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明明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TA为什么不理解我?下面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优秀孩子,得靠打
小白妈妈最近很烦恼,她上小学的儿子,不是在学校里调皮捣蛋,跟同学打架,被叫家长,就是在家里写作业不想写,总是得她摁着才能写。
儿子的成绩当然不好,每次成绩下来,她都焦虑不已,为儿子的成绩着急上火,对他进行各种口头教育,但好像儿子对写作业和上学越来越反感了。
她说,你看玲玲(好朋友的女儿),多听话,假期早就预习完课本,做足了练习,开学后还每周写双份试题,怪不得人家学习总是名列前茅。
她说,看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只有加强控制了,实在不行,我就给他一顿打,看他听话不听话。
提示: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顺势引导,高压手段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结果。
案例二:你不优秀,只是惩罚不够
琳琳爸爸自小刻苦读书,从农村考了出去,当上了市里的小学教师,后来有了一个女儿。
他一直信奉刻苦努力,为了女儿将来有个更好的前途,一直对她要求很严格,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一顿打。
从小到大,女儿很少有机会在外面玩耍,从来都是在家里看书学习,好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表哥还算满意。可是到了重点高中就不行了,好学生太多,竞争太激烈,女儿从名列前茅慢慢滑倒了中等。
他又气又急,连骂带惩罚,让女儿加倍努力,好容易成绩又提了上去。可是女儿却对成绩很焦虑,高考的时候,因为压力过大,成绩比往常差了一大截,上不了好学校了。
他知道成绩后,恨铁不成钢地打了女儿一巴掌,这一巴掌却毁了女儿。从此以后,女儿每日把自己关在屋中,整日发呆,谁也不理。
时间长了,他终于觉出异样,发现女儿精神出了问题,带女儿去看病,已经晚了,女儿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他很后悔,带着女儿去看了很多医生,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可是他的女儿再也不能恢复从前了。
这个听话的好孩子,因为父亲给的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得了抑郁症,自闭,从此不能正常生活。
为了所谓的“优秀”,把孩子的一生都毁了,值得吗?
如何积极培养出“优秀”孩子?
1.首先,父母要着力提升自己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焦虑,不再将焦点只放在孩子身上,二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跟成绩、表现无关,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3.成为孩子的朋友
不用父母的身份压制,跟孩子平等,做他的朋友,倾听他的喜怒哀乐,给他无条件的爱。
4.多听、少说教
跟孩子交流时,要多听,少说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的把你当朋友,把他的心里话跟你分享。
5.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
别试图知悉一切,控制一切,适当放手,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的独立性。
6.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父母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将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帮助。
7.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的爱好自由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强求孩子的爱好,顺着他的天性培养兴趣,这样做的效果事半功倍。
8.不比较,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别总拿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
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找到孩子的优点,不必过于苛求孩子,毕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优胜教育"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及真实性归属于原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改经验交流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新课标又分学段具体指出:1——2年级、“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3__4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5——6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之所以把这些规定和要求一一引用,是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将这些要求认识、理解并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和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尺度。新课标中提出的这些要求,是使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并为他们融入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基于上述认识理念,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1、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
2、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外要充分借助插图,一定要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利用课文的精美插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3、朗读教学: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教师就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比如可用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十分直观、形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单元的练习都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说,还要适当引导全班同学评一评,议一议,适合交际的训练内容,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
2、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校熊老师在教学《看图写话——美丽的秋天》这课时,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秋天”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想要描述、赞美、交流、议论的愿望,老师适时地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同学之间互相练习。学生畅所欲言——“高大的松树、火红的枫叶、清澈的小溪、快乐的小朋友……”
3、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只有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完成。不同的场合、对象,交际的内容、语调不同,交际的方式也不一样。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如学习《家》一文时,抓住文中诗句,设计这样几个练习:1、让同学谈谈自己的家;哪儿是我们共同的家?生活在这样的家里,你们幸福吗?2、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作一句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诗性大发,畅所欲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说话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班会课: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午时分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录像中的精彩情节,这时学生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
2、利用影视:要尽力拓宽小学生习得规范口语的环境。比如,多听广播、收看电视、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等;学校广播站也是学生口语交际练习的舞台。
3、利用各种活动:要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请小学生主持有关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活动,充当小导游员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家长决不要包办代替;
口语交际中的注意点
在各个活动中一定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这里包括着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的社会),让小学生勇于、乐于与别人进行交际,而且要在交际的过程中,反复提醒他们:要注意“讲究文明礼貌”。日常生活中口语的主要方式是谈话,即兴讲话,讲故事等。在日常教学中应留心各种说话情境,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另外,在口语交际中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注重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口语交际是一种很好的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进行会话的语言学习方式,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我觉得口语交际中“倾听”的要素是,1、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尊重说话人的表现,不然说话人会认为你心不在焉;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因为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等等。2、要注意理解:要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把它们记住,以便作出相应的回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者、组织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实践活动,增强落实新课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③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
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就拿《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的“我”来说吧,由于“我”嗜好读书,每天放学后都要到残疾青年的书摊去读书,进而感动了青年并为“我”读书创造条件的动人故事。
二、读书指导不可或缺,它是垫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譬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前,老师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三国演义》。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及作品和有关的奇闻逸事,向学生介绍三国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以及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或“为何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三、激励评价是孩子爱读书、形成读书习惯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就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心怀一种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总之,儿童自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阶段,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④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以一种“文章分析”为主要特征,以“问题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学,而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指向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学毕竟不能只训练“阅读”这一项能力,“阅读”只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体现在“说”和“写”,也就是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可以这么说,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学习语文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在“理解”上强调了教师的指导,然而在“运用”上仍采用“无师自通”的方法,这种忽视积累和运用的现象导致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低。因此,我认为学生从“不理解”——“理解”是第一次飞跃,而从“理解”——“运用”是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中我认为第二次飞跃更难,所以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难点不是“理解”而是“运用”。“大纲”也明确指出:“习作教学时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这就明示了习作的指导应落实在阅读教学上。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习作能力的培养。
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针对这一点,我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
(一)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写作知识,具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提高写作能力
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学习这一写作特点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1)如学习《三峡游》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到了巫峡,山峰更高,样子更奇妙,两岸的景色也更加迷人了。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教给学生写作时,两段内容不同的段落中间可以用这样的语句连接。
(2)学习《三峡游》、《壶口瀑布》等游记的文章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游览路线的语句并体会他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就像一根线把散落的珠子穿在了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3)学习《松坊溪的冬天》这一类课文时,让学生仔细体会课文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好处,文章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才能使文章更生动。
2.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如学习《献给老师的花束》一课时,作者以“记得”开头,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学生回忆老师关心爱护,鼓励教育自己的情景。在往事的选择上,作者用心独到。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把源于爱的事情写下来。
(2)学习《祝你生日快乐》一课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又如《匆匆》一课,学习了第三自然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写一写时间是怎样从自己的身边“走过”的。让学生学会用一组排比句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学习《伟大的出征》、《壶口瀑布》一课时,课文中都有一组特殊的排比句,这些排比句按照范围和意义从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逻辑的顺序,更是情感的高潮迭起。以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是大家经常做的事情,但是像这样引导注意逻辑排列还做得不够,更要抓住这个契机渗透有关知识。
3.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如有的文章侧重于心里描写、有的侧重于对话描写等。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描写方法
(1)如学习以文物对话为主的文章时,我就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四种对话形式,练习对话描写,看谁采用的对话形式多,运用得巧妙。
(2)学习《刷子李》这一类以写人物外貌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文章时,我就让学生体会外貌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练习人物外貌描写。
(3)学习《爷爷的芦笛》、《浮冰上》时,我让学生仔细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4.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当地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如《太阳请假的时候》是一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课文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我就让学生用上所给的词语练习缩写,这样既检查了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如学习完《浮冰上》这一篇课文后,学生被义犬尼玛克的义举所感动,我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就让学生给义犬尼玛克写一段话。
5.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我们抓住课文中的疏可走马,点拨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伟大的出征》中,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欢送的人们,与“神舟”五号一起飞向太空这一部分,可扣住“深情”做文章:此时此刻,杨利伟既踌躇满志,又依依不舍,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可启发学生想象补白,体会杨利伟的刚毅质朴,又满怀深情。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体会到:就要离开了,他深情地与朝夕相伴,共同成长的战友告别;深情地与慧眼识珠,传授技艺,鼓励支持的专家告别;深情地与不惧寒冷,真诚欢送,给予温暖的群众告别;更是深情地与培育自己多年的祖国母亲告别。他想到的是一定要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
(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
很多孩子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写作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是“从有到新”复杂的加工的过程。人类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创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只有让学生们在读书中积累一定的语言和写作方法,才能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
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显得枯燥乏味。但是怎样让那些毫无生机的方块字吸引住学生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体味到书中的妙处呢?这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入手了。在学校里,我首先创设读书的氛围。教室里摆设书柜,一排排整齐、漂亮的书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墙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知识小博士”等园地,再加上宽敞明亮、安静优雅的整体环境,孩子的心静下来,就容易读进去。其次,作为教师也应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孩子读书的同时,我也经常拿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并把从书中学会的知识、了解的故事,甚至读书的感受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原来书中有这么多神奇的东西。看到认真读书的学生,及时鼓励他们:“真棒!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这时他们的心中就会升起一种自豪感,把读书作为一种无尚光荣的事情。孩子们读书中常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样不能连贯地读下去,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我一边在课上加大识字量,一边教给他们查字典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既认识了字,又消除了读书中的障碍,一举两得。
2.继续坚持“采蜜集”的活动,使这项活动更加完善,从而达到扩大学生词汇量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读书如果像“行云流水”般地读,印象也就不深刻了,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本,把每天读书中遇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都记下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观察日记
一切写作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实际,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1.在阅读课上,有一些文章读起来比较耐人寻味
有的文章读起来比较感人,如《生命桥》、《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义犬复仇》等。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
2.观察是作文中的重要能力
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好坏。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他们写好观察日记。院里花儿开了,小鱼怎样游,同学们下课怎样活动,有哪些动作,表情怎样,教师上课有什么特点等,生活中可供学生观察的材料比比皆是。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同时,我让他们把观察到的说一说,再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然后写成观察日记。日久天长,他们从不会观察到善于观察,最后写出一篇篇具体的观察日记,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对学习写作也大有益处。
作文是衡量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综合能力的培养。课上学习课文或读一段文章,我常常念了开头或题目,让学生自己设想文章会写什么,或让他们给课文加、换结尾,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天课前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把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一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让他们为画配文,或给某种物品配说明,写童话,编剧本。总之,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加上学生阅读大量书刊,头脑中有较丰富的储备,所以能自觉地将读过的句子与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⑤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看图写话35页能力评价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十余年来,我一直任教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这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是培养其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具体思维占优势,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要点不应过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⑥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发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人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思想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出来的。俗话说的“聪明的人会说话”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语言交际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小学生,被教师、同学、朋友、亲人赏识的机会相对会多一些,“小时侯很会讲的,人越大越不肯开口。”这是调查中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反映。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开始不愿或不善表达。以课堂发言为例:小学生最踊跃、初中生寥寥无几、高中生根本不回答,以至于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设课堂提问部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愿说,老师就不问,老师越不问,学生表达能力就越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而且还得讲究文明礼貌。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语言能力、人际礼貌、环境身份协调、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达到“准确、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的基本要求后,再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阶段要求,如“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生动;把话说得有文采”等,并对有语言表达方面特长的学生,提出“把话说得有感染力”等更高的培养标准。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口语交际理性化。口语交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交往理性,是个体生存的元能力和基本状态,是其社会化的载体和内容。简单地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且“听”与“说”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演讲”一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参与的双方缺乏亲近感。
2、口语交际基础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3、口语交际主动化。学习口语交际,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4、口语交际社会化、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个人内在意识的强化,超越自我,走向社会,在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潇洒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有口才、会交际而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做到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下面就此谈谈一些尝试。
(1)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
2、通过课外活动,开辟口语交际的新途径。
(1)开展校内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实际、语文教学、语文兴趣小组相结合,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比赛、看动作即兴表演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拥有了口语交际的机会。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口语交际素材。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街道、农村、部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春游、军训、远足旅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参观采访本镇有特色的文化家庭,让学生们接触社会,熟悉火热的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增长才干。
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比如: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我爱画画》时,先让学生猜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什么?当学生猜出谜底(“画”)后,再告诉学生:“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校园,雄伟壮丽的三峡,漂亮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顺势揭示课题---《我爱画画》。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可以唤起他们浓厚的说话兴趣,让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对画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猴子是怎么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还要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这一类。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