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论文小学语文幽默

论文小学语文幽默

发布时间:2021-01-21 01:25:49

① 寻找人教版没有的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文低年级风趣幽默的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任何班级,任何课题都能应付自如的。

② 如何将幽默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的感觉
1、教师语言中的幽默含蓄性
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是教学语言艺术中的内涵,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含蓄性的语言艺术.如:
(1) 言近皆远法.唐代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叙事》中说道:“言近而旨远,词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不尽.”他告诉我们叙事说理不要把话说尽,要给听者或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可见“言近皆远”也是教学的语言艺术.
(2) 说古论近法,就是在教学中,说话不照直说,而是采用说古论近的比喻.宋呆学者就说过“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语忌直”、“脉忌露”这就是要求教学语言要含蓄.适当地用积极的说古论今法,话里有话,或弦外有音,可以使教学语言意味深长,增加感染力,使学生回味无穷,乐意接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迂回设问法.这种语言艺术是指绕着弯子设问,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涛和理智思考的飞跃,让学生在情感与理智结合处得知识、明事理、受教益.迂回设问,一般设计三个层次,一是问,二是诱,三是归纳,层层深入,扣人心弦,启人心智,动人情怀.常常达到语半功倍之妙用.
(4) 亲切委婉法.就是指根据语言传递与转换的需要.教师要把讲授语言的内容和教学语言的组织说得委婉、曲折、亲切.使学生感到有一种快感、美感和亲切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教与学双方关系融洽,情感相通,和谐自然,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教师语言的幽默感,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起到重要作用.事实表明,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的,师生间的情感也必然融洽.但是教师幽默感与相声、戏剧、电影、电视重点幽默不一样.课堂上的幽默是一种庄重的幽默.庄重是指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幽默是指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没有庄重,幽默就会失去基本内涵,没有诙谐,庄重就会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

③ 如何让快乐教育充融于小学语文课堂

课堂气氛,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情感)状态,它是由班级社会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洋溢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调与气息。也就是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的意趣指向,以及在活动中表现的喜、怒、哀、乐、惧等。积极的课堂气氛表现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而消极的课堂气氛的基本特征是主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学生产生了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量的课堂气氛介于积极和消极型之间,即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但是教学效果一般,课堂气氛沉闷。各种情绪的体验给课堂教学奠定的基调,或活跃或沉闷,或散漫或严谨。只有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积极的课堂气氛不可能是自然形成,它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的组织和精心的营造。要吸引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课堂的引导者,要具备让课堂气氛快乐起来的素质。
一、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在一项最受欢迎教师所具有的素质调查中,概括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的一条就是幽默。学生的理由是幽默能带来快乐,使课堂不单调,课堂气氛不沉闷。英国学者鲍门曾在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 幽默是一种本领,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那么既然不是天生的,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培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幽默感:
首先,在课堂上机智而敏捷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和否定。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不是嘲笑或讽刺,只有平等待人,从容不迫,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其次,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
再次,要使自己学会幽默,就先要学会雍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使学生心胸开阔,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种种情趣和快乐。
幽默是调节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良方,能出神入化地推动学生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绽放了快乐。
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一会儿,一名同学举手回答:“钱梦龙。”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一下子和钱老师贴近了。学生顿时觉得这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乐事。这样的令人发笑的谈话,效果可想而知。课还没开始,学生就已经兴奋异常,跃跃欲试。笑声填平了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这中富含幽默的交流恰似一座座桥梁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使师生间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谐气氛。
二、让交流语言生动起来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教学内容生动有情,学习时需“披文”入情。如果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没有“情”,不能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随其感而感,这样的课就会淡而无味,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就不能够达到教学所设定的目标。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老师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弦。这样的语言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声音,是情感和灵魂的流露。它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激情不等于矫情,只有教师真正动情的言语,才能引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否则适得其反。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在朗读“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教师运用充分的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去,在泛读时读出解放军战士的坚强的抗洪精神。为学生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震撼;为解放军叔叔的崇高和伟大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清平乐.村居》中的“相媚好”的意思时,还引用了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中的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微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摇……”由于学生对这句歌词耳熟心熟,教师的讲解便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打通了古今情感表达的通道,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一段时代感很强的符合教学情境的语言。
在课堂提问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教学语言的层递性和有效性,尽量改正过多的从正面切入的做法,千篇一 律地问“有没有”“对不对”如果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引来学生齐声回答“有”“对”或“没有” “不对”的模式。
三、让教学设计悬念“悬”起来
说书人在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潮或矛盾冲突的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人的胃口,吸引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听书如此,讲课亦是如此。悬念是未知通向已知的一道神奇的“门”,打开这到“门”豁然开朗之时,悬念亦不在。于是,一切就淡了;但是,“门”未开之时,扑朔迷离,揣测连绵,人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所以如果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想制造一个高潮,那么,我们在公布“结果”之前,最好把门轻轻地掩上。我们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能找到这样的一扇“门”,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入一个从“不问”到“想问,” 由“想问”到“敢问,” 从“敢问”到“爱问”,由“爱问”到“会问”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所激发的教学效果一定非常精彩。
悬念设得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悬念”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悬念设置的适时、适度是“悬”而“有效”的关键 。
首先,在新课开始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出疑问,使所讲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得到学习的满足。在课堂的小结中,如果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就能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有的学生也会因此去打开课本,去寻求答案,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积极的预习,甚至可以激发学生走出课本,拓展知识面。
其次悬念不是得不出答案的难题。悬念设置要难易适当,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这样才能使血液上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思维,始终处于主动思维状态。悬念设置还得和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设置适当的悬念,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惫感,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融于动态的课堂。
在《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老师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周瑜活动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老师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闪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老师再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法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老师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发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
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积极提倡。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深思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五、让学生在学习中“争”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有好多处:“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体验”等。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相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练习显得兴趣索然,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自然更是不高,这样学习的有效性也随之降低。见到这样的状况,我把所有练习题设为竞赛单元,让学生进行比赛,并实行小组团队竞赛。这一举措,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低垂着的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孩子们的眼神里也有了美丽的光彩,连在平时课堂里鲜少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地参加到了课堂活动中。“恭喜你,答对了!”同组的同学会跟着“耶!”“对不起,答错了!”声音未落,其他组的同学则像遇到了千年难逢的机会似的,用渴求的眼神的望着你能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课堂气氛火速升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适时指导,在学中赛,在赛中学,知识就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融会贯通。这比起单纯的“满堂灌” ,岂不是省力许多?
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在比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大江保卫战》学习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在结课前,单独留一节课时间来进行一次组与组之间的“表演竞赛”。竞赛方法课前公布:①以自然组为一队;②自编自导自演;③可加入合理想象;④时间在10分钟以内;⑤由学生点评,评出优胜奖。结果,全班学生都各自参加了本队的表演,连平时最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谋了个“兵甲”、“兵乙”等角色演演,他们能将课文部全改编成剧本并且表演得都很投入外,让人特别惊喜的是,有一组队员自配了齐全的道具:解放军叔叔的军装和抗洪战斗中用到的沙包等等。从学生极大的热情来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潜力,这是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又一条件。同时,在小组内的分工和排演过程中,学生们在体会到解放军叔叔的坚强勇敢和迎难而上外又体会到了同学之间合作的乐趣以及团结的力量。有条件还可以把这种竞争合作法在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来推广,在学好知识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素质。
总之,要建立快乐的课堂气氛,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创新伴随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综上所述,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可以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也可以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愉快的放松。而对于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环境渲染法、肢体暗示法、模拟情境法……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都是教师对教学方法艺术的追求和创新。在尊重课堂教学氛围特征的基础上求异、求新、求变、求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更臻完美,才能吸引我们的学生快乐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的副标题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让学生轻松自在的在课堂中获取知识,需要的轻松、积极、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敢于说,乐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快乐起来!

宿迁罗圩中心校 殷实

参考文献:
1. 杨九俊 姚烺强著《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65页)
2.《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3年第4期 第18页)
3.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年版 第158页)
4.王彪《语文教学:本体与方法》 (浙江社会科学 1999年1月版 第99页)
5.胡东方《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 (广西师范大学 2003年9月版 第118页)
6. 《语文课程标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第22页)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以彰显学生的智慧为亮点,积淀思想为契机,调动一切教学手法,从多方位去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快乐情绪的激发,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营造真正丰富多彩且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一、尊崇个性,张扬人文旗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必须张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作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人教版小语第十册第16课《宴子使楚》时,学生对主人公的能言善辩佩服得五体投地。教师应抓住他们的学习兴奋点,巧妙地提问:“大家想成为宴子这样聪明的外交家吗?”同学们跃跃欲试,“好,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我是傲慢无理的越王,你们是齐国派来的小小外交家。请问,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派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毛头来访问楚国?”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学宴子的样,拱了拱手说:“楚王,您有所不知,我们齐国,大人访问大国,小孩访问小国,你瞧,我就被派到这儿来了。”有的学生说:“我们齐王久闻楚王最喜欢小孩子,据说楚王跟小孩有话谈,所以我就派到这儿来了。”还有的学生说:“在我们齐国,大人们专门负责出谋划策的,这个跑腿的粗活就交给我们这些小孩来做了,我们完全能够胜任。”……

把课堂还给学生,回答多么精彩纷呈,富有个性。学生兴趣盎然,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人性、灵性和悟性,催生了快乐情绪。

二、强调感悟,体验学习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体现的汉语言文学整体性、灵活性、形象性、语感强烈等特征的特殊作用。一改以往肢解语言,机械训练,呆读死记的弊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熏陶,强调感情。让学生在诵读、感悟、体味、叹赏中,体验学习乐趣,把被动的学习语文,变为自主而快乐地享受语文。”

教学人教版小语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漓江水的美,先让他们看多媒体课件,再让他们闭目遐想文中所描绘的一个个意象,把山和水的颜色、形状、情态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在头脑中“放电影”并乘上想象的小舟,在秀丽多姿的美景中尽情遨游,充分领略“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新奇境界。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找准与作者感情的共鸣点,把漓江之水静、清、绿的意蕴,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学生领悟到必须重读“真”,必须拉长“静”、“清”、“绿”的音,才能表达出想要抒发的感情。就是这一次次的读和悟,学生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品词析句的能力,悟出了遣词造句的水平。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学”之目的,从而引发了快乐情绪。

三、优化评价,营造和谐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也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语,就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教师这样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读得好!”“老师都被你的朗读感动了!”“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个播音员!”“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那么语言的周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丰富的境地。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传达了一份关爱,表达了一种尊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评价不是浮光掠影,轻描淡写,不是打拍子,背口诀,而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从心灵深处由衷迸发出来的。它营造着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享受着快乐情绪。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先生曾说:“要说学好语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喜欢语文’;要说教好语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能把学习变成乐事,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同时也还给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提出和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心灵的碰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将快乐进行到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永远“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1995年12月版。

3、《学习的自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1969年出版。

④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趣味语文的第三段话为例,搜集语言妙用的句子,要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五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三段话是什么

阅读全文

与论文小学语文幽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