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救救孩子 小学语文教材批判 txt
没办法,教材有争议,编制质量也有争议,我的同班同学没有几个入编的。国家正专在属教改中,就像那个捧着石头过河一样,捧了20多年了,还是没有个结果。建议请家教,师范教育很多精英都在补习班呢,因为他们要为祖国教育质量严把质量关。或者自己以身试教、去私人学校、国外学校、或者请一位老师。
⑵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我认为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受到:在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开展工作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以课本教材为中心的影响。这种影响牢牢地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使得众多的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到今天就演变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出现了越教越死,越学越死,只记结论不讲过程的局面。
显然的,这种现象出现,与新课改精神是相背离的。那么,应怎样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问题:
“教材内容”。这是学科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 面对“用什么教”的问题:为了使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学科教材编制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么教”的建议。理想的情况,学科教材内容应该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课程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使之具体地显现;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走进教材设定的世界,构建科学的思考与研究能力。事实上,这种情况由于受到客观制约,是很难实现的。
“教学内容”。这是学科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性地蕴涵了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教学理念。
当我们了解了上述概念的区别后,也就明白什么是教学内容,什么是教材内容了。所以说,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不同的概念,作为教师,不能再单纯、片面地将教材内容理解为教学内容了。
怎样将教材内容转换为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用心揣摩:揣摩教材;揣摩学生;揣摩教法;揣摩教学情境的设计等。教学内容既然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这中间就有裁剪取舍和编排组织的问题。因此说,教师备课,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大搬家,不是印刷体的手写化。唯如此,备课的真正意义才能得到落实,高效课堂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我认为,教材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应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妥善处理“城市化”倾向的教材
教材的编写者主要是生活在城市的学者、专家,他们有时为了获取相关的调研数据,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但往往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学生,使得我们的教材、试题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有些农村中学的学生无法理解,在授课时对其做一个简单的变革,让其符合农村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二、根据学生实际处理教材
教材中的观点都是编者经过精心策划的,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性。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编写教材时有时无法处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此时作为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或最关心、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进行授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的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经赋予老师灵活处理教材的权利。
三、运用课外事例、书本事例 , 丰富教材
如今的教材已经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避免教材中材料的不足, 教师在运用这些材料时应对它们进行认真地再挑选.对一些蕴意不深文字浅显的事例材料,只要求学生自阅,教师略为点拨皆可,而对一些因受教材篇幅限制叙述过略的典型事例材料,教师则须对其进行充实性讲解。同时教师应善于收集那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事例材料,在收集事例材料时,要注意事例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并适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现象他们都有所见有所闻.其中一些社会反面的人和事也必然成为他们见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这些社会现象的事例材料是难以回避的现实。但是,教师在使用反面事例材料时,必须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把握一定的量和度,另一方面更要善于引导.用对反面事例材料持批判地讲述,达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教师运用的事例材料应有强烈的时代感,特别要善于运用一些学生关注和喜爱,而又是在近期发生的事例材料。这样能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新颖感,使学生更能够接收和理解教师的教学。教师在上新课时,不要怕 “ 炒现饭 ” ,除了找一些课本以外的典型事例进行论述外,还要充分运用课本的典型事例,对于这些课本事例不要怕学生已经看过,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已经了解的事例进行概括、综合,用以分析、论证基本观点,这样学生在熟知具体事例的同时,能够理解记清知识要点,有利于理清教材结构,更好地论证基本观点和原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对于课本教材中实例教师要避免不管不问。
此外,运用事例材料进行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录音和录像等。采用这些教学手段能使事例材料的运用更为直观,其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现在各校基本已将电脑多媒体引入了课堂教学,在为教学中运用事例材料开拓了更为美好的前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质教材知识承载量毕竟有限,编者难以紧随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迅速打造“升级版”。此外,容量有限的教材不可能将所有内容明示出来,少数知识点由于缺乏足够的条件难免让人产生疑问。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大胆用好、用活教材,应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科学合理地生成或添加少量内容来弥补教材的些许缺陷,使教材内容这一“骨骼”变得血肉丰满,使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升华。我们的源泉便来自教师、学生丰富、鲜活的教育实践。教师实践的智慧总是胜于理论的智慧。课改必定在实践中践行,我们得在教学实践中去磨砺、去砺炼,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我们手中材料,用好用活我们的教材,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让我们师生都迎着课改的风浪,在实践中成长吧!相信经过短暂的阵痛,便会迎来一个新的开始。这是我一名普通教师的期盼,是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心愿,更是我国教育大业的希望
⑶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内容简介
这为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教材并非不容置疑,教学也内绝非教材全面合理容化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需要更多真实的、开放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以平等的眼光来对待教材,以专业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以敞亮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困惑和疑问。而这也恰恰是诸多课堂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⑷ 樊海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思维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学生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那么要在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批判性思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信任老师和课本,很少有批判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大胆实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终于在课题组老师的点拨下,我经过苦苦思索有了一点灵感,那就是突破以往的教学习惯,在六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以质疑为主的新教学思路,因为提出疑惑是培养批判思维的第一步,只有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培养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前提,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没有思想主见的孩子,根本就谈不上质疑、分析和批判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去探究自己没学懂的问题。比如《用冰取火》这课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时,为什么只有这名年轻队员想出了用冰取火的方法?”学生会马上边阅读课文边独立思考,不会时他会反复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经过独立思索探究,提炼出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这名年轻队员具有善于思考、永不放弃的精神。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静心读文、深入思考,既提高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在深入挖掘中敢于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因而在第二课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一般会让学生深入读课文,去挖掘自己学不懂的问题,上大胆质疑,每人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记录在黑板上。对于简单的问题当场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下一起探究学习。比如在学习《迟到》一课时,孩子们仔细读文,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文中为什么要把被打后的我比喻成狼狈的小狗?爸爸既然那么爱她为什么要狠狠打她呢?爸爸后来又去送夹袄是不是后悔打女儿了?爸爸送夹袄和铜板后我的感受是什么?学《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时,孩子提出:文中为什么要细致刻画鹰惨叫一声、死在主人脚下?为什么鹰四次打饭水杯用的词语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发现孩子提的问题越来越能紧扣课文中心,越来越能突出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提的有价值,有探究意义。看得出孩子们已经做到了深入思考,会提问、善提问、乐提问了。同时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会更加深入、更加透彻!质疑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大胆展示中能言善辩
能言善辩是批判思维的又一个展现,发现了问题,就要去质疑、去分析、去辩论、去完善,那么这一切就要靠表达能力、靠能言善辩。因此在平时的展示环节中,我就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听见,这样的发言才有效。再加上六步三查教学模式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胆展示,都是由孩子自己组织进行、自己上课,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井然有序的组织和大胆展示中,孩子们有清楚流利的讲解;有积极深入的探究;有各执一词的辩论;有独到精彩的见解;有恰当诚恳的建议;有正确全面的补充;有具体明确的评价,语言表达力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磨练和展现。例如,在学习《马拉松》一节课时,有同学说马拉松之战是一场侵略的战争,有人说是一场正义之战,有人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也有人说马拉松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等等,各组争执不下,于是我让各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辩论。该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充分的交流中,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探究出了最佳答案,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训练了孩子出色的表达能力。在学习、交流、展示、纠错、补充中,孩子们就会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越来越强,表达力也越来越流畅、准确,逐步具有了能言善辩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做好了铺垫。
四、在合作交流中勇于探究
质疑之后,学生就要围绕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在读文、思考、讨论、反驳、辩论、完善中获得最佳答案,正确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小合作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合作中,差生虚心请教优生,优生耐心指导和帮助差生,优生和优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例如:在讨论《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为什么鹰四次打饭水杯用的词语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有反驳的、有赞成的、有查资料的,在分析、推理、纠错、补充中探索出了最准确的理解。此时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热烈的情绪感染了整个课堂,全体学生都在这种合作交流的情境下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真真切切的经历了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充当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了质疑批判能力。
五、在超越课本中自我创新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完学懂每篇课文后,我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读写训练,比如:学完马的课文后自己写一篇有关马的艺术品的作文,孩子们有的写马的雕塑,有的写马的画,有的写马的刺绣,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这就是对课文的超越;学了《一个苹果》后,我让孩子写“此刻,放炮动里战士们会怎么样想?”孩子们结合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了详细的心理活动和真切的感受,体现的不仅仅是战士间的关爱,更是对战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这就是对课文的创新;在学《成吉思汗和鹰》后,我启发孩子:沉痛的教训对你有什么告诫?写一写。孩子写出了比书中教训更全面、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待错误的观点。这样,学生在透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高出了课本内容,超越了课文的思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在课本的基础上有了自我创新!这时,学生的知识才会学的更加灵活自如!学生的个性才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人格才会更加完善!学生也才会更有创造力!我认为这才是批判思维最高的目标吧!
自主独立思考是质疑前提,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勇于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能言善辩是批判思维的最好展现,超越创新是批判思维的最高境界。要把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出色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
⑸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图书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批判(代序)
小学语文教材总评
请让他们慢慢长大——对三套小版学语文教材的综合权评估
小学语文教材三个版本得星一览表
人教版课文点评
请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必须假定有—个理想的精灵——评《日记两则》
自己去吧(一年级上册)
一次比一次进步(一年级上册)
借生日(一年级上册)
看电视(一年级下册)
两只小狮子(一年级下册)
小蝌蚪找妈妈(一年级下册)
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年级上册)
回声(二年级上册)
⑹ 你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不满意的地方在哪
古诗词太少,课外延展性东西太少,应适当添加几篇古文,学句子成分主谓宾什么的都没有,也该学学古诗词的平仄以及韵律划分
⑺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介绍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是郭初阳,蔡朝阳,吕栋编著的图书,本书是民间第内一次对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专题性梳理,从母爱这个特定视角来审视我们的教材品质,同时也彰显了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