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形式都有哪些
1、教材过关式
教材过关是教师走进课堂前要过的第一关,因此这项活动在每个开学初进行。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本学期所教的教材进行过关,主要以说教材、说教法、说课标、说课后习题等活动展开。这种活动形式主要是提高教材的驾驭和整合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纵横考虑,使教学更有效。
教材过关,要让教师事先有准备,一学期一次,每人都要说并且有书面材料。
2、学情分析式
了解了教材之后,教师就要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是教学之根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纪律情况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前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任班级学生进行分析,并通过学情分析写出教学方法,如何实施教学,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应该把学情分析写在教案的前面,写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
3、听、评课式
一般教研组进行的都很好,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增强,教学功底在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成熟很快,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和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
一节课,同学年的一位教师评,其它学年的各有一位教师评,最后组长总结,把不同的观点收上来,让所有人都受启发,评课时,重点评教学效果,注重课堂生成过程。
4、教法、学法研讨式
合理科学的教法、学法是教学效果的保证,是教师打开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此项活动前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位教师把自己上课效果最好的一节课的教学法和即将上的一节课的教学法介绍给同行,让同行思考学习,达成共识,这样,教师会进步更快,每位教师要有书面材料。
5、说课式
说课是教研活动常见的形式,是深入研究学生、教材、课标和教学过程的最好方法。说课前布置好任务,准备好说课材料,环节要齐全,有典型性和科学性,说课人说完后,其他人要进行补充、完善,说课时最好能脱稿,这是一种锻炼,不仅青年教师要练,老教师也要练。
❷ 小学语文教研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开展最好
如单元教学
❸ 小学语文教研主题有哪些
现结合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梳理如下。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定要真正地扎实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主题式校本教研,坚决杜绝临时找个主题,临时准备节课,应付检查。应付检查与真实的按五大环节进行是明显不同的,是应付不来的。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但是,这样操作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是,有的主题确立后,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不当、不精,会导致后续环节质量低下。怎么办?我们可以由学习材料确定主题。我们手头现有或能够收集的学习材料中,精选出有水平、与修订版课标理念一致、能指导教学的材料,从这个学习材料中筛选出一个主题。这样,就能解决理论水平的问题。
主题还要具体,针对性强,忌大而空。九个单位的主题分别为:
1、“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张市小学)。“语文素养”,概念太大,内涵太丰富,它包含了语文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习惯、积累、态度……不是一节课、一种方法、一次活动能够解决的。可改为“以读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适合文学作品阅读。
2、“低年级朗读指导”(大南头小学)。这个主题很具体,操作性很强。如果改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会更好。
3、“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容城小学)。很实际,容易出点成果。
4、“依托文本,展开想象”(四庄小学)。实际,具体。
5、“抓语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学)。“段”,主要对结构而非内容思想产生作用。可改为“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语言,共鸣情感”(王村小学)。非常好。
7、“读写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段庄小学)。很好。
8、“以训练点为抓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博奥小学部)。“训练点”,什么的训练点?指向不明。可改为“语言训练点”。
9、某个单位没有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学习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修订版课标中的相关表述;收集来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一定要精心选择,学习材料的质量,决定了整轮教研活动的质量。不学习,无论怎样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学习,才能提高。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观察我们的课堂,有两点突出的问题。
1、略读与精读不分。
有两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四上《火烧云》和六上《中华少年》。《火烧云》成了精读的浓缩版;《中华少年》则需要两课时,彻底的精读教学。虽然,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尽量还是要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精读是精读,略读是略读。把略读上成精读,真正的原因,我想,还是不明白二者的区别。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纲挈领?惟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辨不清路向,马马虎虎读下去,结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纤屑不遗?因为这一套功夫在精读方面已经训练过了,照理说,该能应用于任何时候的阅读;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正是练习的好机会。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汪潮教授也有个形象的比喻:“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习题。”
崔峦先生也在很多场合说过略读课文的教法:略读课文,要粗知大意。学生要独立阅读,自读自得,整体把握。可采用几遍读的方式:一读解决字词,互相交流;二读明白大致内容,要准确概括;三读就是重点读,抓感兴趣的部分读,交流收获体会,或内容或写法。
2、有的阅读教学,还是以内容分析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以前的朗读指导,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2、哪里写父亲了不起,找出来,读。
3、哪里写儿子了不起,找出来,读。
这是比较典型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
怎样响应崔峦先生的号召,“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呢?或者说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我们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学红主任的主张:
1、教学重点要突出,一课一得。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可以上成朗读欣赏课,
语言品析鉴赏课,比较阅读课,讨论交流课(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价值观探讨),阅读、写作方法指导课(如何质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写文章),读书方法指导课(如何读懂一本书),阅读、写作实践课等。
2、以《开国大典》为例,释题导入,引出“大典”—整体感知,初识“大典”—重点研读,感受“大典”—课堂总结,铭记“大典”——教课文;布置写作:学校秋季运动会—学习《开国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比较学习:感知场面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史实”——教语文,写作方法指导课。
另外,我们的课堂,要体现修订版课标的理念,要重视两点: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多围绕“语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一)、主持人开场白
需要四点内容,礼节性用语,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主题,主题是什么,本次活动的流程简介。
(二)、作课人反思
两块内容,第一块(简要介绍):教材简介,根据……主题,我制定……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第二块(详细说明):针对主题,成功与不足之处,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针对主题发言,先肯定成功之处,再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与主题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可以结合刚刚观察的课堂发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经历发言。举几个例子:
1、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这样发言:结合点选择在哪里,是否恰当,用了什么方法,训练了哪种能力,效果怎么样……
2、咀嚼语言,共鸣情感。可以:咀嚼了什么语言,用了什么方法(参考替换、比较、删除等),体验到什么情感……
3、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可以:什么时机指导,什么方法形式指导、评价,效果怎样……
(四)、专业引领
校长或其他校级业务领导进行,要有明显的理论高度。可以提前准备出来,也可根据老师们的发言,适时调整。
(五)、主持人总结
达成的共识有哪些,还有什么异议。
要求与建议:即日起,至10月28日,所有教研组,按照我县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要求,真真正正地搞两轮活动。
❹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 略读课该怎么教
一、单元整合, 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自得”能得到什么,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更取决于前期精读课文的学习,尤其是前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对前面精读教学的一种检验和延伸。教学中,可以先从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入手,通过同一主题的单元目标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主交流,明确学习方法
导入课文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接着学生读阅读提示,画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重点。当然,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质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读提示要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同时,回忆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最后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在这里老师不要代替学生,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任务驱动,自主合作交流
学生一旦有了疑问,那就应该主动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讲读课文的学习中,就有学习方法的传授,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引导下,老师可以适时、适当点拨,充分给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真正体现新课程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也充分利用学案为载体,通过略读课文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对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善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展示亮点,走向生活语文
学完课文,还得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还能够跳出课文,举一反三,顺向迁移。老师在得当的时机可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视野更开阔,得到获得新知,体验主动探究学习的的快乐。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安排学生的课堂小练笔,这次写是在学生自读自悟,换位体验的学习后学生情感的升华,这样的写水到渠成。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再认识,更是审美情趣的提升。明白了文本的写作背景,又体会到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自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把导读确立为教学目标的依据,力求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所以,在这一模式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 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 略教师精密预设,不略学生自主学习……
有舍才有得,“略”为“不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这一模式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范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❺ 小学语文教研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开展最好
有一句话这样讲道: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的确,使人苦恼的往往不是远大的目标,而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虽然细小琐碎,但却不得不时常面对。
它可能是你偶尔一次小测验的不及格,虽然不会影响你升学,但免不了苦闷一阵;它可能是你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不会导致头破血流,但免不了痛好一会儿;它可能是你和家人的小小口角,虽然不会造成家庭破裂,但免不了彼此冷战一段时间;……
这一件件不如意的小事堆砌成或大或小的困扰,虽不如远大目标那样另人望而生畏,但却会始终不离不弃地伴随你身边,拖延、甚至改变你前进的步伐。因此,我们只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因为不满和愤怒的情绪并不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相反会由此波及到其他事情,把一切搞得一团糟。倒不如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把此当成考验,化为经验,在下次遇见类似情况时便能轻巧地避开,而不是一错再错。
登山的旅人在鞋底进沙后,没有诅咒道路的崎岖,也没有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知识默默地脱下鞋子,把那粒沙子倒了出来。因为他明白,所有的埋怨都是徒劳,现实既不能改变也不能重来,如果赌气继续前进,不仅折磨了自己的脚,还会延迟登顶的时间、甚至会致使自己不能攀登到顶峰。而惟有除去鞋子中的这粒沙子,摆脱这困扰才能打点起自己的全部精神继续登山。
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心态。它是对待困扰的豁达、坦然的表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无法避免生活中的困扰,何不试着豁达、坦然一些?如果因此而整天板着脸,唉声叹气,你身边的人开始时或许会同情你,可时间一长便不免觉得你有些无病呻吟,而渐渐疏远你了。相反,如果你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人们便会为你的乐观与坦然而喝彩。这样,你在继续前行的同时,也博得了他人的好感。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可以更快地摆脱不必要的苦恼;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可以远离岔道,继续向即定的目标前进;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会收获更多…有一句话这样讲道: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的确,使人苦恼的往往不是远大的目标,而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虽然细小琐碎,但却不得不时常面对。
它可能是你偶尔一次小测验的不及格,虽然不会影响你升学,但免不了苦闷一阵;它可能是你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不会导致头破血流,但免不了痛好一会儿;它可能是你和家人的小小口角,虽然不会造成家庭破裂,但免不了彼此冷战一段时间;……
这一件件不如意的小事堆砌成或大或小的困扰,虽不如远大目标那样另人望而生畏,但却会始终不离不弃地伴随你身边,拖延、甚至改变你前进的步伐。因此,我们只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因为不满和愤怒的情绪并不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相反会由此波及到其他事情,把一切搞得一团糟。倒不如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把此当成考验,化为经验,在下次遇见类似情况时便能轻巧地避开,而不是一错再错。
登山的旅人在鞋底进沙后,没有诅咒道路的崎岖,也没有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知识默默地脱下鞋子,把那粒沙子倒了出来。因为他明白,所有的埋怨都是徒劳,现实既不能改变也不能重来,如果赌气继续前进,不仅折磨了自己的脚,还会延迟登顶的时间、甚至会致使自己不能攀登到顶峰。而惟有除去鞋子中的这粒沙子,摆脱这困扰才能打点起自己的全部精神继续登山。
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心态。它是对待困扰的豁达、坦然的表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无法避免生活中的困扰,何不试着豁达、坦然一些?如果因此而整天板着脸,唉声叹气,你身边的人开始时或许会同情你,可时间一长便不免觉得你有些无病呻吟,而渐渐疏远你了。相反,如果你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人们便会为你的乐观与坦然而喝彩。这样,你在继续前行的同时,也博得了他人的好感。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可以更快地摆脱不必要的苦恼;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可以远离岔道,继续向即定的目标前进;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你会收获更多…
❻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主题有哪些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
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❼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略读课该怎么教
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版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权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略读课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❽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主题有哪些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
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8)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扩展阅读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
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❾ 怎样撰写小学语文教研主题方案设计
一、强化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变成不断充溢的一桶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了各学科组定期学习的要求:1、分散学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理念,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力争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集中学习。每周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语文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主讲人准备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的进行学习笔记的摘抄。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书面材料,再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二次培训,以进一步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二、立足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调动学生的能力,有驾驭课堂的机智。为了让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公开课”活动。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上课听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十二节。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按时到位,认真做好课记录。通过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2、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开展校内“同级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一堂课,引发几位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师的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年级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组一个公室,这样同级教师在一起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4、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在有公开课的一周,同级三位教师上完公开课之后,我们组就及时的进行评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首先,上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然后,听课的老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发现这节课的亮点,的是指出这节课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议,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对一堂课进行更全面的构思,设计、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让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5、努力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切实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❿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现结合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梳理如下。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定要真正地扎实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主题式校本教研,坚决杜绝临时找个主题,临时准备节课,应付检查。应付检查与真实的按五大环节进行是明显不同的,是应付不来的。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但是,这样操作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是,有的主题确立后,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不当、不精,会导致后续环节质量低下。怎么办?我们可以由学习材料确定主题。我们手头现有或能够收集的学习材料中,精选出有水平、与修订版课标理念一致、能指导教学的材料,从这个学习材料中筛选出一个主题。这样,就能解决理论水平的问题。
主题还要具体,针对性强,忌大而空。九个单位的主题分别为:
1、“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张市小学)。“语文素养”,概念太大,内涵太丰富,它包含了语文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习惯、积累、态度……不是一节课、一种方法、一次活动能够解决的。可改为“以读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适合文学作品阅读。
2、“低年级朗读指导”(大南头小学)。这个主题很具体,操作性很强。如果改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会更好。
3、“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容城小学)。很实际,容易出点成果。
4、“依托文本,展开想象”(四庄小学)。实际,具体。
5、“抓语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学)。“段”,主要对结构而非内容思想产生作用。可改为“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语言,共鸣情感”(王村小学)。非常好。
7、“读写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段庄小学)。很好。
8、“以训练点为抓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博奥小学部)。“训练点”,什么的训练点?指向不明。可改为“语言训练点”。
9、某个单位没有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学习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修订版课标中的相关表述;收集来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一定要精心选择,学习材料的质量,决定了整轮教研活动的质量。不学习,无论怎样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学习,才能提高。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观察我们的课堂,有两点突出的问题。
1、略读与精读不分。
有两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四上《火烧云》和六上《中华少年》。《火烧云》成了精读的浓缩版;《中华少年》则需要两课时,彻底的精读教学。虽然,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尽量还是要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精读是精读,略读是略读。把略读上成精读,真正的原因,我想,还是不明白二者的区别。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纲挈领?惟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辨不清路向,马马虎虎读下去,结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纤屑不遗?因为这一套功夫在精读方面已经训练过了,照理说,该能应用于任何时候的阅读;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正是练习的好机会。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汪潮教授也有个形象的比喻:“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习题。”
崔峦先生也在很多场合说过略读课文的教法:略读课文,要粗知大意。学生要独立阅读,自读自得,整体把握。可采用几遍读的方式:一读解决字词,互相交流;二读明白大致内容,要准确概括;三读就是重点读,抓感兴趣的部分读,交流收获体会,或内容或写法。
2、有的阅读教学,还是以内容分析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以前的朗读指导,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2、哪里写父亲了不起,找出来,读。
3、哪里写儿子了不起,找出来,读。
这是比较典型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
怎样响应崔峦先生的号召,“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呢?或者说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我们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学红主任的主张:
1、教学重点要突出,一课一得。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可以上成朗读欣赏课,
语言品析鉴赏课,比较阅读课,讨论交流课(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价值观探讨),阅读、写作方法指导课(如何质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写文章),读书方法指导课(如何读懂一本书),阅读、写作实践课等。
2、以《开国大典》为例,释题导入,引出“大典”—整体感知,初识“大典”—重点研读,感受“大典”—课堂总结,铭记“大典”——教课文;布置写作:学校秋季运动会—学习《开国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比较学习:感知场面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史实”——教语文,写作方法指导课。
另外,我们的课堂,要体现修订版课标的理念,要重视两点: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多围绕“语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一)、主持人开场白
需要四点内容,礼节性用语,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主题,主题是什么,本次活动的流程简介。
(二)、作课人反思
两块内容,第一块(简要介绍):教材简介,根据……主题,我制定……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第二块(详细说明):针对主题,成功与不足之处,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针对主题发言,先肯定成功之处,再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与主题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可以结合刚刚观察的课堂发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经历发言。举几个例子:
1、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这样发言:结合点选择在哪里,是否恰当,用了什么方法,训练了哪种能力,效果怎么样……
2、咀嚼语言,共鸣情感。可以:咀嚼了什么语言,用了什么方法(参考替换、比较、删除等),体验到什么情感……
3、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可以:什么时机指导,什么方法形式指导、评价,效果怎样……
(四)、专业引领
校长或其他校级业务领导进行,要有明显的理论高度。可以提前准备出来,也可根据老师们的发言,适时调整。
(五)、主持人总结
达成的共识有哪些,还有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