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
刚升入初中的你们,
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
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
都愿在新
的环境中展现一个辉煌的自我形象。
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有些同学的语文月考成绩不尽
如人意,
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足为奇,
是小学升初
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没有认识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上的不同:
①小学阶段学
生年龄小,
升学压力小,
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②小学语文知
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
为主,
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
④小
学以课堂上听课为主
,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了
解到以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
我们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
的过渡衔接,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螺旋
形提高。
我认为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学会读语文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收效甚微。因此有
必要首先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读语文书,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认真阅
读研究课本。
假期或学期初,新书一到手,我们先要读目录看说明,甚至要看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
任务和重点,
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
明确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
还可以摘抄或列表
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
难—做练习—写总结”的六步读书法。对每一篇文章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二
、学会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具体做法是:
在阅读语文
课本的同时,
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
生字词及疑难问题。
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
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
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
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的做法,
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
提高效率,
养成“不动笔墨不
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归纳整理,
复习时只要翻翻书,
重点难点
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
几个要点。
书上做的标记符号没有统一规定,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符号使用,
标
记符号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
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标注太多的符号,
因为标的太多反而
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语文书,
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
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
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的确,写作是建立在阅读
的基础上的,构思精巧,
语言精美的文章,必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
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偷”用了别人文章中的东西。
三
、学会听讲
在校学习,
听课是获得知识,
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
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
、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
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
“看”的记忆为最好,
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
是导演,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
影、屏幕等等,
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
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
要一
字一句看明白,
力争做到过目不忘。
还要注意看同学的板演,
更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
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
2
、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
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
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3
、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
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有的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开头没注
意听,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
才知闲话不闲,
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
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
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记录下来。
笔记记在哪?语文课上笔记一般记在书的空白处即可,
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
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强化记忆的过程。
什么时间记笔记?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
停顿、板书时抢记,
逐渐培养听记
结合的能力。
4
、积极问、答,锻炼思维
课上答问,
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
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
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
立独自答。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回答无论是对,还是错,你总会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
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
同学提出疑问,
请老师同学解
难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四、学会积累,多读多写、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我们阅读时,
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
多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因为这些均是人类心灵
智慧的结晶,能开拓眼界、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读书,而不愿写
作文,
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
情感幼稚
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更无深意;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
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的同时,
必得加上一个字:
“写”!
“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
“写”可以锻造思想,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
一篇,记录所见、所闻,读书心得一篇,记录所思所想。
五、
学会独立思考,学与思结合
㈡ 浅析如何做好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
一般现在的抄小学老师会选择提前教学初中文言文,这样当然是好的,但是小升初的学业压力还挺大,小学老师一般只是让学生背熟文言文或古诗,却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真正让学生读懂文章。这样这个事本身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意义。建议文言文和古诗可以有选择地先将,尽量挑选有趣简单的篇目,另外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可以选择几本书统一阅读并交流感受。小学语文重在积累,课外知识足够丰富,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才不会出现缺口(全是手打啊。。。)
㈢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小学语文衔接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期,也是学生“学习大厦”回建立的承前启后答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稳小学教师交过来的“接力棒”,防止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脱节,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剩余2855字)
㈣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关键时刻拉一把。
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就能不让他们掉队,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的调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初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的实效。
六、具体策略
(一)小学阶段
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漂漂亮亮中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给学生作文的灵感,给学生生活的积淀,给学生思想的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的习惯。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价值。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阅读教学:一是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到读的三个层次: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技巧;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的占20%,甚至可以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
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将有限的校内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的改革。
五是考试评价及命题的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阶段
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㈤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论文
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回特别在中学,由于中学生的答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㈥ 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当前,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由原来小学的优秀下滑到中等水平。这种现象正表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从小学升入初中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但这一转折点仅靠两个月就想顺利渡过从时间上来看尚有不够。六年级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些充满稚气的孩子,他们还是擅长用孩子那幼稚的处事理论、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但是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妥善处理。当学生进入初中这个新学习环境时,他们会感到新奇、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孩子的心理变化决定这个衔接的难度。
二、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小,且内容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小学的课堂效率很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极少数不能当堂掌握的学生通过课后的适当补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一进入初中,考试学科明显增多,特别是教材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记忆性的知识点(记忆性的知识点难度加深,主要体现在文言文部分),阅读量要求比小学明显增多,且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语文教学课时紧,教师上课进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再加上学生往往是几个村校和中心小学合并的,所以班额较大,老师不太可能对每个人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太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中学考试多、难度大、时间少,其中很多题目是要求知识点的迁移,所以部分学生有点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导致原来在小学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出现大幅度的后退。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着脱节现象。小学教学模式是“全扶”式,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备详案,环环相扣,过渡语言也设计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得很踏实,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强;教师也不是主导的地位,教师扶的比较多,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张扬,这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长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小学生一到初中,他们就极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中,老师只不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占主导地位,初中语文课堂给人感觉随意性比较大,但也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一盘散沙,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放得开收得笼,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见,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脱节的原因之一。
这些脱节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经过思考和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了解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要求,从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学中以发散的方式来增加一些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同样,初中的语文教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学生到五、六年级时,已经学得比较轻松,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低年级的“全扶”式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互动,形成合力。多一些中、小学语文公开课的展示,特别是多听一些常态课,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在这个新形势下,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学衔接的课题研究继续并深入地开展,中小学要多开展互相听课活动,进行课堂研讨,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学习习惯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学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如《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在小学的高年级特别要注意这方面的加强。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衔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帮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艰难的过渡期。
中小学语文衔接的脱节现象,虽然是个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变更教学理念,努力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相信我们会把这个难题顺利解决。
㈦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小升初衔接.明确初中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初中也轻松学习.那么,语文学科的小升初衔接该如何做呢?以下五个方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给初中老师的“见面礼”:一手好字
语文学科不像数学,一是一二是二;不像英语,A是AB是B;一手好字在语文考试中的作用,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你懂的!”那还等什么,迟了,定型了,再要练,就难了.
书写时要注意字体工整,不要潦草,也不要太花俏.
书写时还要注意版面的整洁.改掉使用涂改液(带)的习惯(因为中考时不允许使用).想好再落笔,尽量少涂改.写错的字、句,用一条斜线或横线轻轻划去即可,不要涂得黑黑的.回答问答题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要左边空一大块,右边却挤得要鼓一个“包”出去.
字如其人,认识一个人从字开始.一篇作文光按字的好坏来评分,大概也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二、初中语文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看什么?阅读?作文?错!居然是背诵!
这看似最基本的要求,恰恰是初中语文考试中最大的失分点.初中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主要指:
1、生字词的音(平翘舌、前后鼻韵、第几声以及多音字在哪个词中读什么音均为考点)、形(能正确书写、能分辨错别字)、义(主要为理解成语及四字短语的意思和运用).
2、古诗词背诵默写(一句中错一处整句不得分).
3、文言文(原文背诵默写,要求同古诗词;每个字的注释,严格按课下注解和老师课堂讲解背,有瑕疵均不得分;每一句的翻译,要逐字逐句,有瑕疵都酌情扣分;课文内容理解).
4、文学常识.
5、课堂笔记.
同学们现在就得养成背诵严谨的好习惯,尽量做到读书题一分不丢.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作文一扣扣个10分是很常见的事,读书题再丢分,你就是初中老师说的“活的也不会,死的也不会”了.
背诵内容不熟练,考试时模棱两可,既花费许多考试时间,又影响自己的考试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阅读理解.以初中语文单元考为例,45分钟内要完成5题以上的选择题,10题以上的默写题,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现代文阅读,外加名著阅读、语言运用若干题.你想想,若不把该背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你有时间把那篇要你阅读理解的现代文看上几遍吗?你匆匆忙忙看上一遍,阅读题能答得好吗?
让人深思的是,虽然初中老师一再强调背诵的重要,还是有很多学生就是每次都倒在这个枪口下.
记住:似读非读等于没有读!花了时间却只记个大概是最亏本的事,一到考试漏洞百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
三、最有用: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
跟同龄的人应该都曾有过不止一本的摘抄本,喜欢的诗歌、散文、歌词、名言警句等都一一摘录其中,无人时轻轻诵读,延续数年数十年,翻看时都能看出字体从稚嫩到老练的变化,有的内容至今还能脱口而出.语文学习靠积累,不仅指课内的,更重要的是课外的.青少年时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你现在积累的东西,可以说就是你一辈子都能享用的东西.年纪太小,不理解,背的东西一段时间不重复就忘了;年纪大了,今天看明天忘,能留在脑子里的还是只有青少年时期积累的知识.
有专家建议:初中生要背300首古诗词、300篇古文(含成语典故)和300篇现代千字美文.你也许背不了这么多,那么就像你们的父母那样,遇到你喜欢的文字,抄一抄;兴致来时,读一读;特别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有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啊,为什么语文还是不好?有很多原因.有的看了很多书,但文学性不高,没“营养”;有的看太快,只重情节,没“吸收”.所以,看些什么书,家长还得帮忙把把关,有可能的话,陪孩子一起看,看完交流些看法,给孩子一些引导.
没有知识的积累,哪来能力的提升?
四、最无益:学而不思
“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迷惑,所以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很多孩子特别怕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理解,经常觉得既看不懂文章,也看不懂题目,更不知从哪答起.一进入初中,文章篇幅更长、结构更复杂,“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叙述角度”“点评赏析”等术语满天飞,就更束手无策了.这就需要平时多思考多总结,每种类型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写的时候就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写,老师设置的问答题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读的时候也按这个规律来读,当然,答题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规律,就要靠我们去思考、去总结.比如说,阅读中经常要你归纳事件,怎样归纳才能既概括主要事实又不会太啰嗦?再比如说,问你“喜欢文中哪个句子,为什么”,你思考过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样作答吗?
阅读能力老是提高不了的孩子,很多都是不善于思考、总结的,文章随随便便看上一两遍,到文中抄一两个句子做答案,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永远凭运气.
记住:今天多问几个为什么,明天就少几个怎
㈧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上的衔接
其实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与初一年级语自文课本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跨越,有一些东西甚至在一个层面上。
区别在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学习方式的截然不同:小学语文学习更强调积累,学生学习以记忆为主;初中学生学习因为有了小学的基础,开始侧重强调理解,感悟。
所以从六年级语文教学来讲,可以侧重阅读的指导而非知识的填鸭式灌输。
这样想的,一孔之见!
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与初中语文衔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简单,知识面较窄,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偏向于识记,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1]。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复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过渡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措施。
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指引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工作。提高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练习的效率,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可以为初中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夸父逐日》课文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提问:在小学六年中,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哪些语句是反映夸父宽阔的胸怀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意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课文的能力,理清课本的书写思路等。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渐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改善学生语文诵读能力的衔接工作质量
开展小升初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工作者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诵读,让学生自行感受和领悟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不仅如此,语文教学工作者还要依据S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提高诵读的能力和水平,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教师要对课文中用词准确、精妙修辞、动作描写惟妙惟肖、语言生动、神态描写活灵活现的句子等给学生进行精心讲解[2]。例如,在指导诵读《日月潭》的时候,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偏好于清晨日月潭的景象?然后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之前准备好的清晨的日月潭景色图片,选取部分学生阐述自己看到的景色。然后指导学生诵读,此段适宜采用比较轻柔和缓慢的语调,这是因为清晨时分,人们正沉睡着,因为担心吵醒人们,以免打破清晨日月潭静谧的美景。教师继续提问:大家能够指出日月潭的景色在中午的时候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展示图片。说相应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午的美景。教师紧接着问:文中采用了哪些形象描写日月潭在雨中的美景?用什么来比喻日月潭周围的景物?什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学生作答,教师点评和指正。教师问:哪位学生比较喜爱日月潭的雨景?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图片,指导学生诵读,此部分的第一句音调略高,这样才能彰显晴天日月潭的美丽。然后在诵读第二句的时候语调要比较舒缓,以此显现日月潭在下雨的时候那种朦胧的美丽。
三、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衔接工作质量
写作和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难度比较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性词语的运用,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思想感情。写作要求语言优美、用词精准、中心意思表达清楚,而且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基本类型的写作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基本阅读技巧等[3]。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习过的课文,多多联系课后习题,积极参与各种写作和阅读的比较。不仅如此,学生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摘抄相关的语句,多背诵和识记,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方式。从生活中积累相关的表达材料,让学生在课外积极收集相关方面的材料,利用正确的方式拓展阅读的视野。课外学生可以多多阅读《读者》、《意林》、《爱的教育》、《春水》、《繁心》等,同时也能够阅读一些国内外的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断提高写作和阅读的基本能力。
四、结语
学生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会因为相关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文学习兴趣下降,成绩平平[4]。这就需要教师紧密联系实际,选取有效对策提高中小学语文的衔接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