人格1.设悬念,明确要求(1)制造悬念,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安葬在泱泱大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左面的李燕娥是谁,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吗?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吗?请大家略读课文第8课。(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①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②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2.自读悟,交流感受(1)自读自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几件小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小组交流: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说说课文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几件事情。②你还知道了什么?③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3)汇报交流:①概括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内容中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②重点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几件小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③交流疑难,集体解决。3.多朗读,升华情感重点指导读好两三个片段,比如第三、四、九自然段,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庆龄的深情。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可以在学生对宋庆龄充满敬意的时候,用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读出对宋庆龄的奶奶的赞颂,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拓展阅读,搜集宋庆龄故事1.教师小结: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也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祥的奶奶。她的生活经历如波澜壮阔的海洋,有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进一步去了解她吗?2.课后查找介绍宋庆龄的文章读一读(如果学生查找有困难,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或网站)。3.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宋庆龄奶奶的故事”的故事会。设计思路二(一)从题入手设悬念──引发兴趣1.揭示课题。2.设置悬念。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也是全国少年儿童的祖母。在宋氏陵园里并列着两个完全一样的墓,安葬着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位默默无闻的劳动妇女为什么会与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她们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吗?那么请大家快速地略读一下课文,读后跟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二)快速浏览知梗概──粗知大意1.快速浏览。2.读后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内容中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重点品读谈感受──体验情感1.重点品读。请你再读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说从哪件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③交流疑难,集体解决。4.朗读体验。结合交流,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有关片段,读出自己的感动。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庆龄的深情。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等两三个片段。(四)交流资料带多篇──拓展阅读1.教师小结: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和李姐的关系,只是也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或向大人请教,去收集有关介绍宋庆龄的文章或故事书,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要求还是快速地略读浏览,粗知文章大意就行。2.学生互相交流,略读浏览。3.读后简要交流。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宋庆龄生平的了解。4.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最后两个自然段进行总结升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对宋庆龄的高度赞颂。在学生对宋庆龄充分了解、充满敬意的时候,用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总评:教学本篇略读课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重点指导交流与朗读)和课外阅读拓展。这样教学,一是体现本篇教材浅白,适合学生自读的特点;二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三是突出“快速浏览,粗知大意,以一篇带多篇捆绑式阅读”的略读课文课型教学特点;四是体现课内外阅读资料的有机结合,以及“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训练重点,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本节略读课的教学设计,收录于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语文教案》,并发表于《福建教育》2003年第1A期]
B.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10分钟片段教学
导入要简练,尽快进入正题,讲授线索清晰。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亮点。最后要总结。
C. 关于语文的片段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 ,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D. 求40个语文小学文章经典片段
老舍《趵突泉》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内泉,出了济南的西容门,在桥上就看到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
(小学背的。被老师夸奖呢)
E. 语文摘抄美文美段
绿,是来夏日树阴下的那潭清泉,源里面荡漾着几根绿油油的小草。绿,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引得无数文人为之神魂颠倒。绿,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成为脍炙人口的美文。(《找寻自己的绿》)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恬静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绿的乐章》)
●带着一颗快乐的心,你会处处感到快乐;带着一颗宽厚的心,你会处处感到温暖。人生难免遇到伤害,只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财富。心不设防,天宽地长。(《心不设防》)
F. 精彩小学课文片段摘抄
自信是风,能带我们飞翔,自信是浪,能诠释我们的胸怀。
小河弯弯回曲曲,山腰飘着白纱,答汔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目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着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有一只羽毛还未丰满的小鸟,每天和爸爸、妈妈过着快乐的生活。它喜欢飞上枝头,放声歌唱美丽的大自然,清脆、柔美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的孩子。
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想到连长嗓了哑了,应该吃了这个苹果润润喉咙,就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想到步话机员小李声音已“沙哑”,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小李;步话机员小李想到伤员小蓝失血过多,需要苹果,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想到连长要指挥战斗需要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又想到司号员要吹冲锋号,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想到卫生员日夜护理伤员很辛苦,需要苹果,司号员转手递给了卫生员;卫生员想到伤员小蓝更需要苹果,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小蓝又想到连长的责任更重,更需要苹果,所以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
G. 小学语文写景文章片段的有:
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H.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中选什么样的课文能给老师一个好印象
这可以靠你的阅读感觉、平时的经验积累、教学水平等等来选择。其实适合你的课文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